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源于见知数据,作者联合创始人王晓青。
宅家隐居,远程办公的生活中,最近频繁刷屏的除了疫情的最新进展,还多了许多从国家到各地区和企业推出的各种抗疫政策,有各式各样的税收,费用减免和资金补贴。
对于企业而言,政策支持是不是必须的呢?针对疫情产生的需求冲击,政策扶持是必须的。然而政策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需要企业自己做好功课,管好现金流。
为什么政府政策的支持必不可少
目前疫情下,因为大家都要隔离在家,所以个人的线下消费需求被抑制了。而由于物流快递的不顺畅,个人的线上可选消费需求也被抑制了。
预估下一个环节就是消费上游的企业出现订单不足,所以没法开工。
雪上加霜的是,即使有充足订单,大量的员工又不能及时复工回岗,大多数制造业企业无法正常经营,全力生产。
而一家企业和一个行业所受的影响又会扩散到上下游,可能会导致普遍的企业经营下滑和停滞。
如果再控制不好,下个阶段会出现大量企业停摆破产,从而无法归还银行贷款或企业间账款,然后出现担保小贷等金融机构的暴雷,最终波及到银行。
如果金融体系不稳,则会出现社会动荡和系统性风险。所以在这个时间点政府需要出手,政策维稳,让企业正常经营,给企业喘口气的时间,让大家慢慢复苏,避免出现短期内大面积的停摆或破产。
*注:数据来自 朱武祥 刘军 魏炜 中欧众创平台近期对995家中小企业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超过三分之二的企业撑不过两个月,85%的企业撑不过三个月。
政府补贴“特效药”,也需要我们“戴口罩”
非常时期下,企业需要政策的支持来度过难关。
现在很多人都希望政府给各种补贴和税收减免,认为疫情之下这些损失必须得政府来承担。
其实这和疫情就很像了。
这次疫情之所以那么恐慌和混乱,是因为大量的一般感冒患者去医院挤兑医疗资源,短时间内医疗资源紧张,病床不够,以及交叉感染迅速扩张。
政府资源也是有限的,是从税收来的,羊毛出在羊身上。如果大家都去挤兑政府补贴,难免让政府偏离合理的政策方针。
如果采用激进的货币政策,比如大量资金流入市场,注水后带来的通货膨胀会带来各种原材料的价格上涨,最终企业会面临更高的成本。
而如果用政府税收大量补贴企业的话,一个隐患就是政府要削减其它需要长期投入的领域,比如科技,教育,基建和公共服务,影响生活环境和长期发展。而一次雨露均沾的补贴资金和税收减免,很难收到长期效果。
每场疫情都是一次“洗牌”,会带走免疫力不足的企业,也会让经历磨难活下来的企业变得更强。作为企业我们的任务是:
1)推迟现金流断裂时间点,不断调整,采取措施戴上“口罩”,尽可能的活着
2)不要迷信政府补贴这种一次性“特效药”,要自己造血,跟着市场趋势转型成长
疫情之后企业如何改变
这次疫情或者任何一场灾难都是一次市场调整,本质是突如其来的“黑天鹅”打破了现有的商业平衡。
而任何旧平衡被打破一定会构建出新的平衡,只是新平衡需要时间。
而对企业而言,新平衡的建立过程中一定会有一些机会和新的需求被激发产生。
如果我们够敏锐,在危机中把握机会,那不仅是熬过了一个冬天,更有可能的是抓住了新机遇,提升了自己的自身免疫力,在将来开辟一片新天地。
关于见知数据
见知数据是中国突出的现金流分析管理的人工智能公司,迄今为止服务了默克,通用电气,联合利华,中电投,银之杰,中芯国际,滴滴,虎扑,魔方公寓,VIPABC等500强,央国企,上市公司和科创独角兽企业,累计处理资金逾十万亿,法人实体2000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