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燕紫:疼痛,证明活着

关注
不断寻找人类自救的生命源泉

image.png

纱布、药片、针头……这是艺术家章燕紫近十多年来创作的材料,她的作品一直在围绕着疼痛与治愈的主题,以特有的细腻和柔韧来展现着女性的生命力量。章燕紫是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她分别在上海美术馆、今日美术馆、意大利PAN当代美术馆、香港医学博物馆、英国医学博物馆和东亚艺术博物馆 (MEAA)、湖北美术馆等国内外重要美术馆举办个展。

诗人北岛曾评价章燕紫:“其作品在艺术与治疗之间达成了一种危险的平衡,以女性特有的敏感寻找人类自救的生命源泉。”在2023年,章燕紫在法国女性主义民主联盟艺术空间举办了名为《危险的平衡》的个展。

2025年4月17日,章燕紫来到2025 创业邦璀璨女性影响力大会的现场,带来了一场名为《重要的不是治愈》的主题演讲。她分享了作品背后的故事,从2013年《止痛贴》个展开始,回顾自己如何思考生命与疼痛的关系,以及从止痛到与痛和解的心路历程。她说:“现在这个阶段,我对疼痛的理解确实不一样,疼痛是我活着的证明。”这种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通过艺术载体转化为对人生与世界的探索,是艺术家在疼痛与治愈之间构建的精神图谱。

以下是章燕紫在 2025 创业邦璀璨女性影响力大会的主题演讲实录,由创业邦整理。

01 止痛贴

章燕紫:各位朋友好,今天和大家分享我的创作和思考,我很多年前开始做与医学相关的作品,很多人总是认为我与艺术治疗有关,但这并不是我创作的动机。所以,今天演讲的主题叫《重要的不是治愈》。

我今天演讲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止痛”。大家最早就是以这个作品认识我的,我在今日美术馆个展名字就叫《止痛帖》。这个作品用的是真正的麝香止痛贴,也就是关节炎贴的膏药。我在上面画了很多佛像,通过材料和内容的叠加完成了双重表达——面对身体的疼痛和精神的疼痛,我们如何去“止痛”。

《挂号》是与医疗器械和药相关的一组作品。这幅画很大,两三米长,在一个注射器里面画了一幅山水。我觉得山水对于中国人是一剂解药,尤其是传统文人都有归隐山林的林泉之志,所以山水某种程度上是他们的精神抚慰。

在英国巴斯东亚艺术博物馆个展上,呈现了我创作的很多纱布作品。这些纱布用朱砂绘制,卷起来时,看上去很残酷,像一卷卷带血的纱布,但展开时,里面其实描绘的是山水,这种双重矛盾的东西在一个作品里糅合在了一起,产生一种特别的感受。

英国的医学博物馆经常举办艺术展览,很多外科医生都会画画,以前的解剖图都是医生手绘的。他们认为医学可以治疗人的身体,而艺术能够治疗人的精神世界。在我的创作中,很多时候出发点都是和疼痛有关,我经常思考“如何止痛”。我也和很多人聊过这个话题,有一个阶段,我觉得一种痛可能需要更大的痛才能止住。其实,对疼痛的理解和思考也是在生活中不断往前推进的。后来慢慢地,我开始觉得痛不一定需要“止”,止痛药止住的也只是表面,麻醉只是暂时的。

02与痛和解

章燕紫:我今天演讲的第二部分——“与痛和解”,分为两点,第一点是艺术家都有病,可以说没有一个做艺术的人是完全正常的,也可以放大说,人人都有病。

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自我解剖。在自我解剖的过程中,有一些艺术家打开自己,一直在思考,最后缝合不上就出问题了,甚至疯了。而另一些有能力的艺术家打开之后,自己能缝合,能够自洽。

在作品《处方》里,我画了一个大前门,因为我父亲母亲都不在了,我记得从小我爸爸最爱抽烟就是大前门,这个作品我一直留着,要给我爸爸一个处方的话,就给他画一个大前门。

第二点是作为一名艺术家,每个人要找到自己和时代的痛点。我经常和学生讲你的短处才是你的长处,不要总是遮遮掩掩,极致就是特质,是别人达不到的。

其实,我觉得每个人都有问题,没有人是完美的,也没有一个时代是完美的。关键是如何和这个时代对接,如何找到自己的问题,找到时代的问题。

03 痛并快乐着

第三个部分是“痛并快乐着”。

这个阶段我对痛又有了新的理解,我甚至觉得痛是人生的必需,没有痛是不行的。人生如果没有疼痛,那就不是活着的状态。任何人都是在历史的巨轮下,被推着往前走。

在《她的二十四章节》中,我把女人的一生比作24节气,这组作品参加了非常多的重要展览。从第一个像蚕豆一样的胚胎,到青春期的一颗水蜜桃,旺盛、挣扎、觉醒、平和…到最后一个光明火柴盒里,一根小小的虫草。每个人的一生都有说不完的故事,生命也会像节气一样周而复始。

在作品《愿望胶囊》中,我收集了上万人的愿望,每个人的愿望写在小纸条上。有的人想“我要一个男朋友”、“我要发财”,有山区的孩子写“我要考上高中”、“我要妈妈回来”。甚至还有一个小孩不知道我要干嘛,他写的是“祝章燕紫夺得奥运冠军”。我把每一个小纸条卷起来塞在胶囊药板里。这个作品创作出来已经五六年了,我希望十年二十年后,把这个作品里面的愿望拆出来再看一遍,是挺有意义的事情。

这是我今年最新的作品《格物致知》,里面的文本是《弟子规》,写完之后在每个字的外面缝上了米字格,在地上用红线绕成的米字格呼应。当观众跨进这些格子,走近作品才能看到上面的红线。在这个跨来跨去的过程中,观众会思考传统的规训给自己带来的影响。

选择材料,是当代艺术创作中非常重要的手段,能赋予作品多重的意义。在这件作品中,地上的格子不是单纯的红线,用的是红色的松紧带,这个格子是有弹性的,这是《格物致知》作品体现出的一处细节。

最近在湖北美术馆展出的这件作品叫《恍兮惚兮》。这个作品把敦煌壁画里佛像部分全部去除了,用波浪镜面替代。观众可以在作品面前看到扭曲的自己,因为镜面是波浪的,呈现并不是完整的自己。从这种镜像关系里,观众可以观察到自身的状态,以及神与人的关系。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疼痛理解的感受已经不一样了,这也会影响到我的创作,作品相对来说没有那么尖锐。不过,每个阶段,我都顺应自己的内心去表达、去创作、去说话。现在,我觉得疼痛是我活着的证明,疼痛也挺好的。谢谢大家!

WechatIMG1058.jpg

关于创业邦璀璨女性影响力大会及榜单

自2013年起,创业邦通过“科创女性影响力大奖”,持续见证那些时代浪潮中的非凡女性,记录她们以智慧与勇气书写的璀璨篇章,并通过每年春季的大会彼此链接,激励更多商业女性勇敢探索人生新篇章。

4月17日大会现场,2025值得关注的女性创业者和投资人榜单正式揭晓并颁奖。今年上榜的女性创业者:她们平均年龄为43岁,97%为硕士、博士,近1/3的女性创业者出生于江浙两省;80%为首次创业,平均累计创业时间7年,67%创业前是企业高管,23%是科研人员;创业赛道集中在医疗健康与生物科技、人工智能、能源电力与汽车交通等领域;所在企业平均估值26.6亿元,历史总融资额6.1亿元且有5家企业已经在2025年发生新融资。

今年上榜的女性投资人:她们超八成是硕博学历,平均投资年限11.6年,平均年龄42.4岁;投资方面:2024年共投资116.7亿元,平均每人投资9个项目;退出方面:2024年平均退出6个项目,近三年平均退出回报倍数最高者近60倍;关注领域:重点关注智能制造和人工智能赛道;投资阶段:近九成投资人投资早期项目;投资风格:科技投资和价值投资是她们的投资主线。

2026年创业邦值得关注的女性影响力榜单已经启动,欢迎申报!

【00文末广告位【2026女性影响力榜单报名入口】.jpg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