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创业邦专栏曾响铃,图源:图虫。
日前,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部长王志刚指出,我国基础研究投入快速增长,年均增幅达到16.9%,基础研究占研发投入比重首次超过6%。
更早之前,李克强总理也强调“我们到了要大声疾呼加强基础研究的关键时刻,我国在应用科技领域,特别是在与市场结合的应用场景领域进步巨大,有些甚至已经领跑世界。但我们的基础研究还不够深厚,原创性还不高,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应该摆在关键地位。”
并进一步解释“科学和技术有很多不同,但无论是技术走向应用,还是科学走向应用,都有大量基础性的工作,即所谓的基础研究。”
“基础研究”这个词看似陌生,却也通俗易懂,但真正要做起来又并不容易。
高质量竞争时代,科技企业需要新故事
当前,我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许多传统行业的发展模式开始发生改变。然而,无论是传统制造业,还是如今大力发展的工业互联网,都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这就使得当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卡脖子”现象。
众所周知,在芯片、通信等领域,这样的问题已经持续了相当时间。2018年的“中兴事件”让全体国人在对祖国科技发展无比自豪的时刻,突然被一棒子打蒙了。也让国人意识到,全球第二大规模经济体,竟经不住一颗“小小芯片”的打击。即便早在2017年我国整体科研投入就超过日本,达到全球第二;发明专利也连续多年稳居全球第一……然而,总量上的突出却不代表结构上的优势。
说到底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源于我国产业“基础研发、核心技术”方面的不足。具体到企业市场竞争维度,“基础研发”的作用力表现得同样尤为突出。
多年前手机领域,诺基亚、摩托罗拉等一众品牌的轰然倒下,苹果携“智能手机”所实现的大逆转,与苹果在“基础”环节的“升级”密不可分。无论是革新系统,又或是在功能、操作、应用等方面的突破,都是在手机产品“基础”层面下功夫。
又比如百度,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百度一度因为缺乏产品创新,过度依赖搜索和广告业务,开始在BAT阵营中掉队。
许多人甚至断言,百度或将就此沉沦。然而事情并不如外界所预想的那样,自2017年开始百度选择All in AI,在大数据、算法等人工智能基础环节“重新开始”,经历多年积累,AI创新业务正成为拉动百度核心营收增长的重要支点。
李彦宏还发布一封全员信表示“在技术研发上长期坚定的投入,使百度成为突出的AI生态型公司,未来百度将继续在基础研究、基础技术和底层创新上肯下硬功夫。”
“基础研发”已经不折不扣地成为一家企业最为核心的竞争力,而与“基础研发”相当的另一个技术革命也在悄然上演,那便是“技术下沉”。
“技术下沉”成了企业新路子
当前“技术下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市场及行业对于技术的认知,开始从“高大上”走向了“基础领域”;另一个是应用层面,大量先进技术开始从军工等领域应用到民用领域。
在“基础研发”及“技术下沉”双重趋势下,许多行业已经开启了新一轮的变革。
1、“基础研发”不再“神秘”越发“生活化”
关于“基础研发”的重要性还有个更直接的案例,今年年初全球多家汽车工厂因芯片问题而停工,但原因并不是出在AMD或台积电等芯片企业上,而是一家日本味精企业,这家名叫味之素公司生产一种“味之素堆积膜”,是半导体基板的核心材料,现代几乎所有的半导体都需要用到它,正是由于它的产能不足,才导致了汽车制造业的大面积停工。
现如今,对于“基础领域”的定义也不只是停留于“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的概念上,像在生活场景中,衣、食、住、行都是基础;如互联网领域,宽带、存储及搜索等软硬件也都是基础。
例如厨电领域,自2018年开始围绕供给侧结构展开了厨电产业转型升级,一时间所谓的新品层出不穷,但仔细观察发现,这些创新还是停留在所谓的“火力大小”、“排风功率”上,建设性创新并不多见,硬科技要素上的突破更是缺乏。
少量玩家相对有建设性,方太算是个中代表,其“围绕空气、水、食物,从应用技术创新深入基础领域创新”,首创“NSP选择性过滤技术”实现既能过滤重金属,又能保留有益的矿物质,在去年健康问题持续放大后,方太也凭借这一技术去到净水机市场第一。
由此可见,基础研发越来越能影响到上层市场。
2、“军转民”成底蕴支撑
“技术下沉”一个最明显的感知就是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开始走进寻常百姓家,不再像以往那么遥不可及,主要则体现在大量先进技术开始从军工领域应用到民用领域。
像最初“语音识别技术”就是应用于军事领域,由于战争基本上是来自于不同的国家,语言自然不同,为截取敌方信息,以获得更多有利情报便出现“语音识别技术”。
但语音识别技术真正的高光仍是技术民用化之后,科大讯飞无疑是“语音技术”领域的佼佼者,无论是面向消费者的输入法、录音笔、翻译机、扫描笔、学习机;还是面向B端/G端的智慧课堂,AI语音技术被科大讯飞广泛应用到各类民用领域,而这些技术给科大讯飞带去的则是“10年间市值飙升25倍,营业收入也增长近乎13倍”。
又比如1915年驶入大西洋试航的“德林号”鱼雷艇螺旋桨溃灭事件,使“空化效应”的巨大威力进入了科学家们的视野。历经一个世纪的不断升级,利用“空化效应”的空化射流技术已经成为了国际上最先进的水下清洗技术。而方太正是从“空化效应”中获得灵感,研发出全新的“高能气泡洗”。
“军工技术”不单单是指某种技术,也代表着一种尖端品质,它作为战事竞争的载体,因此具有最前沿、最精细、最有效的特征。所以军工技术的意义也非纯粹保障生产力,更有一种精神层面的光环加持。对于行业而言,军工技术的应用“自上而下”地带动了相关产品研发和产品迭代;对于消费者而言军工技术所带来的高标准,则是一种“自下而上”品质保障。
技术落地又需要怎样的土壤?
在技术创新的大环境下,技术要形成价值最终还是要看落地环节,特别是对于企业而言,如今早已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如何将创新技术变为价值,关键因素就是抓住需求。
1、“体验经济”下企业如何“定向爆破”?
体验经济的兴起,对于技术落地也是一个契机。
“消费者时代”是当前消费市场的最大特征,产品体验正逐渐超越“性价比”、“功能性”、“品牌”成为消费者“买单”的关键。因此,将竞争从功能、价格和服务转向体验,技术升级也需要抓住这一趋势。
还是以厨电领域为例,消费市场对洗碗机类产品的清洁能力一直存在质疑,大量家庭或许会选择购买洗碗机,但都用成了储物柜。
因为至今对于洗碗机这种舶来品,很多国人还是带有一种怀疑的眼光,在“刻板印象”当中,因中餐的用油量很大,肉渣多、米粒多,洗碗机对中餐无能为力。也因此洗碗机一直难以为中国家庭带来根本性便捷和实用性。来自中国家电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5年之前,中国洗碗机行业的普及率不到1%。
对于品牌这也代表着机遇,方太正是凭借“高能气泡洗”解决了“中式烹饪重油顽渍的问题”才获得用户一致认可。可见,以体验需求为要素所带动的技术落地,无疑将最贴近市场。
2、“技术中台”科技公司的下一站
技术落地的另一个方向是成为“技术中台”,这已成为现阶段技术型企业的大趋势,所谓技术中台是指,过去强调自己品牌和产品,现在开始强调自己在后台提供技术。
当前诸多的科技企业,包括华为、大疆、科大讯飞无一不是如此。如阿里,将自己打造成了集技术中台、业务中台与数据中台为一体综合能力平台,使其具备对于前台业务变化及创新的快速响应能力。
华为去年围绕数据推出了一系列的产品与解决方案,从年初的OceanStor分布式存储、GaussDB数据库的推出,到年中OceanStor Dorado V6全闪存存储以及华为智能融合数据解决方案的发布,再到年底华为开源数据虚拟化引擎河图的亮相,所有的动作都是为建筑起华为的技术与数据中台。
此外,越来越多企业,随着技术积累的加速,也必然将转向“中台型”企业。成为“中台型”企业将是下阶段所有科技企业的一致目标,这也是实现技术价值最大化的必经之路。
总结
要在时代与产业变革的浪潮中成为领军者,最终都将成为“科技公司”。比如金融企业都在拥抱大数据,汽车企业积极投向人工智能,甚至知名的服装品牌也在开拓新材料技术……科技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壁垒,也是近乎所有知名企业的功一致选择,这样的“殊途同归”是时代向前发展的必然。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