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导演的「好莱坞往事」

相比华裔演员自上世纪20年代起便出现在好莱坞大银幕,60年代李小龙更是让功夫在世界影坛大放异彩,华裔导演直到90年代才进入好莱坞的视线。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罗超频道,作者晨露,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今晚,迪士尼《花木兰》的剧场版预告再次被刷遍全网,据悉,这也将是第一部投资2亿美元以上的好莱坞亚裔题材影片。

而上个月底,一部《别告诉她》也走红于网络,在影片当中华裔身份的西方视角以及影片背后的华裔女导演王子逸也颇受瞩目,同时在影片的文化内容及情感内核的带动下,也再次让“华裔导演”这个议题火热起来。

不过这并不是近年来亚裔题材影片的第一匹“黑马”。2018年下半年,《摘金奇缘》在美国电影市场造成的现象级轰动和在中国市场的哑火,就在一时间引来了中美电影产业对于华裔题材电影和华裔导演的热烈讨论。 而华裔导演们,说陌生也不陌生,但说熟悉也并不是那么熟悉,从《喜福会》《变脸》到《海王》《摘金奇缘》,从王颖、李安到温子仁、王子逸,从白手起家到高光时刻,华裔导演在好莱坞闯荡的三十年,有过辛酸挣扎,也有过春风得意,有过无奈转身,也有过淬火重生。尤其在差异巨大的东西方文化语境下,华裔导演的存在其实成为国际电影市场上很独特的一群人。因此,今天我们想讲讲华裔电影导演的故事。(*本文中讨论的华裔导演,包含中国籍和外籍,统称华裔导演)

华裔导演“白手起家”的三十年

相比华裔演员自上世纪20年代起便出现在好莱坞大银幕,60年代李小龙更是让功夫在世界影坛大放异彩,华裔导演直到90年代才进入好莱坞的视线。 在“白手起家”、从无到有的近三十年里,华裔导演以他们各自擅长的类型题材和独特的个人风格,为自己在好莱坞的每一部作品都打上了自己的专属标签。对商业大片强大的驾驭能力,也让他们成为好莱坞主流商业片的宠儿,从超级英雄到科幻,从惊悚悬疑到人性思考,华裔导演在个人作品与商业巨制间切换自如。

1993年,华裔导演王颖凭借全亚裔班底的《喜福会》,在北美获得3290万美元票房并引发热议,由此推开了好莱坞主流商业电影圈的大门。 其实在《喜福会》之前,王颖已经拍过讲述在美华人生活的《陈失踪了》、《点心》、《一碗茶》三部电影,被称为“华人三部曲”,但是市场反响平平。之后的《烟》和以97年香港回归为背景《中国匣》,口碑和票房也都不成功。 直到后来的商业片《曼哈顿女佣》《最后的假日》在票房上的成功,才又奠定了他在好莱坞商业娱乐片导演的地位。

1986年以《英雄本色》开辟了自己独特的暴力美学电影风格,在香港土生土长的华人导演吴宇森,93年选择赴美发展。

在处女作《终极标靶》和《断箭》试水成功之后,1997年,尼古拉斯·凯奇主演的枪战警匪片《变脸》获得奥斯卡提名,全球票房收获2.5亿美元,并被《时代周刊》评选为“年度十大佳片”之一。吴宇森凭此片跻身好莱坞一线导演。 在向好莱坞证明了自己对动作片娴熟的驾驭能力后,1999年,吴宇森又接拍了《碟中谍2》。影片上映后,全球狂揽5.45亿美元,成为2000年年度票房冠军,而他也凭此片走上了好莱坞事业的巅峰,2002年更是成为了首位在好莱坞剧院留下手印的华人导演。也正因为其在好莱坞达到的地位之高,虽是中国国籍,吴宇森却常被人称作首位闯进好莱坞的华裔导演。2000年,和吴宇森一样,把华裔导演托举到好莱坞新高度的,还有以《卧虎藏龙》拿下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李安。

和吴宇森擅长动作类型片不同的是,在李安的电影中,无论角色是华人还是白人,故事题材是武侠、奇幻还是同性,李安都把东方文化中的细腻、含蓄、内敛融入自己的美学风格,在对人性和情感的探讨中,将西方的风格特质和东方的伦理哲学结合在一起。在摸索出自己独特创作风格的同时,也体现出中西方文化在自己身上的完美融合。

此后无论是《断背山》《色戒》,还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李安都用他独特的视角,诠释着人性和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而凭借《断背山》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两次摘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更是让他成为难以超越的华裔导演标杆。 另一位近几年在好莱坞事业如日中天的,是70后马来西亚华裔导演温子仁。 2004年,以低成本恐怖片《电锯惊魂》横空出世,随后的两部续作延续了其低成本、高票房的市场表现,让好莱坞看到了这个年轻华裔导演的潜力。《招魂》、《潜伏》系列恐怖片,都让温子仁坐实了好莱坞最强恐怖片导演的宝座。 2013年,温子仁转型拍摄的《速度与激情7》,15年在中国内地上映首日就达到3.4亿的票房,同时还打破多项票房纪录。18年执导的《海王》,全球票房达到10.9亿美元,超过《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成为DC电影最高票房记录。温子仁用一个个突破和纪录,向好莱坞和全球观众证明了自己不只拍得好恐怖片。

《海王》剧照 除了个人风格突出,内地观众耳熟能详的好莱坞华裔导演代表吴宇森、李安、温子仁,还有一些在好莱坞发展顺风顺水,但因为没有拍过华语片,不被内地观众熟知,但不乏经典作品的华裔导演,比如在温子仁前就执导过四部《速度与激情》系列电影,并会连续执导《速9》和《速10》的林诣彬,拍出帮李连杰收获好莱坞关注的《宇宙追缉令》和《死神来了》系列电影的黄毅瑜,还有青春歌舞题材和商业片全面开花的朱浩伟。 虽然自己是亚洲面孔,这一代的华裔导演们在好莱坞拍摄的,大部分还是白人故事,毕竟长期以来,在大环境背景下,输出西方价值观才是好莱坞电影的主流。而对大多数成长在美国,浸润在西方文化里的华裔导演来说,相对亚洲和中国故事,西方白人的故事才是他们最熟悉擅长的。

新一代华裔导演的崛起与“水土不服”

《喜福会》后,时隔25年,以《摘金奇缘》为开端,好莱坞开始涌现出一批新生代华裔导演,他们利用自己独特的身份优势,以西方视角讲述中国故事,从好莱坞载誉而来,却在中国市场折戟而归。 2018年8月在北美上映的一部全亚裔班底的商业片《摘金奇缘》,创造了北美周五票房三连冠的纪录,成为美国近十年来票房最高的爱情喜剧。这部由华裔导演朱浩伟导演的电影,再次让好莱坞感受到了亚裔题材电影的影响力,被称为亚裔电影的里程碑。 和电影在北美大受欢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8年底在中国上映时的市场冷遇,上映第一周周末三天仅收获500万票房,总票房最终落在了1100万。不过这一结果对大多数中国观众来说并不意外。 片中最受国内观众诟病的,是无处不在的西方人对亚洲人的刻板印象“大杂烩”。从红灯笼、麻将桌的中国传统,到浮夸的豪门炫富,再到老生常谈的婆媳矛盾。褪去这些对中国观众来说早已屡见不鲜、审美疲劳的老梗,故事的核心还是十几年前就被台湾偶像剧玩烂的灰姑娘遇见白马王子的故事。 更引起内地观众不适的,是这部好莱坞公式化商业片在浓重的东方色彩包裹下,所宣扬的西方主流价值观的绝对胜利。 紧接《摘金奇缘》,今年一月在内地上映的,还有青年华裔女导演阎羽茜执导的首部剧情长片《海上浮城》。 和《摘金奇缘》不同,这部由贾樟柯监制的现实题材影片,聚焦中国社会小人物的生活挣扎与困境,反映了一系列的中国现实问题。电影不仅入围了圣丹斯电影届主竞赛单元,并获得最佳集体表演奖,导演阎羽茜更是被DC邀请拍摄《猛禽小队》。 虽然和《摘金奇缘》相比,《海上浮城》讲述了看似更接地气的中国故事。但在中国故事背后,影片展现的,依旧是典型的西方视角。纽约长大的华裔导演,在电影中堆积了大量中国现实问题,却又无法透过现象理清问题本质,最终让故事在西方人的尴尬插入和莫名奇妙的大合唱中结尾,令观众一头雾水。

《海上浮城》豆瓣观众评论 在好莱坞炙手可热的华裔女星奥卡菲娜主演的《别告诉她》,结合了《摘金奇缘》和《海上浮城》的特点。改编自华裔女导演王子逸的亲身经历,《别告诉她》和《海上浮城》一样以家庭为切入口,探讨的是和《摘金奇缘》一样的中西方文化碰撞,还有华裔移民的自我身份认知。 虽然是部低成本电影,《别告诉她》今年7月在美国上映时,首周只在4家影院放映,便收获了35万美元票房,刷新了2019年美国单影城票房纪录,99%的烂番茄新鲜度、圣丹斯电影节、哥谭独立电影奖的接连获奖,都让其成为今年北美电影的年度“黑马”。 不同于前两部影片的,是故事的真实性,所以即便是中国观众,也能对这位美国长大的华裔导演从自己视角讲述的,在生死面前东方人做出的选择与态度感同身受。
区别于《摘金奇缘》中西方价值观的凌驾与碾压,王子逸面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更多地强调双方的理解与交流,以及作为移民群体的个体身份认同,也更能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引发中国观众的共鸣。 《别告诉她》外媒评论
这样一部故事内容极度写实,全亚裔班底和中国故事,剧情没有过多戏剧化的小成本独立电影,却和《摘金奇缘》一样,受到了美国观众和媒体的喜爱与热烈讨论,甚至成为争夺奥斯卡的热门,足见在《摘金奇缘》之后,如今美国电影市场对华裔题材的包容度和兴趣值。 在这三部导演作品背后,我们看到的,是新一代华裔导演的崛起与转变。虽然成长在西方文化环境中,却开始更多地关注、讲述中国、东方故事,以东方文化中重要的家庭元素为切入口,从自身视角出发,直面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与碰撞,呈现的效果或简单粗暴,或水土不服,或引发共鸣,结果都是好莱坞对华裔、亚裔题材前所未有的关注与后续投入。 好莱坞“华裔热潮”与“中国冷水”背后的思考
事实上,在《摘金奇缘》出现的前几年,好莱坞对华裔题材影视作品的关注与投入就已经初见端倪:无论是2015年的热播美剧《初来乍到》,还是18年就已杀青的刘亦菲迪士尼大女主电影《花木兰》和漫威首部华裔超英电影《尚气》的启动。《摘金奇缘》的火爆,更是点燃了好莱坞对华裔题材作品和华裔导演追逐的热情。

与此同时,华裔题材之外,好莱坞的超英大片也纷纷向华裔导演,甚至作品很少的新人导演,抛出了橄榄枝。

除了刚刚完成处女作的阎羽茜被DC邀请拍摄《猛禽小队》,凭《骑士》拿下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最佳导演、哥谭独立电影奖最佳影片奖等多个奖项的华人女导演赵婷也将执导漫威的新作《永恒族》。

“华裔热”盛行的背后体现出的,是近年来好莱坞政治正确风向的转换。从黑人到LGBT群体再到性别平权,好莱坞政治正确的风潮如今终于转向了亚裔。几部亚裔、华裔题材影视作品的大火,让包括华裔导演在内的华裔电影人终于等来了自己在好莱坞的高光时刻。

这样的转变,自然离不开华裔导演近三十年来在好莱坞的努力与成绩,正是上一代华裔导演的打拼与铺垫,才让好莱坞对华裔电影人有了更加开放的姿态。 与此同时,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与日俱增,西方观众对中国和华裔故事的兴趣越来越浓厚,而中国电影市场的不断繁荣,也让好莱坞嗅到了巨大的商业价值和潜能。借助与东方文化更近的华裔导演和华裔题材作品打开内地市场,已经成了好莱坞的新“中国梦”。 而超英大片选择青年华裔导演,看重的则不仅是前辈们已经证明的大片驾驭能力,更是可以陪系列电影一起成长的新鲜视角与创意,还有对片方绝对话语权的保证——华裔导演在“命题作文”前总是能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然而在成长在美国的新一代华裔导演看似离中国文化更近的亚洲面孔背后,仍然是“香蕉式”的西方价值观和西方视角。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陌生,让青年华裔导演们在讲述中国故事时,依旧难以摆脱偏见和刻板印象。千篇一律的东方文化符号,加上吸引内地观众的新鲜元素的缺乏,和对中国社会现象的“走马观花”式堆砌,实在很难在中国市场激起水花。 《中国电影报道》对《摘金奇缘》评论截图 面对好莱坞的“华裔热潮”和中国市场的冷水,在这样的尴尬局面下,如何发挥自身身份优势,创造性、突破性地处理中西文化冲突与碰撞,打通文化壁垒,侧重普世价值的传递和情感共鸣的唤起,应该成为新一代华裔导演讲述中国故事时首要思考的问题。从这个层面来讲,《别告诉她》的创作,或许可以带来一些有益的思考与启发。

回望华裔导演在好莱坞发展的三十年,很多前辈终其一生未能如愿做到的事,新一代导演踩在他们的肩膀上做到了。新成就达成后,谁又能成为新一代华裔导演的旗帜人物,带领华裔题材电影解锁新任务,走向更广泛意义的成功?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来源:电影情报处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