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清辉:银行股有望步入投资热点

关注
银行股陷“破净”尚能买否?

宋清辉

编者按:本文来源创业邦专栏,作者宋清辉,著名经济学家。

中小银行又开启一波上市小高潮。今年以来,除了共计5家内地银行实现上市之外,目前在A股IPO排队的银行股还有十多家。与此同时,在港交所市场,港交所已经披露了贵州银行赴港上市的招股文件。为什么此前停滞不前的银行上市进程有这么大进展?

我认为,在内地经济放缓背景下,银行扎堆上市背后的主因是为了奔着补充资本而去。由于大部分银行不但业务同质化严重,贷款集中度过高,而且地方债务在资产结构中占比过高等结构性问题特别突出,其潜在的风险或会导致相当一部分银行IPO搁浅。此外,有些中小银行股权结构复杂、内控体系薄弱等问题严重,也是阻碍其上市进程的主要原因,因为自身的问题都没有解决好。

事实上,从近期银行股遭遇频频流拍的尴尬境地,即可看出银行股权并不高其他企业一等,早已不再是投资者眼中的“香饽饽”,流拍、折价也已成市场常态,对于一些经营不善的银行股权甚至低价也很难出手。

但是,在香港文汇报《银行处境并非真困难》这一期中,我也谈到了银行股仍有投资潜力。只要这些中小上市银行能够扎根本土、在客户服务等方面深耕,也许其创造出来的利润是惊人的。我们不能指望中小上市银行的盈利能力超过工农中建四大行,但在客户服务方面则可以实现弯道超车。

银行股陷“破净”尚能买否?

当前,纵观整个银行板块,银行股破净占比较大。截至6月20日收盘,在两市32家A股上市银行中,有超五成银行股处于破净状态。所谓“破净”,是指市净率低于1倍。由于“市净率=最新收盘价/最新每股净资产”,因此银行的市净率也是不断变化中的。

然而在银行股频频破净的大潮下,我发现,竟有不少上市银行频繁遭遇股东减持。对于银行股频繁被减持,我认为原因有三:一是受“两参一控”监管影响,持有多家银行股权的股东被迫出售股权;二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背景下,部分银行持股股东为缓解流动性压力或改善业绩而不得不出售银行股权;三是部分经营不善的中小银行发展前景不明朗,股东长期持有的意愿不足。

不过,对于2019年银行股的展望,我依然乐观。因为随着中小银行上市的数量逐渐增加,未来股权转让的数量也会增加。在相关政策刺激下,银行业盈利有望稳中向好,2019年银行股有望步入投资热点。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