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生命科学创新势能,怀柔科学城生命科学产业精准对接会(第二期)成功举办

​7月31日,“南北联动·共筑生命科学创新新势能”怀柔科学城生命科学产业精准对接交流会(第二期)在上海成功举办。

7月31日,“南北联动·共筑生命科学创新新势能”怀柔科学城生命科学产业精准对接交流会(第二期)在上海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北京怀柔科学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主办,怀柔科学城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承办,创业邦和普华永道提供支持。

对接会汇聚了生命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投资人,近20家生命科学领域的优秀企业参与了现场路演和对接交流。与会者在思想激荡与商业落地的实战展示中,共同绘制了生命科学创新的未来图景。

解锁“硬核科技密码”,怀柔科学城体系完备

活动伊始,北京怀柔科学城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田文光首先带来“突破”怀柔科学城的主题推荐,详细介绍了怀柔科学城的战略定位、科技创新优势、产业政策、产业空间等内容。他表示,怀柔科学城作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集中承载地,规划总面积100.9平方公里,已形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包括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等6个大科学装置,17个科教基础设施和14个交叉研究平台。

在产业布局上,怀柔科学城重点打造以科技服务业为基础,以高端科学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为核心,新能源新材料、生命健康为支柱,高端制造、都市工业、影视文化旅游为特色的“1123”产业体系。城市客厅项目作为重要载体,A地块聚焦以高端科学仪器和传感器为代表的硬科技产业,B地块重点布局生命科学产业,为创新提供空间支撑。同时,科学城在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提供完善保障,还推出包括资金支持、租赁补贴、人才公寓等在内的多项产业支持政策,助力科技成果转化与企业发展。

专家分享:前沿技术与转化路径

接下来的前沿技术分享环节中,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余山带来了《多脑区微创脑机接口》主题分享,介绍了脑机接口领域的前沿探索,聚焦多脑区协同与微创技术的突破,为相关医疗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北京大学国家生物医学成像科学中心研究员、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国家“十三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工程技术部主任马淇,介绍了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的建设运行情况。该设施能实现从生物分子到人体全尺度的原位、活体、动态多模态成像,为跨界创新生态搭建提供了关键支撑。

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钱大宏聚焦《医疗科技创新与转化全流程》,阐述了医疗科技创新转化方法学的必要性,介绍了BioDesign医疗科技创新流程。

普华资本管理合伙人周密分享了对于当前生命科学产业投资机会的洞察,结合行业趋势与投资实践,分析了生命科学领域的投资热点。他指出,在技术快速迭代和需求升级的背景下,创新药研发、医疗器械、精准医疗等细分赛道蕴含机遇,投资者更关注具有核心技术壁垒、临床价值显著且商业化路径清晰的项目,同时强调资本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重要作用,需通过资源整合助力企业成长。

优秀企业齐上阵,洞悉生命科学领域创新实践

对接会现场,15家生命科学领域企业进行了现场路演和对接交流,他们带来了各自的最新技术与产品展示,引发在场嘉宾的广泛关注与热烈交流。

其中,乐长制药专注于罕见病、孤儿药的新药研发,创始人拥有近30年罕见病药物开发经验,能整体把控新药研发和临床进度,加快药物上市进程,为罕见病患者带来希望;扬奇医芯聚焦精准核医疗技术服务,在精准放疗领域自主研发了光学导航技术,引入非接触式的肿瘤成像技术,通过扫描患者体表,获取肿瘤的三维形状和位置信息;元一生物以领先微生物技术为核心,利用“工程化”思维和高效基因编辑工具,设计并搭建新的基因代谢通路,打造世界领先的合成生物学产业平台……多家企业负责人均对怀柔科学城的创新资源表示出浓厚兴趣,后续将对怀柔科学城进行实地考察。

怀柔科学城生命科学产业精准对接交流会作为科学城公司在上海打造的产业活动品牌,目前已举办了两期,不仅展示了怀柔科学城的科创实力和产业潜力,也搭建了政府、企业、科研院所、投资机构对接交流合作的平台。未来,随着南北联动的逐步加深,有望推动更多生命科学优质项目落地转化,为怀柔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来源:怀柔科学城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