编者按,本文来源DoNews,作者耿彪,创业邦经授权发布。
根据媒体消息显示,苹果将会 在2021年发布的新机搭载屏幕指纹识别技术,但这并不是业内首创。而且国内的OV、小米们均已实现了这项技术,可是苹果为何要选择在两年之后才推出该技术?到时候还有可操作的空间吗?
其实苹果一直在运寻求全面屏的解决方案,之前推出IPhoneX的时候,苹果率先使用了刘海屏幕搭配FaceID人脸识别技术,得到了行业的追捧。可是,再到后来推出的XS系列在创新上已经显得略有疲态,资本市场对于苹果近一年来的表现并不看好,其股价也进入了持续震荡状态。那么,当前的苹果会开始走下坡路吗?
IPhone为何突然“不创新”了?
自从2007年苹果推出第一款IPhone以来,苹果便拉开了智能手机蓬勃发展的新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创造了人互联网发展史上的神话。IPhone依然是世界上最好的智能手机,三星、华为与之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系统、用户体验度上几乎没有人是它的对手。IPhone一直在创新上具有很高的水准,品牌价值和行业独有性一直是其能受到追捧的原因所在。
可是,自从进入库克时代,IPhone的表现就越来越表现得弱了起来。从5代开始到6代、7代、8代以及X、XS,苹果在外观设计上的变化微乎其微,在创新功能上的改变也是不如国产安卓手机厂商,这就使得人们开始对苹果频频提出质疑。就在前段时间,苹果灵魂设计师乔纳森艾维也离职了,而这就使得苹果处于腹背受敌的尴尬处境之中。对外要与竞争者进行市场争夺,对内还要积极进行调整,在产品上推陈出新,这并不容易。
其实在乔布斯还在的时候,库克也并非擅长产品运作,他在市场运营上颇具实力。在库克时代,苹果也是朝着重运营的方向走的,IPhone能成为全球第一智能手机品牌与他这几年的运作也是分不开的。在整个智能手机市场都表现不佳的情况下,库克毅然决然地进行服务业务方面的发展,推出视频、杂志订阅服务,AppleCard信用卡服务,以及ApplePay支付服务,并且在AppStore业务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也或许正是因为库克与乔布斯在经营理念上的差别,才使得苹果近两年并未按照外界的预期那样发展,创新乏力是必然,而乔纳森的离职或许也与这个有关。不仅如此,在华为、小米们纷纷推出5G手机的时候,苹果依然不准备在今年推出该功能,其创新能力备受质疑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苹果正在遭遇的困境
苹果在去年发布新机之后,受到了不少用户的抵制,一方面是因为其创新不足,新款机型并没有多大的改变,另一方面其价格也是创新高,起步价就达到了八千多元,最贵的则是有一万两千多元,很多果粉都负担不起了,因此在去年10月份,因为销量问题,苹果市值暴跌三千多亿美元,已经开始被资本市场看衰了。后来库克不得不采用降价销售的策略来拉升销量,才帮助苹果度过了难关。如今还有一个多月苹果新机即将发布,但根据外界预测,这款新机型的表现并不会多么好。
在今年九月份发布的新款IPhone很可能命名为XI,其会在芯片系统、摄像头等方面进行升级,而且可能会推出后置三摄的设计,对比安卓机型,此次的新款IPhone的升级还是太单一,并不能很好地吸引用户。但是,库克在吸取了去年的教训之后,今年的产品在定价上会更友好一些,最便宜的一款可能会售价五千多元,这也是其唯一的可取之处了。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IPhone的IOS系统具有独一性,可是随着安卓系统的不断更新和升级,其在用户体验度上已经不比苹果差了,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海外市场,国产安卓厂商的产品越来越受到用户的追捧,这样一来,苹果的市场就会不断受到挤压。一年多来,华为多次在销量上超过苹果,而苹果在大中华区的市场份额也是呈现出下跌趋势,如果再不能在新产品上有所创新,很可能会继续流失用户,这并不是一个好现象。
IPhone为何不推出屏幕指纹识别功能?
早在2017年苹果因为没有能解决全面屏带来的前置摄像头的问题,不得不采用刘海屏幕设计,同时希望用FaceID来取代指纹识别功能涉及到的解锁、支付等操作,在当时来看,刘海屏幕也确实被安卓厂商们竞相模仿了。可是,在这之后,OV和小米分别利用机械式弹出镜头和滑动镜头来解决前置镜头的问题,推出了近乎百分百的全面屏幕旗舰手机,得到了市场积极的反馈,而那个时候的苹果就已经处于竞争中相对弱势的一方了。
现在国产安卓智能手机厂商早已推出了屏幕指纹识别技术,虽然还不是太成熟,但也足以满足商用需求了。苹果就算是现在推出搭配该功能的手机,也不会在市场中掀起多大的风浪。更何况IPhone当前的成本本来就很高了,如果再搭配屏幕指纹识别技术,售价必然会更高,这会影响其今年的产品定价策略。
笔者认为苹果当前最大的劣势就是在产品创新上被安卓厂商比下去了,如果未来不能在这方面有所进步,很可能遭遇接连的打击。而其选择不推出屏幕指纹识别技术,也是有着诸多的顾虑,毫无疑问稳健一点的运营操作或许还能帮助库克挽回些许颜面。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