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硅星人Pro,作者:李京亚,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进入2025年,全球科技公司的境遇似乎突然发生了扭转。
据统计,年初以来至2月13日,阿里巴巴(BABA.N)、比亚迪股份ADR(BYDDY.OO)、小米集团ADR(XIACY.OO)、拼多多(PDD.O)、网易(NTES.O)、京东集团(JD.O)、腾讯集团ADR(TCEHY.OO)至今累计涨幅分别为39.56%、34.71%、30.88%、22.52%、22.34%、10.71%、8.07%,
而其间DeepSeek-R1推理模型的发布更是一个助燃剂,今年以来恒生科技暴涨23.68%,在全球市场表现中一骑绝尘,万得中国股100也暴涨20.78%,上周五,恒生科技再次大涨超5%,突破了此前最高点。
与此同时,DeepSeek引发了华尔街投资者对美国科技股的恐慌情绪。
自1月20日DeepSeek-R1发布之后,英伟达股价在1月27日当日24小时内下跌17%,美国云计算三巨头Alphabet 亚马逊和微软股价分别下跌3%、1%和3%,纳斯达克指数下跌3%,UBS的AI赢家股票篮子下跌9%,总体美国科技公司市值蒸发1万亿美元。回顾过往,自2023年以来,在AI技术浪潮的推动下,美国科技股成为全球投资者追逐的对象,2023年至今,万得美国科技七巨头指数(MAGS)从21200点飙升至54400点附近,累计涨幅超过100%,英伟达、微软、谷歌等凭借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地位,股价屡创新高。
两相对比,海外市场投资者开始重估中国科技股资产。
日前美国分析师们专门做图《China Terrific Ten Beating US Magnificent Seven 》,用以描述:自2024年以来,中国的10家有代表性的科技公司,战胜了美国科技“七姐妹”。该图此后刷屏。
其中中国科技10巨头是指,阿里巴巴、腾讯、美团、小米、比亚迪、京东、网易、百度、吉利、中芯国际;而美国科技方面7姐妹则是熟悉的苹果、微软、Alphabet、特斯拉、Meta、英伟达和亚马逊。
美股的“ Magnificent 7”被称为美国科技股“七姐妹”,现在中国科技公司版的“十姐妹”呼之欲出。
德意志银行的报告还描述称,DeepSeek的推出,是中国经济的“斯普特尼克时刻”,中国资产的估值折价将消失。美国银行报告则说,DeepSeek的出现,是中国股市的“阿里IPO时刻”,可能在长期内对中国股市产生结构性积极影响。
宏观层面上,摩根士丹利的一份报告指出,DeepSeek是中国股市反弹的最大推动因素,到目前为止,南向资金对这波反弹的贡献最大,外国长线投资者的仓位仍然较低,短期内,AI/科技股和非AI/科技股的分化表现可能延续。
彭博社则对一些最大的亚洲股票基金进行了地区配置分析,A股和港股总市值在过去1个月中增加了超1.3万亿美元。
图源:彭博社
“Terrific Ten”诞生
当前,DeepSeek热度已传导至整个科技板块,市场出现“中国科技引领价值重估”的叙事主题。前述Terrific 10“十姐妹”中,公司CEO有一半在2月17日的民营企业座谈会名单之上。
某头部券商公司的调研纪要对这一现象作出总结,Deepseek通过MOE模型大幅提升效率,改变了大家对中国互联网资产追赶速度和技术储备落后于美国的看法。这为中国互联网资产提供了后发追赶的机会,并且对包括腾讯、阿里巴巴、小米集团等在内的互联网龙头公司以及百度、商汤等在内的港股和A股相关标的带来了直接或间接的价值提升效应。
基本上,“ 十姐妹”名单所代表的行业,被看作是承接DeepSeek价值线索的地带。但事实上这些中国科技资产本身长期处于错误的估值之上,DeepSeek除夕前夜的崛起更像是一个诱因。
投行指出,投资者在评估中国科技企业价值时,往往沿用传统互联网思维,并未将头部互联网公司如阿里、腾讯置入基于AI投入的合理估值阶段,还没认识到他们在AI和云计算等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
比如近期股价涨势很强的阿里巴巴,其自1月29日发布最新大语言模型Qwen 2.5以来,股价飙升23%,更早先,由于投资者担心DeepSeek的影响,英伟达股价大跌,而阿里巴巴却逆势上涨37%。
而在这轮反弹之前,阿里的估值大约处在10倍PE(市盈率,反映了投资者为获取每一元的净利润所愿意支付的价格)左右,远低于美股科技板块平均20倍PE(亚马逊的PE是30-40倍),接近传统零售企业估值区间。
分析指,这是因市场对阿里的估值大约就是电商业务利润的10-12倍PE,仅将其视作电商企业,对阿里云和AI几乎未计入估值。
日前,摩根大通研报中盛赞阿里巴巴,并称比当前股价,还有39%的潜在上涨空间,给出的理由在于阿里云的重估。
其实随着阿里与苹果两强联手,投资者已经开始重新衡量阿里被低估的AI潜能,加上阿里云业务增速逐步提升,阿里开始进入到利润释放和经营能力提升的过程,DeepSeek引发全球震动之后,阿里云正式发布了通义Qwen 2.5Max模型,采用MOE(混合专家)架构,之后迎来的股价上升既有DS利好催化的因素,更是价值重构迹象显化的必然。
摩根大通认为,这次反弹背后反映出市场对阿里云日益乐观的看法,尤其是对其在生成式AI领域的发展和未来财务回报的预期。但摩根大通同时指出,市场目前对阿里云的定价,仅把它看作一规模较小、相对脆弱的云服务商。明证是,自1月24日以来,阿里巴巴市值增加了760亿美元,而市场几乎没有上调盈利预期。这说明阿里还在被低估。
腾讯方面也有同样情况。2月17日开盘,腾讯股价大涨,一度上涨 7.83%,涨破每股 500 港元,市值暴增约 3200 亿港元,相关腾讯概念股也纷纷走高。不少投资人将此次AI行情比成上一轮移动互联网行情。当时发生的情况是,继阿里股价于上周五爆发之后,腾讯、百度两大厂相继接入DeepSeek。2月15日晚,部分微信用户发现,微信搜索已接入DeepSeek-R1提供的“深度思考”服务。
腾讯当前市盈率为20.27倍,部分市场观点认为腾讯目前的估值也处于低估状态。在1个月之前,美国国防部将腾讯控股、宁德时代等新增列入清单,导致腾讯价格跌到364.8港元。但此后短短几日内,南向基金买入了300亿不止的腾讯控股,实属罕见,说明了投资者对腾讯的内在价值观感。
不可忽视的是,2025年开年后,南向资金和国际机构都选择增持港股这一价值洼地,阿里和腾讯两大巨头成为其中最大受益者。
分析指出,美国上市SaaS公司平均EV/Rev倍数(目前为2025年预期6.5倍)可以作为阿里云的重要估值基准。按照这个倍数计算,阿里云价值1150亿美元,阿里整体估值较当前股价仍有14%的上涨空间。
“十姐妹”中的另一家巨头小米,也正在依靠造车成功完成估值重构。2月14日,小米港股盘中一度触及44.90港元,创历史新高;当天收报44.70港元,涨7.32%,总市值升至11223亿港元。
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也开始被市场重新评估,市值破万亿的比亚迪上涨起点是2月6日。当天,比亚迪对外公布智能驾驶上车消息。当日,尾盘比亚迪接近涨停,此后DeepSeek“上车”,比亚迪估值持续暴涨,连续3个交易日累计上涨16.73%,市值上涨近1500亿人民币。
《财经》引述摩根士丹利团队指出,如果一家企业解决了汽车的“自动驾驶问题”,就解决了包括人形机器人和一系列“双重用途”应用在内的一系列所有自动驾驶问题。与DeekSeek相同,比亚迪不仅在8个交易日内自身股价上涨了25.9%,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链企业的股价上涨。
本周起,阿里巴巴、百度、网易及哔哩哔哩等中概股将陆续公布新一季度财报,市场重新调整视角后,此季的财报将是各家很长一段时间来最关键的一次财务指标。也许DeepSeek带来的冲击有短期性,但这些资产的重估背后是更长期的判断,市场将回归到这些公司的资产价值来重新判断它们的价值。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