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疗,怎么就火了?

关注
瑞尔
广东硬件
瑞尔:更真实美好的视觉感受
最近融资:|2016-04-19
我要联系
频频IPO,释放了什么信号?

编者按:本文来源创业邦专栏新眸,作者李瑷蔚,编辑桑明强,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要问今年哪个赛道最火,口腔医疗要占据一席。

自今年年初以来,口腔医疗行业融资仿佛被按下了加速键,以30余起投资并购事件,引起了一、二级市场的高度关注。就在前不久,牙博士也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决心赴港上市,同时,它也是今年口腔医疗赛道第5个递表上市的玩家。

今年伊始,山西恒轮口腔、陕西小白兔口腔申请A股上市;紧接着,在6月、7月、8月,“国内正畸第一股”时代天使正式在港交所主板上市,瑞尔集团、中国口腔医疗集团也纷纷赴港递交招股书,与此同时,塞德阳光口腔、美维口腔也表示有独立上市的计划。

某种意义上,口腔医疗是一个新兴赛道,客单价高、毛利率大,且具备“强消费”特性,佐以颜值经济的带动,在人们对牙齿正畸、美白及护理需求日益增长的趋势下,让它一度被资本追捧,留心的人会发现,你身边的民营口腔医疗机构数量正在陡增。基于此,本文新眸将主要讨论3个问题:

  • 民营口腔医疗,为何成为“香饽饽”?
  • 以牙博士为例,梳理口腔医疗玩家现状;
  • 被资本催熟的玩家们,未来将面临什么?

“黑马”是如何炼成的?

在中国,口腔服务存在着巨大的市场空间。

根据相关机构调研,国内口腔市服务场规模由2016年的855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119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8.8%%,预计到2021年底将突破1450亿元。其中,超8成是由民营口腔医疗机构所构成,预计2025年将突破24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3.3%。

口腔医疗就像半路杀出来的“黑马”,在新眸看来,这背后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与眼科、医美、心理健康等行业一样,口腔医疗本质上属于需求类消费领域,缘于口腔疾病十分常见,发病率高、患者分布广泛。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全国光口腔患者的就诊量就达到3.17人次。

2、客单价高且毛利率大。以通策医疗为例,种植、正畸、儿科三大口腔业务占总收入的50%以上,且这三项服务的毛利率在40%-50%区间浮动。在牙医待遇水涨船高和先进技术的加持下,口腔业务的客单价也在逐年增长:由2018年的748.16元增长至2020年的948.46元,金眼银牙,不再是天方夜谭。

3、口腔医疗行业,仍是蓝海。不同于眼科医疗,诞生了一家独大的爱尔眼科,也不同于体检行业的美年健康,纵观口腔医疗领域,尚未出现占据绝对优势的大玩家,换句话说,无论是正畸种植还是儿科龋齿,口腔医疗的细分赛道还没有触及天花板。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口腔医疗赛道在短短几年间能有一大批玩家涌现。

牙博士启示录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大量的口腔医疗机构选择在华东地区落脚。

背后的原因很简单:华东地区经济水平在全国突出,且业态较为成熟。以牙博士为例,于2010年11月在苏州成立,经过12年的发展,在华东地区已有广泛布局,根据招股书,2018-2021年上半年,牙博士的收入分别是6.32亿、8.71亿、8.35亿和5.07亿元人民币,从2019年起净利润由亏转盈。

图:牙博士2018-2021年收益表(来源:招股书)

新眸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很多苏州人、南京人都对牙博士口腔“洗脑式”广告印象深刻。截至目前,牙博士在华东地区拥有多达31家口腔医疗服务机构,包括上海、南京、苏州、杭州、温州等一、二线城市。但从营收分布上看,牙博士始终难以摆脱对江苏地区的依赖:2018-2021年间,江苏地区营收占总收入75%。

事实上,牙博士并不算大玩家,在2021中国口腔行业品牌排行榜中,牙博士仅排在第十二名,无论是品牌影响力,还是体量规模都难以和拜博口腔、通策医疗相提并论,只是口腔医疗行业中一位普通玩家。

与其说牙博士偏安一隅,倒不如说这是民营口腔医疗连锁机构的普遍打法:第一步,在经济发达地区落脚;第二步,包装打广告获取流量;第三步,区域范围内扩张布局。以通策医疗为例,也同样存在“地方性依赖”。数据披露,2021年通策医疗的收入情况浙江省内占九成,其中,2020年杭口医院给公司贡献的营收为10.67亿元,净利润为4.14亿元,分别占总营收和总利润的51.1%和84%。

通策的打法很简单,先在浙江杭州、宁波等发达城市建立大本营,并以大品牌“杭州口院”的大品牌效应,吸纳社会信任和流量立足,再通过“总院+分院”模式逐步扩大规模。“省内足够我们再搞五十年,且省内市场的空间足够支撑当下的估值。”CEO吕建明曾公开表示。

横向对比来看,华齿口腔卡位上海,逐步下沉周边城市;恒伦医疗立足山西太原,逐步向省内扩张;可恩口腔发源于山东青岛,定位高端口腔连锁。由此推测,几乎所有口腔医疗机构都倾向于在经济发达的省会或一、二线城市落脚,在区域内深耕。

频频IPO,释放了什么信号?

新眸在复盘民营口腔医疗机构后发现,它们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以下3个阶段:

第一阶段:点状式分布(2015年前)。受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对口腔医疗市场影响,外来品牌和本土民营口腔诊所大都分布在国内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主要分布于珠海、杭州、温州、上海等。在这个阶段,民营口腔行业业态尚未成熟,2015年前,仅有牙管家和恒惠科技两个项目获得资本融资。

第二阶段:布局半径扩充(2016-2020年)。这5年,是国内民营口腔医疗高速发展期,资本高度关注,值得一提的是,我国还制定了一系列扶持医疗健康服务行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提高了口腔医疗的优先级。

带来的效果很明显,据企查查统计,仅2018年就有16家集团和企业获得融资,总金额为39.13亿元。其中,泰康人寿出资20.6亿元投资拜博医疗51.56%股权,刷新了近5年口腔医疗领域投融资的记录,也奠定了泰康拜博口腔在民营口腔行业榜一的地位。

图:2011-2021年口腔医疗赛道融资数量&金额(来源:企查查)

第三阶段:多点式竞争格局(2021年及以后)。被资本催熟的玩家们,都在开拓业务边际,据新眸不完全统计,仅2021年上半年,口腔医疗一级市场就发生了33起融资事件,总金额逾50亿元。

截止今年9月,已有山西恒轮口腔、陕西小白兔口腔、瑞尔集团、中国口腔医疗集团、牙博士医疗集团递表IPO,塞德阳光口腔、美维口腔也向市场表达了独立上市的计划。与此同时,6月“中国正畸第一股”时代天使在港交以700亿港元的市值上市,口腔医疗行业的热度陡增。

可以预见的是,国内口腔医疗机构已呈现井喷式增长状态,新兴的品牌着急布局,成熟的品牌也急着融资扩张,将形成多点式的全行业竞争格局。如此高密度的融资是在告诉市场:口腔行业发展最好的时代,或许已经来了。

问题是,作为一个高度依赖人才(牙医)的行业,高速发展和布局并不完全是一件好事:主要矛盾是,资本过热,对医生的培养速度无法赶上扩张的需求。世卫组织曾对发展中国家牙医的人口比例建议为1:5000,相比之下,国内口腔行业亟需解决人才瓶颈问题。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