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国际巨头关厂、裁员

关注
减脂增肌。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青眼(ID:qingyanwh),作者:Cathy,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近日,据多家外媒报道,汉高集团(下称“汉高”)已开始了第二阶段的重组计划,将关闭部分生产基地,优化生产、采购、物流和仓储业务,并进一步裁员。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22年时,汉高就已开启了重组计划的第一阶段,彼时,该集团在全球范围内裁减了约2000个职位。据悉,这项被媒体称之为“汉高史上规模最大的重组计划”,有望在2026年底结束。而从汉高近年来的业绩表现来看,其重组计划的成果已初显。

史上规模最大重组计划,裁员仍将继续

近日,汉高首席执行官卡斯滕·诺贝尔在接受外媒采访时表示,汉高正在进行重组计划的第二阶段。“我们希望优化生产、采购、物流和存储。”卡斯滕·诺贝尔表示,“仓库和生产设施肯定会被淘汰,随之而来的是就业岗位。”不过,卡斯滕·诺贝尔并未透露第二阶段的重组计划将裁减多少工作岗位,也未透露哪些工厂将会受到关闭的影响。他强调,“德国不会关闭任何工厂”。

据悉,早在2022年,汉高就开启了这一重组计划。并且,当年5月汉高就在全球范围内裁员了约 2000 人,其中德国约300人。汉高彼时曾表示,千人裁员作为重组第一阶段的举措将为汉高每年节约2.75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1.67亿元)。

公开信息显示,汉高成立于1876年,旗下拥有粘合剂和消费品两大支柱业务。在消费品业务领域,汉高尤其专注洗涤剂、清洁产品和护发产品,旗下拥有丝蕴、施华蔻、宝莹等知名品牌。

汉高表示,此次重组是将原洗涤剂及家居护理业务和境况不佳的化妆品/美容用品业务,合并为消费品牌业务部。目的是为了降低成本,同时让业务更加强大。有媒体报道显示,“自这项重组计划实施以来,汉高已经停产或出售了价值 6.5 亿欧元(约合人民币51.23亿元)的品牌,这些品牌的利润微薄或增长前景不佳。”还有媒体称,此次重组计划是汉高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重组。

“现在重组计划的第二阶段已经开始了。”近日,卡斯滕·诺贝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我们的重组仍在进行中,如果将其比作为一场足球比赛,我们现在正处于比赛的第37分钟。”

汉高表示,“公司的目标是通过两个阶段的重组整合,节省5.25亿欧元(约合人民币41.39亿元),全部重组计划都将在2026年底前全面实现。”

成果初显,汉高上调全年业绩预期

事实上,汉高上述这一已进行2年多的重组战略,目前已成果初显。这从该集团近年来的业绩表现即可窥见。

首先,从2023年财报来看,汉高销售额达215.14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696.02亿元),较上年相比名义下降3.9%;调整后营业利润为20.11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58.53亿元),同比增长11.1%;净利润为13.4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05.64亿元),同比增长6.9%。

截自汉高2023年年报

汉高表示,销售额名义下降主要是外汇因素和剥离了在俄罗斯的业务活动所致。“尽管销量有所下滑,但价格以较高个位数百分比增长。这推动实现了全年有机销售额4.2%的强劲增长。”此前,汉高在公布2022年财报时曾预计,2023年的有机销售额增幅在1%到3%之间。因此,从结果来看,有机销售额高于预期。

另从今年上半年来看,根据汉高近日发布的2024年半年报显示,该集团有机销售额增长2.9%,达到约108亿欧元(约合人民币851.4亿元)。汉高还尤其指出,在前几个季度的名义销售额受到俄罗斯业务剥离的负面影响后,公司在2024年的第二季度重新实现了名义销售额增长,该季度的销售额为54.96亿欧元(约合人民币432.75亿元),同比增长3.4%。

具体来看,今年上半年,汉高旗下的两大业务部门均有所增长。其中,粘合剂技术业务部在移动和电子业务以及工匠、建筑和专业业务领域的推动下,有机销售额增长2%。消费品牌业务部则更是实现了4.3%的有机销售额增长,且该部门的所有业务领域都为此作出了贡献。

从地区来看,今年上半年,汉高除了在北美地区的有机销售额下降了1.6%外,其余地区均实现了销售额的增长或持平,其中,中国所在的亚太地区实现了5.5%的有机销售额增长(该地区在今年第二季度更是增长了7.5%),为所有地区中增速最高。

卡斯滕·诺贝尔还在半年报中表示:“今年上半年,在两个业务部门的共同推动下,集团实现了有机销售增长,并且改善了盈利状况。我们成功合并了消费品业务,相关战略措施和计划的实施对销售额、毛利率和盈利增长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

而基于今年上半年的良好业绩表现,汉高还在今年7月中旬再次上调了对2024财年的盈利预期。即,今年全年该集团的有机销售额预计增长2.5%至4.5%(不变),其中,粘合剂技术业务部的有机销售额增长率预计仍在2%至4%之间,而消费品牌业务部的有机销售额增长率预计在3%至5%之间。

以汉高在2023年录得的215.14亿欧元销售额进行计算,那么,今年全年,该集团的的销售额有望达到220.52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736.38亿元)至224.52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767.87亿元)。

裁员、卖子……全球美妆大变革

值得关注的是,汉高不只是在全球范围实行了大规模的重组战略,今年上半年,该集团在中国市场上也动作不断。

譬如,今年1月,汉高在上海启动了亚洲最大的消费品研发中心。据悉,该研发中心总投资约1亿元,占地超过2500平方米,将持续增强汉高在美发和洗涤剂及家用护理两大业务品类的本土研发能力,为未来进一步拓展研发实力奠定基础。紧接着,汉高又在2月正式官宣,将沙宣品牌及大中华区相关头发护理业务纳入麾下,不断推动汉高中国在消费品牌业务的发展,并且这项收购已在今年5月完成。

事实上,不只是汉高在不断“求变”,在当目前竞争激烈、外部环境不稳定的大背景下,国际美妆巨头均纷纷开启了裁员、精简组织架构、品牌调整等一系列变革手段。

典型如,近日即有外媒报道称,联合利华正与顾问公司合作,拟出售旗下高端护肤品牌Kate Somerville(凯诗薇)和REN,而这2个品牌均是联合利华旗下的高端护肤品牌,且均已进驻天猫国际、小红书等平台。

众所周知,自去年10月联合利华新CEO司马翰上任后,该集团就推出了“增长行动计划”。此后,围绕着这一战略,联合利华进行了一系列的“卖子”、裁员举措。而不久前,LVMH集团旗下化妆品零售商丝芙兰也对外宣布,将在中国4000名员工中裁员3%约120人,重点是精简总部的职位。据了解,今年以来,雅诗兰黛、资生堂、科赴Kenvue、巴斯夫、赢创等美妆行业的上下游巨头企业均进行过裁员、品牌/业务调整等一系列的调整举措。

不过,裁员和品牌调整也并非就意味着企业的业绩不佳,典型如,上文所述汉高近年来的有机销售额均实现了增长;而联合利华在今年上半年也录得了311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441亿元)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3%,基本营业利润为61亿欧元(约合人民币479亿元 ),同比大涨17.1%。

归根结底,美妆巨头们纷纷变革的原因在于,在全球经济普遍收缩的大背景下,它们往往嗅觉更为灵敏,因此也更快人一步,其通过变革将企业发展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以不断夯实企业的竞争力。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