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难耐,如何应对“热经济”的常态?

​“有人计算过,年度平均温度每上升一度,经济增长率就会下降1.3%。”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吴晓波频道(ID:wuxiaobopd),作者:梅浩宇,编辑:何梦飞,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江浙沪人民可能从未想过,这个夏日如此难熬。

这段时间的江浙沪区域,成了“热灾”重地——江浙沪等十余省份已经被40℃的高温红色预警覆盖。

南京连续10天高温;杭州连续11天高温,打破观测史最高气温纪录;上海徐家汇站昨日最高气温37.2℃,令上海37℃以上的高温持续了12天,刷新徐家汇站建站152年以来的酷暑日连续最长纪录。

周边广东、福建、重庆和广西、河南的部分地区也是暑热难耐。

图片

高温之下,是飞涨的电费。

前几天,公司群里炸开了锅,只因为上个月的电费出账后,让人傻了眼。

有的同事,上个月电费少则两三百,多则八九百,还有一位同事一个月电费更是用了1200块。

如此高额的电费,全拜最近半个月可怕的杭州高温所赐。

“空调已经快20天没停了,我有一天在担心空调会不会坏时,突然感觉冰箱在骂我。”有同事在担心连开20天的空调之余,还担心起了自家彻夜不休的电冰箱。

于是,各地人民奇葩的避暑措施也纷至沓来。

图片四牌楼防空洞避暑纳凉点

精明的杭州人民充分利用起了防空洞避暑,务实的山东人民把货车改成露天泳池,松弛的川渝人民甚至在游乐场里搓起了麻将。

但将视角放到更宏观层面,高温天带来的影响可不仅仅是苦中作乐那么简单。

灾难性的高温

从历史上看,极端高温首先影响的都是第一产业,即农林牧渔业。

2021年,美国、加拿大遭遇千年一遇的极端高温,加拿大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最高温达到49.6℃,美国以往夏季温度只有15℃—21℃的西雅图,也一度出现40℃的高温。

美国是全球第二大粮食生产国,粮食总产量达5.7亿吨。然而当年正值玉米出苗期和大豆种植期,极端干旱导致美国粮食大减产,推高了国际出口粮价。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2022年5月全球粮价飙升,同比暴涨40%,达到近十年来价格的最高点。

农作物和水产品,作为基础消费品,价格推升,进而可能推动通胀。

邻国印度,在2022年极端高温的影响下,小麦产量减少近六成,全年减产近1100万吨,今年四月份时,印度官员表示,食品价格压力使得印度通胀难以降低。

图片印度民众在田地里收割小麦

干旱缺水,还会导致水电吃紧。

每年中国水电在发电总量中一般占比20%左右,水电的发电量受到影响,会连带着影响“西电东送”工程的用电大户们。

2022年,西部川渝地区因为水电供应紧张时,同期的深圳,就因为用电负荷过高,导致宝安、龙华、龙岗等多个片区的电力系统出现大面积崩溃,居民半夜被热到跑酒店入住。

用电供应紧张,传导到工业园区,也会酿成灾难。

2023年越南遭遇极端高温后,云集在北部的工业园区轮番遭遇停电,供电缺口高达8000兆瓦,缺电量足够160万人用一天,连带影响苹果、三星等工厂不得不24小时轮流停电。

即便是电力基建设施非常完备的中国,也不能幸免。

在2022年,国内多地最高气温破历史极值时,全社会用电量持续高增。7月份,城乡居民用电量达到148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6.8%,相比之下,第二产业用电量同比下降0.1%,与居民用电反差巨大。

如今全世界有上亿人正在遭受高温天的影响。

热带无强国

有人计算过,年度平均温度每上升一度,经济增长率就会下降1.3%。为什么一摄氏度的温度,就能导致经济增长率这么大的变化?

这种影响,可以用一种气候决定论的说法来概括,叫作“热带无强国”。

18世纪以后,类似这种气候决定论的说法,开始形塑欧洲人的世界观。在《帝国的热带》中,尼古拉斯·戈麦斯把热带地区,区别于西方强国,对象化为特指的用以殖民的地方。气候带被赋予了等级和价值。

这种说法认为,热带地区的高温环境不利于强国的形成。理由也并不复杂,高温是工业的大敌,而工业是一个强国的基本盘。

《经济观察网》曾指出,相同规格的设备在二三十度的环境下可以用二十年,而在四五十度的环境下可能都用不了十年。

比如2019年的夏天,泰国遭遇历史级高温,导致工人的生产效率大幅下降,不少电子件组装工厂不得不减少生产线的工作时间,不仅影响到当地的经济产出,还对全球供应链造成了波动。

从事实来看,这种说法也似乎确有依据。

世界银行2022年统计数据显示,GDP排名前五的国家都位于温带气候区或大部分领土位于温带区,在GDP排名前十的国家中,只有两个位于热带气候区,其余八个都在温带气候区,全世界87个热带国家里,有且只有一个发达国家。

《自然》在2015年也曾刊出一篇斯坦福大学的文章,分析了气温对国家经济表现的影响。

文章发现,最适宜发展经济的气温是年平均气温13度,当年平均气温从20多度升到30度的时候,国家经济表现会呈现突降的趋势。

在论文《高温困境:温度如何影响人力资本和经济生产力》中,作者以厄瓜多尔为研究对象,发现异常高温会产生一系列对社会、经济的不良影响,其中包括对人们的收入、受教育程度等。

图片厄瓜多尔首都基多由于电力短缺陷入黑暗

可见,温度的影响足以撼动一个国家。

不过,“热带无强国”并不是一个严谨的说法,这一解释框架,更多是用气候等自然环境来解释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差异。

在社会科学中,这叫地理环境决定论,也很容易找到反例,比如印度,GDP为3.2万亿美元,世界排名第6位,巴西GDP为1.87万亿美元,世界排名第9位。

在经济学中,气温对经济影响的更严谨说法,叫作“一度效应”。每当气温升高或降低一度,部分商品的销量就会随之发生显著的变化。

日本有公司曾经对啤酒的销售情况做过调查分析,发现当气温达22℃以上时,温度每上升1℃,啤酒销售量每天就会增加200万瓶,达到25℃后销售量会猛增,还衍生出了啤酒指数来反映商品的售卖情况。

与之类似的还有红酒、巧克力、冰淇淋、饮料、空调、风扇这种受气温影响大的高敏感商品。

但这种理论框架里,气温对经济的影响,终归不如“热带无强国”认定的影响大。

未来都市该如何抵御高温热浪

在“热带无强国”的反例中,有几个比较容易找到的特例,比如印度、越南、巴西等。

这些国家中,有一个特例,特别值得说道——新加坡。

新加坡作为东南亚唯一的发达国家,也是热带地区唯一的发达国家。

它的成功,除了凭借马六甲海峡,还离不开“空调治国”。

在新加坡这样一个赤道国家,常年温度基本在23℃至34℃之间,但如果你从大街上大汗淋漓地穿着短T恤,随便走进一家商场、地铁,会直接感受到“冰火两重天”的感觉。

图片新加坡市民街头出行,来源:海峡时报

因为新加坡的大型公共场所的温度,大多都在18℃,办公场所也基本在22℃,常常比室外温度低近10℃,以至于去过新加坡的游客常感叹:“新加坡的冷气是按停尸房标准设定的”。

这个温度的来由就来自新加坡的国父李光耀,在他刚担任总理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筹资在政府大楼安装了空调,空调设定的温度就是22℃。

因为他觉得,这个温度可以让公务员保持头脑清醒,是他们工作高效的关键。

他曾说:“吾膝下虔诚的工程师们,为新加坡人打造了赤道上最适宜人类生存的温度,福荫国民。”

李光耀自1959年上任,到1990年卸任,新加坡的人均GDP也从1960年的428美元,一路翻了近200倍,到2021年,人均GDP已经高达72795美元,全世界排名第五,亚洲第一。

后来回看新加坡的成功,他直言:“新加坡成功的重要因素就是冷气机。”

有意思的是,后来美国著名的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通过研究发现,人们在约22℃环境下的工作效率,确实最高。

新加坡这个建在“空调”上的国家,也给一些人提供了思考,未来都市该如何抵御高温热浪。

虽然现代都市在电力与制冷手段加持下,室内空调已经逐渐成为主流,但一直开着空调,似乎并不能一直应付夏季高温热浪。

因为世界上还有许多地方,并没有良好的电力基础设施和充足的电力供应,即便最高大上的城市,也有许多人用不起空调。

目前全世界在城市规划上面,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1. 大量植树,增加绿化,通过增加植被覆盖来降低局部温度;

2. 建立城市的“新风系统”,也就是在城市建立人工风道,打通附近山丘后,引来山间凉风,比如武汉就曾集中拆解掉中心城区集中连片的城市热岛,建设了20条人工风道和一系列生态绿楔。

图片武汉风道规划,来源:武汉市规划研究院

3. 引水降温,这次巴黎奥运会,就将塞纳河水引入核心区域地下管道、模拟类似天然洞穴的清凉效果,来形成建筑的水冷系统。

4. 设立城市凉岛,也就是在高热天气中开放足够多的免费公共场所,比如体育馆、博物馆、办事大厅的室内场所,和公园绿地、游泳池、喷泉这样的户外场所。

还有人畅想以后,觉得未来都市可能会由一个正午靠机器、日落而作的半夜行社会。

也有人觉得,未来都市会出现无数的玻璃高塔群,建筑整合光伏发电与在地储能,以此运转大功率中央空调,建筑外墙则进行特殊隔热处理,涂抹反射涂层。

人们无须顶着烈日走出建筑,建筑与建筑之间有较多的连廊,以提供遮蔽下的凉爽区域。

不过,无论未来社会是哪一种,在极端高温天气灾害越来越常见的今天,节能减排或许将是贯穿未来的发展要求。

毕竟只有保护好今天,才能有明天清凉的未来。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