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瑞资本创始人 李丰
“在过去的365天,大概应该算是我经历的比较痛苦的一年,这个折腾状况是我没有预计到的。”峰瑞资本创始人李丰说。
峰瑞资本成立于2015年8月16日,主要投资早期项目,资方向包括消费升级、企业服务、深科技,投资项目包括金融、教育、医疗、文娱、硬件、科技制造、SaaS、生活方式等多个领域。
据峰瑞资本给出的数据,成立一年,峰瑞资本投出的消费升级项目占到了其总项目的42%,企业服务占23%,科技和互联网金融分别占19%和16%。
从创业者到投资人,再到二者身份结合
14年前李丰曾是一名创业者,并创业2次。峰瑞资本是他的第三次创业。
1999年,李凤和两个北大同学开始了第一个创业项目。化学理学出身李丰,第一次创业选择了环保设计,准备在这个产业链上成就一番事业。但由于各种原因,最后只赚了不到3万元,只好罢手。
之后,他去了新东方,在那里当了7年的老师。但天生好动的李丰,还是希望重回创业道路,所以,从新东方离职,再次创业。
2006年,李丰第二次创业,创办了秒针科技,一家大数据公司。创办第一年年末就拿到了风投。其实,这次创业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失败。秒针科技至今发展的还不错。
据2014年的相关数据,秒针科技有3000万美元的营收规模,两三百人的团队。但李丰确认为自己的失败在于不够坚持,让出了自己的股份,去做了其他的事情。
2010年1月李丰投出第一个项目开始,他在IDG一共参与了61个项目的投资,主要集中于互联网创业,包括韩都衣舍、三只松鼠、宜信、挖财、脸萌、Bilibili、猪八戒、河狸家,并成为其中40多家公司的董事。
按照李丰的说法,他为这些公司投出了2.92亿美元,到2015年6月,这些还没上市的公司累计回报17.97亿美元,整体回报率6.15倍。
2015年8月16日,李丰创办峰瑞资本,投资人和创业者的身份合二为一。
初期遭遇股灾,融资出现波折
刚开始募集资金的时候,李丰和团队都兴高采烈,因为资金募集的很快。但刚开始没多久,李丰和团队刚好赶上了中国的“股灾”。从最开始认购的20亿左右,滑到了不到10亿元。
在最初的的两三个月里,最难熬的一段时间,李丰和几个联合创始人没有找到放松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只好相互打电话问问大家都有没有事,或者几个人聚到一起,就那样待着,互相打气。
2015年9月份,李丰和团队做了一个比较艰难的决定,就是无论多么艰难,一定要努力的去融人民币基金,把美元基金先稍微缓缓,那时美元基金有0.72亿美元。
因为,他们觉得人民币投资,在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3到5年的周期),可能是历史上最好的一次从一级市场到二级市场的投资机会。
他告诉邦哥,“现在我们还是很感谢当时的决定。那时看,人民币所持有的资产在一级二级市场的投资上,是一个低点,但在之后的3到5年里会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资产升值和流动升值的过程。”
最终,峰瑞资本资产管理规模36亿元,其中早期基金14亿元,美元早期基金0.72亿,成长基金6亿元,专项基金11亿元。
在项目方面,李丰也凭借自己积累的口碑和人脉,有惊无险的渡过了难关。峰瑞资本在成立之初投资了21家企业,其中大多数企业来自他在IDG时期的投资。按照IDG的惯例通常会尊重出去创业的合伙人,之前个人主导的项目会给他更多的优先权。
后来,尽管资本市场进入寒冬,李丰和团队还是保持每个月投3到4家公司,总共投出了5亿元。截止到目前,其人民币主基金共投资了57个项目,其中有26家已完成下一轮融资。
对于项目的来源和投资成绩,李丰将其归功于此前峰瑞设计的利益分配机制。
去年8月,成立之初的峰瑞就在业界提出了一个新鲜的概念,首次给项目推荐分Carry(绩效收益),即所有非直接利益相关方推荐项目,且使得峰瑞资本在 6 个月内成为该项目首个机构投资者,都能从Carry中获得项目退出时5%的投资回报。
这一激励措施使峰瑞资本一年来的投资项目中58%来自独家,37%来自外部推荐,5%来自FA推荐。其中,峰瑞资本领投的项目占据91%,独家投资占49%。在外部推荐中,互联网高管推荐占到了60%,被投企业高管占到30%,LP占10%。
在投后方面,峰瑞提供从人力资源到品牌市场、法务等方面的服务。李丰告诉邦哥,“我们的投资和投后团队的比例是1:1,因为服务支持和投资一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