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mail是一款界面友好的邮件客户端,其最新的5.0版本加入了类似IM的邮件对话功能。成立之时,Yomail最大的特点在于能够快速登录Gmail邮箱。依靠这一刚需收获了首批10万种子用户后,Yomail希望围绕电邮地址这一ID,建立起包括下一阶段的在线协作,以及之后商务社交的产品模式。这其中最让人感兴趣的部分是,电邮地址在商务办公领域中究竟拥有怎样的价值?基于邮箱账号系统的在线协作及商务社交又有什么样的想象力?Yomail的产品总监Nick和社区经理Jade和创业邦聊了相关话题。在回答这些问题前,为你先大致梳理一遍Yomail现有的产品功能。
IM式的邮件对话Yomail目前5.0版本的主要特点,笔者总结下来,主要是以下三点:邮件对话、OAuth2.0和一键登录。首先来看看邮件对话,这是新版本首推的功能。打开新版本Yomail,绝大多数的短邮件以“气泡”的形式呈现。每个“气泡”页面最多显示 5 行短邮件对话,点开后能看到完整邮件。移动时代的气泡形态,和以联系人为核心的归纳理念,使整个邮件对话的设计充满了IM的痕迹。Nick向创业邦解释道,设计出发点就是出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交互习惯,以及大家越来越短的邮件。传统邮件的格式化成分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了。折叠是一种自然的选择。 其次是不引人注意的OAuth2.0验证+SSL加密传输。这项功能不如邮件对话那么引人注目,但在笔者看来却是颇为重要的一项技术指标。简单来说,OAuth2.0验证是保证用户在第三方软件——典型场景如朋友圈中的H5页面,各类购物软件的支付宝支付页面——上输入某一款电商应用的用户名密码时,此类敏感信息直接跳转储存在该电商应用的服务器中,而不会留存在第三方应用中。国外邮箱应用,诸如Gmail就鼓励第三方应用采用OAuth2.0验证。然而国内的大多数邮箱和客户端还没有采用这种验证方式。 笔者之所以认为OAuth2.0意义重大,是因为基于Yomail的商务社交畅想下,用户名和密码的安全性问题将会上升到无与伦比的高度。特别是有可能沉淀商业机密的场景中,第三方软件的安全性会被放下显微镜下受人审视。 还有一项就是一键登录。直白地说最大的痛点仍就是Gmail。Nick告诉创业邦,在2014年12月Gmail彻底被墙之后,Yomail的用户量有了一次显著的提升。可见Gmail所覆盖的国际贸易、在华外国人都是Yomail初期吸引来的种子用户。不过根据他们的数据分析,Gmail用户已经从初期的100%下降到如今的54%,随着用户量的增加Gmail比重会越来越稀释,新的用户增长点或许并不在此。 基于邮件的协作办公Nick告诉创业邦,由于国内在商务IM领域没有很好的产品,导致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司选择用微信安排工作。然而“微信办公”的问题在于,微信本身是基于熟人设计的IM工具,核心场景并非是商务办公。这一点导致了两个问题:一是工作对话和私人对话大量混杂交错,降低了信息交流的效率;二是信息储存和迁移麻烦,PC端不具备储存功能,而移动端查找不易。办公场景离不开生产力工具,所以主要还是在电脑上操作。然而微信仍然是移动端的工具。 最重要的是,相比围绕电话号码ID建立的微信系统,电子邮件才是所有OA系统的核心。电邮地址是一个人在商务领域天生的名片,也是PC端长久以来注册时的核心ID。即便是在移动时代,商务和办公仍然是以PC为主的,这是Yomail团队对进攻在线协作的信心。 不过在目前国内的在线协作领域已经成混战之势,用一张图片体现这种惨烈——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其中有以文档管理交互为特色的tower,也有类似Teambition和Worktile等功能比较完善的成熟平台。不过,以邮件客户端为主的Yomail仍然希望从电子邮件,或者说是工作上的即时通讯去突破在线协作的痛点之一——交流、反馈和任务分配。简单的文档创作可以有,但绝非核心。这些功能如何与邮件更好地结合,辅以方便的邮件对话,是Yomail团队正在努力解决的问题。 电邮地址ID的价值几何电子邮件是一项古老的业务。它的协议陈旧而复杂多样,以至于10年来都没有重大的改革。Nick认为这是由于改革的成本过高,且涉及到的公司过于繁杂。然而,电子邮件却从不曾失去它的价值,即便是曾经高喊着消灭Email的独角兽Slack最终也屈服了。 如今,Slack 的客户支持频道支持收到单邮件。虽然不能直接在 Slack 上回复邮件,但是邮件提醒的功能已经非常有用了。Slack 想要消灭的其实是企业内部邮件,就它本身而言仍是一个高度灵活的商业沟通工具。 Yomial和Slack可谓殊途同归,他们都想要解决多到令人晕眩的企业内部邮件。可Yomail想要先重新激活电子邮件ID的价值,优化邮件体验,让工作邮箱成为驱动商业沟通的关键。 只是创业邦认为,商业场景复杂而多变。特别是之后Yomail构想的商务社交。邮件交流更多是商务上的工作需求,而社交意味着拓展人脉和创造价值,两者并不能等同。在更现实的在线协作领域,文档创作、任务管理以及交流反馈,哪一个才是可以驱动办公协作的源动力?答案还不得而知。假若如此评估电邮地址ID的价值,还需要时间和产品来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