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主题乐园,过了个闹心国庆

关注
有内涵又有诚意的中国同行一旦开窍,连迪士尼也难逃中年危机。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金错刀(ID:ijincuodao),作者:江源,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邪修的风,如今又吹到了国庆旅游。

今年十一,不少年轻人搞出了新的“邪修大法”。住酒店怕被偷拍,那就自己放一个露营帐篷;一次性手套直接当牙具盒;奶茶袋都能晚上用来泡脚。

图片

主打一个不花一分冤枉钱,干净便宜我都要。

跟年轻人的旅游热对比明显的是,曾经的国庆排队顶流世界主题乐园,却出乎意料过起了“紧日子”。

图片

从北京的环球影城每年巨亏15亿,到史努比乐园闭园发布结业公告,香港海洋公园最近公布了最新财年业绩,表面上看尽管游客量和收入都创下最近五年新高,但公司却仍然亏损,今年还以23亿贱卖给了祥源控股。

要知道,曾经这些世界公园还是旅游排队的鄙视链,也是当地的揽客地标,巅峰时期一天就是几万人排队来玩,门票和周边越贵越被疯抢,可谓是相当的风光。

图片

曾几何时,它们更是中国房产老板们的对标对象,每建一个乐园,目标都是“要成为中国的迪斯尼或中国的环球影城”。

这些曾完全不愁游客的世界主题乐园,为何开始集体渡劫了?

点击这里边听边看

昔日假期“金字招牌”,排队3小时起步

跟现在的坎相比,曾经的世界主题乐园只有一个词能形容:潇洒。

这些乐园之所以能躺赢,靠的就是光环够硬。

图片

要知道,在当时人们对IP还没什么概念的时候,这些世界主题公园在国内大行其道,甚至是可以横着走的存在。

首先是排场够大。一个公园动辄几万平米的规模,从各种飞车到娱乐设施,连随便路上的垃圾桶设计都值得拍照打卡;title也够响亮,要么是亚洲最贵,要么是亚洲第一个xx主题,光听起来就让人相当向往,动不动被列为“一生必打卡的地方”。

图片

第二个杀手锏更让人无法拒绝——出圈大IP。

世界主题乐园人如其名,整个公园都是围绕一个主题。像小黄人、哈利波特、马里奥、米老鼠等这种世人皆知的知名角色,竟然能以各种接地气、好玩的方式接触到,别说小孩,连成年人都顶不住。

图片

这种光环有多强?哪怕一度施工烂尾导致“迟到”13年之久的史努比乐园,开业当天入口处都是大排长龙。

图片

周末随便超10万的游客也是洒洒水。迪士尼的游客为了玩一个仅仅3分钟的游乐项目,不得不排队等待长达3个小时,很多人排队腰酸腿涨,腰快断了才能玩上项目,哪怕如此排队,很多人也并不觉得有什么。有人为了孩子,自己排队到虚脱也没关系。

图片

巅峰时期,迪士尼这样的大哥吃肉,剩下的小弟们喝汤也相当滋润。

香港海洋公园1977年正式开幕,也曾拥有过辉煌的时期,2012-2013财年到过一个小巅峰——1.27亿港元。

图片

环球影城更不用说。寒暑假的客流量几乎天天“爆园”,完全不受天气影响,很多人早上四点就起来排队。

与客流量一样火爆的,还有周边。迪士尼玩偶形象“玲娜贝儿”“可琦安”“奥乐米拉”,最风光的时候,大量专职或黄牛赚的盆满钵满,二手平台翻两倍卖都被抢空。

图片

然而谁也想不到,就是这样看起来如此不缺客流的大乐园们,却只有表面风光。

如今,在网上搜索主题乐园,随之而来就是“避雷”、“踩坑”的关键词,底下共鸣比比皆是。如果说过去乐园还是“线上没赢过,线下没输过”,但现在面对惨痛的财务压力,这些乐园也笑不出来了。

图片

中国主题公园研究院在近期报告中指出,除了客流量下滑,2024年主题公园的二次消费(如餐饮、纪念品和特色体验项目)呈现下降趋势,降幅在10%-30%。

图片

别说周边卖不动,连门票都快卖不动了。

再牛的主题乐园,如今也不得不面对一个集体大考。

民宿订单降到冰点,黄牛亏本卖周边

很多人想不到,自己曾经花高价从黄牛买来的周边或门票,不到几年时间就失去意义,甚至像个笑话。

去年年底,有乐园附近的民宿老板曾透露,客流量同期下滑不少,价格更是降到“冰点”,整体均价下滑200-300元;年营收萎缩了近30%。有老板直言因为价格越来越卷“后悔了”。

图片

乐园的各种周边也让代购们头疼,节日相关的中秋贝饼龟、万圣贝饼都不复往日的火热,有媒体报道,迪士尼乐园推出的新品整体溢价没以往那么“疯狂”,甚至偶尔还能捡漏。

图片

乐园自己当然更有感知,惨法也是各有不同。

最初级的惨,是赚钱比以前少了。


比如去年11月,华特迪士尼公司发布的财报显示,一贯增长强劲的体验部门包括主题公园和周边产品等在该季度“拖后腿”,营业利润下降6%至16.6亿美元。

华特迪士尼高管也不装了,直接坦言部分原因是上海迪士尼乐园客流量下降所致。

图片

有的是连续多年赚不到钱费力不讨好。

一组赤裸裸的数据显示,2023年,北京环球影城投资主体北京首寰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连续两年每年巨亏15亿。

甚至连门票都吆喝不动,今年年初,自称“亚洲最大”的积木乐园乐高,原本549元的成人票直接在二手市场降到436元拼命甩,彻底没了大牌乐园的待遇。

要说最惨的玩家,还有濒临破产向政府求助的。

香港海昌海洋公园甚至早在2020年5月,因为财务状况极为严峻,一度濒临破产,香港海洋公园还发出援助请求,不得已呼吁政府投入54亿港元解困。

图片

别看这些乐园惨,游客们也实在是被毒打太多次了。

一方面,是体验上太过“傲慢”。


先说玩上,曾有家长吐槽,去乐高乐园,有不少游客因为“人工降雨”失控被淋成落汤鸡,设备甚至频繁出故障。还有的世界主题乐园,门票五百多,孩子玩的东西连一半都不到,简直像个大冤种。”

图片

再说吃上,食物“又贵又难吃”也是被不少人吐槽的重灾区。168块钱的儿童餐被吐槽“飞机上吃的量”,别的地方卖几块的冰淇淋到了乐园直接身价暴涨十倍,哪怕逃过了吃饭,光是买点喝的,一家人一天也能轻松花上几百,很多人体验过一次就不想再去。

有香港人甚至直言海洋公园,“一个垃圾,让它粉碎就好”。

图片

另一方面,中国的平替越来越多。


不少本地玩家正用更便宜的价格和更灵活的玩法,像蚂蚁一样不停抢占家庭娱乐市场,票价都在200到300块左右,更变态的万岁山乐园只要80,量大管饱还扎根在市中心,主打一个中国人更懂中国人。

在各种内忧外患下,纵然骄傲如老牌主题乐园,也不得不放下架子。

卷IP规模的时代过去,接下来只能拼真刺刀

现实证明,卷IP卷规模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市场永远残酷又公平。

其实,并不是世界乐园做不下去了。有麦肯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中国主题乐园市场渗透率仅为27%,不及发达市场平均水平(68%)的一半,预计到2025年底市场规模或超过900亿。

再加上爆火的平替主题乐园越来越多,从只有河南到万岁山,都在吸走曾经迪士尼们的客流,在刀哥看来,谁能更犀利洞察消费者的“潜在欲望”,谁就能吃到旅游风口的红利。

过去,一旦当游客数量超过乐园的承载能力时,这种平衡就会被打破,导致最后游客体验不好。这些世界乐园作为商业机构,首要任务是盈利,因此在游客需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乐园也需要不断提高服务敏锐度。

图片

这个不是一定要平衡的难题,实际上,世界乐园们也完全可以打开思路,跳出传统竞争的思维桎梏,探索两个新路子。

一方面,是要未雨绸缪,提前拉长一个新长板。

如今,消费者选择乐园的核心需求,看中的不是“名气大不大”而是“值不值”。仅靠单一的IP贩卖情怀早已收割不了用户的钱包,更多乐园开始寻找新的出路。

比如香港海洋乐园,在普通的游玩业务卷无可卷时,就开始探索其他路子。有专家认为,香港海洋公园收入及亏损的改善情况比预期好,公园在保育及教育方面的优势大于其游玩设施,应做好转型。

图片

还有大阪环球影城在2005年后曾面临危机,靠着引入强IP和市场再定位实现逆转。它发现彼时人们已经厌倦了老一套的好莱坞电影工坊概念,就果断转型为“最棒的沉浸娱乐空间”,2021年增设“超级任天堂世界”等,游客量从700万增至1460万人,也算是扭转危机。

图片

另一方面,是把过去的短板补齐,提防“平替”偷家。

如今,消费者对性价比越来越敏感,很多国产平替也是以此崛起。方特、华侨城、长隆为代表的本土主题乐园进入快速扩张期,甚至连泡泡玛特都下场造乐园。虽然规模还没有老牌世界乐园大,但依然倒逼着更多主题乐园大哥们,从内容、体验、景观、营销等方面下功夫,每个环节都不能拖后腿。

此前也有类似成功的例子,就像香港迪士尼也曾连续9年亏损,靠着不断优化服务运营,从最基础的顾客体验下手,推出约200元的“三合一美食餐券”优惠套餐等,还有打三折卖的商品,也挽回了一点人气。2024年盈利8.38亿港元,终于终结了此前的9连亏。

图片

很多乐园也开始服软,将门票降价卖,同时特意针对低龄儿童做专门的服务,而不是继续高高在上卖票。还有运营企业打出一系列组合拳,海昌海洋公园旗下乐园推出一系列游玩门票折扣活动,和其他当地特色服务做联动。

不得不说,对于世界乐园来说,业绩遇冷敲醒警钟只是开始,接下来更重要的还是放下“傲慢”的态度,用真诚+专业重新赢回用户。

有内涵又有诚意的中国同行一旦开窍,连迪士尼也难逃中年危机。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