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作者Lao爷,创业邦经授权转载。作者丨
图片:网络、图虫创意
张勇今天在香港说回家,阿里市值超越4万亿的那一刻,有些人估计是又后悔了一道:如果我当初进了阿里,如果我当初投了阿里;如果我当初没离开阿里,如果我当初没卖阿里……
如果我当初,哪怕有那么一点点看得起马云……
12年前,阿里就已经在香港上过一次市了。
那时的阿里巴巴,还不像今天这样让人悔得深。借用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先生曾说过的一句话来比喻,那时的阿里巴巴,还只是“超过别人一点”。
周董事长那句话的原话是:
“当你超过别人一点时,别人会嫉妒你;当你超过别人一截时,别人会羡慕你;当你超过别人一大截时,别人会依赖你。”
马云和阿里的故事,现在是一个关于梦想的经典故事。
谈梦想,是要点勇气的。在你真牛皮就马上给我买李佳琦昨晚那款口红的现实主义审美下,你买不起口红谈梦想的样子,真的很像放着眼前的猫不救,去救蒙娜丽莎的微笑。
Lao爷把周董事长的话翻译了一个梦想版:
当你还不是根葱时,你跟别人说你要成为一根很大很大而且不一样的葱,万葱之中可能只有一葱认真听一听,其他都当你是神经;当你开始是根葱时,不把你当根葱的大多数依然会觉得你只是撞了狗屎运;当你超过一根又一根葱,开始更大更高时,越来越多的葱或许会听听你说的,看看你做的,但心里还是会不太把你当回事。
在这由我们创造的今日辉煌世界,你是谁?
只有你穿透了整片葱林,葱们踮起脚来,都只能看到你的腰带,葱界的老大哥们才会真正认可你是根葱,真正来重视你,学习你,研究你,甚至追思你的当年,说你真的是有梦想。
有些梦想实现的过程就是一个别人不相信你、也不相信你的梦想的过程。马云和阿里穿透整片葱林,大概也是这个过程。马化腾也是。王兴、张一鸣等等都是。
推而广之,几乎可称为定律:
所有被干翻的人,都曾深深地看不上那些最终干翻他们的人,他们被干翻的起点,就是他们对他人的看不上。
关于马云、尤其马化腾当初如何不被相信,如何找遍了当时的带头大哥或者手有余粮的人,都是被看不起,被爱搭不理,以及后来又如何让人高攀不起的故事,已经听过太多。
但有几个事情,依然值得重新讨论讨论。
同志们往往都会觉得,那些带头大哥或者手里有余粮的人当初不看好、不投资阿里或腾讯,是商业眼光有问题,甚至是智商问题。是看错了趋势,判错了形势。
Lao爷负责任地说,可能不是。
那些带头大哥或手里有余粮的人,基本上都不是因为看不起或者看不懂阿里和腾讯做的事,所以才哪怕是投点零花钱也都不愿意。根本原因是——
他们看不起马云以及马化腾本人。
按照他们的眼光和判断,当时的这两个人就不是那种能搞成大事的人。我就听见过一位大佬私下说,当初他们都觉得要是马云这种人都能做成大公司,那做企业就真是没有门槛了。
什么是做企业的门槛?他们过来人,有一套自己的判断标准,也只相信自己那套标准。
马云、马化腾,不符合他们的标准。所以,当时那些站在天降好运面前的人,不是没有足够的智慧和眼光去想明白,去看清楚,或者去集体碰撞,脑力激荡出阿里和腾讯的成功可能性,而是他们根本没去认真对待这俩白日梦小子和他们做的事。
等了一个晚上才递进去的报告,可能只是瞄了几眼,就进了垃圾筐。
因为看不起你这个人,所以,也不认为你做的事有什么了不起。
就像曹操当初不把赤壁之战的困难放在眼里,他不放在眼里的,不是天时地利和火烧连营,而是刘备和孙权这两个人。
他或许会唱“有梦想谁都了不起”,但他骨子里不认为孙权刘备也配谈梦想。
所以,他就根本没去想天时地利和火烧连营。他觉得,跟孙权小儿和鳖孙刘备,都不用去想这些事。他意气风发地说,哈哈哈哈哈,一个失败的人和一个失意的人搞在一起,能闹咋样呢?甚至被火烧赤壁之后,面对诸葛亮周瑜各怀鬼胎故意放他生路不杀他的堵截,他都还在看不上诸葛亮和周瑜的智商:我要是这俩傻冒,我就在这儿安插一支奇兵……
被打成那样,还是从骨子里对打败自己的人不服,看不起。这不是曹操的迷之自信,而是历史的迷之自信,人性的迷之自信,是一代接一代成功者的迷之自信。
自己是草鞋干翻皮鞋上去的,但一旦上去了,就渐渐不觉得其他草鞋也有这本事。很多铁王座就是这么消失的,即便国王本人把历史的教训做成开机屏,依然走不出历史的轮回。
坦格利安的龙女坐上铁王座之前是明白这个道理的,坐上之后就滥用火力了。
投资界和企业界的大佬常常会说,投资和做企业最重要的还是人。这的确是他们发自肺腑的一句话,但以Lao爷有限的经历看,当他们这么说时,他们就已经在画地为牢:
他们会用一套什么人会成功的标准去看人,但那只是他们的标准。
龚虹嘉相信自己的同学可以干成事情,丢了245万给对方做海康威视,赚了六、七百亿。但当美团的王兴找到他,请他拿出千把万当个重要股东,他浪费王兴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最终只得出一个结论:
线下抢地盘,拼得你死我活的,斯斯文文的王兴,不得行。
说得好像古惑仔东星帮,才是他心目中干这行的意中人。
美团后来的成功,让龚虹嘉感叹:如果投资人太功利、太刻意、太自以为是地去寻找自认为最合适的人来做某件事,往往会事与愿违。他说:
“运气来的时候,我自以为是了。”
如何才能不太自以为是,龚虹嘉没说。
哲学家培根有个说法,“人类智慧的典型错误,就是排斥那些否定自己经验的事物,偏好那些符合自己经验的事物”。有人将其翻译并进化了一下:
“人们只会看到自己愿意看到的,只会相信自己已经相信的。”
从硬件到软件,从软件到互联网,从门户到移动互联网,新巨头干翻老霸主之前,都曾直接间接地发出过信号,甚至是用浪头打过那么多聪明、智慧、有统治力和想象力的头头脑脑,但老霸主们终究还是反应慢了,抵御晚了,大势已去了。
他们只会看到自己愿意看到的,只会相信自己已经相信的。
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马云、马化腾们能在不被看好之下坚持下来,成就伟大,当然要感谢自己的坚持,自己的团队之类。但感谢的名单中,也应该有当年那些对自己爱搭不理的人。
Lao爷当然不是在说什么打不死你的都会使你强大这类废话,以及打不死你的会把你打个半死这另外一类废话。Lao爷要说的是句实在话:
要珍惜别人看不起你的日子,它为你赢得和平发展、闷声图强的空间。
伟大的逆袭,往往只在相信和不信同时发生时才会产生。正如,苹果相信智能手机,诺基亚不信;马云相信互联网会重塑商业,而很多人不信。
要是这些大佬当初都太看得起他们,看得起腾讯和阿里,都大兵压境,你死我活,非要将其封杀于摇篮中,转而自己全力以赴地干,腾讯、阿里真不见得会是对手,更谈不上伟大逆袭。
所以,要感谢他们的不正眼看,感谢他们正眼看到了也不当回事,感谢他们当回事了都还不服气。我当年那啥那啥的时候,你还是个啥。就算你现在成了,我也比你高贵,我这么高贵的羽毛,怎么可能和你等草莽挽起袖子干一场……
要感谢他们不下场,下了场,也不挽起袖子干,才给了一路奇迹的空间,才有了星星之火已经燎原,想下场,也已经大势已去,覆水难收,只能看着那一骑绝尘而去了。
还有一个也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这些大佬当初看上了,投资了,甚至死磕了,今天的阿里和腾讯会是怎么样?比如,腾讯的老板真的变成了李嘉诚。
Lao爷与李嘉诚当年的互联网旗舰公司TOM总裁王兟交流时,王先生曾谈起一件终生的遗憾:李泽楷当年卖掉腾讯时,曾把腾讯推荐给TOM公司,TOM一度握有用几千万美元成为腾讯绝对控股股东的机会。
但和龚虹嘉没投王兴一样,一番兜兜转转之后,当时手握数十亿并购资金的TOM,“运气来的时候,我自以为是了”,他们把机会留给了MIH TC,也与万亿财富失之交臂。
王兟把这个悲伤成泥石流的故事告诉我以后,我将它转述给了一位曾在香港上市的科技公司CEO。这位老哥听完我的讲述后,哈哈大笑。“说了你可能不相信,我们当时也有机会控股腾讯,最终也没有。但我不觉得遗憾,而是少了一份负罪感。”
他的意思是,他们因为控股和收购,已经搞坏过不少公司,一旦他们控股了腾讯,也就没有了今天的腾讯。所以,
要珍惜别人看不起你的日子,它让你少了支持,但也少了瞎指挥和后腿。
感谢当年的不娶或不嫁之恩,让我今天如此灿烂。这样的故事,还蛮多的。
马来西亚超级富豪林梧桐,也曾是个孤独行走的“寡人”。他最得意、也最了不起的成就是,一个在吉隆坡郊野乘凉的晚上,突发奇想要将脚下的山地,变成一个吃喝玩乐加赌博的超级游乐场,而且,他还干成了。这就是今天很多国人都去耍过的:云顶。
但老爷子干的过程中,也是无人拿他当根葱。
他找遍认识的朋友、不认识的朋友,大谈特谈自己的计划,希望他们出钱出力参与其中,但无一人、真的无一人与他为伍。他在自传中形容当时状况的一句话,至今常还温暖着Lao爷在暖气热到冒汗的夜里继续码字:
“现在回想起来,我很庆幸当初他们拒绝了我的邀请。不错,我得孤军奋战。可是没有其他人干预,我就可以当机立断,掌握先机了。如果当初有其他股东介入,人多,意见也多,决策难免会有诸多的拖延,进而难以成功。”
与之对应,还有一句话,也很适合给孤军奋战中追求自我的人——
“你必须对自己说,如果我相信某件事是对的,就不必在乎我是谁。”
这句话不是林梧桐、而是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说的。我个人觉得,阿里巴巴回港上市,这么大个热闹,这么爱热闹却没去凑热闹的马老师,能有今天的身份,很关键一点正是:
当他觉得他是对的,他不在乎他是谁!
当年那么瘦胳膊瘦腿儿的喊出那么大的目标,他不在乎他是谁;现在他相信自己淡出一线是对的,相信一定要给后来者足够的空间、甚至名声和影响力,他还是不在乎他是谁。
让我们一起看段视频来致敬阿里巴巴,圆了归家的梦想,让今年特别冷的香港多了一点暖望,让我们记住、并记得在未来的某些日子,去告诉自己:
“如果我相信某件事是对的,就不必在乎我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