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财经无忌,作者萧田,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万亿二手交易市场的蛋糕被撬动了?
几天前,日本最大二手交易平台Mercari宣布将与阿里合作启动跨境销售。作为亚洲互联网二手交易的先行者,Mercari入驻对阿里跨境电商业务意义非凡。
于中国用户而言,这也意味着,未来可以在淘宝和闲鱼购买到Mercari中的部分商品,某种程度上可以实现二手商品的全球购。
在此之前,很多在日本的留学生或者在日本工作的中国人就热衷去Mercari中做“挖煤”(Mercari中文译为“煤炉”),甚至还衍生出“煤炉代拍”这项利润可观的生意。
但这也不禁让人疑惑,中国既然已经有了闲鱼,为何还要引进这个“日本闲鱼”?此次合作到底是中国二手交易市场已经满足不了国人需求,还是激烈的市场竞争搬来的“救兵”?
消费陷阱下的“后遗症”
1991年,日本作家斋滕茂男出版了纪实文学《饱食贫民》,在这本书中,作者详细采访并记录下了40年前许多普通人的生活场景和心理状态。
在上世纪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日本经济曾经历过高速增长阶段,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都是世界第一,普通打工人的收入也水涨船高,整个社会变成了一个物质财富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地方。
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岛内宏司是一家制造业公司的销售员,每月的收入就已经达到了24万日元,妻子是全职太太,养育了两个孩子,还贷款1900万日元买了独栋的房子。
社会物质条件的极大丰富,刺激着人们消费的欲望,而容易得到的金钱,更容易释放这种的购买欲望。
也正是基于如此,后来日本经济泡沫破裂,经济停滞长达10年,疯狂消费的热潮随即被“清贫”、“节俭”取代,于是当初疯狂购买的物品就必须要处理掉,以此催生了巨大的二手交易市场。
历史总是那么的相似,人性的欲望总是在不停地复制。
虽然半个世纪都快过去了,全球经济环境早已是“日月换了新篇”,但书中所写的一切,我们却又实实在在地经历着、重复着。
当年许多日本中老年妇女烫着卷发踩着人字拖,带着大量的钱财飞往世界各地疯狂购物,人称“欧巴桑大队”。某段时间里,“中国广场舞大妈”也同样出现过国外抄底抢购潮。
当年许多日本的年轻人一边享受到了经济快速发展的红利,一边为了日渐膨胀的精神需求超前巨额消费变成了借贷公司的“提现木偶”。某段时间里,P2P网贷,校园贷,各种无抵押现金贷业务,也让这届中国年轻人早早背上信贷。
各式各样、品种繁多的购物节、短视频中的奢侈生活、头部网红的直播带货,刺激着千千万万普通人的消费欲望,冲动型消费后无处安放的“剁手战利品”,也让二次转让需求日益增长。
不过,不同于三浦展在著作《第四消费时代》中描述当下日本的“低欲望”,中国的消费者正在发生着变化,逐渐从“狂热消费”过渡到“理性消费”阶段,不再迷信消费主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消费降级和消费升级同时存在。
这届年轻人并不忠于品牌本身,消费倾向当红的爆款单品。他们可以随时随地种草,也可以随时无情拔草。
研究机构估算,中国二手交易市场规模2018年为7420亿,2019年为9646亿,2020年则上升到了12540亿,二手商品的交易额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国家的GDP。
二手市场给了冲动购物的年轻人“后悔药”,而巨大的人口基数也决定了这个“小闲置里的大生意”。
互联网行业盯上了你的闲置
在中国文化中,二手物品一直都是处于一个被“歧视”链条的最底端,国人忽然一夜之间对二手物品变得如此“宽容”,还要归功于互联网共享经济的“余震”。
2016年共享单车火爆全国,也是从那一年开始,二手经济慢慢开始渗透到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当共享经济熄火后,不知不觉中,中国消费者的心态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人们不再推崇之前的炫耀性虚荣消费、过度消费,逐渐转变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消费、精准消费和克制消费。
根据QuestMobile发布的一份《二手交易行业观察》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底,中国二手闲置交易行业用户规模就已接近4000万。
不仅如此,2020年爆发的疫情更是促使大量消费者将家中闲置物品变现需求旺盛,加速了二手交易的火爆。
近年来,国务院发布了“鼓励发展互联网+旧货、互联网+资源循环、促进循环消费”的商业消费建议;国家发改委等23个部门曾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鼓励企业开展以旧换新,合理引导消费预期。
与此同时,对于追逐风口的互联网企业自身来说,在此期间发生了一件非比寻常的大事。
根据Mary Meeker在2018年发布的《互联网趋势报告》,2017年是智能手机出货量首次未能实现增长的一年;互联网用户增长面临同样的困境,2017年增长率7%,低于2016年的12%。
一边是二手交易的巨大市场潜力,一边是互联网流量红利的见顶,面对变局,解题的关键在于真正调动被闲置的资源,顺应用户需求。
机会留给了对行业更细心的人,满足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二手交易市场自然成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兵家必争之地。
具体来看,二手电商包括五类,第一类是二手综合类,包括闲鱼、转转、拍拍二手、胖球等;第二类是二手电子产品类,如找靓机、爱回收、回收宝等;第三类为二手时尚类,如红布林等;第四类是二手奢侈品类,如只二、心上等;第五类为二手书类,比如孔夫子旧书网、典书、漫游鲸等。
但有一个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成立于2013年的Mercari,从创立再到独立IPO仅仅花费了四年,市值一度达到10亿美元。
可反观中国,万亿的市场规模,至今没有诞生一家独角兽公司或者上市敲钟。要知道,1.26亿人口的日本,二手市场的成交额竟然达到了40多万亿日元,相当于中国二手市场交易额的2倍。
那么,中国为什么没有自己的“Mercari”?
谁能搅动万亿二手交易市场?
也许有人会反问,为什么偏偏是Mercari获得了成功?照搬到中国不就可以了吗?问题是还真不行。
需要说明的是,即便是拥有软银这样的超级科技巨头,但依然不妨碍日本被称为“互联网的荒漠”。Mercari是迄今为止日本唯一一家成长为独角兽的移动互联网创业公司,在Mercari之外并没有特别成功的移动App。
基于此,两家的国情导致最终做出来的互联网产品调性完全不同,一个突出的例子是,Mercari没有私信功能,当买家看中某样商品,就在底部留言,卖家看到回复,达成交易意向,卖家会拿到一个类似二维码的东西,凭此直接去发货站发货。交易全程非常的佛性和随缘。
笔者认为,Mercari的成功无外乎三个原因,一是时代背景。从物质匮乏到物质过剩,日本已然成为了一个传统二手交易很发达的市场;二是经济增长疲软导致消费能力降低,《断舍离》是必然产物;三是监管体系较为完善,能够提高交易效率。
这些“优点”最终促成了这家公司的成功,也造就了这个日本互联网上一个奇迹,但它的成功却是不可复制的成功,并没有多大借鉴的意义。
一方面,中国虽然已经历了物质匮乏的时代,但还远远没有到物质过剩的时代,物质充裕时代刚刚到来,二手交易还正在萌芽期;
另一方面,中国虽还没有完全成为一个信用社会,但二手交易平台上出现的各种问题也在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倒逼二手电商完善监管。
因此,也注定了中国主流的二手交易平台要与Mercari走上了不同道路。
那么,中国二手电商的未来到底在哪?或许还是从国内玩家身上找。
目前来看,虽然国内二手电商市场已经形成闲鱼、转转两强寡头的局面,二者共计占据了二手电商市场超90%的份额。
但无论是闲鱼的社区+内容+电商,还是在标准化服务上下功夫的转转,都无法复制在一手电商时代的优势,反而因为摊子铺得太大,疲于应付。
众所周知,信任是闲置交易的命门。以前的线下二手交易主要是熟人圈的交易,双方彼此信任;而到了互联网时代,线上二手交易就变成了一种陌生人交易,平台承担了信任桥梁嫁接的作用。
所以二手综合电商靠规模打败不了小而美的垂直电商,本质上还是因为后者经营的是一种“圈子文化”,其也更接近于熟人文化,束缚力相对较强。
相较于二手综合电商,二手垂直电商可以较为容易的完善二手供应链等核心体系;对于用户来说,二手垂直类电商赛道更加细分,也更能迎合用户个性化需求,买二手书就去孔夫子、买二手车就去瓜子,这些平台黏性往往更强也更具排他性。
目前来看,强调规模就无法做到垂直细分,注重垂直细分就很难满足规模,两者天生的对立也造成了在如此巨大的市场潜力之下,中国并没有孕育出遥遥突出的二手电商龙头的根本原因。
可以预见,在接下来这场二手电商大乱斗中,“大鱼吃小虾”还是“蛇吞象”都会一一上演。但不管怎样,最后的赢家一定是二者兼而有之的玩家。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