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16新机594元起,魅族要逆天?

关注
瞄准“外卖小哥”,魅族再当“价格屠夫”。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趣解商业”,作者:郝文,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魅族将筹码再次投向“千元机”战场。

5月13日,魅族Note 16系列手机发布,全系主打“国民严选手机新标准”,其中魅族Note 16国补到手价594.15元起,魅族Note 16 Pro国补到手价1274.15元起。

这是魅族继2024年9月发布Lucky 08系列之后,时隔近八个月再次发布千元机新品,其中魅族Note 16的价格更是下探到600元区间,成为近年来魅族在官方渠道发布的最低价位的智能手机。而5月13日作为今年京东“618购物节”的“开门红”,魅族选择在当天发布新机,也可以借势大促节点,提升曝光与转化效率,尽可能在618期间拉动一波销量。

图源:微博

从以往聚焦年度旗舰产品到转向千元走量市场,从当初强调“自成一派”到如今致敬“平凡大师”,从历代产品仿三星旗舰的简约设计,到此次参照华为Mate60的八角形后置摄像头Deco设计,魅族的产品设计和策略已经大为转变。对此,还有网友喊话称“这还是我熟悉的那个魅族吗?”

在极度内卷的千元机市场,魅族或许正在试图以更大众的形象、更多维的场景、更低的门槛来吸引用户。

01.魅族出了个“外卖神机”?

事实上,赶在京东618购物节“开门红”这一天发布新品,并非是魅族筹划已久的既定路线。

据“趣解商业”了解,早在3月份,星纪魅族官方就已经宣布Note 16系列开启全国预约,并称新品将在“4月见”,甚至多个官方账号都全面开启预热;但最终,这一新品却毫无征兆地被推迟至“5月中旬见”。

图源:微博截图

尽管官方解释称这是为了Note 16系列加紧适配,出厂搭载Flyme AIOS 2最新系统;但也有业内人士猜测魅族Note 16系列可能存在着产能准备不足与系统适配进度延迟问题,尤其是在目前供应链资源有限、内部协同效率承压的背景下,新品发布时间临时“变卦”,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魅族至今仍未建立起一套足以支撑稳定节奏的产品开发与交付体系。

不过,“好饭不怕晚”,为了打好今年618这一战,魅族在Note 16系列上集中资源发力,试图将其打造成一款“务实有感”的千元走量机。

产品参数层面,魅族Note 16系列主打“大电池、信号好、高刷屏、抗摔机身、防尘防水”等卖点,其中魅族Note 16 Pro成为行业首款 TÜV 南德三防品质认证手机。不仅如此,通过Flyme AIOS 2全新系统的加持和全系配置独立AI物理按键,魅族Note 16系列也在AI能力上得到全面强化。

而在营销标签上,魅族Note 16 Pro还被冠以“京东外卖骑手推荐用机”,通过功能标签与使用场景的捆绑,切入特定用户心智,试图营造“为特定人群量身打造”的差异化卖点。

图源:微博截图

不难看出,魅族希望通过“实用功能+明确人群+AI系统”三重组合,打造出具备实际销量潜力的千元走量机型,借此稳住在中低端市场的基本盘,并弥补其接近8个月未发布新品所带来的品牌空窗期。

不过,在当下中低端手机市场内卷极致的背景下,消费者对于千元机的“性价比”认知已变得相当清晰和务实,处理器性能、整机流畅度、续航耐用性、售后保障,这些基础维度才是真正影响购买决策的关键指标。

而在这些方面,魅族Note 16系列并未展现出显著竞争优势,比如核心SoC方面,魅族Note 16采用的是紫光展锐T8200处理器、魅族Note 16 Pro采用的是第三代骁龙7s处理器,两者的选择都略显保守,难以与同价位竞品形成正面抗衡。

不过,考虑到价格因素,魅族此举显然更侧重“基础够用+价格打底”的策略布局。国补到手价不到600元的魅族Note 16,几乎已触及智能手机的功能机替代门槛,放弃性能溢出、聚焦实用耐用,对于预算有限、需求单一的下沉市场用户而言,依然具有一定吸引力。

图源:微博

至于大电池、流畅度、防水能力、抗摔机身,这些维度虽然在官方宣传中被反复强调,但在同价位产品中已并非稀缺特性,反而成为“合格千元机”所必备的基础配置。

在这样的背景下,魅族Note 16系列是一款“守阵地”而非“冲高线”的产品,它承担的不是品牌向上突破的使命,而是维持出货节奏、维系市场存在感的务实角色。

02.外来的高管难念经?

在魅族Note 16系列发布之前,另一则引发业内关注的动态,则是集团管理层的人事动作。

今年4月,有媒体报道称前小米中国区副总裁、小米中国区电商部总经理刘毅已经化名入职星纪魅族集团;公开资料显示,刘毅是小米早期员工,曾担任小米国际部销售副总裁一职。

图源:微博截图

实际上,刘毅不过是近期加入星纪魅族集团的众多“友商高管”之一。“趣解商业”梳理发现,近一年半时间以来,星纪魅族陆续引入了多位来自手机、汽车行业头部品牌的高管人员;包括但不限于前长城汽车魏品牌CEO兼坦克品牌营销总经理陈思英(现已转任极星科技担任首席运营官)、前阿里巴巴集团AliOS轮值总经理&原斑马智行首席营销官成力、前小鹏汽车CHO&销售副总裁廖清红、前OPPO中国区电商销售部长肖波等。

这些来自手机、汽车头部品牌的高管大多拥有过硬的背景与资源,在组织结构设计、电商操盘、产品营销方面具备较强的实战经验;从某种程度上看,这或许也意味着星纪魅族集团希望重构组织能力、引入先进方法论的“高配尝试”,从而通过外部力量打破自身发展的结构性瓶颈。

然而,请来外部高管容易,但转化成效却未必斐然。

2023年3月30日,曾经在魅族20系列手机发布会上站台演讲的前星纪魅族董事长兼CEO沈子瑜,高调地喊出“魅族要在三年内重回国内中高端手机市场TOP5”口号,但魅族手机当前年销量仅在上百万台级别,并不足以撼动行业格局;而沈子瑜也在2024年初悄然卸任,之后专注于极星汽车和亿咖通两家公司的运营和推广。

图源:微博截图

同样,在魅族21、魅族21 PRO手机相继发布之后,整体销量呈现高开低走,而魅族营销服务中心负责人冯宇飞也不得不为此负责,并于2024年上半年悄然离职,现已转战睡眠家居行业担任爱梦集团首席营销官。

值得一提的是,冯宇飞在大学毕业后直接去了魅族工作,之后跳槽曾担任vivo副总裁、iQOO负责人,为iQOO的快速起盘与早期市场占位立下汗马功劳;2023年,冯宇飞重回魅族,被视为魅族“重返主流”的关键操盘手之一。然而,随着魅族20系列和魅族21/21 PRO销量走弱、品牌难以破圈,冯宇飞即便拥有丰富经验和行业背景也未能扭转大盘,最终悄然退场。

图源:微博截图

从沈子瑜、冯宇飞等高管的离场,到如今新一轮“空降高管”集结,星纪魅族集团经历了一轮内部组织“大换血”;但换血之后,集团旗下的魅族手机并未展现出实质性的增长拐点,无论是市场反响还是品牌势能,均未因高管更迭而迎来预期中的质变。

随着管理层人事的不断调整,集团内部也在酝酿一场部门办公地搬迁。早在今年2月,就有媒体报道称由于公司内部调整,星纪魅族市场部员工被公司要求“二选一”:方案一为跟随公司迁往深圳,公司给与一定的补贴;方案二则为主动离职,但不确定后续是否会获得公司补偿。

而到了3月,星纪魅族集团HRBP正式下发通知,要求位于珠海总部大楼的星纪魅族市场部、销售部全体员工搬迁至深圳新办公楼金地威新中心;其中4月、5月会试点提供早晚深圳-珠海往返大巴班车,6月-8月每月补贴2000元。另据“BOSS直聘”招聘信息显示,目前,星纪魅族新招聘的手机产品营销以及市场、销售的岗位均Base深圳。

图源:BOSS直聘截图

对于此事,星纪魅族集团并未进行公开回应,但对于许多在珠海工作的员工而言,这无疑是一场被动而现实的“职场迁徙”。

从公司的角度看,深圳拥有更丰富的产业资源、媒体环境和商务合作机会,作为营销、公关、销售等市场部门的主要驻地,本身具备天然优势;但是从员工的角度而言,搬迁补贴数额有限、异地生活成本上升、家庭通勤负担加剧等问题,却成为了不少人难以回避的现实困境。

尽管目前星纪魅族集团尚未强制要求市场部、销售部全体员工搬迁,但公司重心的迁移,却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03.加速生态布局

无论是产品路线,还是营销布局,如今的魅族都与以往有着很大的不同。

从2024年下半年至今,星纪魅族集团在国内发布了魅蓝20、魅族Lucky 08以及此次的魅族Note 16系列共计四款千元机产品,这与以往魅族专注中高端旗舰路线形成鲜明对比;至于发布会上提到的年度旗舰机型魅族22,则要等到2025年下半年才发布。与此同时,星纪魅族集团陆续在东南亚乃至中东等区域市场,进行魅族海外版手机的渠道铺设与试水销售,试图加速构建全球化战略布局。

图源:微博

考虑到东南亚乃至中东等区域市场对“中低价高配”产品接受度较高,品牌忠诚度尚未稳固,是中国手机厂商眼中的“蓝海”。对魅族而言,在国内遭遇市场下滑的背景下,试图以AI手机、普惠性能、设计美学在海外市场复制小米、荣耀曾经的路径,也是一种战术层面的务实自救。

值得一提的是,在很多的海外布局动作当中,魅族手机都是深度绑定吉利汽车,作为汽车生态的重要一环出现。在部分中东与东南亚市场,魅族手机以“车载互联终端”或“智能出行搭档”的角色嵌入吉利旗下汽车品牌的销售与宣传体系,通过Flyme Auto智能车载座舱系统、手车互联功能以及车企渠道触点,试图借助吉利在当地的渠道与品牌势能,降低市场进入成本。

这种“手机+汽车”协同模式,某种程度上确实为魅族打开了新的增长空间。截至2025年5月13日,魅族Flyme Auto智能车载座舱系统生态用户数率先超过百万,已接入领克、银河、吉利等多个品牌的23 款车型,成为用户增速最快和总量最大的中国旗舰级智能座舱底座之一。

图源:微博截图

装车量的迅速增长当然与吉利畅销车型如领克08、吉利银河E5搭载魅族智能车载座舱系统有关,但从整体来看,魅族虽然被嵌入吉利生态,但在其中扮演的是“附属”而非“主导”角色,话语权与主导力有限。而且,真正能通过汽车渠道转化为手机用户的比例极其有限,更多只是一次产品联动的展示窗口,而非稳定的销量来源。

根据吉利集团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吉利汽车全年总销量达2176567辆,同比增长超32%,超额完成全年销量200万目标,创年销量历史新高;反观魅族手机,其在2024年手机销量未见明显提升,销量徘徊在上百万台左右,仍然位居“Other”行列。

这本身就反映出一个现实,吉利汽车的强势增长,并未直接带动魅族手机的实际销量。尽管在战略层面,魅族已被嵌入吉利智能生态作为“标配终端”存在,但在消费者端,其品牌影响力和购买转化力依然极为有限。

图源:罐头图库

如今的魅族,已经不再是当初由创始人黄章执掌、白永祥+李楠+杨颜“三剑客”领衔,以设计美学和系统体验打动人心的“小而美”手机品牌;取而代之的,是产品趋向大众化、技术全面拥抱AI、营销侧重车机互联的生态企业。

在这种背景下,尽管星纪魅族高调宣称构建“融合AI生态”,涵盖智能手机、AR眼镜、智能座舱三大终端,并在多个细分市场展现出一定突破,但生态的关键支点——手机,始终没有找到真正意义上的爆款或破局点。

星纪魅族目前的问题,不是没有故事可讲,而是讲的故事与用户真正关心的体验、产品、价值之间,还隔着一定的距离;或许只有当手机重新成为用户日常的关键触点、数据中枢和体验入口,魅族的“生态故事”才能真正讲得通、跑得动。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