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论坛:激发消费领域“活水”的动力在哪里?

关注
中国这个市场是蛮大的。在这个市场里面,需求端的折叠化,各种各样不同细分领域的需求,都可以诞生相当有体量的公司。

10月17日~18日,由创业邦主办,成都市科学技术局、成都市博览局、成都市投资促进局、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委员会指导,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管理委员会支持的2020 DEMO CHINA创新中国总决赛暨秋季峰会在成都举行,峰会聚焦“大健康、大消费、金融科技、企业服务、5G”五大赛道,分别设立专场DEMO SHOW和专业领域探讨,希望通过聚集创新力量,开启智慧经济新时代的内在逻辑。

在“2020 产业互联新基建发展论坛”上,完美世界集团副总裁冯跃,真格基金董事总经理刘元,光速中国助理合伙人杨陶和山行资本合伙人朱思行在圆桌《激发消费领域“活水”的动力在哪里?》发表了各自对新消费对看法,犀利观点如下:

1.中国这个市场是蛮大的。在这个市场里面,需求端的折叠化,各种各样不同细分领域的需求,都可以诞生相当有体量的公司。

2.企业要考虑如何把一部分人的消费意愿提高,以及如何把另外一部分人的消费能力提升。

3.在消费行业,创业者一定要走资本市场这条路

以下为圆桌原内容,经创业邦整理:

主持人:非常感谢大家能够参与到今天的这场新消费分论坛,几位在新消费赛道都是最具发言权的代表之一。

首先,先请各位嘉宾依次做简单的自我介绍,以及近期最看好的细分方向。

冯跃:我最早是从美元基金开始的,那个时候主要看消费互联网,后来在携程做了3年的国际化,也专注做文旅行业的投资。现在来到完美世界,同样的赛道,只是延伸到了内容的部分。现在主要关注游戏、教育的赛道,最近也有专注做教育的公司,叫洪恩,刚刚上市。

刘元:大家好,我来自真格基金,它是在北京的天使投资基金。我2014年进入真格的,原来在美国做母基金的投资。我们跟其他同事一样,不太分行业,我们是一个以看人为核心的基金,大家想到的行业都有投过。基本上每个同事都看过各个行业的投资。

杨陶:我来自光速中国,我们是2008年、2009年进中国,我们最早是在美国硅谷的投资公司,我们在2012年成立光速基金。我是2009年开始进入这个行业的,也是投互联网相关的。现在在消费领域,我们投了拼多多,还有一些新的品牌。

朱思行:感谢主办方的邀请,我们是2015年年底成立的。我们现在主要关注的领域是TMT,加上消费的领域。在过去将近5年的时间里,我们从事关于消费的交易,包括服务性的消费。我们是一个美元风格的基金,主要关注在早期和中晚期阶段的公司。

主持人:看来大家关注的方向是略有差异的,希望在圆桌对话的环节能擦出火花。

在疫情之后,我们身边出现了很多,比如说重振消费和提升内需这样的措施,大家都应该非常熟悉。比如说各个地方政府开始发放消费券,各个平台开始投入大量的资金来做一些补贴,比如说百亿补贴。还有很多新消费品牌也在产品创新和营销创新方面再加码。

所以想问一下各位是怎么样看待这些措施的,能否选取其中激发消费活力的例子进行举例和评价。

冯跃:我们跟另外三位的角度不太一样,从企业来讲,像我做过的两个企业,一个是旅游行业——在疫情期间是受影响非常大的一个行业。但是其实从企业内部的数据来看,当政策或者是整个疫情形势被管控之后,旅游市场有一个快速的反弹。虽然没有办法出国,但是国内还可以旅游,包括城市周边旅出现了很多新的需求和形式。

我们现在在完美这边看到教育方面的潜力,之前大家一直觉得在线教育行业是一线城市的事情,好像没有看到什么更多新的、不一样的模式。但是因为疫情过了这么长时间之后,中国在教育,无论是家长心智上的转变,孩子行为的转变,其实有很多新型的东西出来。

主持人:冯总是这个台上唯一的女性投资人,从切身的角度出发来聊这件事情。

刘元:我自己的个人感受,消费者的消费意愿更多是由对未来的期望是乐观还是悲观决定的。疫情这段时间没有影响大家的消费意愿,更多影响的是消费的方式。比如说线下的旅游行业,包括餐饮行业受到很大的打击。像外卖、速食这些行业得到了很大的增长。还有线上的文娱行业,线上教育,线上办公这些行业得到了一些促进。所以我觉得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是用户行为习惯发生了一些变化,这是我们观察到的现象。

刚才谈到举措,像消费券这种,我自己并没有注意到其变化,我并没有使用过消费券。但是我感觉到很多的线上电商产品,包括原来专注于线下分发渠道的消费品,在这段时间通过线上的补贴获得了很多流量。

杨陶:很多城市做了政府补贴,现在疫情很多影响的是特定行业和特定人群,比如旅游、餐饮。我们也知道很多补贴是通过像支付宝、微信这样的平台,给特定的低收入人群,然后在旅游和特定的餐饮行业进行补贴。

我觉得是挺好的事情,政府通过行为手段,让可能受损最大的行业和家庭受打击的程度降低一点。

另外我们看到一些大厂,像阿里、拼多多,和一些特定的行业有很大的补贴。我觉得这个对现在特别是第一季度的影响是很大的。

朱思行:我觉得除了最近政府针对疫情已经采取的,比如说消费券刺激的手段之外,我们还观察到其实比较有效的手段是控制房价。我们看了一下数据,2016-2018年,城镇居民的收入里面有很大的比例其实是被房产的消费占有了。那在这种情况下,一切消费其实都会受到影响。

我们投的消费领域抗击能力是很强的,所以我们投了非常多教育的标的。

政府在过去的两三年之内,对于整个社会所面对的挑战是有非常清晰的认识。所以,在过去的两年,各地的政府都出台了一系列控制当地房价的举措。这里面比较典型的是成都,我十几年前在成都买了一套房子,涨幅是不高的。

另外一个城市是长沙,我们最近看消费品的创业,长沙出了非常好的一些项目,长沙的房价没有高起来,整个城市还是一个消费活跃的城市。

主持人:那我们今天圆桌的主题是激发消费领域的活水的动力在哪里,那么各位能否就这个话题找一找根本的动力在哪里呢?

冯跃:其实刚才朱总讲了房价控制住有闲钱了,那还是要消费的。

刘元:我觉得激发活水的动力一方面是大家有更多花的钱,流动性更多。而且包括对未来的局势乐观,消费者更愿意去消费。

同时在微观层面上,今天信息化做得更好之后,包括袁总提到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的市场渠道、营销渠道变得越来越发达之后,我觉得商品更容易被消费者所理解,更容易触达消费者,让消费者有好奇心,更愿意去尝试。包括几年前就开始提消费升级,也有消费降级普惠式的,这样原来在技术手段没有触达消费者的时候,这些新的可能性,我觉得这些都是属于所谓激发消费领域活水的动力。

杨陶:其实驱动消费有两块。第一,有没有消费能力,消费能力的提升。第二,消费意愿,即我可能有一些能力,但是我愿不愿意消费。

一部分人是刚才所讲的在一二线城市,可能能力还不错,但是房价很高,消费意愿会低一点。这时候看用什么样的方式能够提升这部分人群的消费意愿。还有一部分是我们国家很多三四线,包括五六线乡镇的人群,国家也在关注这件事情。

其实我刚从凉山过来,变化非常大。我去乡村里面看到他们的房子修得非常好,现在的收入其实是不错的。那这部分人群,给一些激发就有消费能力了。

朱思行:我觉得这是特别有意思的话题,我们其实也是从需求端和供给端两侧在思考这个问题。在需求端,其实刚才杨陶提到投了拼多多,我们以为拼多多是下沉城市的需求,但是在一线城市普及度也是蛮高的。

我们就在思考这个问题,中国这个市场是蛮大的。在这个市场里面,其实需求端的折叠化,各种各样不同细分领域的需求,都可以诞生相当有体量的公司。

其实这一次疫情对于中国的供给端能力的爆发有很大影响。举个例子,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国家本身的卫生体系是允许工人聚集性的去做生产,这个是原来的条件。但是从今天看,这可能变成中国的竞争力。跟中国同样在进行大规模生产,人力密集型生产竞争的其他国家,他们在这方面遇到比较大的挑战。

我们今年还投了出海的项目,电商出海的项目。当时我们最开始做这个决定的时候,其实还是有一点担心的。因为从主题的角度来说,我们比较相信的是中国团队电商的交互能力。但是从整个经济的结构上来说,我们担心中国的制造业会逐渐的空心化。但是从现在疫情影响来看,我觉得是过于悲观了。有可能由于全球疫情的影响,中国制造业的优势阶段性得以加强。

所以供需两个阶段,从消费的角度,还是大有可为的,对投资人来说是好事,有很多标的可以投。

主持人:消费领域的创业者在2020年该如何应对现在这样的挑战,以及抓住这些新的机遇?

冯跃:我觉得在困难的时候,创业就不如经济上行期的支持较多,我自己的感受,之前在市场比较好的时候,创业者,尤其是资质优质的团队,有十分好的融资能力,就会高歌猛进,目标定得非常激进。但是当这个市场没有那么理想,有一些困难的时候,越来越多的创业者会非常务实。

有些人一开始来了跟你融资,之后就说什么都可以谈,然后大家表示我们也愿意留在体系内去做更多的事情。我觉得这可能跟以前的时代非常不一样,放在十年前,中国的创业环境也会比现在机会更多,也没有现在难度这么大。

所以对于创业者这边,我的角度还是说大家尽可能要务实一点。

杨陶:其实不只是消费类的创业者,给所有创业者说一点吧,要控制好现金,这非常重要。这是我们从很早投的公司来讲,不只是股权融资,其实现在有很多其他的一些融资机会,包括像银行,政府有一些补贴这样的。现金为王,你要先活下来,这是一个挑战。有的人可能是机会,大部分人是挑战,迈过这个挑战,你就是最后的一个赢家。

还有一点,静下来好好梳理一下企业可能在过去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忽略掉的一些问题,像管理、战略定位等。我们有一些公司是做线下的,他们的团队在那一两个月集中一起想。

刘元:在消费行业,我个人的感受是创业者一定要走资本市场这条路。

之前整个VC,股权投资市场很少涉足消费行业的投资,相对来说更少一些。在最近几年,大家不投或者投得比较少的原因是,品牌型的公司做得比较慢,做不大,而且天花板比较低。但现在有完美日记、喜茶、元气森林等,这从某种程度教育了市场。

对创业者来说不一定要用融资的钱做市场的营销,不一定要走这条路。我们看到今天一线全国消费品的品牌,都是从很小的地方诞生的,比如说喜茶的前身姜茶是从江门做起来的。很多品牌都是从小地方崛起的,创始人喜欢做这个品牌,然后被资本市场所发现,被强行带到市场上来。

消费品牌跟之前平台融资型公司不一样,如果一定要烧钱才能活下去,那这种是不能投的。当然只是我的想法,没有什么代表性。

企业要测试用户的需求,如果用户是喜欢的,下一步再考虑能够支撑起融资的故事和方向。

朱思行:我再往前说一说,看消费者这一端,对品牌认知的难度在下降,因为互联网的普及、基数的普及、媒体的普及,包括刚才袁总提到像新潮、分众这样的品牌建立的形式,都给大家提供了非常多的可能性。如果你的品牌或者产品到了那个阶段,你想找相应的手段,市场上的手段还是比较丰富的,至少比15年以前要好多了。

我们也做了横向的对比,和欧洲比,我们在品牌上建立的时间快很多。如果看供应链这一侧,企业所处的时代还是有利的。中国的供应链是全球最好的供应链。同时放在历史上看的话,可能也是供应链历史上最好的时代。

几乎我们看到所有的领域,如果想在中国找相应的供应链,只要花心思,就能找到。如果前后都有了,钱就不用担心。

那什么事是需要创业者去做的?你的服务产品本身是不是真的能抓住你目标消费者的心智,这一点很重要。我们在疫情期间看到,疫情其实帮助整个行业做了加速竞争的一个效果。比如说我们投的一些教育领域,短期之内,运营数据压力非常大。但是今年大家发现,真的好的教育服务,消费者是买单的。你如果通过一些营销手段补贴去冲量的事,消费者也能够看得到。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