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致”拼多多

关注

3a6d93c18ea252ebffb33479a2fe563.jpg2024年11月,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炮轰”拼多多的价格体系,“对中国品牌,对中国产业是一种巨大伤害。”

不到两个月,知名投资人、步步高创始人段永平就站出来“力挺”拼多多,“很多人跟我讲拼多多的问题。人家的用户越来越多,那么多人喜欢用,你非说它不对”。

微信图片_20250113181708.jpg图源:B站

商业大佬们对于拼多多的“隔空交流”,由来已久。因为,拼多多一直是一个独特且复杂的存在。

从“五环外”发家、三年上市到五年GMV破万亿、打破阿里京东“双巨头”电商格局,拼多多一直自带话题。

那么,面对这个“独特”的庞然大物,究竟哪位大佬看透了?

01 “极致”的成功

拼多多“灵魂人物”黄峥一直是一个追求“极致”的人。他将诚信、本分当作公司的文化,鼓励拿结果说话。

据公开报道,黄峥希望整个公司和他的基本价值观保持高度统一,他定好目标,其他人实现目标,最终形成一家速度、执行力和效率为上的公司。

微信图片_20250113181656.jpg图源:百度百科

在“灵魂人物”对“极致”的追求下,拼多多的“极致”渗透在了这家公司的方方面面。

拼多多的极致,最先体现在“极致低价”上。

自成立起,拼多多抓住了消费者“追求性价比”的心理,构建了一个以商品低价为导向的机制,采用信息流模式,而非传统的货架电商。在这种模式下,拼多多几乎只考虑价格这一个因素。谁的价格低,谁就能出现在消费者面前。

同时,拼多多普及免邮费,还用砍一刀、红包、优惠券、小游戏刺激用户下单。极致低价的策略下,用户能够以更低的价格购买到商品,下单决策流程压缩到最短。

在追求“极致低价”的模式下,拼多多对于商家的管理也做到了 “极致”。

在拼多多低价为导向的流量推荐机制下,商家想在拼多多获得流量,要么给出全网最低的价格、要么卖出最多的货。

这些都倒推着商家尽可能优化供应链、提升效率、降低价格。霸州市洁米尔家居用品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之一李时繁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大家都在不断追求低价、压缩利润空间,会出现一些恶性竞争。有的会对产品质量要求下降、偷工减料等。”

拼多多的“极致”,更体现在对人效的把控上。

拼多多内部推崇扁平化管理,会给员工远高出行业平均水平的待遇,同时也要求员工投入更多时长,定下更高的KPI目标,并且内部鼓励赛马,激发员工的动力和潜力。此前有员工曾爆料,拼多多内部每月工时300小时起步。

在强调刚性执行效率、鼓励拿结果说话的企业文化下,拼多多的单人产值,远超阿里、京东。

将极致落到每一个细节后,拼多多高速扩张、狂飙突进。

自2015年成立,拼多多用时不到三年,就挤进了国内“电商三巨头”,还刷新了中国互联网企业最快上市纪录。2019年,拼多多创立不到五年,GMV就较上一年实现翻番,达到了10066亿元,成为最快突破万亿GMV的电商平台。

彼时,外界就已经因为“拼多多速度”而感到惊讶。时至今日,拼多多的增速,依然远超阿里、京东。

以2023年Q4为例,拼多多Q4营收为888.81亿元,同比增长123%,经调整净利润为254.77 亿元,同比增长110%。同期,阿里营收为2603.48亿元,同比增长5%,而净利润为107.17亿元,较上年同期降77%;京东营收为3061亿元,同比增长3.6%。

也是在2023 年年底,拼多多的市值首次短暂超越阿里,这也让拼多多成为阿里最大的竞争对手。

黄峥曾表示,“最好的企业应该是不可比——你独特,使得别人没法跟你等量齐观的比。”靠着对于“极致”的追求,拼多多已经成为了一个独特的存在。

02 “极致”的反噬

拼多多凭 “极致” 一路狂飙,然而,自2024年以来,这种效率优先的模式却加速崩塌,曾经的 “极致” ,正在让拼多多遭受着来自各方的反噬。

在零售行业,作为“上帝”的消费者,对于拼多多的信任在下降。

曾经让拼多多声名大噪的 “百亿补贴”,在各大电商平台纷纷跟进后,如今已逐渐失去全网低价的心智优势;产品质量更是拼多多的一块心病,当大量低价商品涌入平台,质量把控难度加大。

拼多多的社交裂变活动还在挑战着用户的耐心极限,挫败感让用户对平台产生不满和反感。

此前拼多多曾因为“砍一刀”被告上法庭并最终败诉,但类似活动还在“肆虐”。以最近“现金大转盘”元旦活动为例,很多用户经历漫长的邀请后依然一无所获,甚至还有人邀请了近70人却未能提现成功。还有拼多多的优惠券,使用规则复杂,使用不当还可能倒扣现金。

2.jpg

图源:小红书

黄峥曾表示,“拼多多做了大量产品设计、运营来满足人们不同层面的消费需求,比如冲动消费、理性消费、发泄性消费。”

在商家方面,拼多多也面临着严峻的反噬危机。2024年拼多多“仅退款”政策在国内闹得沸沸扬扬。这个政策原本是为了保护消费者权益,但却被部分不良用户利用,羊毛党横生,导致商家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怨声载道。

而Temu的罚款机制不透明,也导致了商家聚集维权事件。矛盾集中爆发后,商家们要求拼多多退还被扣除的押金、罚款和冻结的货款,平台与商家之间的关系剑拔弩张。

员工层面同样未能幸免。自2020年底发生员工猝死事件后,拼多多内部的高强度工作模式被曝光。2024年初拼多多涉嫌滥用竞业限制协议,有应届生8个月后因健康原因离职,被索赔28万元,一度轻生。这无疑进一步加剧了员工与公司之间的矛盾。

拼多多面临的反噬,更上升到了公众舆论层面。大佬们经历不同、立场不同、理念不同,导致对拼多多看法完全不一样。

有人和段永平一样,肯定了拼多多的成绩。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认为,拼多多的成功在于,形成了产业链集群,完成了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的进化。

但更多人站在了对立面。在钟睒睒“炮轰”拼多多影响中国产业发展之前,2024年,吴晓波、任泽平等多位学者专家,还有纽强、五粮液和钓鱼台酒业等多家大企业,都曾发声批评拼多多。

如今,“苦拼多多久矣”的公众情绪日益泛滥,拼多多所面临的困境不仅仅是自身的问题,更引发社会各界对于这种“极致”商业模式的深刻反思。

03 还能“极致”多久?

在追求效率和健康度的道路上,如何平衡各方利益,成为拼多多亟待解决的难题。

无法否认的是,当下的拼多多,开始主动纠偏。

拼多多已经连续两个季度在财报发布后,因为增长不及预期而导致股价大幅下滑,管理层称要“着眼长期”,也被外界视为是主动降速。

此前三季度财报发布时,拼多多集团董事长、联席CEO陈磊表示,更重视“重生态投资带来的长期价值”。这给人感觉,蒙眼狂奔的拼多多,要转型了。

从2024年下半年起,拼多多开始升级对商家的保护,不仅调整“仅退款”政策,还密集落地“百亿减免”一揽子举措,降低商家的经营成本。除了减免,拼多多还启动了“新质商家扶持计划”,投入100亿资源包,为商家进行产品、营销、运营及供应链的全链路扶持。

2025年1月,拼多多联席CEO赵佳臻牵头成立“商家权益保护委员会”,全面研究商家需求,收集商家反馈意见,优化商家经营体验,完善商家服务机制。

只是,这样的举措,究竟是短期应对舆论、稳住商家的举动,还是从长远布局要成为一个生态平衡的电商平台,短期内还无法判断。

而且,在海外,拼多多对于效率的追求也复制到了Temu上,内部依然离不开对于商业效率的极度追求。就在前不久,拼多多Temu在海外质询会上对于涉及地缘政治的话题,表示禁止国内某地商家入驻平台,受到舆论“讨伐”。

在突进式的野蛮生长下,拼多多想要找到新的平衡。但是,这并不容易。

“灵魂人物”黄峥虽然早已隐退,但外界众所周知,拼多多的发展和决策,依然离不开他当年定的调子。再回顾黄峥的履历,从2007年离开谷歌后,先后创业做过电商代运营以及游戏开发。

从创业一开始,黄峥就一直有着对于人性的洞察。创办拼多多后,黄峥从“砍一刀”等面向用户的游戏设计,到面向商家、面向员工的规则设定,一直是紧抓人性,在极端边缘徘徊,让人能够在一次又一次的挫败中,有所期待,继续向前。

洞察人性、追求极致商业效率,是拼多多能够成长为商业史上特殊存在的核心准则,在当下也依然如此。

惯性之下,刹车很难。如何让“极致”与“人性化”并存?拼多多要找到新的平衡,改变口碑,依然道阻且长。

头图源于AI,侵删。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