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源深几度,作者吴俊宇,创业邦经授权发布。
一
蔡徐坤被周杰伦的粉丝群殴之时,我是抱有一丝窃喜之情的。
毕竟对蔡徐坤没有太多好感。哪怕在此之前,我甚至不知道他是《偶像练习生》C位出道的练习生,我不知道他唱过什么歌。
我只知道他看起来有点白面小生,只知道他喜欢唱、跳、Rap和篮球,只知道他的粉丝有点脑残。
朋友之前跟我说,你在微博上骂蔡徐坤,可能会被“轮死”。后来我真的注册了一个号,微博给我自动生成的名字叫“不作死就不会死”。我觉得这名字挺应景,但还是改成了“今天蔡徐坤凉凉了么”。
我坚持了2周,每天都发“今天蔡徐坤凉凉了么?并没有”,然而两周下来,每天微博阅读量只有不到100。朋友跟我说,你应该去蔡徐坤超话骂他,去蔡徐坤微博下评论他,我试了下,还是没人理我。
我本来打算把这件事当成是媒体实验来做选题,最后发现,实验失败了,选题凉了。
后来在“鸡你太美”事件火的时候,我在《“鸡你太美”蔡徐坤》里说:
从鹿晗,到吴亦凡,再到今天的蔡徐坤,他们的走红某种意义上正是“娱乐消费主义”强大作用力的结果。
娱乐工业如同机器一般生产了相同的“男色商品”后,再制造了一批表现一致的狂热粉丝。蔡徐坤和鹿晗、吴亦凡不一样,但也没什么不一样。
粉丝却同样毫无差异,普遍呈现出了低龄、反智的特点。这些粉丝的控评、回怼、护犊行为甚至也趋于一致。他们如同偶像的复读机,始终重复着“XX爱你”、“最好的XX”、“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这类无意义的赞美话语。
但是如果要真的问我,蔡徐坤到底做错了什么值得大黑特黑?
“娘炮”、“整容”这个所谓的说法我反正是觉得不成立的。最后仔细想了想,除了他身后的操盘手瞎刷榜之外,好像真没有。
把一个21岁的娱乐流水线商品放在公共舆论场上,让他承受粉丝的无脑追捧,承受公众的冷嘲热讽,也实在是难为他了。
二
“正午故事”的主编叶三在微博上似乎对蔡徐坤没那么多反感,她甚至还把蔡徐坤、周杰伦、崔健当成是同一种产物:
崔健刚出来也被骂,说他吐字不清,俩裤腿不一样长。打东边来了个老崔,嘴里含着个茄子。周杰伦刚出道也被骂听不清唱啥。打西边来了个杰伦,嘴里含着个葫芦。现在是打北边来了个蔡徐坤,嘴里……叼着个篮球?一代一代都一样的,骂一骂就长大了,有力气了,就可以弑父了。
被这种偷换概念的说法很容易迷惑人。但是仔细一想,事情不对。
崔健和周杰伦至少有作品的。哪怕有争议的时候,所有人都听过他们的歌。
有位喜欢周杰伦的朋友谈到过一个细节:自己小学时曾和喜欢费玉清的父亲争论周杰伦的歌到底好不好听。她喜欢《双截棍》的节奏感,然而父亲认为周杰伦吐字不清。
费玉清的字正腔圆和周杰伦的含混不清到底哪个好?
在60后、70后眼中来看或许显然是费玉清,但80后、90后就是喜欢周杰伦。
但至少,周杰伦的好是可以在文艺理论层面阐释的。
前《三联生活周刊》记者王小峰在《只有大众没有文化》一书中曾对周杰伦有过一段评价:
干脆把唱变成一件乐器……不考虑平仄,尾音处理得像黑人那样,咬字模糊一些,这可能是最好的处理办法,以牺牲发音为代价,去找出那种黑人音乐的韵律感。
但从2012年出道到今天一共6年,蔡徐坤有什么作品?
TFboys至少还有《青春修炼手册》,蔡徐坤除了唱、跳、Rap、篮球,似乎没有自己的作品——你去找任何一个文艺理论研究的人去谈蔡徐坤的歌词、曲调,都很难找到蔡徐坤的优点。
即使是《鸡你太美》这首神曲,也是在娱乐化宣泄、拼接、涂改、解构以及二次解读之后的产物,和蔡徐坤本人的主观意愿毫无关系。
他和《我的滑板鞋》一样,本质是大众参与阐释之后,被群体涂鸦的结果。
三
艺人,其实都是大环境的产物,他们如同历史大潮中的浮木。当历史处于上升期的时候,上升期诞生的艺人往往同样也处于艺术历史地位的高点,但当历史处于低潮期时,新一批艺人往往很难有所作为。
如果说罗大佑、崔健那代人是80、90年代崛起的音乐人,他们有着80年代的人文主义情怀;周杰伦则是2000年代冲出的音乐人,他代表的是流行、时尚的符号。
周日周杰伦粉丝疯狂打榜把曾经的偶像推上王座时,听了一整天周杰伦的歌。
翻阅网易云音乐《七里香》下面的评论,一个名为“你是不沉的胖子”的网友写道:
2004年是神奇的一年,那年有周杰伦的《七里香》,飞儿乐团的《我们的爱》,张韶涵的《寓言》,蔡依林的《爱情三十六计》,林俊杰的《江南》,梁静茹的《宁夏》,五月天的《倔强》,孙燕姿的《我也很想他》,王菲的《旋木》,SHE的《波斯猫》,王心凌的《爱你》,陈绮贞的旅行的《意义》,王力宏的《心中的日月》。都是青春的记忆。
下面点赞的居然有20多万人。
那算是华语音乐的黄金年代吧。群星璀璨,虽然每一首歌在当时都被视作是口水歌,但至少众人传唱,而且沉淀至今还算经典。
哪怕这些歌里找不出太多文化内涵,但至少脍炙人口,没人都能哼上那么几句,算是KTV必点曲目,也是县城服装店喇叭里的必备音乐。
然而10年之后,KTV里还是唱着这些歌,县城服装店喇叭里还是这些歌。如果非要加几首新口水歌,可能只有《青春修炼手册》、《沙漠骆驼》、《我们不一样》。
和当年的《七里香》、《江南》、《倔强》还算能够进入主流视野不同,《青春修炼手册》只算成了年轻人的歌,《沙漠骆驼》、《我们不一样》直接被打入了土味神曲的冷宫。
万万没想到,10年下来,称霸流行乐坛的人,还是那些老家伙。
《沙漠骆驼》里有段歌词——我穿上大头皮鞋,跨过凛冽荒野,我仿佛穿越到另一个世界,阿拉丁神灯要倾斜,天堂地狱已然重叠。
我们穿越了10年到达了另一个世界却真的发现,阿拉丁神灯要倾斜,天堂地狱已然重叠。我们再也见不到2004年盛况,今天的艺人甚至留不下几首全民传唱脍炙人口而且大众认可的流行音乐。
即使留下了一两首,也没办法像周杰伦、林俊杰那代人一样持续且高产。
四
虽说我们现在回头看周杰伦的音乐,似乎艺术造诣真的很高,但王小峰对周杰伦的评价似乎都没那么正面,他并没有说周杰伦的词、曲有多好。
在他眼里,周杰伦其实是时代的“蒙太奇”:
周杰伦和方文山把这一切都模糊化了,你看到的只是断面、碎片、分镜头,它色彩斑斓,却无法形成一个具象……从周杰伦开始,大众已经不仅仅需要一个时代代言人,还需要一个时尚代言人,当年轻一代无法再为音乐赋予灵魂的时候,那就赋予时尚吧,把属于这个时代标志的符号放进去,这一样能成为流行。
那么蔡徐坤呢?蔡徐坤出道是音乐,他本人从艺术维度上看,似乎和音乐却没有什么关系。用一位朋友的评价说,“不知道天天在干嘛”,“所有事情都和音乐无关”。
蔡徐坤的名气,似乎全是资本、数据以及娱乐工业的产物。如果要问作品,蔡徐坤本人就是个作品——只不过这个作品是娱乐工业的提线木偶。
蔡徐坤现象,本质上就是低潮期的产物,无关艺术、无关作品,只是事关商业、资本以及他们操纵的数据。
在商业和资本的逻辑之中,蔡徐坤仅仅是一个出口——年轻人的情绪出口。
叶三解释说,饭圈现象还体现出年青一代对政治生活、集体主义和权力的向往。蔡徐坤满足的是很复杂的心理、审美、经济……等多方面的需求。
10、20年代的德国年轻人在参与行军式的行列队伍,体育场上的大型集会;60年代的中国年轻人在火车上搞串联,在神州大地上四处流窜;70年代的美国年轻人则是在摇滚演唱会上喊着“要做爱不要作战”。
年轻人甚至总是需要在这种“人从众”的宏大叙事之中获得荷尔蒙的释放。
然而2019年,年轻人能干什么?年轻人越来越缺乏公共集体参与,追星可能是唯一的出口。
所以去年《创造101》结束时,界面文化在《反抗、解读与想象:女团选秀节目给我们留下了什么?》一文中说:
我们的公共生活给年轻人提供的空间也非常小。除了追星还能干吗?昨天我刷微博看到一个粉丝说,ta觉得追星这件事也是挺无聊的,但至少给了ta一些事情做。对于粉丝个体来说,或许是有意义的,ta经历了集体的生活,也对个体带来认同。
从这个角度上去看,追星甚至是最安全、最无公害的一种情绪出口。
五
蔡徐坤是00后的情绪出口,何尝又不是80后、90后的情绪出口。
年轻即是正确的今天,上一代人总是在被迅速“抛弃”。00后在微博上看似掌握着话语权,这不过是80后、90后无意搭理、不愿较真而已。
2003年,周杰伦对王小峰说,他在少年时曾梦想自己能做一个罗大佑式的人物,问到周杰伦为什么希望做这样的人物时,他说:“他是当时流行乐坛的头头,一个时代需要一个这样的人物。”
16年过去了,周杰伦似乎真的成了一个时代的象征。
蔡徐坤真的担得起么?恐怕大多数人都并不这么认为。
但当蔡徐坤粉丝引爆80后、90后的情绪时,80后、90后展开了一次权力反扑,捍卫自己的当年的信仰,用打榜这种手段证明自己依旧掌握着世界的话语权。
你说80后、90后这种行为有多值得称道,我并不觉得。其中的动机更多只是“教做人”、“回忆青春”。它唯一的积极意义就在于,通过打榜这种方式,对现在的娱乐工业表达了一次集体不满。
这种狂欢式的公共参与,其中夹杂着无聊、怀旧、捍卫、鄙夷、不满、发泄等各式各样的情绪。
王小波在《黄金年代》中用“被捶的牛”来形容生活给人的教训。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给周杰伦打榜,这也是被生活锤得太久后,80后、90后低迷荷尔蒙的一次集体释放。他们需要用这种手段锤一锤00后,给他们一点颜色瞧瞧,让下一代人不要无知无畏。
天地在旋转,世界在坍塌。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那个遍地都是金曲的黄金年代早已经过去了。
大家对蔡徐坤不满,其实并不是真的对蔡徐坤不满。蔡徐坤不过是个靶子,是大家对娱乐工业和文化荒芜不满的靶子。
蔡徐坤只是两代人的情绪出口而已,仅此而已。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