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独立女性:“我就是非常独立的,独立到很少用自己的钱”

说来说去,人生最好的状态是有自己分寸又没有太多环境的掣肘,有人爱,也爱着人。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秦朔朋友圈(qspyq2015),作者水姐,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近日,袁咏仪独特的“经济独立观”惹得一众女网友羡慕。她在一档节目中说道,“我就是非常独立的,独立到很少用自己的钱!”他们夫妇财务独立,即便一起参加节目都要五五分账。

笔者将其归结为:“我的是我的,你的还是我的,但由你相对自由地支配。”这样的独立,似乎有一种彼此尊重的自由。男的在外工作多一些,对于女生因照顾家庭损失的机会成本有一定的“财政转移支付”的倾斜,没有谁强谁弱,都是分工导致,觉得也挺科学的,加强了女生的安全感和满足了部分“虚荣心”,比一方掌管全部财政大权要合理得多。

其实,很大比例的中国女人特别是中国大妈们都握有家庭财政大权的,所以从财务权这个角度看,袁咏仪也没那么让人羡慕,让男人的钱全进自己的口袋,只固定发点零花钱给男人使,但总是表现得压力很大,克勤克俭,完全不放松,更不自由;也有一些大男子主义的男人习惯了说了算的,绝不放手财政的。权力不受制约就容易形成家庭“暴政”,相互指责,彼此抱怨,搞得婚姻关系都相对紧张,都不松弛自在,更没有统筹安排合理塑造优雅的生活方式。

据说大大咧咧的袁咏仪还是个港股里的“价值投资者”,钱放在股市里,心大,从来不理会,放很多很多年,也就变成了“股神”,真的是“任凭世事变化,内心鱼鱼雅雅”啊。

什么是鱼鱼雅雅呢?鱼行成贯、鸟飞成阵,一个人在社会上是多种角色,也就自己要管好人生的“一支队伍”,要威仪整肃,有内心原则、秩序,又能协调外在环境的因素和变迁感。

说来说去,人生最好的状态是有自己分寸又没有太多环境的掣肘,有人爱,也爱着人。

但在人们越来越高的物质追求中,总有被抛下的落寞,所以,总是想结伴去较为经济地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据说婚姻本来就是一个可以节省开支与成本追求共同发展的制度。门当户对,集中力量办大事,就是所谓中国家庭的格局。所以历来婚姻都是理性功能为主,并不能被寄托感情和心理需要。

著名编剧、导演过士行在《我的鱼,还有鸟》中写道:爱情这个东西本来是没有的,人类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才由莎士比亚这样的诗人把爱情推到极致。至于为海伦而战的希腊人,更多的是占有欲。而宙斯对爱情的理解只是一种粗暴的本能。

爱情是人类进步的可能性,是求而不得的东西。婚姻里都是柴米油盐、房子和生育。特别是女人,要清醒地认识这一点。而柴米油盐、房子和生育都关乎经济。

最近有个较为严谨的研究结论发表在2月份的《经济与管理研究》杂志上,文章名就叫《经济独立对女性婚后生活幸福感的影响研究》,他们采用的数据是中国人民大学公布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5年数据(CGSS2015),调查样本覆盖了全国28个省(市) 的478个村/社区,并利用Ordered Probit模型探究经济独立对女性婚后生活幸福感的影响。

其研究结论为:

  • 第一,经济独立女性的婚后生活幸福感要高于经济不独立女性的婚后生活幸福感;

  • 第二,随着女性经济独立程度(女性全年职业收入/夫妻全年职业收入之和)提高,其婚后生活幸福感均经历了一个“先上升再递减”的趋势。也就是说,经济独立程度与婚后生活幸福感呈“倒U型”的二次关系。

这与社会学中的“甜蜜点”现象一致,即在一开始,随着收入增加,人的幸福感在提升,而当收入达到临界值(甜蜜点)的时候,随着收入再增加,人的幸福感就会开始逐渐下降。

说白了,就是女性要有钱,不能太有钱,不然怎么体现男人的价值和面子呢?不然怎么说服自己认了这个男人,一辈子跟着呢?人们都说婚姻里两个人要共同成长才能走到最后,共同成长不仅是金钱、事业上的成长,更是心智上的一起成熟。

所以,像袁咏仪这样的大女人,早就实现了经济独立甚至财务自由,至于让男方赚得多一些,还能享受别人的疼爱,都是自己可调节的生活的灵活度,真是两全其美。新时代的独立女性不必过分强调经济独立和财务自由,那样会让自己飘起来。

其实很多独立女性已经开始变了心态了。太要强、逞强、倔强、坚毅这些对于事业有好处的品性,对男人是没有用处的。不如低个头,服个软,掌握个节奏感,平衡一下彼此的关系。比如,一个好朋友跟我说,钱她自己会赚,要创业能创业,要投资能投资,生活中自己热爱和要做的事情也很多,男朋友的价值实际上并不大,甚至彼此都忙碌,连陪伴价值也没有,但是她现在会懂得接受一些好意,比如生日的时候,就接受一笔买礼物的钱,满足一下男朋友那种“想买什么就买点的”小小的英雄主义,本来绝不是会这样做决定的女生。

随着现代社会的生活便捷性越来越高,让人越来越不用过分依赖别人,连情感需求都慢慢依靠外物和机器来满足。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只有自己才最靠得住,几乎都要成为共识了。

“食色性也”都被挑战了,最近的几组新闻,都在揭示“低欲望社会”的普遍性:如日本的调查数据显示:18-34岁的女性,39%是处女,18-34岁的男性,36%是童子身。35-39岁毫无性经验的人群,女性26%,男性28%。英国金融时报也发表一项研究,英国14-66岁的男性和女性中,半数人一周无性生活。中国人的无性婚姻比率应该也很高,据百度指数显示:在无性婚姻群体中,30-39岁年龄阶层占比达到62%,无性婚姻在年轻化。北师大学生校友性行为调查报告2019版也显示性越来越早,但也越来越少。马云爸爸强调的婚后669,真的是神话一般的存在啊。

回到最初的话题,什么是独立女性?

好奇心日报有过一期独立女性的流行设定选择题,选项包括:美丽、妆容精致,脚踏高跟风风火火;大城市白领,少说也是总监级别;不婚/单身,有些内心仍渴望爱情,有些对婚姻嗤之以鼻;女强人,女汉子,以强硬闻名;气质上定位“总攻”、“爷”、“哥”;内心是孤独而硬撑;学历211/985,或者留过学,高知形象;经济不止自给自足,买全套贵妇化妆品不眨眼;健身、瑜伽,军事化身体管理。

这些显然都是表面设定。高知、高管、高自律、高自主、高自爱。

笔者试着总结一下独立女性的三大特性:

  • 第一,经济独立。一心扑在事业上,工作起来比男人还猛,女强人这个词太硬,独立女性可是非常精致的,从发型、气质到气场均自成一体,走路虎虎生风,把下属管得服服贴贴,甚至从内心里还被视为偶像和人生榜样。

  • 第二,独立于男人。完全不用依附男人,自己也能活得好好的。不结婚、不生孩子,照样过得生机勃勃;想生孩子了,不用男人自己也能借精生子。亦舒写的“可以结婚生子,也可以孤独终老,这叫做选择,亦即是自由”。

  • 第三,独立的人格。就是传统所说的精神独立,人最终都在追求精神自由,精神是凌驾于欲望之上的,无论男人女人都是如此。

今年,独立女性都有英雄代表了,漫威今年推出的《惊奇队长》就是独立女性的典范——卡罗尔所拥有的众多超能力,秒杀了此前出场的所有超级英雄。她能在1分钟内撂倒10个壮汉,扛一个飞船毫无压力,在星际之间任意穿越。就连《复联4》最后能打的还是娘子军,各个火力全开。

我的朋友蓓蓓,“格十三”公号的创始人,也曾是秦圈的作者,她今年出了数篇百万加的“豹文”,其中一篇我的大学同学、研究生同学都共鸣很深的是——《结婚十年,我终于活成了大哥的大哥》,排名第一1.6万赞的留言是:“我凌晨三点喊醒猪队友送去医院,三小时后生完孩子当天下午四点直接自己开车回家,因为猪队友一晚上没睡太困了不宜驾车,我有骄傲了吗?”其他有意思的留言包括“别人结婚是拜天地,硬核老母结婚是拜把子”等等。

现代女性特别是已婚已孕硬核老母是不是太强了?但这样是不是显得男人太没有存在感了。你什么都要自己干,你要把自己活成一支队伍,钱能自己挣,孩子能自己养,家务能自己做,男人不好就一脚踢开。依赖自己男人的资格,为什么那么难得到啊?是逼着大家非得成为独立女性吗?难道不应该活得悠闲淡雅一些吗?独立也不是毁掉相依相恋啊?

再举个例子,独立女性转型成的全职太太,似乎更有范儿、更轻松一些。我有一个大学同学,四川大美女,学习好,工作也卖力,也是一个人在上海打拼,后来嫁了一个华裔男生,就辞去工作,已经生了两个孩子,据说还要生第三、第四个,整个人更加年轻、活力焕发。

硬核老母虽然强大,该依赖丈夫还是要依赖,不然会太过心理上依赖自己的孩子。仿佛没了孩子,硬核老母形象就马上瓦解了。从我个人体会来看,我生了娃之后,可以不见任何人,就是不能想象三个月见不到孩子的场景,这样是不是显得特别不独立。

一直认为,真正幸福的女人,不应该是在很自然的环境下,不用拼命争取权利,不用刻意经营和运筹帷幄,不用处处能干,也能获得自主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能力吗?不怕得到也不怕失去。我是自然主义信奉者。

独立并不应该是女人生活的解药啊!就像善并不是恶的解药,并不能消灭恶,而是平衡了恶。这是中国的阴阳。

所以,独立女性也该变一变了,不要显得那么特立独行,而是气质在就行,外在表现可以尽量少就少点。

对了,今天是母亲节呢,祝大家享受这一身份吧。愿大家内心都幸福。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来源:秦朔朋友圈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