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新金融洛书(FintechBook),作者雷慢,创业邦经授权转载,封面图来自壹图网。
01
1993年,在美国IDG资本工作了两年的湖南人熊晓鸽回到上海,代表IDG与上海科委合作成立中国最早的风投企业之一——太平洋技术风险投资(中国)基金(PTV-China),并任总经理。同年,IDG也在中国设立了风险投资基金。中国风险投资开始起步。
从1993年到2000年,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PE/VC对互联网公司的投资,推动了纳斯达克股市快速增长。到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前,IDG大概投资了100多家中国公司。
2000年,在华尔街DLJ投资银行等机构工作多年的唐宁回国,成为国内最早的天使投资人之一。这年,互联网泡沫开始破灭,从2000年3月到2002年10月,纳斯达克指数下跌了近80%。中国风险投资进入低迷期。这种低迷一直持续到2004年前后,这年携程在纳斯达克上市,高回报率让一大批中国企业和VC重燃热情,也造就了一批巨富。比如,一年后,财富自由了的携程创始人之一沈南鹏出来单干,与红杉资本一同创办了红杉资本中国基金。
携程上市后,美国硅谷一批科技企业的骨干陆续回国做起了风投。比如,邓锋卖掉了他在硅谷的企业NetScreen,回国创办了北极光创投;曾创办了著名的WebEx (网讯)公司的朱敏,也在2005年回国创办了赛伯乐公司;最知名的大概是李开复,他在2009年从谷歌全球副总裁位置上离职,创办创新工场,5年里投资了150家公司,包括多家互联网金融公司。
2006年,已经做了几年天使投资人的唐宁,在北京SOHO现代城的三室一厅里创立了华创资本,同年,因为自掏腰包借款给100多个大学生参加培训收到了回款,因此受到鼓舞而出创办了宜信公司,在这里和华创资本一同办公。三年前,唐宁通过北大校友关系联系上了IDG资本合伙人李建光。2011年,IDG资本成了宜信的伯乐,和摩根士丹利、KPCB China一起投了宜信3000万美元B轮融资。
到这时,中国创投界已经迎来了春天。原因是创业板终于在2009年开市,2010年,43家企业赴美IPO。一上市就翻几倍,成就了全民PE的局面。
02
风投界第一笔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投资出现在2010年,这年4月,由KPCB在中国设立刚三年的KPCB China投资了宜信公司A轮千万美元融资。不过,第二家获得风投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却要等到两年后的2012年,这年9月,成立已逾5年的拍拍贷获得了红杉资本的2500万美元A轮投资。
风投基金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集体出动,是2014年的事,这年获得融资的互联网金融公司达到约40家。如小米、顺为资本、经纬中国等投资了积木盒子的B轮3719万美元;软银中国投资了宜贷网的A轮千万美元;联想之星投资了银豆网的A轮千万元人民币。
2014年互联网金融风投的标志性事件是趣分期和分期乐融资大战,8月12日,分期乐刚完成经纬中国千万美元A轮;仅7日后,源码资本领投了趣分期数千万美元B轮。12月2日,趣分期宣布完成源码资本、蓝驰创投等投资的1亿美元C轮融资;仅12小时后,分期乐跟进,宣布获得经纬中国、DST等风投的1亿美元B轮。这种你一轮我一轮的资本战一直打到一年后;京东战略投分期乐;趣分期拿到蚂蚁金服领投的2亿美金D轮,才初告一段落。
到2015年,风投加码互联网金融,成了最热的一年。这一年互联网金融各种模式大火,从P2P到股权众筹、互联网保险,都兴起了一股风潮。这年6月股灾之前,但凡和互联网金融沾一点边的概念股都大涨,比如,那家以房地产业务为主的上市公司多伦股份一宣布改称为“匹凸匹”,股价第二天就封死涨停。零壹智库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互联网金融投融资市场发生的投融资案例共计339起,融资金额485亿元。
从2016年开始,互联网金融的风险迅速而集中爆发,风投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投资开始回归理性,这年之后。互联网金融领域A轮融资急剧减少。这一领域的创业已被谨慎看待,甚至不再被看好,而那些走入B轮或C轮的平台,议价能力也急剧下滑。
2013年-2017年中国互联网金融投融资情况
数据来源:零壹智库
这一年投资笔数环比开始下降,融资笔数由前一年的339笔下降到281笔。虽然融资金额比上一年出现了大幅增长,由485亿元增长到875亿元。不过,这里面被投的企业大多进入B轮以后,笔数少而金额高——许多互联网金融平台走了一条融资——烧钱——融资的路,风投继续投资,甚至有些骑虎难下的意思了。
如果说2014年到2015年互联网金融估值的高涨,一是缘于其商业模式的创新,二是监管部门对于创新的鼓励和支持,及监管接受、学习过程中的监管容忍与空缺,那么到2017年、2018年遭遇资本严寒时,也不过因为商业模式弊端显现,风险暴发,并且监管不再容忍,大力整顿和打压。
因之兴起的终于因其而衰落。
03
风投的逻辑和兴趣偏好,带出了一个行业的价值偏向。
在互联网产业里,企业盈利来源于客户和变现,客户来自于流量,变现来自于商业模式。流量的核心在于客户,变现的核心在于盈利模式。满足盈利标准并不容易。《经济学人》曾引用佛罗里达大学2019年中的一项研究显示,在当年寻求IPO的公司中,84%没有盈利,而10年前这一比例只有33%。他们旨在说明,这时的互联网估值泡沫已愈发吹胀。
2014年之后,风投投资互联网金融,许多走向了一条寻求高估值退出的道路——不求企业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而求短期内对赌,将估值做高,最终变现退出。在美国上市的十几家互联网金融中概股里,上市就破发并且股价持续下跌乃至跌破1美元的成了普遍现象,但风投早已出走。
互联网金融公司估值泡沫的滋生往往依附于资产价格快速上涨的预期。许多公司的估值临界点往往是企业上市那一刻,尤其美股二级市场机构投资人表现出的冷静与理性,使得资产价值交易供需开始失衡,价格泡沫难以维系,最终坍塌。
2017年以来的互联网金融倒闭潮显示,这些公司们在PPT上承诺的商业模式并未奏效,PE/VC信奉的互联网估值模式,不过是在制造互联网金融神话破灭的冤魂流水线中走了一个过场。
过去,预期的盈利,是资本冒风险投资的主要原因,但最受追捧的互联网金融一直没有在解决风险的前提先找到真正的盈利模式。当年那些宣布盈利的网贷、众筹平台,不少都死于坏账和资金链断裂。这是可持续的盈利模式吗?并不是。
04
据零壹智库数据显示,从2010年至2020年8月,包含网贷、众筹、互联网保险、互联网券商等在内的至少448家互联网金融公司合计获得1089亿元融资。活着且未转型的公司仅剩下92家。当年火爆一时的众筹行业,42家获得融资,如今32家都倒在了A轮,仅剩下10家。更惨的是P2P网贷,312家获得融资的P2P目前活下来的不到10家。
史玉柱曾因投资互联网金融而在行业备受追崇,他投资团贷网、投哪网,前者于2019年底爆雷,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立案,后者于2020年1月宣布退出网贷行业,开始清退。
IDG投资的网利宝爆雷,摇财树被立案侦查;红杉资本投资的厚本金融被立案侦查,随手记退出网贷业务;软银中国曾投资的三家网贷平台有利网、付融宝、宜贷网,后两家都已经被立案侦查。
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管理委员会副主席、董事总经理陈十游曾在2018年11月的一次会议上曾对这些金主发难:“这些机构的管理人很多都是没有什么经验、刚刚出道、对行业周期的理解、项目的理解不到位,他们能做的事就是跟风、盲目追高,造成一级市场很多估值的虚高。”
陈十游所说现象或许并不普遍。不过,风投和政策推高了这一波互联网金融泡沫,并被监管和市场刺穿,却是不争的事实。
2020年2月,小米投资的网贷平台积木盒子在疫情期间宣布清退,稍晚,小米金融董事长洪锋就从其董事名单上悄悄消失了。A轮投资方Ventech China的代表万浩基和C轮投资方熙金资本代表郭佳早在2019年1月就退出积木盒子董事会。B轮投资方小米和顺为资本,小米副总裁洪锋也在2020年3月退出了积木盒子董事会。
这是一个缩影,曾经资本热捧的明星企业,代表着商业模式创新、高盈利预期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在监管、风险里一步步被摧残,最终资本出逃,走向兑付困难的境地。谁那时狂热不羁、谁此时一败涂地?风投和互联网金融这对欢喜冤家是最好的注脚。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