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上山捡菌、卖菌60多年、遇到“会跳舞的佛像”,我们是云南吃菌人

关注
截止今年7月28日,云南省内新冠肺炎致死的案例一共有2人,而误食有毒菌导致的死亡案例则达到了12人。

图片来源pexels

编者按:本文来自显微故事,作者广陵,编辑赵敏文,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雨季,是云南人和“小人人”之间的一期一会。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网络上流传着云南人到雨季就要漫山遍野找菌、哪怕明知有些菌可能带来幻觉、有剧毒,也“偏向虎山行”。

对于外地人来说,最有趣的不是菌本身,而是对“幻觉”的好奇。

有的人说,吃完菌会看见“三个小人人在手上打斗地主”、会“看到一尊尊小佛像在眼前跳舞”、甚至手舞足蹈高歌《忐忑》……

截止2020年7月28日,云南省内新冠肺炎所导致死亡的案例一共有2人,而误食有毒菌导致的死亡案例则达到了12人。

本期故事讲述的是“一群云南的食菌人”,他们之中:

有的人从7岁开始捡菌,过程中遇到过蛇、剧毒蜈蚣,但却没有阻止她采菌的步伐;

有的人靠采菌维生,熟练分辨各种毒菌,但依然因贪食而导致身体无力;

还有的人在云南最大的野生菌市场进行菌类生意,最多时一天能收购20吨野生菌,收多少、卖多少、从不留下库存……

他们说,云南人吃的不是菌,是生活。采的不是菌,是运气。蘑菇不算菌、是普通蔬菜,只有那些集合天地灵气的野生菌,才是真正的山珍。

以下是他们的真实故事:

6岁开始上山捡菌

身边人吃菌“看见小佛像跳舞”

广陵 30岁 云南大理 自由职业者

我在云南大理一个聚居着白族人的小镇出生。

那里俗称坝子,类似浓缩版的盆地,四面环山,中间是种植水稻、烟草、玉米、桑树等农作物的小平原。

每年七八月雨季,野生菌就疯狂生长在附近山头上。

我们那儿,人人都捡过野生菌,甚至连老家骂人的土话都是:“你怕是菌子吃多了!”

几乎每个云南人都有鉴别毒菌的能力。我身边很少有人真的因为吃菌死亡,但出现幻觉、看见“小人人”的情况还是有的。

我朋友的妈妈就曾因为吃了过多的见手青出现幻觉,当时一个劲儿地说“前面全是一尊尊的小佛像,跳来跳去”。也有人描述过,他们吃菌出现的幻觉是眼冒金星。

从7岁开始,我就常跟着父母去山上捡野生菌。

有一次,我和爸妈本计划去地里收玉米,途中正好踩到了成片的野生菌。我们索性放弃摘玉米,就地捡了一背篓野生菌回家卖钱。

捡菌给我们带来的乐趣绝不仅是美味,而是寻找过程中所带来的惊喜。有时候,你无心捡它,它则成片出现,有时候,你翻了几个山头都不一定捡得到。

三年级开始,每年雨水季,我就会跟7-8个小伙伴背着背篓,去靠近村庄的山上捡菌。

每次我们都是天没亮都出发,天快黑了才回家。有时候,一整天的寻觅也未必会找到多少野生菌,大家在一起胡吹的时间远多于捡菌的时间。

我们还会一起坐在山顶上吹风,带着准备好的午餐盒一起吃饭。

野生菌很小、不易察觉,雨季的山路又很湿滑,我们就要特别小心地看路。

有时会发现蛇就在不远的地方爬过,大家心里虽然害怕,但多遇到几次也有经验了,只要你不去招惹它,就各自安好。

危险的情况也是有一些的。野生菌下有时会盘着一种黑色的、长长的虫子,用我们白族话叫“老奶奶手镯”,类似有毒的蜈蚣。

一般遇到这个情况,我们会用镰刀把野生菌勾起、不直接上手,防止这条“手镯”缠上自己。

再大一点,我就开始和村里的捡菌高手一同上山。他们会选更远的山,那里野草多、人少、菌种丰富。

这时候,最重要的就不是捡菌了,而是跟上大部队、不要迷路。捡菌高手一般是中年人,走路快,他们自己都有可能在深山迷路,更不用说我们这些跟班的小孩了。

每次跟着“高手”上山,我都要一路狂奔,捡菌反而成了顺带手的事情。

那里的野草比孩子都高,大家忙着赶路,有时遇到脚边的菌也不敢随意捡,怕追不上“高手”而迷路,也怕躬身时遇到蛇。

但就这样随便跟着跑,往往也能捡回一背篓——“高手”出没的地方菌子也多,小跟班也能沾不少光。

为什么这么热衷捡菌?我也说不清所以然,菌是云南人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每个人经历的雨水季,都是有菌相伴的。不但为了吃、卖钱,而是一种传统,别人有空去喝茶,我们有空就捡菌。

我捡了60多年菌

儿子吃多了菌、半个月全身无力

勤伯 70岁 云南大理 挖草药、捡菌人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云南没有海味,菌就是我们的山珍。更何况,菌那么好吃,还有季节稀缺性,可不是你想吃就能吃到。

野生菌的盛产期是6月至9月。如果当年的雨水充沛,那么端午节后就可以开始捡菌了。

10月也能捡到一种叫谷熟菌的野生菌,顾名思义就是稻谷成熟时候出的菌子。

但大部分云南人会在7月开始密集捡菌,因为那时候才有比较昂贵的菌种,例如松茸、干巴菌、牛肝菌、见手青、青头、扫把菌、鸡枞等。

捡野生菌主要是靠眼力、耐心、记忆力和运气。今年有松茸的地方,明年未必有。但你今天运气好,找到了菌窝,那么接下来几天都可以在同样的地方找到新长出来的菌。

菌类只有两天的生命周期、生长速度极快。我们一般选择早上出来捡菌。

如果是夜里长出来的,那么清早捡到的就是最新鲜、最肥壮的。但如果你拖到中午再捡,很多菌会因为生长过快导致开裂、或者直接败了。

如果错过清晨,那就选择傍晚捡菌——新的一批又长出来了。

同一种菌,在不同土质生长出来的口味、质感也会不同。

比如,青头菌只在云南大理受欢迎,但昆明的青头菌口味就差点,那边的人更喜欢喇叭菌。大理祥云最受欢迎的是鸡枞,但在隔壁的宾川县,鸡枞就不是“香馍馍”了。

不同的菌,他们的生长区域也会有些区别。

干巴菌更容易出现在背阴的地方、见手青和粉顶总长在向阳的露台,铜绿菌和青头菌多长在松树下。昂贵的菌多喜欢肥沃的土壤,贫瘠的土质只能养出常见、便宜的野生菌。

我从7岁开始捡菌,算到现在也有60多年的捡菌经验了。我家附近的山上有不少菌,哪怕偶尔捡一捡,也能捡回来1-2公斤,就没有空手而归的时候。

这么多年,我身边很少出现过吃菌死亡的案例。捡过菌的人,都知道毒菌的基本分辨方法,有毒的那些我们根本不捡,捡回来的菌也会仔细清洗。

现在网上传的都很夸张,把云南人想像成为了吃就不要命,这怎么可能呢?

不过,野生菌的种类区分确实需要注意。

同样是牛肝菌,仔细区分还有红牛肝菌、黑牛肝菌、白牛肝菌、和黄牛肝菌等。

其中,红牛肝菌和黄牛肝菌是好吃且贵的品种,白牛肝菌略酸且不受欢迎,还有一种长得很像红牛肝菌的有毒菌,是万万不能吃的。

致命毒鹅膏菌、致命白毒伞跟麻母鸡长得很像,毒红菇和大红菌很像,前者可食用、后者剧毒,这些都没经验的人都不太能区分出来。

还有的如滑头菌、麻母鸡等,虽然本身微毒,但晒干了反而无毒。

无毒菌的烹饪时间也是有讲究的。比如连外地人都知道的见手青,刚切开时是黄色,一会就变绿,再煮一会就变蓝色。不同颜色时,它的毒性也不同。

有次我儿子吃见手青,没掌握好烹饪时间,放久了才吃,结果整整半个月人都没力气。

所以,我们一般都会把捡来的菌多煮一会,即便是无毒菌,煮不熟就吃也容易出问题。

这些菌,云南人一见就能分辨,但没经验的人,最好还是不要吃不熟悉的、没煮透的菌。别因为好奇,盲目跟风,丢了性命。

贩子10点在山脚守候捡菌人

收20吨菌,我一天卖光

龙珠 40岁 云南大理 野生菌生意人

云南人吃的是菌,不是蘑菇。

蘑菇是人工培育的,在我们眼里不算菌,只是一种普通蔬菜。我们吃的是菌、是生活。

在云南省境内,一共有126个县出产野生菌。全世界已知的2000多种野生食用菌,仅云南就占了40%以上

我们每年能吃菌的时间大概半年。虽然晒干保存后也能让我们一年都有菌吃,但论新鲜还是6月到9月。

野生菌的贩子们从早上开始就守候在山脚。10点以后,采菌的人陆续归来,贩子会吆喝收购他们手里的“战利品”。

同一种类的菌,品质不同,大小不同,或者长了虫子的,都会影响价格。

贩子们收集好菌后,就会再转卖给我这样的中间商。我则负责把这些菌送到云南最大的野生菌市场——水木花市场。

网络上关于野生菌交易的新闻(来源于新浪新闻)

水木花市场每天野生菌交易量超过500吨。这里的野生菌交易量,占全省野生菌交易总量的90%、全国的70%。在旺季,市场从清晨开始就挤满了商贩、采购方,人山人海。

多年来,野生菌出口创汇仅次于烟草,销量稳居全国第一。我收购买的菌,在市场完成交易后,就被运转到全国、甚至世界各地。

除此以外,我还会把菌卖给一些加工商、饭馆,用来加工成零食、罐头等。

野生菌的价格浮动水平很大,因为它的保存时间很短,同一菌种,一天会出现好几个价格。

在旺季时,我平均每天能收购20吨左右的野生菌,基本没有出现过库存过剩的情况,这里的菌类交易一直很火热。

目前市场上,最贵的是干巴菌,收购价格在500元/公斤;其次是粉顶、见手青,收购价格150元/公斤;青头菌在60元至70元/公斤不等

松茸更贵,因为它无法人工培植,有时会按朵来卖

野生菌的行情每天都有剧烈变动,受到天气、地理位置、捡菌人数影响,山脚下的贩子最多一天能收到几百公斤,运气不好的时候就只有几十公斤

随着市场波动,每公斤野生菌利润也在2元-30元不等,都看运气。相比人工种植蘑菇,捡菌人每天的收入也不固定,都是靠天吃饭。

除了松茸、干巴菌,目前市场上比较受欢迎的是白葱牛肝菌。它菌体肥大、肉质细嫩、含蛋白质高,在西欧等国被推为营养保健食品,也是菌类中换汇率较高的品种。

此外,黑牛肝菌也因营养丰富大受欢迎。其中含有大量蛋白质和18种氨基酸,具有防癌、止咳、补气等功效,是减肥食用菌,对高血压,高胆固醇和高血脂等疾病有较好的功效。

我们每年都会收到云南省卫生健康委的宣传:菌子不生吃、不混吃、不熟悉的不吃、腐烂不吃、未煮熟炒透不吃、混杂分不清不吃、吃菌不饮酒等宣传警示语。虽然机率很低,但每年都是偶有人中毒死亡。

近年来,有近90%的菌类相关死亡病例是误食亚稀褶红菇剧毒鹅膏菌造成的,它们已经是夏季云南老百姓的“致命杀手”。

无毒菌里只要有半点毒菌,都会非常危险。

菌类中毒初期表现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但有些患者在这些症状持续两天后会忽然好转,进入“假性痊愈期”。

这就是有毒菌最狡猾的地方。隐蔽期度过后,患者会忽然病情恶化,肝、脑、心、肾等多脏器损害,病情复杂而凶险,病死率高达90%以上。

不过,在本地人看来,虽然网络上流传着那些吃菌导致幻觉的案例,如看见小人、念经、唱《忐忑》等,但只要认准品种、烹饪得当,吃菌还是安全得很。

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创业邦转载,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