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对于这个万亿市场,有三点建议

ee
北京移动互联网
面向女生的新一代场景社交
最近融资:|2016-01-06
我要联系
以用户为中心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谷仓爆品学院(ID:gucangchanpinjia),作者:吴川,创业邦经授权发布。

2022年及未来,有哪些行业或领域能高速增长?

智能硬件领域绝对算一个。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智能硬件市场规模是6430亿,2020年预计将达到10767亿,2021年增速将放缓,但预计也能达到12003亿。

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行业细分领域的完善,以及消费者对于智能硬件的不断接受,智能硬件已经逐渐从科技产品向消费品的角色转变。

本文将从智能硬件的现状、变化和产品打造三个方面,简要分析并为行业从业者提供建议与参考。

01、现状:智能家居与智能穿戴占据绝对地位

根据用户种类的不同,智能硬件可以分为工业级、消费级和商业级,其中占比最大的则是消费级智能硬件。亿邦智库预计2022年消费级智能硬件的规模将达到6895亿,到2025年预计将达到13000亿。

消费级智能硬件根据行业和需求等划分,又可以分为智能出行、智能家居、智能教育、智能穿戴、智能医疗等。

其中目前占据主导地位的则是智能家居和智能穿戴,前瞻产业研究院2020年数据显示,前者占比30.6%,后者占比20%。

智能家居2015年市场规模只有225.7亿,而到了2020年则达到了2000亿左右,平均增速保持在55%以上。IDC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智能家居设备出货量为2亿台。整体来看,老牌的美的、海尔等企业,凭借丰富的产品线,在整体出货量上保持突出。但有部分专注单品的企业在细分领域突出,比如小米智能电视在2019年和2020年出货量排名第一。

受疫情影响,智能穿戴2020年的市场规模大约在560亿,几乎没有增长,但随着疫情的控制,未来增长的空间还是非常大的。Canalys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智能穿戴市场占了全球一半的市场份额,在全球智能穿戴设备出货量上,小米占据20%的市场份额,全球第一,苹果占据19%的市场份额,全球第二,华为(含荣耀品牌)占据18%的市场份额,全球第三。

除了上述两大细分领域市场份额占比比较大外,其他细分领域也在蓬勃发展。例如智能教育领域,从2010年易读宝、洪恩等推出点读笔开始,智能教育产品层出不穷,儿童手表、机器人、电纸书,但基本属于伪智能。随着AI技术的发展,智能硬件教育进入新的阶段,例如2019年科大讯飞推出带有人工智能知识图谱的讯飞学习机;2020 年,腾讯联合惠普、英特尔推出智能教育本;大力智能推出大力智能学习灯;2021 年,科大讯飞正式发布 AI学习机等。

智能硬件的发展,从个体到生态,离不开物联网(IOT)的发展,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IOT连接设备数已达36.6亿台,2025这个数字预计会达到173亿。

02、变化:技术水平提高、消费认知变化

智能硬件的发展,关键在于技术,技术的水平决定了智能水平。目前的技术发展昭示着智能硬件的产品趋于成熟。

5G商业进入规模化阶段,提高网络传输的速度,云计算普及,计算能力大大提高,这两者结合,在软件方面突破了之前的限制。芯片技术进入3nm阶段,零部件得到优化,性能更加稳定。

从全球来看,智能硬件产业蒸蒸日上,但从中国角度来说,虽然中国在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方面世界突出,但芯片水平落后,经常受制于美国,如果能解决芯片的难题,未来中国不仅能在市场规模上突出,还能在技术上突出。

伴随着技术的发展,智能硬件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单机智能,是在传统硬件的基础上,加入了最基本的感知、识别理解和执行反馈等功能。

第二阶段是互联智能,这个阶段目前正在进行中,一个云端或者中控,链接多个终端,对智能化体验场景不断升级和优化。

第三个阶段是主动智能,目前这个阶段刚开始,是在互联智能的基础上,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工具对用户行为进行分析并能主动学习,可以主动提供适用于用户的服务。

对于普通企业来说,前两个阶段都可以实现,但是第三个阶段难度太大,那如何能搭上时代的快车呢?除了技术的变化,还应看消费者的变化。

当硬件产品实现智能化与物联化后,形成了智能硬件的生态,模式基本已经固定,这时候消费者的注意力就会回到产品本身,更加注重创意与使用场景,这时候品牌方就需要对产品的功能、外观、尺寸等进行优化,并且将产品的功能等进行细分,以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使用需求。

除了优化现有的智能硬件外,还可以深挖用户需求,对传统的硬件进行智能化。例如传统品类的小家电已难以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智能化、科技化、品质化的产品更易受到消费者青睐,他们的愿景是解放双手、提高生活品质、让生活更加美好。

跟传统的以“货”为中心不同的是,如今以“人”为中心,传统以线下商超为主要销售渠道,如今正在向以线上内容、短视频种草的销售方式转变,这样既可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及多元化需求,也可以缩短用户的决策周期,以及扩大品类品牌选择面。

以智能小家电为例,36氪调查了部分用户获取产品信息的渠道,排在前两位的是电商类平台(76.31%),如淘宝和京东,和短视频平台(56%),如抖音和快手,线下商超促销(21%)只排在第四位。

虽然如今的智能硬件市场规模已经超过万亿,但很多消费者对于智能硬件既陌生又好奇,巨量算数通过统计抖音2021年第一季度用户对智能硬件相关视频的点赞情况,排名第一的是产品介绍类,占比23%,科普类占比14%,测评类占比8%,教程类占比7%,这几类合起来占比超过50%,这说明对智能硬件感兴趣的用户有一半还在了解学习阶段。

03、产品:以用户为中心,以体验为基础,以技术为壁垒

说了这么多,智能硬件产品该怎么做?

跟传统产品相比,他们没什么区别,都是把产品做到极致,但也有区别,以用户为中心,以体验为基础,以技术为壁垒。

打造产品的方法千千万,一篇文章也说不清,今天给大家讲三点。

A、以用户为中心

一切以用户为中心,所有企业家一定要把这句话“刻”在骨髓里,这句话不仅是智能硬件,更是所有产品打造的核心。

举个例子,电动汽车品牌蔚来汽车是一家服务型的汽车公司,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硬件上,很多人根本就搞不懂哪个好哪个不好,你就算把两个品牌的车放到一起对比,他也不知道哪个好。但蔚来的车主就能感觉到蔚来好,怎么感觉到的,服务特别好。

有位车主分享说,有次车辆剐蹭了,去蔚来维修中心补漆,维修专员说需要45天,车主挺不爽的,接着维修专员说,车辆维修超过24小时是有代步车的,如果不需要代步车,可以选择每天350块钱的补贴或3500的积分,车主选择了现金补贴,车子5天修好了,他什么费用都没付,还赚了1500多。

有多位车主分享了扎胎的情况,要么在偏远地区,要么在外地,都是人生地不熟,给蔚来打电话,维修车1个小时左右到地方,半个小时维修好。

有位特斯拉的车主,在蔚来的车主下评论:长期安装着蔚来APP……

只有以用户为中心,才能让用户认可你。

B、以体验为基础

对于当今的消费者来说,除了最重要的功能外,产品体验绝对排在第二位,不管是什么产品,体验的好坏决定了对该产品认可度的多少。

比如几年前日本松下的空气净化器,功能很强大,但是按键太多,用户不看说明书根本不会用,有些人就算看了说明书也不会用,小米生态链企业智米做的空气净化器按键就很简单,按一下开关,机器就开始工作,再按一下,强力模式,长按开关就关机了,体验非常好。

再举个例子,小米投资的智能照明企业Yeelight易来,三个月前刚融资3个亿,这家企业创业不到10年,当时创业时,照明行业是一片红海,他们是怎么切入的呢?

拼性能,根本拼不过照明巨头,国际巨头有飞利浦、欧司朗和通用电气,国内巨头有欧普照明、雷士照明等,人家已经有了固定的用户群体。那拼什么?拼体验!

易来的创始人姜兆宁说,别家的灯都想做得更亮,我们是除了让它亮,还能让它暗,过去到了晚上,突然开灯都会把人的眼闪一下,有时还会把孩子吓醒。易来灯的妙处是,能让你睡觉时像在月亮底下一样,不被光刺激到,又能大致看清障碍物。

以体验为切入点的易来,推出的智能照明灯一下子就卖爆了。

C、以技术为壁垒

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于智能硬件产品来说,技术不仅是第一生产力,更是壁垒。

小米生态链企业纯米,是做电饭煲起家的,纯米的电饭煲有多厉害,在口感上能超过日本电饭煲。纯米是怎么做的呢?不断突破技术!

纯米在研究电饭煲的时候,发现能影响米饭口感的因素,除了锅胆、大米外,还有温度、压力、海拔、水的沸点等80多个因素,纯米烹饪曲线工程师背着电饭煲,跑到不同海拔的地区做测试,因为海拔会影响水的沸点,最后出来的口感会有很大差别,比如平均海拔3500米的香格里拉,普通电饭煲煮出来的饭是夹生的。很多品牌都知道这些因素,但没人去做优化,毕竟口感没提升多少,做实验就能累死人,能把锅胆做好就可以了。

纯米去做了优化,根据不同的米种、不同的海拔等因素,设计了三千多条温度曲线,提供专业的煮米方案,让米饭众口可调。

截止去年10月,纯米的电饭煲卖出了1000万台。

结语:

智能硬件这个万亿市场,随着技术发展与消费观念的变化,必将腾飞。

但摸着石头过河,必然会遭遇一些挫折。

无论什么时候,一定要记住,我们的消费主体是消费者,他们的消费观在发生变化,要跟上他们的步伐,要明白他们心中所想,满足他们心中所需,就可以成功。

参考资料:

亿欧智库:2021中国消费级智能硬件市场研究报告

巨量算数/36氪研究院:小家电及智能家居硬件报告

前瞻产业研究院:2021年中国智能硬件市场规模、细分市场及发展前景分析 2026年市场规模或突破2万亿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