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定义
充电桩(Charging Pile)是为电动汽车提供电能补给的核心基础设施,通过将电网或分布式能源(如光伏、储能)的电能转换为车辆可用的直流/交流电,实现快速、安全、高效的充电服务。充电桩按技术路线可分为交流充电桩(慢充)和直流充电桩(快充),按应用场景分为公共充电桩、专用充电桩(如公交、物流)、家庭充电桩等。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充电桩作为配套刚需,已成为能源转型和智慧交通的关键节点。
近年来,为促进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高质量发展,国务院、发改委等部委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这些政策包括《关于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等,旨在解决行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和短板。相关政策从充电网络优化、安全监管强化、技术创新突破、标准体系完善、示范应用推广等多个维度进行了系统规划,推动行业加快技术突破、提升产品品质,从而全面提升我国电动汽车充电桩行业的发展水平。
不仅仅是我国,全球充电桩行业伴随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呈现出蓬勃生机,各国根据自身市场特点采取了不同的发展路径。欧洲市场在政策强力驱动下快速推进充电网络建设,欧盟《Fit for 55》计划设定了雄心勃勃的充电桩建设目标,要求到2030年建成350万个公共充电桩。随着《两党基础设施法案》的出台,美国政府投入75亿美元建设全国充电网络,特斯拉充电标准NACS正逐渐成为行业主流,福特、通用等传统车企纷纷选择兼容该标准。
来源:ResearchGate
充电桩的技术路线主要围绕“充电效率提升、智能系统集成与能源互联化”三个核心方向展开。在效率方面,技术从传统慢充逐步演进到快充与超快充,尤其是直流快充(DC)在公共交通、城际高速充电等场景中成为主流。随着电动汽车电池容量的增加和用户对充电时间敏感度的提高,具备更高电压和电流输出能力的超充技术也在加速落地,同时配套的液冷散热、功率模块优化等配套技术也在不断演进。无线充电作为新兴路线,仍处于示范应用阶段,其优点在于无需插拔,便捷性突出,适合未来无人驾驶和共享出行等场景。与此同时,智能化是充电桩技术演进的另一条主线。通过物联网、云平台、大数据分析,充电桩逐步具备智能调度、远程监控、故障预测、用户行为分析等能力,提升了运营效率和用户体验。在能源互联层面,充电桩正与电网、储能、分布式能源系统深度融合,实现车网互动(V2G),推动构建更加灵活、绿色的能源生态。
在充电桩产业链方面,其上游主要包括充电设备制造商和核心零部件供应商,涉及功率模块、电缆、控制芯片、壳体材料等环节。这一阶段以技术集成能力和硬件质量为核心竞争点,是保障充电桩性能稳定和安全运行的基础。
进入中游,则是充电桩的系统集成与工程建设环节,涵盖选址设计、电力接入、施工建设及系统调试等。这一阶段通常由充电桩运营企业或合作单位完成,需要协调地方政府、电网公司和物业等多方资源,技术要求既包括工程能力,也涉及智能管理平台和支付系统的搭建。
下游则是充电桩的实际运营与服务环节,包括充电平台运营、用户服务、售后维护以及数据管理等,是直接面对终端用户的环节。成熟的运营体系不仅决定用户体验,也关系到充电设施利用率和投资回报率。在这一环节中,平台化趋势日益明显,多数企业通过APP、云平台等实现充电导航、预约、支付、评价等一体化服务,同时推动与新能源汽车厂商和出行平台的深度合作,形成更加闭环的出行生态。
睿兽分析整理核能相关公司近年的融资情况,2020至2024年充电桩赛道融资事件整体呈“先升后降”趋势。2021年达到38起高峰,受政策利好和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驱动;2022年略有回落,显示投资趋于集中;2023年融资事件和金额再次上扬,行业热度回升;但2024年事件数降至29起,融资金额大幅下滑,说明行业进入理性阶段。
相关企业
领充新能源
领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于2020年6月创立,是一家专注于新能源电动汽车充换电和新型电力系统等领域的产品研发、制造及销售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部位于陕西西安,目前已在四川绵阳、陕西西咸新区和浙江海盐建立了三大生产基地。
领充新能源经多年专注于电力电子领域产品的研发和市场验证,现已和50余家新能源头部车企、中石化、中石油、国网、南网等能源企业及国内头部运营商达成生态合作。公司依托电力电子核心技术,聚焦新能源汽车智能充放换电和储能微网系统两大板块,可为客户提供新能源产品设计、定制开发、生产制造、运维平台、投建站、工程售后等服务,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产品包含:全栈自研核心模块,交流产品,中大功率直流产品、超充产品;分布式风、液冷储能产品、柔性台区产品、综合能源云平台产品等。目前,领充新能源已建立起4大生产基地和40余条生产产线。
2024年9月,领充新能源完成近亿元的A2轮融资,投资方为小米集团。同年7月,领充新能源获得中国石油昆仑资本近亿元的独家战略投资。
无尽瓦特
深圳无尽瓦特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7月,是一家智能充电桩研发商,专注于研发“光储充、虚拟电厂”产品,致力于推动绿色能源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充电系统是光储充系统的主要设备,包括逆变器、光伏组件、电池、充电桩等。
无尽瓦特的团队构成兼具技术深度与国际视野。其中国研发核心成员多数来自华为、阿里、腾讯等在硬件与软件领域具备领先优势的科技公司,充分发挥中国工程师的人才红利与完善的本地产业链优势;而海外团队则由具有海外本地化经验的中兴、华为、ABB等国际企业背景的成员组成,保障产品在目标市场的高效交付与优质服务。
在充电场景方面,根据用户使用环境不同,可分为目的地、家庭、在途以及专业车队等多种形式,客户类型多样,充电需求与痛点各不相同。无尽瓦特聚焦于包括家庭与目的地充电在内的“广义目的地充电市场”,精准切入高频次、高体验要求的场景。
为攻克充电效率与智能化两大关键技术挑战,公司在创立初期便邀请阿里出身的软件专家加入,并设立“电力电子”与“软件及云平台”双CTO架构,推动能源、电力工程与数字化技术的深度融合,力图在软硬件协同方面建立核心竞争力。2023年12月,深圳无尽瓦特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近1.5亿元的天使轮融资,本轮由顺为资本领投,云启资本、真格基金、云沐资本跟投。
星星充电
万帮星星充电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9月,总部位于江苏常州。其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制造,为全球客户提供设备、平台、用户和数据运营服务,借助车辆销售、私人充电、公共充电、金融保险等业务打造用户充电全生命周期平台。
星星充电属于万帮星星充电科技有限公司运营品牌。占地面积37,000m,厂房面积13,600m,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研发制造,平台兼容全部国标车型, 产品线涵盖交直流设备、充电枪头、电源模块、智能电柜、换电设备等,掌握着智能控制、物联网、大功率定制等核心研发能力。
根据其官网资料,该公司已与全球60多家知名车企建立了充电生态战略合作关系,包括梅赛德斯奔驰、保时捷、宝马等国际知名品牌,以及比亚迪、北汽等国内领军企业。更值得一提的是,星星充电还与大众汽车、一汽集团、江淮汽车等汽车巨头共同成立了合资公司。
2021年5月,星星充电宣布完成B轮融资,由高瓴资本领投,IDG资本、新希望集团、泰康资产、禹达投资等机构紧随其后。2020年9月,星星充电(万帮数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宣布获得8.55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中金资本和施耐德电气领投,建银国际、国创中鼎等跟投。
热点讯息
2025年5月,广汽极氪双向互联,百万充电桩信息一键查
5月9日,极氪能源与广汽能源正式宣布充电网络双向互联互通合作上线。双方充电资源整合后,用户可通过单一平台接入极氪能源的7200个充电桩(覆盖184座城市)与广汽能源的13301根快充桩(覆盖346座城市)。高速场景下,广汽能源近5000座高速充电站与极氪网络形成互补,有效缓解长途出行充电焦虑。
2025年5月,一天一座超充站!特斯拉预制版超充桩即将推广全球
5月7日消息,特斯拉正计划将其预制式超级充电站技术扩展到全球市场,这一技术最初于2021年在美国启用。特斯拉在犹他州安装的首批预制式超级充电站,即便在新冠疫情期间也显著加快了充电设施的落地速度。
2025年4月,新西兰政府宣布加速推广电动汽车公共充电桩相关举措
新西兰政府网4月27日报道,新西兰交通部长毕晓普和能源部长沃茨当天共同宣布,新西兰政府将改变与私营部门共同投资合作方式,加快在各地推广电动汽车公共充电桩。报道称,截至2024年末,新西兰电动汽车公共充电桩数量为1378个,车桩比约为84比1,政府目标是到2030年将充电桩数量增加到1万个,车桩比提升至40比1,消除消费者“里程焦虑”,使拥有电动汽车变得尽可能容易。
2025年4月,华为发布业界首个2400A全液冷兆瓦级超充桩
4月22日,华为数字能源举行2025 华为智能电动和智能充电网络战略与新品发布会。据华为介绍,这款兆瓦级充电桩主要针对电动重型商用车设计,但令人惊喜的是,它同样具备为电动乘用车充电的能力。这一兼容性设计,无疑大大拓宽了其应用场景,为不同类型的电动汽车用户提供了更为便捷的充电选择。
2025年3月,5分钟充电407公里,比亚迪王传福:将建设4000+兆瓦闪充桩
2025年3月17日,比亚迪在深圳召开“超级e平台技术发布暨汉L、唐L预售发布会”,比亚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宣布,搭载超级e平台的比亚迪车型支持1000V电压、1000A电流,实现1兆瓦充电功率,以及10C的充电倍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