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去楼空、水电中断、员工讨薪……人形机器人领域独角兽企业达闼被曝陷入停摆危机。
据媒体报道,达阀上海总部已人去楼空,董事长办公室都被中介挂出来了;广州分公司也已关门多时,水电断供;上海、北京、深圳等多地的上百名员工陷入了长达一年的讨薪纠纷中。3月31日,“知名机器人独角兽闪崩”的话题因此引发关注。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3月31日,达闼官网披露的官方电话接线员告诉“证券时报”,“我们仍在正常运营”。4月1日,达闼董事长黄晓庆在公众号上进行了回应,承认“短期内遭遇资金流动性挑战”,不过“仍坚持在机场服务、医疗辅助等领域完成商用交付,为未来大规模应用积累宝贵经验”。
1.创投圈“宠儿”陷入停摆?
官网介绍,达闼成立于2015年,是智能机器人领域的独角兽头部企业,全球领先的云端机器人创造者、制造商和运营商。达闼具有行业领先的云端机器人全栈技术解决方案,创新性地提出 “云端机器人”(“云脑+安全网+机器人”)架构并成功实现云端机器人的商业化,其云端机器人产品与解决方案已广泛应用于公共卫生、智慧农业、智慧医养、公共安全、智慧教育、智慧城市、商业零售等领域。据“IT桔子”发布的《2024年中国新经济独角兽企业》,达阀以超200亿元的估值,位于机器人独角兽榜首。
图片来源:IT桔子
在全球处于领先位置的达阀,也是创投圈的“宠儿”。天眼查显示,成立至今,达阀共获得了七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软银中国资本、启明星辰、深创投、中关村发展集团、金地集团、富士康等,累计融资总额超50亿元。其最新的一轮融资在2023年7月,投资方为上海国盛投资集团、水木春锦资本、知识城集团、宁波通商资金,融资金额超10亿元。
图片来源:天眼查
然而仅半年后,达阀就开始出现欠薪、裁员。有员工告诉媒体,公司一开始采取“万元以上工资折半发放” 等临时方案拖延支付,而后情况加剧,全面停薪、停缴社保。有离职员工这样形容如今达阀的状态,“不能说正式倒闭,但算是进‘ICU’了”。
不过,黄晓庆认为,尽管面临复杂的外部环境,达阀仍“在行业寒冬中稳步前行”。2024年,达阀启动了战略调整,实现营收约6亿元,2025年待签约及新签订单金额达2-3亿元,业务基本面保持稳健。
图片来源:罐头图库
今年1月,达闼与天津津南区签署了投资落地协议,加大在津南区的研发投入。3月,达闼与专注于机器人业务的厦门松霖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探索人形机器人创新领域产业机会。黄晓庆透露,达阀将通过开放合作来突破困境。
2.具身智能落地之困
几乎同一时间,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关于具身智能的言论在业内引发热议。
近日,朱啸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金沙江天使基金在过去几年投过一些早期的具身智能项目,最近几个月都在退出。“我问这几个CEO,你们商业化可能的客户在哪里?我感觉他们说的都是自己想象出来的客户,谁会花十几万买一个机器人去干这些活?”同时,朱啸虎还就具身智能的商业化前景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具身智能热度太高了,肯定要经过泡沫期”。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从朱啸虎的言论不难看出,其认为商业化潜力将严重影响具身智能的发展。事实上,由于供应链成熟度不足、成本与规模化的矛盾、安全与伦理问题等,尽管前景广阔,目前商业化确实是具身智能企业普遍遇到的难点。
以达阀为例,黄晓庆透露,公司推出的全球首款58关节人形机器人Ginger2.0已斩获千万元订单,但首创的68关节双足人形机器人还未进入试商用阶段。能否商业落地,将影响公司的资金状况。有达阀员工和圈内人士推测,达阀此次遇到挑战的主要原因就是资金链断裂。据媒体报道,黄晓庆还在努力“找钱”。
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还没有一个场景有具身智能的大规模应用,因此,企业除了解决商业化难题以外,也要降低成本,从各个环节寻求突破,才能在黎明前的黑暗中等到真正的破晓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