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嘉宾商学(ID:wetalkTV),作者:吴婷,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黄仁勋是谁?他是硅谷疯子,是英伟达的灵魂人物,是第一位把企业做到万亿美金的华人企业家。相比于伊隆·马斯克,黄仁勋更低调,这也符合英伟达的市场角色:躲在一众AI公司背后,闷声发财。根据分析机构的估算,今年全球出货的120多万台AI服务器中,60%-70%都搭载了英伟达的GPU。
因为AI市场过于火爆,GPU的价格也是水涨船高。
一家检测公司去年6月买了8台AI服务器,基础配置是8颗英伟达A100 GPU,8万元/台,到现在你猜涨到多少钱了?160万元/台,不到一年时间,价格涨了近20倍。
不管这些年企业最终怎么把AI去商业化落地,赚没赚到钱,英伟达反正是赚到了,盆满钵满的最大赢家。
那么黄仁勋是有什么本事,能把英伟达做到万亿美元市值呢?
今天我们不讲方法,只给你讲3个困境中的故事,所有答案都在故事里。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90年代后期,那时英伟达刚创立不久,计算机游戏市场正在爆发,暴雪已经推出了《星际争霸》和《魔兽》两个大爆款,英伟达就想做这方面的3D图形芯片。还拉上了日本游戏大厂世嘉合作开发,世嘉提供研发经费,芯片做出来了优先给世嘉用。可是开发了1年后,芯片还没搞出来,黄仁勋发现行业变了,微软推出了Windows 95上的新型图形接口。也就是说,英伟达原先的技术路径不再是主流了。
这个时候,黄仁勋面临一个抉择,如果坚持研发原来的方向,可能很快就能有成果,但是市场空间会不断缩小,最好的结局也就是小而美;如果放弃原来的方向,跟上微软的节奏,那么就得跟世嘉终止合作,这意味着英伟达收不到后续的研发资金,会立刻饿死。
我问问同学们:如果这个时候是你,你该怎么选?
黄仁勋的答案是什么呢?
小孩子才做选择,我全都要!
他不但终止了合作,还登门拜访,劝说世嘉:按照合同继续付钱,支持英伟达研发下一代游戏芯片。
幸运的是,世嘉答应了他!他们支付的经费支撑英伟达又活了6个月,并研发出了新产品。
我们回头来看,假如世嘉当时没有付钱,黄仁勋也拿人家没办法,英伟达很可能因此倒掉。但这个故事也透露了他的一个特质:放弃该放弃的,争取要争取的。
第二个故事在2007年,黄仁勋决定把CUDA内置入公司的所有GPU中。
CUDA是什么呢?是一种并行计算的统一架构,有了它,GPU不但能处理3D图形,还能处理数据,普通人也能用配备了GPU的电脑来开发软件。
听着很酷炫,但CUDA的成本非常高,对它的研发,让英伟达的利润一直被压制,市值低到只有10亿美金,而且当时还看不到任何商业化的前景。
当时,股东都希望英伟达能专心搞钱,不要瞎折腾。
但是黄仁勋坚持认为这个方向是对的,他不断向股东、向市场证明CUDA的优势和市场需求。
结果英伟达在2009年和2010年连续亏损,黄仁勋差点被逼宫。
直到2014年,有位学者把CUDA用于AI计算,开启了人工智能的年代,CUDA才真正有了用武之地。
黄仁勋说,这段经历塑造了我们的品格,承受苦难,是在追求理想时的必经之痛。
如果说前两个故事都挺励志的话,那第三个故事就有点让人唏嘘了。
2010年英伟达进入手机市场,那一年,iPhone4狂销4000万台,三星、HTC、黑莓也都在当打之年。英伟达成功与谷歌合作,推出安卓手机芯片,这一度让英伟达股价翻倍。
其实这本是英伟达技术变现的大好时机,可是由于市场过于诱人,高通、联发科、华为海思等等新玩家快速跟进,把市场快速变成一个绞肉机。
再加上英伟达之前的布局都在电脑领域,手机芯片方面缺乏足够的优势,所以逐渐被高通们超越了。
2015年,黄仁勋毅然宣布:退出手机市场。
他说:“英伟达的使命是造出能解决‘普通电脑无法解决的问题’的电脑,我们应该专注在这一愿景上。”
这话怎么听都像是在为失败开脱。但其实,英伟达可没闲着,他们把预算投在了神经网络处理器和AI算法上。这让他在后来兴起的自动驾驶和机器人市场占得了先机,现在每年能给英伟达创造数十亿美元的营收。
黄仁勋说:“战略性的撤退、牺牲、决定放弃什么,才是成功的核心。”
故事讲完了,在三个故事中,英伟达都遭遇了困境,第一次是路线错误,第二次是股东反对,第三次是竞争落后。
我们用后视镜来看,当然觉得黄仁勋每次的选择都是对的,不过身处其中的人,未必有那么坚定从容。
有一点我可以明确,黄仁勋始终秉持技术至上,不管商业化明不明朗,也不管沉没成本有多大,他都敢于投入、敢于撤退,难怪能获得“硅谷狠人”的称号。
从去年10月到现在,英伟达股价翻了4倍,大家都说是他踩中了AI风口。其实他一直都坚韧地努力着,只等风来。
参考资料:
[1]大模型火热GPU供不应求 AI服务器价格水涨船高.证券时报.2023
[2]「人物」黄仁勋:一手缔造芯片市场“新王”的人.界面新闻.2023
[3]英伟达为何放弃手机市场?.创事纪.2015
[4]英伟达市值破万亿:黄老板分享了他的3个“失败故事”.每经影视.2023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