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最终会拿谁的钱?

关注
现在,就看梁文峰和DeepSeek团队更喜欢哪家公司了。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吴怼怼,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01‍

先说结论,若DeepSeek必须选择“拿谁的钱”,腾讯可能是最佳选择之一,阿里是其二。

腾讯是最积极接入DeepSeek的一家大厂。B端腾讯云第一时间接入,C端腾讯元宝全线接入,微信搜索灰度接入。

组织架构的调整也在DeepSeek这波刺激之下迅速完成,原本归属于PCG的一系列产品划入CSIG,从toB和toC两侧完成AI Agent的布局。‍‍‍‍‍‍‍

另外,腾讯投资的口碑一致很不错,把半条命交给合作伙伴虽然已是过去时,但腾讯投资对所投企业干涉确实很少,所投企业最终也成为巨头,比如美团,拼多多和京东。

最近一个细节则是,民营企业座谈会上,马化腾和梁文峰坐在一块,会后肯定会聊点什么,哪怕是寒暄几句。‍

不像当初张一鸣不想做腾讯员工,字节是直接全方位挑战腾讯的业务,而DeepSeek不需要和腾讯成为竞争对手。

DeepSeek做的是开源模型,开源模型目前最有竞争力的是Meta的LLaMA,国内最像Meta的就是腾讯和字节,拥有大量用户和数据。

尽管现阶段用户反馈,相较于AI自己的学习训练可以忽略不计,但越往后走,开源大模型的竞争力,取决因素必然包含海量用户集。

而字节呢,已经押注了闭源模型,也在豆包上面倾注了巨量资源,现在是不是走开放模式接入DeepSeek尚未可知。

而且,这次民营企业座谈会,字节也没有代表去参加。解决tiktok的问题,对字节来说仍然棘手。‍‍‍‍‍‍‍‍‍‍‍‍‍‍‍‍‍‍‍‍‍‍‍‍‍‍‍‍‍‍‍‍

02

为什么说阿里也很有竞争力?‍

阿里此前在AI赛道的投资,几乎是“买赛道”的模式。

大模型赛道,投资了月之暗面(Moonshot AI)、MiniMax、智谱AI、百川智能和零一万物。

有一些是通过“现金+阿里云算力额度”模式投资,阿里云养兵千日,又等到了AI的爆发。‍‍‍‍‍‍‍‍‍‍‍‍

芯片领域,投资了墨芯人工智能(稀疏计算芯片)、瀚博半导体(GPU设计),强化算力底层支撑。

机器人板块,投资逐际动力(人形机器人)、星动纪元(工业机器人),可以说是全面布局。‍‍

另一方面,阿里加速剥离了非主营业务,卖掉了线下零售,出手了和电商无关的投资。一切向吴咏铭所说的“用户为先,AI驱动”的方向走了。‍‍‍‍‍

此外,很核心的一个因素是,DeepSeek蒸馏了阿里的Qwen模型。‍‍‍‍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DeepSeek通过知识蒸馏技术,将自研的DeepSeek-R1(671B参数)作为教师模型,对Qwen系列的以下模型进行了蒸馏:

1、Qwen-1.5B,通过两阶段蒸馏法(结构蒸馏+强化学习),在数学推理任务中性能接近教师模型的80%

2、Qwen-7B,在AIME 2024基准测试中实现55.5%的Pass@1,超越同类开源模型

3、Qwen-14B,采用渐进式分层蒸馏体系,在GSM8K数学题测试中准确率达89%

4、Qwen-32B,性能表现最突出,在MATH-500测试中Pass@1高达94.3%,推理速度比原模型提升50倍‍

这些蒸馏模型均基于DeepSeek-R1生成的80万条结构化推理数据(含数学、编程等任务)进行监督微调,并通过模板化输出对齐教师模型的推理轨迹。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70B参数级别的蒸馏模型仅针对Llama架构开发,未覆盖Qwen系列。

阿里最终也拿下了和苹果国行的AI合作。

最近,杭州的创业氛围和营商环境被各方点赞,DeepSeek和阿里同在杭州,阿里在地理位置上,有着更接近的优势。‍‍‍‍‍‍‍‍‍

03

DeepSeek的融资很容易,但也很难。

尽管各方都想要给钱,但DeepSeek怎么拿钱却是一件难事。‍‍‍‍‍‍‍‍‍‍‍‍‍‍‍

1、高估值。参照OpenAI 3000亿美金估值,DeepSeek的估值预期必然也是直奔千亿级。这意味着拿5%股权就要掏出50亿美金——放眼全球,能轻松开支票的机构也不多。

2、融资低欲望。从未融资的创业公司,就像没相过亲的钻石王老五,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和投资人“谈恋爱"。更何况创始人团队可能觉得“我们自己印钞机(幻方量化)赚的钱都花不完”。当然,这个可能性现在比较小,幻方量化的管理规模已经缩水很多了。

3、中外两面的困境。拿外资可能触发数据安全审查,接国资则可能面临出海封锁,选大厂?看看那些自研的“人工智障”模型就知道技术团队有多抗拒。当然,拿钱的话,创始团队可以马上改善生活。

4、开源模式的盈利诅咒。不同于闭源的ChatGPT可以通过API收费,DeepSeek选择的开源路线本质是“用爱发电”。参考RedHat(红帽)的历史,开源巨头最终仍需依附IBM这样的传统巨头。更残酷的是,国内尚未出现愿意为开源模型付费的成熟市场,这让投资回报率充满不确定性。

5、别的可能性。剩下的选项个个都是硬骨头:发债需要稳定现金流,另外,让银行给没盈利的AI公司放贷?银行可能没操作过。

科创板虽然已经不硬性要求盈利,但是未盈利企业的通过率显著低于盈利企业。

港股IPO,港股流动性堪忧,虽然这一波恒生科技困境逆转,触底反弹,但是商汤科技的故事尚在眼前。

那么母公司上市呢?幻方量化上市更是牵涉量化私募监管风暴。

综上,相较之下,腾讯、阿里的产业资本反而成了“最不坏的选择”——既能提供社交、电商等落地场景,又有海外投资经验规避监管风险。

而且,对于整体中概的估值修复,中国企业重新吸引全球资本的大叙事来说,拿腾讯或者阿里的钱,都不是坏事。‍‍‍‍‍‍‍‍‍‍

现在,就看梁文峰和DeepSeek团队更喜欢哪家公司了。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