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转自懂懂笔记,作者木子,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你是什么垃圾?”
三个月前,这句来自上海垃圾分类管理员大婶的心灵拷问横空而出,随后成为红遍网络的“名梗”。垃圾分类,一时间也成为一线城市民众最为关注的话题,与此同时,各种段子层出不穷,更催生出“亲亲这边不建议您报考上海呢”的新段子。
显然,上海垃圾分类的剧情很快就将在北、广、深、杭等46个重点城市轮番“上演”。 7月10日,北京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正加快垃圾分类相关研究修法,推动相关工作;同时间,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有关领导表示:广州和深圳将对标香港、澳门乃至国际先进水平,要求2020年能够基本建成垃圾分类的处理系统。
当垃圾分类成为大势所趋,一批批创业者也开始挖掘新的创业项目,希望在垃圾中淘金。仔细观察一下近两个月来创业市场的新闻,可以发现大量垃圾分类的识别应用、小程序、代分类平台、智能硬件项目早已喷涌而出。
“虽然只是在垃圾后面多了个分类,却能淘出金子,更有可能创造新一轮的创业热潮。”有部分网友认为,随着各大城市即将实施垃圾分类的消息传来,无论是怀揣梦想的“雏鸟”,还是愈挫愈强的“老兵”,都不约而同地向垃圾堆扎了进去。
只是不知,面对2000亿元垃圾分类的蓝海市场,有多少创业者是举着银样蜡枪头在临阵磨枪,又有多少项目是为了垃圾分类而迅速堆积的虚火?
No.1项目层出不穷,团队争先恐后
“大家赶紧拿主意,时间很紧了,没工夫在这儿磨叽。”
晚上九点半,在深圳宝安中心地铁站附近的一座写字楼内,一间面积不大的办公室依旧灯火通明,十多个年轻人挤在狭小的会议室里,正进行着激烈的讨论。
创始人张幼宝(化名)心里很急,因为公司正面临着一次难得的重大机遇,“上海实行了垃圾分类,深圳也早已开始清撤住宅楼梯间垃圾桶,估计快要推动分类了。”他最近已经看到,一些小区、住宅楼已经开始有动作,垃圾分类正在走进社区。
这家创企成立于2014年底,主要从事智能机器人的研发与技术授权。一直以来,公司研发的智能机器人产品大多是用于餐饮自助点餐、商超自助咨询等服务。实际上,生意一直做得不温不火。
张幼宝告诉懂懂笔记,自从垃圾分类政策推出,北上广深的不少创业者都在打造新的创业项目,有的是上门代分类、回收住户垃圾,有的是协助分拣垃圾,顺便捡走值钱的瓶罐,还有各种五花八门的垃圾分类应用程序。
稍微“科技”一些的项目,主要集中在垃圾分类拍照识别应用、垃圾扫码识别分类系统、厨余垃圾智能收集桶等等。
“目前很多创业项目归纳起来有两类,要么专注‘垃圾’,要么专攻‘分类’。”张幼宝表示,广深地区的创业者很多都是在垃圾分类领域发力。而他和团队则打算借助自身在智能硬件方面的研发优势,开发一款能够协助用户进行智能化分类的垃圾桶或机器人。
这几天,小伙伴们就垃圾识别分类的方式,就是影像识别和感应识别二者之间产生了分歧,“现在真的没有时间在这吵了,赶紧拿出商业计划书(BP),不然要落后挨打了。”
张幼宝表示,技术的实现方式不是最重要的,当务之急是快速启动创业项目,以免被别的创业者赶超——尤其是面对投资者时,越早拿出BP越可能提前拿到投资。
当被问及“确定垃圾分类智能硬件的功能之后是否需要测试样机”时,他笑着表示,“没有那个时间了,等样机调试完成,垃圾分类的风口就过了,想弯道超车都难。我们周围有不少同行,都已经拿出成熟(垃圾分类)的智能硬件项目计划书了。”
据张幼宝透露,一些创业者做出BP并不会急于去拿出产品,而是等着新的投资到位。在他看来,垃圾分类赛道上的参赛者太多,只有获得资本的助力才能跑得更快,“最近参加了几次路演,80%都是垃圾分类相关的项目,你看现在谁还在那里琢磨先先打磨产品,这可是快鱼吃慢鱼的市场”。
那么,如此众多临时抱佛脚“造”出来的垃圾分类创业项目,投资机构又是如何看待的?
No.2项目缺乏逻辑,机构倍感滑稽
“垃圾分类,怎么又是垃圾分类呢?实在太多了。”
通过好友的介绍,懂懂笔记联系上了深圳本地一家风投的投资总监刘先生,提出希望就垃圾分类创业项目进行沟通。谁知对方刚一听“垃圾分类”这个词,立刻在电话里表露出反感的情绪。
原来,他以为自己又遇到了提交垃圾分类项目的创客。再次表明来意后,刘先生表示,近一段时间以来已经看到太多的相关项目,所以下意识地就想挂电话了。
“现在办公桌上还压着好几份BP(商业计划书),没功夫看。”他悻悻然说到,早在上海实行垃圾分类时,他们就已经预见深圳和广州会有大量创业项目出现,但是没想到,最近投资经理整理提交的多数BP,商业模式与逻辑竟如此滑稽和荒唐,“我坚信会有优秀的创业项目诞生,但可惜的是,不是我们目前看到的这些。”
刘先生举了几个例子:有一个创业项目计划打造一个移动线上平台,通过一键预约方式,由平台工作人员上门帮助孱弱老人、残疾人士代分类,收取和放置垃圾,并以此收取一定服务费。
在他看来,单一社区中行动不便者的数量和比率普遍较低,即便有这样的用户群体,通常垃圾分类、扔垃圾也会由其家人、亲友协助完成,“就算退一万步讲,他们身边没有任何亲友,对于孤寡老人、单身残障人士,当地街道、居委会肯定也会有一定考量,而且这些群体使用智能手机、电脑的可能性也很小。这样异想天开的项目简直了!”
除此之外,刘先生提到一些社区垃圾分类宣传短视频平台、家用分类垃圾桶、快捷查询分类垃圾APP、可食用快餐盒、厨余湿垃圾烘干器等项目,他表示对很多内容感到无语。
“社区垃圾分类宣传短视频,还要做成PGC形式,且不说政府会自行开展宣传引导,这样的内容做成APP会有多少用户使用,还说做成抖音会超过Papi酱和办公室小野?另外那些号称能将厨余、湿垃圾进行智能化烘干,然后自动分类的设备,家庭购买的可行性有多大?”
他苦笑道,这些创业项目显然是未经大脑思考便匆忙提出的想法,只是为了在垃圾分类的创业大潮中尽快捞到钱,套取机构的投融资,“不外乎就是想抢一波市场先机与红利”。
对此,刘先生坦言,每每政策的风口来临都会催生出一大波创业项目,作为投融机构从业者,他对此已是见怪不怪。然而,近期在和很多同行交流时,他们都发现垃圾分类这一风口有些不同,那就是打算“上天”的项目明显多得不可思议,着实让他们有些难以理解。
莫非,太多创业者并没有看清垃圾分类里面的挑战?
No.3卡位、概念、先机:资本总要把钱花出去
“什么商业项目能够一诞生就完美?大家还不都是在摸索中渐渐完善的。”
来自广州黄埔区的创业者吴杰(化名)最近很焦虑,他和广美两位同窗的二次创业项目“智能查询多功能分类垃圾桶”BP已经完成了两个月,仅在最近几周时间,BP就被要求修改了将近二十个版本,但依旧没能获得本地投资机构的认可。
“见了不少大大小小的机构,包括给天风天睿、红榕、粤科、弘信和瀚晖都发过BP。”吴杰告诉懂懂笔记,他参与设计的这款智能分类垃圾桶,集成了垃圾种类查询,多格分类垃圾存放,桶内垃圾容量可视化显示等功能。而且创始成员包括广美和南方科大的校友,垃圾桶的造型和自动化设计都很有优势。
“我们设计的智能垃圾桶造型为柜式,最下层是厨余,中层两格为干湿垃圾,上层两格分别是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垃圾。”吴杰透露称,在垃圾桶(柜)的最上层,还设置有一台智能查询系统,可查询垃圾所属类别。
然而,当吴杰和CTO向部分本土资本机构介绍这款产品时,却投资人戏称是“多垃圾桶橱柜+Pad”,这让团队顿时大失所望,备受打击。他告诉懂懂笔记,上海有不少家庭为了分类投放垃圾,在家中购买了好多垃圾桶,如果使用他们设计的智能化产品,可以节约室内空间,一柜顶五桶,而且能够智能化分类。
“肯定是有需求的,而且不是总能看见有用户在垃圾桶旁,用手机查询投放垃圾的类别吗,这个(机器)在家里就能完成了。”面对资本机构的质疑和建议,吴杰感到无所适从,“有的提出要加AI概念,有的表示BAT如果做这类产品怎么办?有的说盈利模式是卖硬件太缺乏想象空间了……”
他认为,不是团队构想的产品出现了问题,只是投资机构尚未意识到产品背后具有的价值。
在他和其他两位创始人看来,现阶段所有关于垃圾分类的创业项目和产品,都不可能非常成熟,需要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逐步完善、修改和迭代。即便是受欢迎程度最高的垃圾分类识别应用程序,想必也无法完全通过拍照就能分辨出所有垃圾,并完美地进行对应分类。
“放心吧,垃圾分类大势所趋,过段时间40多个城市都实施,这些资本机构就会像撒胡椒面一样,疯狂地找创业项目投钱了。”丝毫没有气馁的吴杰,7月1日在个人微博上发了一句“今天你对我爱答不理,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后,和全公司成员开了一个动员会(特意把这一页个人微博做了一个截图),便重整旗鼓,北上(到北京和天津)寻找投资机构,参加新一轮路演活动了。
在不少年轻的创业者眼里,资本机构所谓“理性”,只是没有投资魄力的提现。他们当中很多人坚信,当风口正式吹起时,大量有市场前景的创业项目会被认可,资本会不顾一切地寻找可投资项目。
“不要管别的,卡位置、造概念、抢先机十分重要,你不喊出声谁认识你?等小巴辣子都开始跟风做垃圾分类的项目时,红利期就过了。现在做项目需要付出的,只是时间和精力,没多少成本。你想想,将来政策对这块的创业补贴一定会有的。”在上海参加一个小型项目路演时,一位来自漕河泾开发区的年轻创业者私下里“提醒”懂懂笔记。
【结束语】
正像很多创业者说的那样,垃圾分类是国策,是趋势。不过,可回收、可降解、无害化垃圾分类背后的大产业,最终会被相关行业的巨头所承担。而年轻创业者所能实现的创业项目,更多是集中在这条产业链的前端——垃圾分类、投放、微处理等辅助手段上。
影像识别、代为分类、知识普及......垃圾分类市场虽大,但创业者似乎更多是在盲人摸象,互联网铺天盖地的“垃圾创业经”基本上都是在上述领域里摸索,更难言市场真正的需求在哪里。
当然,面对垃圾分类的风口,卡位置、造概念、占先机无可厚非,毕竟真正的风口还没有吹起,一旦时机到来,总会有“馅饼”从天上掉在幸运者的怀里。至于创业市场的一窝蜂是否会产生大量的“BP垃圾”?反正,垃圾分类的时代已经到来。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