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潘磊
编辑丨海腰
图源丨midjourney
“很多摩洛哥人潜意识中,仍将‘中国制造’等同于‘低端品牌’”。
近日,北非小国摩洛哥《ECO》报就中国汽车主题举办了圆桌讨论,提到了比亚迪、吉利、长安等日益崛起的话题,并认为中国汽车品牌价值略低。
这种情况导致的结果,就是不少摩洛哥人买车时更多选择欧洲品牌,甚至是日本品牌。
不过参加讨论的嘉宾也承认,中国汽车质量好、价格竞争力强。
但这场讨论的真正目的,看上去很像是“招商”。
因为在谈到中国汽车影响力扩展至全球的环节时,摩洛哥的地理位置、经济潜力以及基础设施被重点强调。
讨论的结果是,摩洛哥将在吸引中国车企落地方面具有很大吸引力。
在摩洛哥上演的这一幕,是包括泰国、墨西哥、土耳其、匈牙利在内的多个国家,争夺中国智能汽车产业链落户的最新动作。
某种程度上,摩洛哥甚至可以说是已经捷足先登。
包括天赐材料、贝特瑞、国轩高科、欣旺达、中伟新材料等大佬级中国锂电产业链投资者,已经承诺在摩洛哥投资超过100亿美元。
这让以撒哈拉沙漠出名的摩洛哥,在中国智能汽车产业链寻求规避欧美关税的迂回战略中变得炙手可热。
“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贸易自由度,亦或是营商环境等方面,摩洛哥都是理想选择。”曾经在摩洛哥工作超过十年的李明如是表示。
他称,摩洛哥靠近欧洲这个核心市场,而且跟美国、土耳其等签署有自贸协议,在关税方面优势明显。
“摩洛哥一直想把自己打造成自由贸易的乐土”,他称,而且从上到下,摩洛哥人都对中国人比较友好。
欧洲后花园,成中国汽车产业链新“跳板”
摩洛哥正是电影《卡萨布兰卡》(或译《北非谍影》)故事的发生地。
不过摩洛哥和中国电动车的这一波互动,最早可以追溯到2017年。
当年底,比亚迪宣布了将在摩洛哥丹吉尔附近设立电动车工厂的计划。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直言,摩洛哥工厂将成为比亚迪进入欧洲和非洲市场的通道。
需要指出的是,那时还没有“贸易战”,也没有针对中国汽车“出海”的关税限制措施。
比亚迪也成为继雷诺和标致(现在属于Stellantis集团)之后,第三个在北非建厂的汽车制造商。
但这个工厂后来鲜有披露进展。
只是在2022年,比亚迪披露了和摩洛哥一家汽车经销商达成合作的消息。
今年6月中旬,比亚迪在摩洛哥发布了宋PLUS DM-i(当地称SEAL U DM-i)。
这表明尽管工厂事宜尚无后续消息,但比亚迪一直在经营这个被称为“欧洲后花园”的欧非交界处的国家。
地理位置角度,摩洛哥距离西班牙只隔了一个直布罗陀海峡。
这让摩洛哥距离西欧近在咫尺,同时连接了非洲大陆和阿拉伯国家,从而成为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
但摩洛哥能够成为中国智能汽车产业链的落户目的地,不仅仅是地理因素。
这个国家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本身具有一定的汽车产业基础。
根据惠誉(Fitch Solutions)的研究,今年摩洛哥汽车产量预计达到61.4万台,超过南非的59.1万台,成为非洲第一大汽车生产国。
到目前为止,雷诺和Stellantis集团撑起了摩洛哥的汽车工业,也占据了主要市场。
惠誉还预计,到2033年摩洛哥汽车产量将达到109万台。
百万级的体量,显然不是3700万人口的摩洛哥所能消化的。
这跟摩洛哥在汽车产业方面的另一个特点有关——就是90%的汽车产量用于出口,而且主要出口对象就是欧洲。
2023年,摩洛哥的汽车产业出口额达到了140亿美元。
有统计显示,摩洛哥汽车产值占到了GDP的22%。
这种外向型的汽车产业,正是中国汽车产业链想要的。
因为摩洛哥本地的市场容量空间有限(2023年新车上牌量为16.1万台),每年乘用车销量超过1000万台的欧盟,才是中国汽车产业链的真正目的地。
借道摩洛哥,出海欧美市场
作为欧洲的“离岸工业飞地”,摩洛哥想再次复制自己在燃油车时代建立汽车工业的经验,从而抓住新能源汽车的机遇。
而且摩洛哥手里还有一张牌,那就是磷矿。
磷矿是制造磷酸铁锂动力电池(LFP)的关键矿物之一,且相对于三元电池具有成本低、安全性能高等特点。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8月初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6月份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为31.7GWh,占总装车量的74%。
这显示出磷酸铁锂电池正在成为动力电池的主流方向。
根据美国地质勘探局(USGS)数据,磷矿在全球的基础储量约为670亿吨(2020年数据),摩洛哥一家就达到了500亿吨,而排在第二的中国储量约为32亿吨。
但在磷矿产能方面,摩洛哥远远不及中国。
2020年,中国出产了全球40%的磷矿。
Gangtise投研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磷矿产量在全球继续维持这一比例。
摩洛哥作为全球第一大磷矿储量国,其磷矿产量约占全球17%。
这正是摩洛哥期待中国汽车产业链落地搞项目的原因之一。
所以到目前为止,尽管车企尚未正式落地摩洛哥,但动力电池厂商已经基本完成布局。
有数据显示,在摩洛哥生产锂电池,成本相对于其他国家有36%的差价优势。
但这里的“其他国家”,应该不包括中国。
不过随着中国锂电池产业链上的巨头级玩家涌入摩洛哥,这个国家有望成为中国以外的全球第二大磷酸铁锂电池生产国。
重要的一点还在于,摩洛哥与美国、欧盟都签署有自由贸易协定,相关产品能以零关税进入欧美市场。
基于此,摩洛哥成为唯一能够获得《通胀削减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IRA)相关补贴的非洲国家。
对于中国动力电池制造商来说,进入摩洛哥基本就等于通过“借道出海”,同时进入欧美两大核心市场。
在地理、资源和自贸协议等禀赋之外,摩洛哥也在通过积极的政策激励,推动汽车工业的电气化转型。
比如摩洛哥政府为在农村地区建厂的投资者,提供35%的补贴。
同时,摩洛哥还扩大自由贸易区,建设基础设施,以提升对电动车产业链企业的吸引力。
另外,摩洛哥还宣布到2026年,将在全国主要城市安装2500个充电桩。
摩洛哥计划到2030年,出口的汽车中有60%是国产电动汽车。
邻国也想搞汽车,中国车企基本确定落户
但摩洛哥也正面临来自同一区域国家的竞争。
8月底,有关江淮、奇瑞、吉利等中国车企,计划在阿尔及利亚开展本地化生产的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
中国驻阿尔及利亚大使馆网站确认了上述消息。
阿尔及利亚是非洲大陆第四大经济体,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954.2亿美元。
去年底有消息显示,吉利汽车预计投资2亿美元,在阿尔及利亚西部新设一家工厂,年产能将达到5万台汽车。
这可能跟阿尔及利亚的电动车鼓励政策有关。
该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鼓励电动车落地。
这些政策包括为个人购买电动车提供购车补贴,部署1000个充电桩,以及鼓励车企本地制造,等等。
但相关资料显示,有些新的投资可能是“重启”以前本就存在的项目。
比如江淮,早在2016年就签署了在阿尔及利亚建厂的协议,后来却几乎销声匿迹。
熟悉北非情况的李明认为,阿尔及利亚的营商环境还有待提升。
这可能跟阿尔及利亚的汽车产业政策有过一些变化有关。
公开资料显示,阿尔及利亚前几年为应对经济下滑,节省外汇和打击汽车行业不法经营,曾严格限制汽车进口,导致新车销售和汽车工厂的生产完全停止。
2022年底,阿尔及利亚于颁布了有关法令,被认为将“重启”汽车产业。
到目前为止,Stellantis集团旗下的菲亚特去年底已获得在阿尔及利亚生产汽车的许可。
奇瑞、吉利、江淮获准建厂,或许意味着也将很快获得正式许可。
但和摩洛哥相比,阿尔及利亚缺乏汽车产业配套。
摩洛哥拥有超过250家汽车产业链企业,从业人数达到了22万人。
李明表示,摩洛哥是一个多元文化交汇的国家,而且一直和中国维持着不错的关系,当地人也对中国人持有比较好的态度,再加上地理优势、关税优势等,吸引了不少中国投资。
南非兰特商业银行近日发布的《2024非洲投资目的地报告》,将塞舌尔、毛里求斯、埃及、南非和摩洛哥评为2024年非洲主要投资目的国。
从时间线角度看,三家中国车企落地阿尔及利亚的消息,和摩洛哥媒体《ECO》就中国汽车主题举办圆桌讨论,几乎发生在同一时间。
这也表明,摩洛哥也想加大魅力攻势,以吸引中国车企落地整车厂项目。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