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带华为寻路

关注
为了更好活下去,华为正在不断调整身段,开展了“南泥湾”自救计划,大力发展云业务、参与互联网造车,甚至任正非亲自“挖煤”“炼钢 ”。

编者按:本文来源创业邦专栏蓝洞商业,作者郭朝飞,图源图虫,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2020年9月15日遭遇“芯片危机”以来,以硬件起家的华为,正变得越来越“软”。

9月25日,华为全联接2021大会期间,继鸿蒙之后,华为发布另一个操作系统欧拉(openEuler)。欧拉的定位是数字基础设施的开源操作系统,其可以被广泛部署于服务器、云计算、边缘计算、嵌入式等各种形态设备,实现统一操作系统支持多设备,应用一次开发覆盖全场景。

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解释,鸿蒙的主要应用场景是智能终端、物联网终端和工业终端;欧拉则主要面向服务器、边缘计算、云与嵌入式系统。鸿蒙与欧拉会实现底层技术共享。

目前,鸿蒙系统的装机量超过1.2亿部,这一数字并不包括其它物联网设备。华为的目标是,2021年达到3亿部的装机量,市场占有率将超过16%。这一数字被视作生死线,在华为看来,能达到就意味着鸿蒙生态基本成功。

显然,软件在华为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今年8月,任正非在华为内部一个座谈会上被问到如何怎么理解马克·安德森的“软件正在吞噬整个世界”时,他回答说明未来信息社会的数字化基础架构核心是软件。

当然,对华为来说,也有受美国制裁影响手机业务遭遇困境的因素。

2021年上半年,华为实现销售收入3204亿元,净利润率9.8%。其中,运营商业务收入1369亿元,企业业务为429亿元人民币,消费者业务为 1357亿元人民币。相比去年,作为第一收入来源的消费者业务下滑将近一半,去年上半年三大业务的营收分别为,消费者业务2558 亿元、运营商业务收入1596亿元、企业业务363亿元。

“我们明确了公司未来五年的战略目标,即通过为客户及伙伴创造价值,活下来,有质量地活下来。”徐直军说。

为了让自己更好活下去,华为正在不断调整身段,开展了“南泥湾”自救计划,大力发展云业务、参与互联网造车,甚至任正非亲自“挖煤”“炼钢 ”。

“我们不依靠手机也能存活。”任正非说。

军团作战

鸿蒙已经从C端走向B端。

9月14日,国家能源集团与华为共同举办发布会,宣布推出鸿蒙矿山操作系统——矿鸿。

矿鸿操作系统的目标是将不同的设备互联,通过独特“软总线”技术,在煤矿领域第一次实现统一的设备层操作系统,以统一的接口和协议标准,解决不同厂家设备的协同与互通的问题。

煤炭行业,是华为全面进入工业互联网的第一站。用任正非的话说,“现在我们只想自己多努力,努力寻找能生存下来的机会。煤矿就是机会,这么多煤矿将来产生上千亿价值,上千亿可以养活多少人呀。”

这个故事的开端就是2020年12月,任正非先后到山西煤矿、湖南湘钢实地考察,亲自下矿井、进车间。华为将此描述为任正非“挖煤 ”又“炼钢 ”,其背后则是任正非为华为工业互联网探路。

两个月后,华为与山西方面联合成立“智能矿山创新实验室”,将5G用于矿山服务的提升。

根据任正非的描述,此前山西煤矿井下瓦斯预警防爆系统要用四根线连接,两根电源线、两根信号线。华为进入以后,瓦斯传感器不再需要线,向上传输用无线电,设备供电用电池,低于6毫安的安全电流标准。

这样,不仅可以在坑道中随意布置,随着矿机前进,也不会因为布线导致采掘进展变慢产能得以提高。用小型电池低能量地对瓦斯报警器供电,12-18个月更换一次即可。

值得注意的是,华为还成立了煤炭军团。这是一个与华为其他BG同级别的一级部门,华为高级副总裁邹志磊被任命为煤矿军团董事长,此前邹志磊担任过华为运营商BG总裁、华为拉美区域总裁。

任正非在讲话中惯用军事语言,但一个一级部门被冠以“军团”之名,仍然显得很神秘。

面对媒体,任正非解释,“军团”的叫法是向谷歌学习。“军团”就是把基础研究的科学家、技术专家、产品专家、工程专家、销售专家、交付与服务专家全都汇聚在一个部门,缩短了产品进步的周期。把业务实行颗粒化,这是“军团”模式,这个模式来自于Google。

2020年11月,任正非在企业业务及云业务汇报会上,就曾提出面向行业客户提供云服务,应该走微软的道路,优先为大行业、大企业服务的道路,聚焦深耕几个关键行业,打造“黑土地”。

任正非分析,微软就是通过与客户的联合创新,持续构筑了竞争优势。华为要与关键客户建立联合创新实验室,把一些有前途、有大需求的颗粒抽出来,组成以全要素、全业务、全编成,拥有独立作战能力与权力的“军团”。

“每年做好两三个行业,几年后最终能达到几个、十几个行业,就是不得了!”任正非说。

华为在煤炭行业的目标是,帮助实现“少人、无人、安全、高效”,让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减人60%,井工煤矿单班入井人数减少10%~20%,煤矿工人也可以“穿西装打领带”地工作。

其他行业是否做“军团”,任正非的标准是:主要看科学家是否需要编进最前线的作战团队,如果需要就采用“军团”模式,如果不需要就采用矩阵的业务模块模式。

煎熬与争论

云是另一块华为正在奋力追赶的业务。2021年上半年,华为对其云业务架构与人事进行了反复调整,这也反应了华为对云的重视与焦灼。

1月,华为消费者BG总裁余承东兼任云与计算BG总裁。不到三个月,云与计算BG被裁撤,云业务部门独立为云BU,成为一级业务部门。虽然部门等级降低,华为在人员方面却是罕见的高配。余承东为华为云CEO,张平安为总裁,徐直军兼任云业务董事长。5月再次发生人事变化,余承东被张平安替代。

在刚刚举行的华为全联接大会上,徐直军对此进行了回应。

徐直军坦承,传统IT、服务器、存储,跟华为云到底短期是什么关系,长期是什么关系,内部确实一直受煎熬,“不是争论,是煎熬。”对于做不做私有云,也斗争了很久。

一开始,华为计划把计算、存储与云放在一起发展,因此成立了云与计算BG,与消费者、运营商、企业业务并列为四大BG。

但进入市场,他们发现会互相冲突、打架,又就将云与计算进行拆分。即便如此,仍有冲突。于是,华为把云原生相关的全部放到云BU,公有云建立独立的销售队伍。

华为确定了公有云的方向。“组织调整的目标,是怎么让华为云更好的发展。现在调整的方案,是把华为云面向云原生的业务全部由华为云自己解决。”徐直军直言,“都知道云是未来,公有云是趋势,但是内部就是转不过来,华为在这个过程中也是很痛苦的。”

“我们内部冲突的过程、转型的过程,从卖产品、卖license,到卖云,是很痛苦的。唯一可喜的是华为云活下来了,还在逐步向好的方向发展。”徐直军补充说。

市场研究公司Canalys的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第二季度中国的云基础设施市场达66亿美元,同比增长54%。其中,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和百度云保持着市场的主导地位,占云计算总支出的80%。

二季度,阿里云市场份额同比增长30%至33.8%,华为云市场份额达19.3%,腾讯云市场份额同比增长92%至18.8%,百度云市场份额同比增长49%至7.8%。

竞争不可谓不激烈。尤其是政企市场成为争夺的焦点,阿里云与腾讯云上半年均进行组织架构调整,将更多服务团队下沉到行业和区域。

此前,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向「蓝洞商业」等解释,主要是为了做好客户服务,行业下沉是帮助客户做更有竞争力的创新解决方案,这是阿里云面临的核心问题,另一部分是强调本地化、区域化服务的重要性。希望通过行业+区域,相互配合,贴近市场。

张平安接过华为云,亦进行了组织结构调整,围绕着对云需求的三种业务场景,分别成立公有云、伙伴云、华为云 Stack三个业务部。其中公有云是主线,沉淀产品竞争力与需求后,能力会同步到华为云 Stack 版本上,张平安希望华为云 Stack 能像开放操作系统一样开放给行业。

对于政企市场,张平安认为华为原本有一定优势,需要加大创新,在技术创新与客户的需求领域里去挖掘技术创新。

张平安给出一组数据,在全球华为云服务了 4000 多个政企客户,在中国大概有 600 多个政务云在和当地政府合作。

造车要冷静

过去两年多,美国对华为实施了三轮制裁,尤其2020年9月15日以后,华为在芯片方面被“卡脖子”,遭遇芯片危机。出售荣耀之后,外界一直猜测是否会继续出售整个华为手机业务。

从任正非到其他华为高管,一直坚称不会放弃。

徐直军说,被制裁之后,华为一直靠库存维持生存,也在努力解决芯片制造问题,这要靠中国半导体产业链共同努力,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解决。

任正非也对终端给出了新的诠释。

“我们不要将终端只理解为手机,只要与人、与物所有联接的东西都叫终端。比如,用于汽车无人驾驶的激光雷达、超声波雷达、多普勒雷达,家庭应用的煤气表、水表、电视机、安全系统……都是终端,手机只是终端的一部分。所以,华为公司未来可以转让5G技术,但是永远不会再出售终端业务。”

几年前,华为消费者业务提出全场景智慧战略,即“1+8+N”, "1"是手机,"8"是智慧屏、手表、音箱等产品,"N"是智能家居、智能办公、运动健康等智能产品。目前,华为围绕智能家居、智慧办公、智慧出行、运动健康和影音娱乐场景等领域,依然在持续推出新品。

在这个全场景战略中,手机是入口与基础,眼下华为手机遭遇困境,其规模与持续性都会受到影响。

“我们正在努力,努力再努力,让我们手机业务在适当的时候重回正轨。这是我们的目标。”徐直军说。

造车,对华为就显得很有吸引力。

在最近的华为全联接大会上,徐直军向媒体透露,“老余(余承东)不服气,作为消费者BG的负责人,他想造车,但他只有一票(投票权)。”

华为将自己造车的角色定位为有竞争力的部件供应商,要帮助车企造好车,一方面是帮厂商造出好的汽车,另一方面是要把车造好。这意味着至少短期内,华为还不会亲自下场直接造车。

“我们清楚我们做什么合适,做什么不合适,清楚我们在求生存阶段,清楚我们的未来,我们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徐直军说,是否造车只是一个选择,对与错没法衡量。成了就是对的,没成就是错的。越是人人都造车的时候,越要冷静。

2019年5月,华为正式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第二年与消费者BG整合。在此之前,华为已经在智能汽车领域进行研发投入。华为致力于投资自动驾驶软件,目标是实现汽车的无人驾驶。一旦实现,将颠覆跟汽车相关的几乎所有产业,这也是10年内可见的最具颠覆性的产业变革。

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称,华为所掌握的ICT的技术,在未来自动智能电动汽车的几个关键基础子领域,都能做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包括车联网、车云、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还有电源管理或者叫智能动力系统。

4月17日,北汽新能源搭载华为Hi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首款量产车型极狐阿尔法S正式发布。徐直军表示,未来还会和重庆长安、广汽合作,推出新品牌汽车。仅仅两天后,华为终端正式宣布,开启汽车售卖业务,首款车型为赛力斯华为智选SF5。华为开始尝试怎么帮助车企卖好车。

徐直军透露,从供应商那里了解到,有一些芯片获得了美国的许可,主要用于车部件的部分低端芯片。

2021年年初,任正非说,对公司生存的信心更大了,而不是更小,因为有了更多克服困难的手段。

9月25日晚间,孟晚舟乘坐中国政府包机抵达深圳宝安国际机场。1028天后,孟晚舟终于回国。

华为是否会迎来转机?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