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14日,2023创业邦100未来独角兽大会暨创业邦年会在上海举行。大会始于2009年,已连续举办15年。众多优秀的上市公司、独角兽、未来独角鲁企业、投资机构、政府及学界代表年底相聚,守望前行。每年大会现场隆重发布“创业邦100未来独角兽榜单”,聚合创投圈最耀眼的未来新商业领袖。过往14年,共评选出1093家高成长企业(去重),根据创业邦数据分析平台睿兽分析显示,目前87家公司已经成功上市,65家企业被并购,143家独角兽企业。
本届大会以 “向新而行〞为主题,继续揭晓 “2023创业邦100末来独角兽榜单”“2023年度创投人物”,并首次发布 “2023硬科技创变者榜单〞。大会通过主题演讲、焦点对话、颁奖典礼、企业对接会、交流宴会、创新成果展览等多种形式,碰撞思维、激发合作!
会上,长江商学院战略学教授、副院长滕斌圣在题为《智能时代的独角兽生态》的演讲中精彩观点如下:
1、中美在独角兽领域各自有突出的优势,是多年沉淀的结果。
2、过去10年我们是怎样走过来的,未来10年路径选择不会太多。大的趋势还会延续,如果你能把根扎得足够深,就会不畏寒冬。
3、我们的特点是一旦别人能从0到1,我们很快就能从1到10。
以下为演讲内容,由创业邦整理:
中美独角兽多不是偶然的
我在长江商学院负责相对独立的独角兽加速项目,8年来该项目培育了40多个独角兽。从过往的历史来看,基本上每10年是一个大的浪潮。最近当然是以OpenAI为代表的智能独角兽,这一波差不多也延续了10年。
全球范围内独角兽以美国和中国为主,美国多一些,中国其次。大家对这样的现象习以为常,其实是很不容易的。上个月我带团去米兰做一个意大利奢侈品、食品行业的独角兽项目,意大利的教授在上课的时候就说,整个意大利在这个领域内总共只有两个独角兽。对比来看,中美在独角兽领域各自有突出的优势,这是多年沉淀的结果。
疫情带来一场寒冬,新独角兽产生的数量在2022年和2023年下降非常明显。中国新晋独角兽的数量在前两年还是两位数,最近两年变成个位数。美国的情况去年还好,今年猛然从几百变成几十。这样的变化很大程度反映的不光是经济领域的深层次变化,也包含了地缘政治的一些后果。
这样的一个环境短时间内不会有变化。我们理论上经常讲“路径依赖”。过去10年我们是怎样走过来的,未来10年路径选择不会太多。大的趋势还会延续,如果你能把根扎得足够深,就会不畏寒冬。
创业者是中国经济中最具活力的一群人,如果各位躺平了,中国的经济会是什么样?很多人聚集到了新加坡,但是更多人依然在这样的凛冽寒风中参加我们今天的年会,这就意味着大家是不愿意躺平,我觉得这是我们的希望所在。
硬科技是支撑企业全面竞争的关键支柱
市场的热点不断在转变。去年AI处于冰点,今年由于ChatGPT的横空出世,一下子AI又变成一枝独秀。风向的改变、赛道的突然出现,变化的速率是空前的。
人工智能、芯片、新能源、企业服务显然是眼下最活跃的四个领域,好的项目大家抢得很厉害。本来好的项目已经不多了,加上大家一拥而上,让投资难度大大增加。
目前,科技大厂在投资和孵化方面的成就非常显著。不管是美国的微软、谷歌、英伟达,还是国内的大厂,2023年的收获是非常丰盛的。这是他们打造生态圈的独特优势所在,这一点依然会延续。
创业风向在变化,智能手机所带来移动互联网的红利基本已经过去。我们从新晋独角兽的产生可以清楚看到,原来讲好商业故事、融资、烧钱换用户、境外上市这样路径标准的打法基本不成立了。这条路径如果不通,就逼着大家必须要找新的通道。显然,不管走哪一条路,硬科技一定是真正支撑企业全面竞争的最关键支柱。
生成式AI的火爆让人工智能成为当下最热门的商业创新趋势,驱动新一轮独角兽的诞生。当前,在人工智能领域,美国和中国企业的估值还有很大差距。但我们的特点是一旦别人能从0到1,我们很快就能从1到10。这是我们多年资源沉淀和执行力的优势所在,这方面我想会大有所为。
估值泡沫需要出清
现在我们面临的一大困难是上市退出的困境。海量的企业在排队等着上市,只要IPO不放松,这个问题就会延续。
估值的泡沫需要出清。很多企业最后一轮的融资甚至已经超过最后上市的价格,因此有的企业IPO就会被否决。因为最后一轮投资人想着上市反而是亏钱,真正愿意流血上市的毕竟还是少数。这样的现象也反映了在过去那段泡沫化时期,还是有比较严重的一级、二级市场倒挂的现象。
在不同的节点倒下的企业数不胜数。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在过去一年是空前的,这也是为什么一些金融企业会应运而生。用最简单的方式给企业提供资金,既不是换取股权,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债,只是收入的提成。这可能也是企业在资金链面临断裂情况下的一个选择。
今天我的分享就到这儿。希望大家在寒冬中扎根,等到春天到的时候,第一个能够往前狂奔的应该就是在座的各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