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乐高,如何与75岁的F1返老还童

关注
更好的营销,让大众成为品牌故事的一部分。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懒熊体育(ID:lanxiongports),作者:张蓝兮,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当兰多·诺里斯(Lando Norris)在F1英国大奖赛庆祝夺冠时,许多长期观看这项赛事的观众会发现,他手中高举的冠军奖杯有些别样。

图片图片来源:乐高官方Instagram

不同于传统标志性的金色金属奖杯,本次赛事的冠军奖杯由2712块乐高积木组成。

为了纪念F1在英国银石赛道诞生75周年,乐高奖杯设计师塞缪尔·利托普·约翰逊 (Samuel Liltorp Johnson) 以金色的英国皇家汽车俱乐部(RAC)奖杯为灵感,将所需的乐高积木经过金色铬效果的着色处理,并用乐高“花朵”积木复刻RAC奖杯上雕刻的花卉图案,同时奖杯的两侧有着F1赛车的乐高模型,奖杯的最上方还点缀着一块经典的乐高积木,经过这一系列的处理,最终设计出了此战比赛独特的奖杯。

除了车手冠军奖杯之外,乐高还为本站比赛的车手亚军、季军,以及车队冠军分别设计了一座由上千块积木组成的奖杯。其中,车手亚军、季军的奖杯为白色,车队冠军的奖杯则是黑色。伴随着冠军诺里斯、亚军皮亚斯特里、季军霍肯博格,以及车队代表将这些乐高奖杯高高举向天空,台下响起一阵阵欢呼,转播商、现场媒体纷纷记录这一场景。F1乐高积木奖杯的创意也随着转播镜头、媒体拍摄的照片传遍世界。

而这仅仅是乐高与F1合作中最新的高光时刻之一。

不仅是在“拼”积木,也是在“拼”未来

近年来,随着玩具市场的逐渐饱和,跨行业合作成为了玩具品牌开展差异化竞争的关键策略。其中,作为行业的头部玩家之一,乐高就先后与星球大战、哈利波特等在全球范围内广受欢迎的传统娱乐IP联名合作。也正是得益于与这些IP联名产品的热销,乐高自2018年以来一直保持着收入持续增长。

有了与娱乐IP成功合作的先例,乐高的目光也投向了体育行业。2024年,其先是在8月与运动品牌耐克签约,同年9月又与F1签署为期多年的合作协议。

乐高首席执行官尼尔斯·克里斯蒂安(Niels Christenian)表示,和F1进一步的合作对乐高 “非常重要”。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新一代的青少年可能已对传统玩具感到厌倦。“他们往往成熟得更早一些,并更习惯于使用社交媒体。”而与F1的合作,可以帮助乐高品牌把握甚至引领青少年消费习惯的转变,进而持续保持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影响力。

图片图片来源:F1官网

从用户画像看,F1也的确不失为合适的合作对象。自这项赛事在2017年被Liberty Media收购以来,赛事的粉丝结构就越来越年轻化。在线上,伴随着大量的社媒营销,以及纪录片《极速求生》(《Drive to Survive》)的播出,在F1的TikTok和Instagram账号上,25岁以下的粉丝总占比分别达到54%和40%。而在线下,以欧洲和美国为例,8到12岁的“低龄”赛车爱好者与日俱增,目前已超400万人。

当然,就全年龄段而言,F1的“圈粉”能力也不容小觑。数据显示,2024年,F1的车迷群体增长了12%,总人数高达8.625亿。

总之,庞大的用户群体,尤其是大规模的年轻粉丝,正好符合乐高踏出传统玩具市场的竞争,触达新的受众群体,进而驱动业绩增长的想法。

创新的合作策略,为商业“赛道”加码

随着F1第75个赛季拉开帷幕,乐高推出的新套装“赛”出了新花样。

今年年初,这个来自丹麦的玩具品牌发布的乐高Duplo和乐高City系列,因为带有模拟维修站、拖车和车库的套装,满足了孩童对赛车和搭建热情,获得不错反响。3月,乐高首次发售的全部现有F1车队(10支)的乐高Speed Championship系列套装,以及乐高Technic系列套装,包含超1300个零件的特质,同样吸引了大量乐高迷与车迷。乐高与F1的联名产品,不管青少年,还是成人,也不管乐高的“狂热粉”,还是赛车爱好者,都可以乐在其中。

图片图片来源:乐高官网

不止是联名产品,2025赛季,乐高在线下与线上的营销都堪称火热。

在线下,乐高在13场关键比赛的赛场内建立了乐高粉丝专区——独家的赛车组装体验,再加上可以拍照互动等各式各样的玩乐体验充分活跃现场气氛,为这项赛事注入更多乐趣;在20场比赛赛场开业的乐高快闪店,通过店内的赛车模型让不少车迷忍不住“剁手”;赛道之外,在北美、欧洲、中东、非洲以及中国同步推出了F1主题的游乐活动,也通过拼搭挑战与互动游戏等不同玩法,持续吸引着各地的车迷走进乐高与F1的世界。

而在线上,除了在YouTube官方的乐高账号更新联名产品的创意视频,乐高还在TikTok平台与F1建立了官方联名账号“Build the Thrill”, 为各类惊喜活动做预热。在乐高奖杯初次亮相英国大奖赛的领奖台的四天前,“Build the Thrill”更新了一条仅展现一块旋转的金色乐高积木的视频。至今,这条短短10秒的视频累计获得超1600万播放量,火爆外网。

赛道上的“第11支车队”

“我们收到的最大信号是,‘F1和乐高的’粉丝们希望我们合作。”

这句话出自于乐高授权副总艾米丽·雅各布(Emily Jacobs)今年4月接受Black Motorsports的采访内容。乐高自官宣与F1合作至今所受到的关注,是对这句话有力的佐证。

F1去年9月在Instagram上官宣与乐高合作的推文,至今累计获得超过186万个赞,仅次于发布红牛车手维斯塔潘在2024赛季再次蝉联世界冠军的点赞量。

去年11月,乐高全新的F1联名产品在当赛季的拉斯维加斯大奖赛间揭晓。赛道中央的拉斯维加斯大球 (Vegas Sphere)以动态的形式,为乐高与F1的新产品联名揭下了神秘网纱。屏幕上跳动的乐高小人和旋转的F1“赛车”,成了这一站赛事乃至整个拉斯维加斯的“显眼包”。

图片图片来源:乐高官方Instagram

今年3月,伴随着F1进入“上海时间”,上海世茂广场外搭建的乐高F1“极速站快闪活动”现场热火朝天。这里有着刚看完F1上海站比赛的车迷捧起由乐高打造的大奖赛奖杯,有小学生用积木“拼”建起的法拉利车队赛车,还有外国游客热情参与的乐高赛车的“比赛”。

当然,说到乐高与F1的合作,最令人无法忽视的部分则是今年5月的迈阿密大奖赛。在正赛当天,10辆和F1赛车比例几乎相同的乐高“赛车”亮相赛道。与寻常的“车手巡游”不同,20位车手纷纷入座各自的车队“赛车”,开展了激烈的乐高“竞赛”。起步、转弯、碰撞——短短一圈的“巡游”被车手们玩得花样频出,使得赛事的解说员不得不“提前上岗”解说这场“激烈”的比赛。现场的观众们则被逗得喜笑颜开,连连喝彩。大家拿出手机拍摄,上传社交媒体,这其中也包括了法拉利车手汉密尔顿。

图片图片来源:F1官网

由汉密尔顿在个人TikTok账号发布的第一视角乘坐乐高“赛车”视频在外网爆火,不到一天的时间内累计获得超560万播放量、120多万点赞,以及超过5200条评论。至今,这条视频获得了超过1460万的播放量,点赞量超过250万,评论量超过8400条。这条视频的播放量甚至要比汉密尔顿首次入驻TikTok的官宣视频还要高出百万量级。

图片

在网络搜索热词上,“乐高赛车”自然是热门话题。在迈阿密站正赛当天,Lego相关词条在谷歌的搜索量大幅度提升,如“ F1 Lego Race Miami”的搜索量增长4950%,“Lego F1 Cars Miami”的搜索量增加4700%,“Lego F1 Miami”的词条搜索量则提升了1450%。多家媒体发布乐高“赛车”的快讯,并转发如汉密尔顿发布的短视频,为乐高成功的营销再添“一把火”。

7月,随着乐高为F1英国大奖赛设计的奖杯引起热议,乐高似乎已经融入进F1的世界当中。仿佛在2026年F1将引入一支全新的参赛车队前,乐高已俨然成为2025赛季的第“11”支车队。

五盏红灯亮起,新的策略降临

乐高和F1的合作在逐渐改写营销策略的规则。

不同于传统的产品植入,乐高将创造力充分发挥,给大众带来了丰富而不一样的体验。自官宣合作起,乐高与F1的合作覆盖赛事的多个方面——从赛场外的新产品发布,到赛场中的快闪商店与粉丝专区的建立,从赛道上的乐高“活动”亮相,再到网络上广为传播的视频,乐高这一整套营销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大幅提升了品牌的认知度。

乐高的爆火不仅仅是因为创意,而是因为“体验式营销”占据着这场“游戏”的核心。其中,迈阿密大奖赛的乐高“赛车”堪称其中代表作。在这场活动中,乐高并没有推销任何产品,而是创造了一个瞬间。这个瞬间中的乐高“赛车”是可以真实驾驶的,赛车的车手是真心快乐的,而观众感受到的乐趣也是真切的。这个瞬间令不仅为当日的车手营造了欢乐和怀旧的氛围,也令观众席上的粉丝与网上游览的大众印象深刻。

图片图片来源:乐高官方Instagram

在这场营销“盛宴”中,两家品牌共同诉说着同一种语言——情感。

对于乐高而言,这种营销的策略模糊了商业性的目的,引领着车手、粉丝与大众“自愿”成为传递品牌故事的“讲述者”。随着网友、主流媒体热议乐高的这些“新动作”,乐高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

而对于F1,乐高的营销证明了在这项高度商业化的世界里,仍存在着属于想象力的空间,这种想象力使这项以速度著称的运动显得更亲民,更适宜于家庭,进而扩展了受众基础。

在和顶级娱乐IP联名合作收获颇丰的乐高,如今又在与体育IP的联名合作中实现了同样的效果。从公开的财报来看,乐高集团在2024年的业绩表现出色:营收增长了13%,达到734亿丹麦克朗(约839.7亿人民币),2C销售额也增加了12%,显著领先于全球玩具市场,后者则下降了1%。由此可见,包括与F1自2024年第四季度开始的营销合作在内的IP联名合作,为乐高带来了积极正向的回报。

而对于其他跨品牌合作而言,乐高与F1的案例极好地呈现了:创造能够引起各年龄段人群共鸣的营销,才是成功的关键。好的营销或许是能够让大众认识到你的品牌,而更好的营销则是能让大众,甚至参与营销本身的运动员,自然而然地成为传播你的品牌故事的一员。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