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爱凌和马约翰

体育是“教育因素之王”。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作者:水姐,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01

最近我又开始关注谷爱凌,是因为她很快乐且松弛地去参加了巴黎奥运会的马拉松,说是只训练了三个礼拜,跑完全程觉得很开心。

此后她的舆论风波,一体两面,我不评价,只是觉得她的几个关于运动、效率效能、乐观开心的观点,作为一个普通人,会很受用。因为我一直觉得一个人想好好地做成自己想做的人和事,其实都需要某种普遍的品质、性情、效能、方法和功力的。

其实那些名人大家,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人,他们也是芸芸众生中不断学习,不断吃苦,不断开悟,不断迁移自己的智慧和心力迭代的人。

未来的时间和空间都会留给心力强大,效能高级,身体健康的人。

我想先说说她的效能感。她说体育其实使得学习工作效率更高,运动和学业不是二分的,不是运动了就没法学习,学习了就没法运动。相反,当你运动好的时候,你会在学业上更高效。

巴黎奥运会上有很多学霸运动员,中国香港代表团江旻憓获得2024年巴黎奥运会击剑女子个人重剑决赛冠军。她本科就读于美国斯坦福大学,硕士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东京奥运后又去了香港中文大学攻读法律博士;东京奥运会爆冷夺冠的奥地利女车手安娜·基森霍夫是数学家;爱尔兰女子橄榄球队中的克莱尔·博尔斯以替补队员的身份参加巴黎奥运会,她还是制药研究中心的博士……

为什么有些人能够成为百科全书派,因为TA就像苏东坡、王阳明一样做人做事的底层逻辑是同一个OS系统,拥有不断迭代的内核,他们的心能和心力是自己蓄力养力过的几十年的,他们可以挑取自己想要的能量,应用到这个方面,也能迁移到另一个领域。

为什么心物合一、知行合一很重要,因为它让你做人做事,不费劲,不内耗,想做就做成了,即便是遇到巨大的障碍、压力、困境,你也知道一步步数着方案去解开(数),然后随物赋形(随),心有定力、觉知和观察(止、观),慢慢地你知道你本心的样子,你源头的样子(还),然后你心如明镜(净),对于世事一照皆真,“体真”感比体验感,更高级。

香港的前辈Sophia很有智慧,她跟我说,老天先给你一点天分,你做着做着,祂觉得你做得好,就再给你一点。

就像现在大火的《黑神话·悟空》,游戏结尾之处,悟空说:空有天赋,不思进取,小富即安,沉迷享乐,想安逸又想名利,想快意江湖又想成佛做祖,哪有这样的好事?……有天命的眷顾更需有斩断私心烦念的觉悟……其实初心、本心、天命、使命,不是你一下子就能找到,就能挂在口头上的,而是你慢慢地辛苦地去黑洞寻宝的。2024年,请直面天命。

人要有一些哲学和理论的依靠,也要有实验的心态,然后成熟了之后去不断实践,再在身心层面沉淀你的内核。

我觉得谷爱凌的高效能感,就是人其实可以好好规划自己的心和生活方式。注意,是心放在生活方式前面。沉淀好澄澈好自己的明心,很重要。生活方式,其实跟有钱没钱没什么太大关系,比如跑步花不了什么钱,随时能跑;读书也花不了什么钱,我一天一书坚持了570多天,微信读书的年费不过两百多块;我写书也不用花什么钱,除了中国知网充值了3000块,剩下的就是自己的心力和时间。

我除了平常工作每天更新秦朔朋友圈(坚持每天工作3200天左右),我在四年间已经写完三本作品,本本都是畅销书,现在在京东搜“苏东坡”“王阳明”,首先出现的就是我的书《苏东坡万有应用商店》《阳明心能源》

这本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也不是为了卷。我原来也是充满了很多不幸和负能量,后来就放下了不少,我开始觉得,生活方式就是一场游戏、实验和实践——当你不凭借和怨怼外力的时候,你就是自足的。当体验和体真的时候,你可以不断开拓新领域,我今年还参与了音乐剧、画展、电影等等。其实说白了,就是自我心力涵养促使之下的高效能感。

02

在我的18~24岁的青年时代的学习生涯中,影响我最大的理论思维,不是别的,是马约翰的体育的迁移价值。

图片

马约翰(1882~1966年)是我国近现代体育的重要开拓者,清华大学的老师,对我国近现代体育理论和实践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我国体育界的一面旗帜”。

他的思想特点,我简单总结一下其独特之处:

1、他明确区分了体育和运动两个概念,强调体育是一种教育,体育是一门科学,体育具有重要的迁移价值。他坚定地把体育视作“教育因素之王”

2、体育的教育价值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敏感性和有准备性、道德和性格、社会品质。

比如敏感性,运动可以使感觉更敏锐,感觉构成知觉,而知觉的丰富程度决定一个人的智力水平。

比如有准备性,凡事不打无准备之仗,平常的训练、每天的积累是最基础的。体育是实验性的,也是应然性的。

比如道德和性格,美德和道德只能通过实践获得,做诚实的事才能成为诚实的人。马约翰受到杜威的经验观影响,将目的与方法论结合、美德与知识结合。在马约翰看来 ,“身体健康与身体活动是性格的活的细胞。”

比如社会品质。马约翰所说的“体育家精神”包括公正、忠实(集体主义)、自由、合作等精神品质。

3、他认为,对学习而言,最重要的方法便是行动而非在教室中对书本的记忆,“我们所有的知识,是因为我们不断地行动,知源于行(做中学)。”

马约翰的思想,也很王阳明,就是强调体感,事上磨,做中学。体育的这些迁移价值,实际上,就是将这些理念无缝实时应用到其他领域。

因是子曾说,夫世间事物,苟能积日力以研究之,必有真理存乎其间,本无神秘之可言。所谓神秘者,皆吾人为智识所限,又不肯加以研究,人人神秘之,我亦神秘之耳。

图片

03

我的师兄弟们,是博士、硕士,也是参加大运会会得奖的专业运动员,我们跟田亮等著名运动员也都一起上过普通的专业课程。所以,我也是近距离观察过很多体育好的人,他们在其他方面确实也有不俗的表现。

这样的人,体力体能上到过极限,心力心能上也可以迁移出能量直接到达别的领域。

我个人觉得知识、价值和感觉都是可以相互迁移的,而且迁移的速度可以接近连wifi,光速,或者千里之外的纠缠。就想人有通感,可以直接应用到文学领域,知识和价值迁移的速度,其实也是“一照皆真”。怎么理解呢?

我在新书《阳明心能源》里专门论述了一个字——“镜”。阳明强调的“镜”,第一重含义是心体没有遮蔽,就像“土中镜”,被清洗、被磨亮了,强调的是事上磨,心上炼。第二重含义是等学迁移。六祖惠能提出“万法尽在自心”“定慧等学”,阳明把佛教研究机制迁移到儒家,其实就是心外无物,知行合一。因为所谓定,是目睹诸境心不乱;所谓慧,是没有障碍,观照自性和未来,过去未来现在是一体的。定慧等学,就是知行合一,一念起就是行。

王阳明也把道家的“心物合一”的玄妙感,有了儒家具体的机制“知行合一”。

“心-物”看似难以沟通,其实实现在苏东坡“身与竹化”的文人画思维里,我手写我心,毫无障碍。

“心-行-知-物”,则让一些玄妙的理念,变成可以学习,可以复制的操作方案。一念起就是行,我发心行动的那个瞬间,就把心物打通了。最近爆火的《黑神话·悟空》中的主创说,要成为务实的理想主义者,踏上取经路比抵达灵山重要。

这样做事就非常高效,一点就通,一照就是真面目,对自己的了解,其实是最大的功课,假如你完全了解自己的身心,那么你做事、成事,成品的能力非常强。

图片

04

第三重含义是心如明镜,一照皆真,强调了效能感。这个比较玄,但也可以从马约翰的研究中找出现代依据。

马约翰是这样定义习惯的——“它是心理态度、感觉或肌肉活动等方面对某种刺激或情况的一种明确的反应。生理上,习惯是各种反射的集合。它是一种发展成熟的条件反射。”

什么是反射,“它是对某种情境或刺激的无意识反应,这种反应可能是身体上的反应,也可能是精神上的态度。”你看这也是镜子的功能。

反射机制如下——

1、生理上建立一条一条反射弧;

2、大脑皮层联结区域将这些反射综合起来,形成概念和思维认知;

3、不断地经验积累和思维发展,人的品质得以生成;

4、肌肉反应、心理态度、思维认知的持续训练和重复,从而建立起对某一刺激的固定反应。

体力如此,心力也是如此。人要找到自己不得不做、不做会不开心的事,可能就找到了自己心源的脉络。

谷爱凌说她认可人类心理学中的一个观点——负面情绪比积极情绪更容易被人记住和持有。这是因为从进化的角度来看,记住危险对生存更为有利。但是我们不必被束缚住。她强调要过得开心,享受过程,而不是对结果和评价念念不忘。

过得开心,就能过得松弛,不必背负很多紧箍咒,咒里是没有活泼泼的源头的。自控也好,别人对你的阻碍和诅咒也好,都妨碍你找到你的源头。坚守自己的热爱与信念,不被负面评论左右,她说要做自己生命的掌舵人。

谷爱凌最近在舆论风波中发声说,五年来,为中国赢得了39枚奖牌,参加41次世界大赛,介绍3个主教练,捐赠自由式滑雪板,为中国和女性在世界发声。

她还在参加福布斯中国Under30十周年峰会后,在社媒中写道:成功是做好事与做好人,最初,成功仅仅是赢。后来,它是享受过程的能力——陶醉于平凡和逆境。

实绩放在这里,比任何言论都重要。行胜于言,心胜于物。不必做完美的人,只要做“体真”人。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