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宋清辉,作者宋清辉,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如何,不需要纠结过多的经济数据,从国庆70周年的系列庆祝活动即可看出,发展情况是令人满意的。发展之所以好,一是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得当,保证了相对稳定的金融形势;二是政府支持各类产业尤其是新兴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产业发展百花齐放的局面;三是政府、企业、人民共同努力,推经济取得了高质量的发展。
在当今形势下,企业如何在经济稳步发展的过程中抓住这一机遇,关键词是“创新”。实际上,四十年前、十年前、十年后、五十年后甚至是百年之后,企业发展的关键词依然会是“创新”。企业要创新的方面有很多,科研、技术、运营、流程、管理、资本运作、商业思维模式等等,孰轻孰重没有绝对,就如电脑硬件设备中的硬盘、内存、CPU、电源等,都是缺一不可,否则电脑无法正常运行。
商业思维模式是企业领导者的工作,同一件物品在不同的商业思维模式下,其产生的收益也会不同。譬如一个普通苹果作为水果食用,也许可以销售到5元,但若有“吉祥如意”等祝福话语作为礼品就可适当提价,若再加上“某明星”同款便有机会更高价出售。这也是如今大大小小企业都喜欢将产品打上“精品”、“珍藏”、“限量”等标签,意在以更高的价格出售;但对普通人群而言,这些则叫做“过度包装”。
上述商业模式看似可以实现高收入,但其生命力或许难以长久。通过互联网电商实践可以发现,大多数消费者在面对同等质量或相似产品的情况下,还是更倾向于购买价格相对低的产品,毕竟钱是自己辛苦赚到的,能省就省。因此,我们可以给传统的商业思维模式进行一个定义,即大多数企业使用、自身产品在市场上不存在竞争优势,以及企业无法实现稳定利润增长的商业思维模式,都是传统的。另一方面,有些被少数企业使用已久,依然能为企业带来稳定收益、其产品在同类市场上有竞争优势,若改变商业模式会对其经营、业绩带来负面影响的,都属于不过时的商业模式。
如何跳出传统,或是同质化的商业思维模式,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与生存有积极意义。简单来说,企业领导者既要紧跟时代发展,不断学习新的商业案例,借力新兴科技,同时还要保持清晰的意识,不被创新误导、不被潮流带偏。如今,许多企业喜欢大谈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这既值得鼓励,也需要谨慎。20年前,当“纳米”一词进入公众视线、被广泛宣传时,许多企业领导者在还没有弄清楚纳米是什么的情况下,就投资、参股、引入纳米技术,一时间市场充斥了大量打着纳米旗号的产品,许多企业也自诩戴上了高科技的光环,结果是一大批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惨败,直至消失。
高科技并不是企业发展成功的唯一,走在时代前沿的高新技术一定不适用于所有企业,只有符合自身实际的技术才是企业发展的催化剂。日益进步的人工智能技术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接受,其作用在于降低综合成本、提升运营效率、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交互模式等,通过使用人工智能这类创新技术,企业领导者可以很轻松地动态模拟各种商业模式对未来发展所造成的影响,并据此制订好新型商业模式。相对传统“想当然”的商业模式制订方式,通过人工智能可以更为理性、客观地分析问题并得出结论,对企业未来的成长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我们不否认人工智能会带来一系列的便捷,但我们也不能过分依靠人工智能,其产生的结果仅是一种理论性的预测,而非真实、实践之后的结果,即企业领导者既要善用人工智能等新型创新技术,更要结合自身实际对自身的商业模式进行思考。我认为,商业模式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产品的使用者,并实现价值的最大化,若直接将最大化收益摆在设计商业模式的首要位置,那么企业的未来很有可能会遭殃。
很多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早已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因此他们选择利用ESG因素,以期望在竞争中脱颖而出。ESG因素为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这三个方面,换种表示可以认为是“社会责任”,许多大型企业在做好自身主营业务的同时不断履行社会责任,如有金融机构大力发展金融扶贫项目,有建筑企业大力做农村支教业务,有科技型企业大力支持医疗卫生方面的工作,还有诸如从事环保、慈善这类公益事业的仍有大量企业在做。这些举动看起来属于倒贴钱,但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利益,一是获得政府的好感,未来在某方面的业务会得到支持;二是舆论的支持,能够在社会上取得消费人群的尊重,扩大市场;三是税收减免,公益项目的支出可以抵扣相应金额的税收,既得名又得利;四是还可以挖掘更多的发展机遇。
还有两个重要的商业思维模式:一是紧跟政策、不触法律法规红线,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变化,无论身处哪个国家和地区,这都是必须遵守的;二是要看清市场,把握好市场的变化情况,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如今,世界经济环境依然是扑朔迷离、前景不清晰,企业领导者的商业思维模式切不能一意孤行,能否赢得市场、能否赚钱是市场和消费者说了算,而不是企业领导者的“我想”、“我认为”、“我觉得”这样的拍脑袋的结果。
(作者系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著有《强国提速:一本书读懂中国经济热点》等书)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