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系专栏作者投稿,作者脑极体。
beyond meat的暴涨,在全世界面前点燃了一把“人造肉”的虚火。余温尚未散去,从空气中制造食物又从幻想走进了现实。
前不久,NASA利用空气养活数十亿人的想法,被芬兰国家技术研究中心和拉彭兰塔理工大学给实现了。
科学家利用空气和电,造出了一种新型蛋白粉solein。外观和口感都和小麦粉差不多,并且很可能在2021年作为食物添加成分上市。
嗯,欢迎收看今天的《科技鬼故事》节目之——“喝西北风”加入人类食谱豪华套餐。脑洞大开的人造食物们,正在让食品产业这道题正变得越来越超纲了。
空手套白食:你吃的蛋白粉可能都是二氧化碳
你不能用稀薄的空气来做食物。嗯……科学证明没有什么不可能。一家来自芬兰的食品公司,就打算将由空气和电支撑的蛋白粉推向市场。
看过它的制作原理,我的眼睛表示“这很简单我会了”,但理智告诉我“这都是啥?”
首先,科学家需要在生物反应器中将水电解成氢和氧,然后通过碳捕获技术从空气中提取二氧化碳,和微量元素一起注入反应器中进行混合。
这堆化学元素气体让反应器中的微生物“饱餐”一顿后不断增殖,合成蛋白质。脱去水后,就得到了面粉一样的蛋白质粉末。
其中蛋白质含量超过50%,碳水化合物为25%,其余的为脂肪和核酸。别说,营养价值还挺高。
这种“人造蛋白粉”完全不受几千年传统农业规律的束缚,不需要耕地、雨水、有利的天气等附加属性,更不需要杀虫剂、化肥等“有毒”助攻,绝对的纯天然无污染。
今年该公司还计划公布一个年产2000吨的工厂建设方案,预计到2021年实现每年200万顿饭的产能,到2050年,可能就要靠空气来为90亿人提供营养了。
目前,欧盟已为这项方案拨款100万欧元,并计划与欧洲航天局合作,开发用于地球外生产和吃掉的食物。
只要有一套装备和取之不尽的空气,不关是南北极还是外太空,都能生产,这种空手套白食的好事恐怕袁隆平都不敢想……
想要挑战农民伯伯的地位,目前想的有点多
以豌豆和大豆蛋白为基础的“人造肉”汉堡现在正红得发紫,顺着联想一下,这类“人造食品”公司完全可以为Solein提供一个机会呀~都是为环境保护和人类的胃做贡献,革命不分先后嘛。
吃完大豆牛肉,再来点空气Solein薯条,岂不美哉?万一哪天流亡宇宙了,人造肉还得种豆子,但空气可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啊~
不过,想要彻底将农民伯伯挑下马,不用我说大家也知道很有难度。阻碍具体在哪里呢?
首先是规模化生产很不现实。Solein蛋白粉的制作耗时很长产量很低,目前试点阶段每天只能生产1kg,仅能满足7-10人的蛋白质需求。想要喂饱全人类,大概需要地球先来个自然人口淘汰吧。
更何况,没有人会仅仅因为对地球有好处而吃实验室培育的肉,除非把大家都关在《雪国列车》上,可能人类才会愿意吞咽难吃的蛋白质块。
而且,《雪国列车》上还是免费发放,空气蛋白粉Solein居然卖出每公斤7欧元到10欧元(约合50元人民币)的高价。可能会有人因为一时好奇而购买,但想把它当日常蛋白质粉那么吃,看来只能是大户人家了。研发者居然还想用它做动物饲料,只吃得起大米的我哭得好大声。
所以,想着靠它能解决发展中国家的饥荒问题,真有点“何不食肉糜”的荒诞感。对此,新斯科舍省达尔豪西大学资源与环境研究学院教授彼得·泰德默斯(Peter Tyedmers)也敲响了警钟——“需要食物的人是最买不起食物的人,而Solein永远不会是最便宜的食物。”
从上述角度来看,虽然空气蛋白粉不像人造肉那样存在伦理争议,但靠它解决温饱问题,着实还有些遥远。
活在概念里的实验室食物,究竟诱人在何处?
无论是撕扯数年、至今未有定论的转基因食品,还是被比尔盖茨和华尔街追捧的人造肉,再到如今靠空气创造事物,人类总是一边对实验室食物满怀谨慎和迟疑,一边又乐此不疲地追逐着改造食物的梦想。
这种矛盾而有趣的心理,或许源自于人类在漫长进化过程中凿进了基因里的生存危机。
早在航天时代的大幕开启之初,从空气中寻找食物的概念就被NASA所提出,以保证在太空中长期停留的航天员得以果腹。叠加上过度耕作、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资源管理失误之类的负面问题频繁出现,解决饿肚子焦虑的重任,自然而然地就落到了科技身上。
当然,对食物获取的可持续性表示怀疑,也并不代表大家一定会为新兴食物买单,转基因长期难以全面市场化就是极为代表性的案例。但嗅觉灵敏的资本,也极为擅长激发和利用这种潜在焦虑去攫取黄金。
在硅谷,有不少孵化器就是专门投资各类人造食物创业公司,比如Indie Bio。站在聚光灯下的创始人们从不吝惜言辞向大众“布道”:粮食匮乏、吃动物残忍,所以尝尝我们难吃昂贵但充满道德的人造食物吧,它是用未来派技术做成的哦!哦虽然你现在不想吃,但你以后一定会吃的,这就是人类的宿命!
这种思维逻辑听起来和灭霸没什么区别:宇宙资源太紧张了,都怪你们吃的太多,是时候干掉一半/有的吃就不错了……至于为什么不是想办法提高生产率,非要迫不及待地打出那个叫做人造XX的“响指”,比尔盖茨都金身加持了,咱也不敢问呐~
食品行业是如此的特殊,如同一个沉默而坚定的防线。在市场萧条期,一点微茫的盈利性拉出来炒作一番,就能顺利抢到一波关注(和韭菜)。而一旦资本环境变好,舞台又被交回给那些炫酷的、离钱最近的项目。
反正吧,在大众尝到实验室食物的甜头之前,这样玄幻又刺激的空气式投喂,还是会接连不断地出现在我们面前,想想还真有点小期待呢,你猜下次会从哪里变出吃的来呢?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