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剁椒Spicy,作者:无字,创业邦经授权发布。
2025年春节后,万物皆可DeepSeek。
据剁椒Spicy不完全统计,2025年1月以来,中文互联网已有约100款产品部署DeepSeek模型。无论是云服务平台、互联网软件,还是智能汽车、智能手机等硬件产品,都参与到了这场“DeepSeek化”的狂欢中。
图源:百度
更有甚者,DeepSeek 还引发了巨头们的商业护城河崩坏。2月13日,百度官宣,文心一言将于4月1日零时起全面免费,所有PC端和App 端用户均可体验文心系列最新模型。无独有偶,OpenAI CEO萨姆·奥尔特曼也在社交媒体平台透露,未来ChatGPT免费用户将可以在标准智能水平下无限制访问GPT-5。
在此背景下,接受张小珺采访时,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也一反去年“不看好大模型”的态度,反复用“太优美了”“非常有深度”来评价DeepSeek,并且宣称“AI时代的安卓已经出现了”。
由于DeepSeek同样兼具开源特质,并且已经席卷全球科技行业,其确实具备成为AI时代安卓的潜力。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安卓之所以制霸移动互联网,不光得益于开源带来的较高接受度,也离不开下游开发者结合用户需求打造的繁荣生态。
那么现如今,DeepSeek在下游市场,是否已经拥有繁荣的生态了?距离成为AI时代的安卓,还有多远呢?
DeepSeek改写AI云竞赛,价格战紧随其后?
2022年11月上线的ChatGPT曾因2个月收获1亿用户而惊艳四方。 没想到,DeepSeek上线仅7天,就收获了1亿用户,上线25天,便狂揽4000万次下载,超越ChatGPT首月下载量。
图源:AI产品榜
不过由于是一家初创公司,DeepSeek的服务器资源十分有限。随着海量用户涌入自家平台,DeepSeek屡屡出现宕机问题,十分影响用户体验。
由于DeepSeek已开源,以华为云、天翼云、联通云、移动云等为代表的政务云纷纷争先恐后地接入DeepSeek模型。剁椒Spicy体验后发现,云服务平台提供的DeepSeek模型,响应速度和稳定性确实优于DeepSeek官网,几乎没有遇到“服务器繁忙,请稍后再试”的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不光缺乏自研大模型的政务云对DeepSeek持开放态度,阿里云、腾讯云、百度智能云等拥有自研大模型的互联网云服务商也纷纷拥抱DeepSeek。
一位云服务从业者向剁椒Spicy表示,云服务商纷纷接入DeepSeek大模型,说明行业发展趋势发生了变化,“DeepSeek开源,还这么强,未来云服务商如果只售卖自家大模型的算力部署,客户面会很窄。”反之,如果为客户提供更多的大模型,那么云服务商的算力将得到充分释放。
这种算力层面的优势,也成为了云服务平台们靠DeepSeek创收的切入口。目前,诸多云服务平台都已推出付费服务,部分价格甚至低于DeepSeek官方刊例价。
图源:百度智能云
比如,百度智能云平台DeepSeek-R1的输入价为2元/M tokens,输出价为8元/M tokens;DeepSeek-V3的输入价为0.8元/M tokens,输出价为1.6元/M tokens。
图源:DeepSeek
对比而言,DeepSeek-R1的官方价格为输入4元/M tokens,输出16元/M tokens,DeepSeek-V3的官方价格为输入2元/M tokens,输出8元/M tokens,均为百度智能云平台价格的数倍。
尽管价格有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云服务商可以马放南山,坐等开发者上门。由于各个云服务平台都已上线DeepSeek,下游客户的需求已从“有没有”,变为“优不优”。这就要求,云服务平台需要在AI基础设施、模型性能、智能化服务等维度持续精进。
以联通云为例,其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全方位运行服务保障,实时提供抗DDoS等三大安全服务,接入联通云桌面、编程助手等多款产品,带来高效、安全、灵活的智能算力体验。
可以预见的是,接下来云服务平台将会继续围绕DeepSeek进行功能、体验升级,随着竞争加剧,甚至有可能引发新一轮“价格战”。这种非理性的竞争对云服务行业来说固然不健康,但却有助于DeepSeek生态繁荣。
AI契合高效办公诉求,飞书另辟蹊径接入DeepSeek
作为大语言模型,DeepSeek高效处理文字、表格的能力,高度契合办公人士提升效率的诉求。因此,以钉钉、飞书为代表的协同办公软件也纷纷接入DeepSeek。
不过,钉钉、飞书具体接入DeepSeek的方式却有所不同,其中钉钉主要由AI助理接入,而飞书则是多维表格和智能伙伴创建平台均接入。
图源:钉钉
在钉钉中,如果想要使用DeepSeek,需要自己创建一个新的AI助理,然后在模型配置中选择DeepSeek-R1模型。具体使用的时候,DeepSeek在钉钉中主要以ChatBot的形式面向用户,支持深度推理和联网搜索,和DeepSeek官网提供的产品别无二致。
“钉钉接入DeepSeek第一时间就用了,但没用几次,就用回网页版了。”一位媒体从业者对剁椒Spicy表示,“主要是因为网页版DeepSeek左侧有聊天标签,方便查找历史记录。而且网页版DeepSeek还能随时选择开关深度推理和联网搜索,钉钉中的DeepSeek还要去设置里调整,太麻烦了。”
与钉钉简单在AI助理中整合DeepSeek不同,飞书对DeepSeek的底层能力和用户需求有更深层次的思考,因而推出了多维表格AI字段捷径。
在飞书的多维表格中,用户只需要把需求和背景当成一列数据粘贴进去,无需根据API模版调整、调用函数,DeepSeek-R1即可根据该队列全自动处理,生成高质量的内容。
图源:Twitter
Repenser Élucider创始人Marvix就在社交媒体平台高度评价飞书的多维表格AI字段捷径,“给自己的心理知识库配置了一下,效果太惊艳了!比Notion的好太多了。简介和生平年份都是R1生成的。”
除了多维表格,飞书的智能伙伴创建平台也支持DeepSeek模型,用户可以在Workflow中的大语言模型节点或知识问答中调用DeepSeek-R1模型。
比如,使用飞书低代码平台+智能伙伴创建平台搭建的医疗行业客户管理系统,可以一键实现智能业务进度分析、风险预警等,并且还能根据系统中的客户详情、服务记录,智能匹配推荐给客户的服务。
与钉钉和飞书相反,同为协同办公软件巨头的企业微信对DeepSeek持谨慎态度,至今不光未接入DeepSeek模型,甚至没有太多AI功能。
企业微信隔岸观火,其实体现了微信团队对新技术一贯的观望态度。过去几年,无论是移动支付、短视频,还是直播电商,微信都未第一时间入局,而是等行业发展态势明了之后,才亲自下场。
从这个角度来看,企业微信未接入DeepSeek模型,很大程度上说明目前AI技术尚未有明朗的商业化落地场景。对此,朱啸虎表示,DeepSeek“太新了,没有人考虑过或见过这样一种产品形态,怎么商业化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不过结合飞书的探索来看,提高办公人士的效率,显然是DeepSeek应用的一大鲜明导向。随着飞书不断探索DeepSeek在办公领域的效率化应用,逐渐抢占用户心智,企业微信后续会如何跟进也值得期待。
互联网产品争相接入DeepSeek,仅AI搜索有想象力
眼看着DeepSeek日趋火热,一众移动互联网软件也不甘寂寞,纷纷接入该大模型。据剁椒Spicy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约30款软件接入DeepSeek。
虽然接入DeepSeek的软件繁多,但整体而言,这些软件对于DeepSeek的应用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搜索软件,致力于挖掘DeepSeek检索信息方面的优势,以纳米AI搜索、秘塔AI搜索、知乎直答为代表;一类是垂直软件,致力于让DeepSeek满足用户场景化的需求,以QQ音乐、什么值得买、同花顺为主。
朱啸虎认为,大语言模型成熟后,“最清楚的Killer App就是搜索,和PC互联网当年发展路径是一样的,同样节奏。”基于此,过去几年,搜索赛道再起波澜。无论是以百度、谷歌为代表的老牌搜索公司,以秘塔为代表的初创企业,还是以360为代表的安全公司,都纷纷加码AI搜索。
左:纳米AI搜索;右:秘塔AI搜索
如果说此前由于基座模型算力不一,各大AI搜索引擎反馈的结果还有高低之分。随着接入DeepSeek,各大AI搜索引擎的搜索能力其实已经拉高到同一水平。剁椒Spicy使用纳米AI搜索、秘塔AI搜索调用DeepSeek搜索“今天哪吒2的票房”,结果这两大搜索引擎都能给出准确的信息。
因此,接下来AI搜索行业主要的“赛点”,或将聚焦于产品包装与宣发推广之上。基座模型趋同的背景下,凭借产品功能创新触达尽可能多的用户,AI搜索产品才有可能脱颖而出。
与AI搜索产品需要检索全网海量信息不同,因聚焦某一特定的场景、用户的需求较为有限,垂直应用对DeepSeek的应用较为片面。
比如,QQ音乐中集成DeepSeek-R1的AI助手,虽然仍是一个ChatBot,但偏重于引导用户询问明星资讯、音乐知识,并提供歌曲内容推荐。
图源:QQ音乐
剁椒Spicy询问“刀郎的新歌为何催泪?”QQ音乐中的AI助手就给出了详细的回复。不过当我们询问与音乐不相关的“今天哪吒2的票房”问题时,QQ音乐中的AI助手依然可以给出准确的回复。
由此来看,QQ音乐中的AI助手,仅针对DeepSeek-R1做了一层音乐化的产品包装。由于AI助手被安放在了QQ音乐的一级界面,使用确实足够方便,但和其他DeepSeek产品相比,并不具备太强的差异化。
左:马蜂窝;右:DeepSeek
无独有偶,马蜂窝也存在类似的问题。2月12日,马蜂窝宣布其自研的AI智能应用正式接入DeepSeek大模型。剁椒Spicy分别让马蜂窝AI和DeepSeek官方“推荐几个北京的网红拍照打卡地”,结果这两个产品给出的回答高度相仿,马蜂窝AI并未结合自家社区的优质内容,给出更高质量的回答。
显而易见,目前互联网软件对于DeepSeek的应用,还处于比较低级的阶段。搜索类产品确实已具备一定的想象力,但如何摆脱同质化竞争,是需要直面的一大挑战。垂直类产品则大多针对DeepSeek进行产品化包装,虽然看上去和原版DeepSeek并不一样,但实际体验并未带来太多新鲜感。
接下来,互联网软件还需要深入洞察用户的需求,针对自身的产品特征以及DeepSeek的优势,锻造更为强悍的产品力。
硬件公司逐梦DeepSeek,软硬融合是难点
与互联网软件类似,近期,手机、汽车、眼镜等智能硬件,也纷纷争先恐后地接入DeepSeek。以汽车行业为例,据剁椒Spicy不完全统计,目前吉利、奇瑞、东风等20家车企已官宣,将在智舱端或AI运营领域与DeepSeek深度融合。
诸多硬件公司纷纷接入DeepSeek,不光是希望追逐热点,更是因为DeepSeek提供了一个补足大模型短板的机会。
对于运营互联网业务的硬件公司来说,由于本身积累了不俗的算力和数据,研发大模型可谓信手拈来。但对于纯硬件公司来说,由于需要额外投入海量算力、人力,并且还要采集数据,打造自研大模型的难度颇高。
比如,2023年11月,vivo副总裁周围对外表示,vivo大模型现在每年的投入成本高达20-30亿元,人才和设备各占一半,人才成本平均税后100万元。
这也决定了,不同硬件公司的AI能力有根本性的差异。vivo、OPPO、小米等对AI投入力度较大的企业早已在手机中内置自研大模型,反观传音、诺基亚、金立、飞利浦等二线品牌的手机迟迟不支持 AI。
好在,DeepSeek开源,阴差阳错地拉齐了各大硬件企业的底层模型能力。对此,朱啸虎表示,“如果闭源模型在成本上很高,性能上没有明显优势,为什么大家用闭源模型?”
不过剁椒Spicy体验下来发现,与互联网产品类似,目前智能硬件大多仅仅做到了“集成”DeepSeek,并未深入消化DeepSeek。
图源:荣耀Magic7 Pro
以荣耀Magic7 Pro为例,剁椒Spicy在YOYO助理上调出DeepSeek-R1,然后让其“关闭后台”,结果其仅查阅网络上的资料,回复了不同设备关闭后台的方法。
要知道,荣耀Magic7 Pro最大的卖点,就是“AI一句话的事”,通过AI一句话控制手机、点咖啡、旅行规划与订票。引入DeepSeek-R1后,荣耀Magic7 Pro的AI能力并未明显拓宽,显然难以令人满意。
事实上,不止智能手机,智能汽车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差评》发文称,目前大部分车企让DeepSeek上车,仅仅是“让语音助手说起话来更有人味而已”。
图源:理想汽车
剁椒Spicy认为,智能硬件融入大模型最大的意义,不仅体现在上线人性化的智能助手,更在于实现软硬件互通。比如,理想汽车上的理想同学通过对话,可以实现车控、导航、媒体控制等数十个功能,可以极大地提升用户的操控效率以及行车安全。
这或许也是理想汽车谨慎看待DeepSeek的原因之一。2024年末,接受采访时,理想汽车CEO李想对外表示,“基座模型所构建出的人工智能超级产品,会是新一代入口——它会在所有设备之上,在所有服务之上。”正因此,“我们一直在做基座模型,无论多么难,非常坚定。”
目前来看,掌握基座模型的理想汽车确实具备一定的比较优势,但随着其他车企逐渐“消化”DeepSeek,前者的护城河会不会逐渐崩溃,将成为一个未知数。
DeepSeek难以商业化?投机客已赚20万
因尚未打通商业闭环,目前不论是DeepSeek公司、云服务商、互联网公司,还是智能硬件企业,其实都没有通过DeepSeek模型博取亮眼的业绩。然而,一批嗅觉敏锐的投机客,却已通过DeepSeek大肆掘金。
剁椒Spicy发现,目前在小红书、抖音、淘宝等平台,已经出现海量DeepSeek相关课程,教授如何本地化部署DeepSeek、DeepSeek的高阶指令和提示词、用DeepSeek做自媒体创业等,这些课程的售价动辄几十数百,乃至上千元。
图源:小红书
比如,在小红书平台,一名为《DeepSeek+KIMI+小红书(高认知自媒体精英社群)》的课程售价588元,目前已售309份。按此测算,该商家仅在该课程上已斩获18.17万元。
不过,有购买了DeepSeek相关课程的用户向剁椒Spicy表示,“这玩意妥妥的智商税,他们(商家)从网上扒了一些信息就拿出来卖,讲的东西也不成体系。没上完课我就退群了。”
更有甚者,部分具备编程能力的开发者,甚至基于DeepSeek开发出了算命软件,并大肆兜售。
图源:36kr
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一位技术人士表示,“目前卖得最好的是算命软件,从初一到现在订单没有断过。这类软件开发仅需一周,但单价可以卖到数千元,定制价格则需1-2万起步。”
图源:DeepSeek
然而,DeepSeek本身其实就可以算命。剁椒Spicy体验后发现,在DeepSeek中输入自己的出生时间、出生地点、性别、MBTI类型等信息,DeepSeek就可以针对性地分析命理和运势。
显而易见,目前大部分靠DeepSeek创收的内容创作者或是开发者,并未给用户带来实实在在的价值,而是靠信息差,为焦虑的大众提供情绪价值,进而博取收益。参照ChatGPT的经验,随着新技术引发的焦虑情绪逐渐缓解,以及大模型产品逐渐普及,这些投机的内容创作者以及开发者或将归于沉寂。
DeepSeek应用启示录:创造用户价值,才有可能成为安卓
综合来看,如今DeepSeek在AI行业备受追捧,与十数年前的安卓在手机行业的经历颇为类似。彼时,因具备开源优势,安卓摧枯拉朽地颠覆塞班、Windows Mobile、Danger OS等操作系统,统治了智能手机行业。仅相对先发的iOS凭借生态护城河守住了阵地。
图源:appbrain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安卓之所以问鼎江湖,不光在于开源,更离不开丰富的生态资源。Distimo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Android Market应用数量达12万个,同比暴增544%。此时,距离安卓上线仅三年左右时间。此后,越来越多开发者加入安卓生态,开发安卓应用。
在此过程中,一众开发者纷纷基于智能手机便携、移动、定位等特质,推出了海量Killer App,包括IM软件微信、打车软件滴滴、O2O软件美团等等。目前,这些软件已经成为互联网用户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从这角度来看,与其说是安卓改变了这个世界,倒不如说是基于安卓进行功能创新的应用,帮助安卓俘获,并留住了海量用户。
对比而言,虽然目前DeepSeek在AI领域的影响力已经无出其右,但落地场景过于单一。
纵观上文梳理的云服务、移动应用、智能硬件等产品与DeepSeek的融合形式,均以ChatBot为主。问题是,用户海量碎片化的需求,不可能仅通过一个聊天窗口实现。对此,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表示,“市场上所有的大模型,不成功的地方在于To C业务上,都只做了聊天机器人,但聊天机器人并非用户真正需要的场景。”
事实上,这也解释了为何一众企业纷纷内卷AI搜索。因为搜索引擎是最悠久的互联网产品,大模型加持的ChatBot不仅形态与搜索引擎高度相仿,并且可以根据需求,反馈高质量的内容,具备颠覆搜索引擎的潜力。
然而在这之外,大模型的商业化前景并不明朗。对此,2024年9月,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谈及大模型如何商业化时,百川智能创始人王小川表示,“我认为是‘有眼下没未来’。”
即便DeepSeek走上了与OpenAI截然相反的开源道路,但目前下游开发者依然没有在ChatBot和搜索之外,探索出全新的Killer App。从这个角度来看,DeepSeek仅仅在影响力层面实现了安卓化,在应用生态层面,和安卓相去甚远。
当然了,安卓并非一蹴而就走向成功,而是经历漫长的蛰伏期,不断优化用户界面、提高适配能力、降低开发成本,才最终成为移动操作系统翘楚。考虑到DeepSeek刚诞生一个多月,要求其应用生态比肩现在的安卓,未免过于苛刻。
接下来,DeepSeek如果想要成为AI时代的安卓,除了要持续精进底层算力,更需要做的,其实是和开发者一道,探索全新的应用场景,给用户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使用价值。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