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SHEIN“匠心工具”:一个深度赋能产业的“链主”是如何让供应链飞轮“自转”的?

关注
SHEIN给到供应商的不只是订单,以数字化和“匠心工具”为代表的持续技术创新,是带动全产业链升级的密码。

SHEIN给到供应商的不只是订单,以数字化和“匠心工具”为代表的持续技术创新,是带动全产业链升级的密码。

作者丨赵晓晓

编辑丨关雎

图源丨Midjourney

因为工艺复杂,手工又太慢,朱超错过几次大订单。

朱超是女装生产商,主要生产制造带有珠片、珠绣面料类的女装。在礼服、婚纱等高级定制服装领域,这类面料很常见,也是时尚界的新宠。但制作工艺太复杂,要手工敲珠、缝制,力度稍微掌握不好就会把面料砸烂,包边打不好,穿在身上有“割肉感”,退货率很高,很多中小厂能接的单有限。

珠绣面料

“基本上都不敢去做这类订单。”同为服装制造商的杨望说。

三四年前,朱超和杨望先后成为SHEIN的供应商。这家将“小单快反”“按需时尚”模式发挥到极致的独角兽,很快用数字化工具改造了他们的整个生产流程,生产效率提升的同时,也敢接更多、更复杂生产工艺的单子。朱超将此形容为“创业以来受益最大的一次改造”。

这得益于 SHEIN针对性研发的创新工具,以及对供应商的全方位赋能。数据显示,到今年一季度,SHEIN已累计开发170多项创新工具,并向供应商完成交付近6000件,这些精益工具平均可提升相关工序效率达80%。

在长期赋能的基础上,SHEIN在2023 年宣布 5 年内投入 5 亿元进一步深化赋能供应商,并在广州成立了服装制造创新研究中心。从精益工具等技术创新到人才培训、工厂扩建改造、供应商社区公益项目等,对行业的数智化改造已经渗入到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实现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发展。

如今,SHEIN带动了从面辅料供应商到服装制造工厂,再到仓储物流、交通运输、贸易出口等环节百万级上下游就业人员,链条里的每一个角色都在合作中互相学习、自我更新,借助“链主”企业实现技术升级和产业跃迁,而最终产生的能量,在供应链的良性自转中有机会惠及整个行业,也为传统制造业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型升级提供了“破圈”价值。

170项精益工具背后的“创新链”

一周前,SHEIN的第二届“匠心工具日”活动在其服装制造创新研究中心举行,创业邦走访了现场。

在SHEIN服装制造创新研究中心,多栋古朴简约的红砖墙低层建筑,错落有致地分布在绿树掩映的园区中。周边聚集了很多服装厂,传统产业与前沿科技在此交汇,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氛围格外浓厚。从精益设备工具的研发中心,到包括物理、化学等性能全流程数智检测中心,再到由制版、面料审核、车缝、质量检验、精益化管理等多个“道场”组成的商家培训中心……一圈粗略走访下来要1个多小时。

SHEIN把重点放在改造工厂和上下游产业上——用数字化和精益生产方法论,更深地介入整个链条,建立更高的壁垒。

首先是依托数字化技术驱动的柔性供应链模式创新。在朱超看来,这种以小批量首单、再根据销售情况返单的“按需时尚”模式,让工厂得到了全流程数字化的“武装”,在从源头显著降低库存风险的同时,更实现了生产效率与资源利用率的大幅提升。

而工具的革新带来的精益生产,以更加标准化的方案解决传统服装制造非标生产中的工艺痛点,能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无益浪费,并提升产品品质和消费者的穿着体验。

在第二届匠心工具日活动现场,SHEIN集中向供应商展示了60多项自研的创新工具和智能设备。其中两款针对珠绣面料的“明星”工具格外亮眼。

一款是珠绣拼缝压脚工具,创业邦现场看到,这是一种很细的压脚配件,只有几毫米宽,正常的压脚要1厘米以上。外形像鸟喙且前端含有圆珠,随着在车缝时向下施加的压力,该压脚配件会自动推开面料上的绣珠,从两侧珠子的间隙中顺畅穿过,完成精确的缝制。

珠绣面料——拼缝平车压脚

对于需要打碎的绣珠,SHEIN拆解每一个动作原理,自研了一款锤头,可调节高度,比如珠子直径是3毫米,垂头下压1.5毫米就够,在一个合适的力度下碎掉珠子,并搭配吹气装置,在碎珠的同时将珠管碎片吹开。

带有珠片、珠绣和烫钻面料的服装,是海外销量很火的一个品类,但制作工艺复杂,以珠绣面料为例,面料表面凸起的珠子容易在缝纫过程中卡住机针,会频繁断针。传统解决办法是人工敲珠,借用锤子或者钳子,效率低下,工序耗时久导致产能受限,还很容易把布砸烂。

“以前像这种款式基本上不敢接单,因为人工投入和生产成本都很高。”杨望说,他的工厂有200多人,培训使用SHEIN这项工具后,工厂生产效率提升了30%,“这个数字可以代表中小工厂的平均水平。”

这种面料并不是刚开始流行,市面上也有相应的解决方案,只是很少对供应商开放,或者技术还不够完善。而且这类订单也不是常规款,大单量并不会持续,对于中小厂商来说,再单独去开发一款工具成本就上去了。

“我们来做这个事再反哺给供应商,投入产出比就相对可控。”一位SHEIN服装制造创新研究中心的精益运营经理说。

一位老师傅现场向我们展示,两张A4纸大小的珠绣面料从这头到那头,不到5秒就完成了推、砸、吹、缝一系列工序,整体下来效能提升一半以上。

自2024年推出以来,这两款工具已累计交付700件,直接带动了SHEIN珠绣面料订单量的增长,实现了供应商与品牌的双赢。

对于一款工具是否开发,SHEIN会考虑三点,第一是要能提升效率、节省工时、降低成本,第二能提升衣服品质,第三新手上手速度快,最好培训1-2个小时就能上手。

“只要满足其中一点,我们都会尝试研发。”上述SHEIN精益运营经理说。

今年,针对供应商集中反馈的衣服袖口、下摆、领口等上面装饰使用的织带、花边等辅料的缝制问题,SHEIN还推出了平车可调织带拉筒、四线打边车花边织带压脚、平车珍珠钻石织带拉筒、平车高温止口朴压脚等工具,减少并解决了手工摆放织带不稳定、耗时,打边和落花边织带的多个工序同时完成。

创业邦现场还看到一款手套模板机,是用来生产适配欧美宴会妆的手套,工艺也是复杂的,线迹弯曲,且网纱面料对工艺要求很高。一位有15-20年经验的师傅,缝制一副手套也要20分钟左右,通过这个模板机只要3分钟。

在这次匠心工具日走访现场,创业邦还了解到几款智能工具:“智能E尺”采用手持软尺分段测量技术,可以自动叠加核算数值,解决了传统测量误差问题;“智能克重测量仪”突破样品形状限制,支持蓝牙数据传输,实现精准快速测量。

在柔性供应链模式创新和生产环节持续研发的创新工具和设备以外,SHEIN还深入至更加前沿的再生原材料、面料的前沿数码印染技术、工厂能效提升、环保包装、智慧仓储、绿色物流等上下游各环节,通过全链路技术创新构建可持续时尚体系“创新链”。

例如,与东华大学联合研发的再生涤纶解决方案,能够回收利用废旧纺织材料等消费前后涤纶材料,具有显著的应用性和经济性;与传化化学成立的联合实验室,将重点推进印染加工的数字化和绿色低碳升级,同时开展新型功能面料研发,致力于打造国际一流的纺织印染技术创新中心。

人是很关键的一个要素

对于复杂款式和复杂工艺制造的中小厂来说,如果培养一个新员工至少要半年,这其中前两个月因为新手速度慢,效益低,可能还需要工厂补贴差价进行培训。

长期来看,这种投入会是巨大的负担,留给中小工厂慢慢思考和改善的时间并不多,这是一场既拼速度也拼实力的竞争。

“一个流行款的打造,要做到又快又好。”杨望说。创新工具的使用,能提升生产效率、产品品质,也能提升人效,衣服生产过程中废料减少,意味着管理、复盘不再像以前那么复杂。员工的学习成本低,新手学会只要30分钟。

一年前,朱超在走访了SHEIN的创新工具后,开始在工厂内部推广使用多款工具。其工厂现在敢去接一些工艺更复杂、量大的订单,退货率少了一半。

“工人会有个适应的过程,要学会跟机器打交道,适应之后他们就知道这是最顺畅、最高效的方式。”朱超说,“工人思维的转变,本质上也是效率的提升,这个可以向行业辐射。”

这是一个可复制的生产管理过程。在一轮轮的沟通与磨合中,工厂在增加能力,工人也在增加能力,并形成经验和固定的标准,再换一轮新人进来,也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掌握整个流程。

这是对人的改变的侧面表现。在SHEIN服装制造创新研究中心,每年都会有几百场针对供应商的培训,从经营管理、企划开发、生产排单,到运营备货、质量管理等所有环节。2023年以来累计组织培训已达上千场,仅今年一季度已开展供应商赋能培训近百场、供应商参与培训超5300商次。

“人是很关键的一个要素。”SHEIN供应在告诉创业邦,工厂现在的痛点之一是,年轻人不愿意进来,工人流动快,人才是影响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这是SHEIN设置“道场”的初衷——五个培训场地,面料审核、质检、精益、制版、车缝。在SHEIN的道场里,面料道场配备研发的质检设备,教面料质检、颜色评定;质检道场教成衣质量检验,一共有八步,每一步都有明确的标准;精益道场根据SHEIN的5S 标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教优化环节、减少浪费;制版道场教做纸样图,车缝道场将车缝环节中痛点难点的针对性解决方案赋能给供应商一线工人。在道场完成培训的供应商员工,通过考核后,能拿对应的证书。

据SHEIN精益运营经理说,精益道场主要针对工厂的管理层,更新管理理念。同时,SHEIN目前已具备产教评技能生态链企业自主评价机构资质,可以对质检、制版、缝纫、供应链管理等工种进行职业技能等级考核认定。

“从企业层面来讲,SHEIN在每一个环节都在赋能企业的成长。”资深跨境电商专家林智勇说,“一个好的企业要实现精细化管理。”

创业邦的理解是,SHEIN在技术赋能、提升效率、反哺行业之间形成了一个闭环。针对供应商的个性化问题,SHEIN还会在共性的培训项目里再单独设立一个新的课程重点挖掘。这套关于人的答案还在不断完善,并且已经延伸到更多产业带。

SHEIN的供应商并不都集中在珠三角一带,比如在辽宁葫芦岛会有一些泳衣品类的供应商,从成本、效率的角度考虑,SHEIN培训师傅会过去当地实现“送教上门”灵活培训。

在此基础上,SHEIN对产业人才的培养也有望从其供应商生态体系向行业扩展提供增值服务,如面向服装类院校搭建产教融合课程,助力职业院校能紧跟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人才需求;面向行业商家和产业人才提供“零基础”上岗培训及专项能力提升培训的增值服务。

一个深度赋能服装产业链的“链主”

在大多供应商看不见的地方,SHEIN对行业的改造已经渗入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

标准化的另一个表现是工厂扩建改造,SHEIN根据调研结果与相关标准,形成一本 261 页的《标准手册》,写明装修的要求,比如新厂选址、地面改造、环境布局、厕所改造等,SHEIN对其会给予一定标准的资源扶持,比如一家工厂的整体改造装修费用是 250 万元,SHEIN会补贴 100-120 万元。

到今年一季度,SHEIN已帮助210多家合作供应商工厂近52万平方米的厂房实现了升级改造,受益人数超3.3万人。

在广州、肇庆等地,SHEIN投资超百亿元,建设智慧物流产业园,提高分拣、订单分拨的自动化水平。

SHEIN还推出了一系列针对供应商社区的公益项目,通过供应商工厂食堂、宿舍以及多功能室的升级改造,以及聚星光、暑期夏令营、儿童之家等项目帮助供应商员工及家庭。

到今年一季度,SHEIN出资帮助供应商工厂食堂、宿舍以及多功能室的升级改造已覆盖近1.4万平方米;“儿童之家”建设完成 29 个,免费为供应商员工提供子女照看、学习成长等服务,累计服务超6.3万人次。供应商员工子女夏令营公益活动已经累计服务超700人;公益项目“聚星光”已累计资助689个供应商员工家庭,缓解他们在子女求学、重大疾病治疗等方面的暂时性经济困难,其中资助求学阶段青少年1400多人。

从这一角度来看,SHEIN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品牌或电商企业了。它通过“数字化+工具”的模式推动上下游全链路效率提升和协同,实际已经变成一个服装产业链的赋能“链主”。

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发展,让SHEIN超越 ZARA、H&M 等发展数十年的品牌,成为全球第三大时尚零售商,并成为2024年全球增长最快的时尚零售商。

“SHEIN在通过深度赋能,推动更大范围的产业协同,形成更有韧性的产业生态。”林智勇说。

文中朱超、杨望为化名。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