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怪盗团(ID:TMTphantom),作者:怪盗团团长裴培,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就在今天,阿里巴巴宣布了最新一轮组织调整,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举措当属阿里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逍遥子(张勇)兼任阿里云总裁,行癫(张建锋)专注于达摩院院长一职。与此同时,阿里集团首席技术官、首席人才官等职务也进行了调整。
一直和风细雨的逍遥子,此次的杀伐决断让不少人感到意外。一是阿里云香港机房宕机事件才刚刚发生10天,就从组织顶层动刀,称得上是霹雳手段;二是在发给阿里云的全员信中,逍遥子措辞之严厉近年罕见,直言“‘客户第一’的价值观,从来都不是高高挂在公司墙上的标语”。据阿里巴巴内部人士称,逍遥子在内部会议上还说出了“要给客户详细可靠的解决方案,而不是机械的给产品名录”这样的重话。
我的一位微信好友今天就跟我感叹:“这还是我们熟悉的那个逍遥子吗?”
说实话,这声感叹让我多少觉得有点可笑。很多人虽然嘴上推崇“说软话、办硬事”,但潜意识里还是觉得,只有金刚怒目,才能管理好阿里巴巴这么大规模的企业。去年12月,阿里宣布从“大中台”战略转向“多元化治理”,就引发了种种毫无论据支持的阴谋论,甚至有人觉得,在成立各大业务板块之后,逍遥子这个集团CEO直接能抓的业务已经不多了。
让我说明一下自己的观点:首先,阿里这两年的组织调整,一直都是沿着打造兼具灵活性和战斗力、“抓大放小”的组织方向,这个方向是正确的。其次,在日趋复杂的竞争环境下,逍遥子主动下放了大量业务决策权,但他从未失去对阿里整体战略的控制。过去多年的实践证明,逍遥子是最符合阿里需要的一号位,我们很难想象此时此刻还有谁比他更适合这个位置。
如果要拿二战时期的著名将帅做类比,我觉得与逍遥子的领导风格最相似的,是西线盟军最高指挥官艾森豪威尔。尤其是在去年的组织架构调整之后,这种相似之处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明显了:
- 专注于战略事务,包括计划制订、资源获取和分配。在中长期的战略问题上坚定不移、保持定力,绝不因短期波动而摇摆。
- 在战役指挥层面,赋予下属极大的自由度,打造敏捷型组织。每一级战场指挥官均被鼓励发挥主观能动性,及时做出高效决策。
- 在关键问题、关键方向上,也敢于亲自出手。因为这种关键方向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值得统帅投入自己的时间精力指挥、协调。
作为盟军欧洲战区最高指挥官,艾森豪威尔最大的成就是成功实施了诺曼底登陆,打开了通向欧洲心脏的道路。在长达近两年的筹备过程中,最大的难点是如何维持同盟国内部的合作,如何把来自无数个领域的资源分配到无数个行动方向上去。电影《巴顿将军》当中有句经典台词:“艾克(艾森豪威尔)指挥的是有史以来最复杂、最艰难的同盟,你应该理解他的处境有多艰难。”
幸运的是,艾森豪威尔既有足够的战略定力,又具备灵活的手腕,能够把一件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巨大任务拆解实施。在登陆船只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他与美国海军进行了漫长的复杂交涉,成功从太平洋战场调拨了足够数量的船只,确保了两栖作战运力;他力主对法国北部的德军交通线进行全面彻底的轰炸,从而提前瘫痪德军的机动和补给能力,大大减轻了诺曼底滩头的压力;在登陆前夕,他还成功与戴高乐的自由法国达成协议,获得了法国沦陷区游击队的宝贵情报和后方游击支援。与此同时,艾森豪威尔还不止一次顶住了丘吉尔关于把登陆方向从诺曼底换到巴尔干半岛的奇思妙想,却又没有因此损害美英的同盟关系。简直是不可思议的成就!
在登陆开始之后,美英两军组织水平的差异凸显了出来:虽然美军从1942年才开始大规模扩军、各单位几乎没有历史沿革,但是中基层指挥官表现出了很强的灵活性和自主性,这一点在奥马哈海滩战斗中就得到了体现。德军曾经赖以取胜的看家本领——“任务式指挥”,被美国较好地学习吸收了。在1944年夏天还显得很稚嫩、战术素养有限的美军,到了1944年冬天的阿登战役期间就可以游刃有余地应对德军精锐部队的反击。反观英军,尽管比美军多了三年血腥战争的历练,在战术和战役层面却充分暴露了组织僵化、老气横秋的缺点,随着战争的推进只能扮演越来越无足轻重的角色。
我们可以认为,从2016年开始,阿里就在进行自己的“诺曼底登陆”:在传统电商渗透率快要见顶的情况下,构建包括外卖、到店、同城零售、生鲜电商、同城速运等在内的同城/本地电商体系,在此基础上形成远中近场结合的一体化零售布局,帮助商家实现对消费者的“按需履约”。这个战略非常远大,需要投入相当多的资源、时间,又不一定能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在执行层面,这场“诺曼底登陆”又要求各业务单元具备相当的主观能动性,毕竟近场电商是高度本地化、重运营的生意。作为集团一号位,逍遥子的工作必然会聚焦于如何围绕上述战略分配资源,而不是事无巨细地管理具体业务。在这种情况下,逍遥子主动拆掉阿里中台、推动各大业务板块的自给自足,是完全符合逻辑的。
不过,凡事皆无绝对。遇到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一号位也是需要“一竿子插到底”的。在整个战争期间,艾森豪威尔主抓最多的就是战略空军:他坚持将英国空军置于自己的统一指挥之下,亲自指导对德国的战略轰炸以及对德军制空能力的肃清。因为他很清楚,空中优势是盟军最大的优势,空地配合又是巨大的难题,必须由他本人过问才能真正发挥优势。在诺曼底登陆前夕,丘吉尔曾经强烈反对对法国北部进行轰炸,担心这样会导致平民伤亡;艾森豪威尔则指出,只有尽快彻底逐出德军,才能从根本上避免平民伤亡。事实证明,艾森豪威尔的上述判断是正确的。
现在,逍遥子兼任阿里云总裁,就有一点“艾森豪威尔亲自主抓空军”的意思:云计算是阿里的杀手锏,一边连接着前途远大的产业互联网,一边对阿里核心电商业务形成基础支撑。AWS已经成为了亚马逊的利润和现金流担当,阿里云早晚有一天也可以对阿里承担类似作用。而且,云计算是一门千头万绪的生意,技术、销售、运营等多个维度都是核心竞争力,与其他业务的协同也非常复杂——这样的业务,确实值得一号位花费较多的时间精力去抓。如果逍遥子不是亲自兼任阿里云总裁,而是去兼任某个高度成熟的电商业务总裁,那我反而会觉得不正常。
站在局外人的角度,我觉得逍遥子和艾森豪威尔还有一个微妙的共同点,导致了他们容易被人误判,但也构成了他们的核心竞争力:性格低调、虚怀若谷。任何读过艾森豪威尔传记的人,都会感叹他的“缺乏个性”“温吞水”,与桀骜不驯的巴顿、自视颇高的蒙哥马利、夸夸其谈的麦克阿瑟形成了鲜明对比。然而,低调不代表对事务缺乏掌控。在巴顿掌掴伤兵事件发生后,艾森豪威尔先是将巴顿调离一线,然后让他充当诺曼底登陆情报战的“诱饵”,等待风波过去又让他回归集团军司令位置——体现了老练的用人和管人技巧。在阿登战役爆发之初,面对缺乏反击意愿的蒙哥马利,艾森豪威尔力主将两个美国集团军划归英军指挥,给足了蒙哥马利面子,促使美英两军和衷共济挡住了德军的进攻。如果这是“温吞水”,那么这恰恰是一号位最需要的品质。
执掌阿里多年的逍遥子,在公开场合很少语出惊人,从没发过什么脾气,也不擅长自我包装。但是,在重大用人和业务决策方面,逍遥子一贯是明断明决,思路高度清晰,也从未失去掌控力。事实上,在逍遥子担任CEO期间,阿里各大事业群、各项重要业务的负责人,基本都已经经历过至少一次轮换。他所制定的“国内消费+出海+云计算”的三驾马车发展战略,也一直在得到稳步的推行。所谓“逍遥子不直接抓业务”的说法,就像在二战期间有人说“艾森豪威尔不指挥作战”一样,虽然颇具话题性,却缺乏最基本的真实性。
无论如何,艾森豪威尔的功绩已经永久载入了史册,二战西线盟军的胜利也得到了历史学家的普遍承认。而逍遥子主导的阿里“远中近场一体化电商”体系的建设,最多才只进行到一半。这个战略能否完成、什么时候完成,不仅取决于阿里,也取决于宏观环境和许多复杂的竞争因素。但是,这个战略是正确的,保持组织的灵活性和能动性也是正确的——这两点应该没有什么疑问。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