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金错刀(ID:ijincuodao),作者:祥燎,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昨天有消息称,甲亢哥中国行已经正式结束。
现在整体回顾甲亢哥中国行,哪个地方的效果最好?答案可能众说纷纭。
但最差几乎是公认的:长沙行。
在长沙,甲亢哥一边被安排吃辣、嚼槟榔、喝白酒,折腾出了痛苦面具;一边被当成了“人肉广告牌”,直播中密集出现各类品牌,甚至被安排举起了芒果VIP卡。
对于长沙行,虎扑直男给出了2.2分的超低评价,热评指出有两大罪魁祸首“绿衣向导和芒果台”。那个“绿衣向导”,后来被扒出是文和友联合创始人翁东华。
直播过程中,他比甲亢哥更甲亢,频频抢镜、大喊大叫,还强行要求甲亢哥身边的人为他让座。并且夸张地宣传文和友:“这是世界上最大的饭店”“这里是真正的中国”。
翁东华的态度和语气引起了公愤,随后文和友官方账号涌入大量差评。
巅峰时的文和友,完全不需要蹭流量。
文和友曾说要在多个高线城市开出20家文和友,并成功扩张到了广州、深圳。
如今,广州文和友已经决定撤走,同时深圳文和友也没好到哪儿去,据报道正常营业店铺仅有22家,商户数减少了超六成。
文和友兴于流量,也衰于流量。但从长沙行来看,它还是不知悔改。
01长沙行最糟心一幕,为何发生在文和友?
甲亢哥中国行的这十几天来,有人被夸也有人被骂。
被夸的理由是相似的,主要是真实真诚。
有给甲亢哥上功夫和哲学课的梁师傅;还有一路跟随甲亢哥走过几个城市的重庆“卤鹅哥”,不仅被网友盛赞,最近重庆荣昌区还宣布:报销他跟随甲亢哥的所有行程费用,奖励10万元,授予“荣昌卤鹅首席推介官”。
被骂的人,则各有各被骂的理由。
此前被骂得最凶的是胡乱翻译、引发误解的网红李美越,后来官方在报道甲亢哥中国行时,直接将其打码。
直到长沙行开始,人们又把矛头转向了芒果台和翁东华。
其中文和友的翁东华,承受了大部分的炮火。
直播中有一幕,跟着甲亢哥到长沙的“卤鹅哥”当时已经坐下吃饭,两人的座位紧挨着,随后翁东华要求“卤鹅哥”让座,并疑似威胁道:“I am boss,I am boss!我也是做餐饮的,请相互尊重,你可以起来一下,我要介绍一下,不然我明天就去重庆堵你。”
甲亢哥长沙行结束,如文和友所愿,他们真的火了,只不过是“黑红”。
这么急于蹭流量,和文和友在现实中的遇冷不无关系。
文和友在老家长沙,至今仍是个顶流打卡地。今年春节期间,长沙文和友线上排号小程序每天排号超过一万号。有人打趣:春节结束了,还轮不到我吃饭。
但出了长沙,文和友的待遇天差地别。
广州文和友,开业仅一年半就开始升级改造,此后历经多次商户调整,坚持营业的店铺所剩无几。去年7月,广州文和友传出了整个项目要撤场的消息,当时文和友官方还回应“没有关店计划”。
结果今年2月18日,文和友总部正式对外表示:广州文和友租约到期,不再续租。
对此,有的网友表示毫不意外,因为之前在春节旺季,广州文和友就是一直关停没营业,明显难以为继。
深圳文和友的命运也可谓坎坷,同样是经过了几番调改:先是升级为深圳文和友老街蚝市场,原本复古场景被赛博朋克风取代,接着又引入了海鲜市场、菜市场和集贸市场。直到现在,深圳文和友还在调整中……
可惜调改更像是无奈的挣扎。最差的时候,深圳文和友的空铺率高达7成左右。
另外在2021年时,有消息称文和友签约了南京项目,但到现在也没下文。
败走广州、失意深圳的文和友,又退守长沙了。
面对甲亢哥突然的泼天流量,很难不动心。
02“去吃文和友,会被笑的”
文和友“沦落”到要花式蹭甲亢哥流量,属实让人有些唏嘘。
文和友创始人文宾曾多次表示:“当一个人到了陌生的城市,不知道去哪里吃、去哪里玩儿而且时间有限的时候,就会想到去文和友。”
作为昔日顶流,文和友一度离这个愿景很近。
2018年,文和友在获得湖南唐人神集团的战略投资后,斥资近1亿在长沙海信广场开了一家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的文和友,次年又扩建至20000平方米。
超级文和友就此诞生,一面世就引爆当地,引爆全网。
开业不到半年,长沙超级文和友的日翻台率,最高达到了恐怖的12次!哪怕是巅峰时期的海底捞,这个数据也不到它的一半。
那时的文和友,不需要蹭任何人的流量,它自己就是个流量中心。文宾可以和马云谈笑风生,一起喝茶听相声;万科的郁亮特意跑到长沙,看看文和友的商业地产是怎么做的。
打出名堂之后,文和友顺利拿下几轮融资,估值超过100亿。
据称,融资时,文和友提出预计最快2024年上市。
这是动力也是压力。或许正因如此,文和友必须证明自己能够走出长沙,先后杀到了广州和深圳。
用现在的眼光看,文和友去往广东这样的美食大省,无疑是自讨苦吃。但当时文和友对外给出了充分的理由:第一,广东是饮食大省,广州人的饮食消费是北京人的四倍;第二,广东也有深厚的市井气息;第三,文和友的微信公众号中,粉丝有1/5都是广东人,仅次于湖南人。
开业初期,广州单日就餐取号数超过2000个、深圳首日排号数更是超过2万,队伍排到了河对岸。
没想到都是开业即巅峰,往后每况愈下,不断调改也没能留住人。
归根结底,文和友的问题是:没有复购。
对于来打卡的人,广州文和友并不是老广州的模样,更像是“长沙店模板+香港九龙城寨风格”的集合,很难吸引本地人。
主打情怀和文化却不懂当地底蕴,和批量复制的所谓古镇、商业街没有本质区别。
对于想要品尝美食的人,文和友也乏善可陈,难以征服老广。
其实哪怕是长沙文和友,也没有太多美食方面的优势。千万粉丝博主蓝战非更是曾在直播中,劝想去长沙旅游的观众:“你说你去吃文和友,会被笑的。”
一直喊着要做“中国餐饮界迪士尼”的文和友,到头来吃和玩都没能顾上。
03跑偏了的文和友,还在执迷不悟
在外吃瘪的文和友,没有悔改,而是继续寄期望于流量。
2023年底,深圳文和友引入了一批长沙的网红餐饮店,比如十分出名的笨罗卜,一度重现了久违的排队盛况。
但笨罗卜的流量,不等于是深圳文和友的流量。今年2月,笨罗卜总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是笨罗卜给深圳文和友引流,而非深圳文和友给笨罗卜引流。笨罗卜还准备在广东成立分公司。
一旦笨罗卜在广东开出更多分店,深圳文和友大概又将面临流量枯竭的难题。
时至今日,文和友是该痛定思痛了。
如果能摒弃“流量至上”的打法,那么文和友至少还有两大逆袭机会。
第一,湘菜全面崛起。
文宾曾公开说:“我们最大的反思是我们不够自信、是摇摆的。我们在广州吃的最大的亏,在于想做广州当地文化的同时,又舍不得把湘菜丢掉。”
说得好像是因为坚持做湘菜,文和友才在广东水土不服。
但实际上,广东的湘菜馆遍地都是,多达2万家。其中深圳的湘菜馆数量,在全国范围内更是仅次于长沙。
不单是广东人,全国人现在也对湘菜青睐有加。根据红餐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湘菜发展报告2024》显示,2024年全国湘菜市场规模预计为1100亿元,同比增长约8.9%,增速高于中式正餐整体的5.8%。
文和友如果把搞流量的精力花在湘菜上,开遍全国也不是不可能。
第二,体验经济的风口。
广东、深圳文和友没落的同时,风格类似的唐山的唐山宴、长春的这有山、西安的长安大排档,却开始火爆全网。
这有山
以唐山宴为例,身处非传统旅游城市,一年却能接待游客500万人次。
唐山宴里面,80%是唐山特色小吃,为此还招募了许多老手艺人;在沉浸式体验方面,每天都有当地非遗表演轮番上演,还有看花眼的民俗物件,被夸是“能吃的民俗博物馆”;遇到旺季排队时,游客头顶有遮阳大棚,旁边有表演、互动,以及免费饮品和小吃,让人排队排得毫无脾气。
做好特色和体验,依旧能吸引人。
这方面其实是文和友的强项。长沙文和友至今还是网红打卡地,也是因为作为地头蛇的他们,真的了解和融入了当地特色。
过去几年,文和友被流量蒙住了双眼,忽视了真正的看家本领。
流量应该是认真经营的结果,而不是做大做强的动力。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