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丁香园创始人董事长 李天天
图源丨创业邦
2008年,在杭州创业的丁香园创始人李天天迎来至暗时刻:全球金融危机蔓延,银行放贷趋紧,丁香园面临着资金链即将断裂、团队即将解散的困境。
这时,杭州市科技局施以援手,帮助丁香园从银行获得了一笔100万元人民币的贷款,让这个濒危企业重获生机。
当“为什么是杭州”的追问刷屏朋友圈,这位与杭州共成长二十年的创业者,用22条实战经验解码城市营商密码。
这些不仅记录着个体企业的命运转折,更折射出一座数字之城与创新者同频共振的底层逻辑。
最近,杭州的营商环境再次成为大家热议的焦点,许多人在朋友圈问「为什么是杭州?」,讨论非常热烈。作为一名在杭州创业20年的实践者,我希望通过以下22条亲身感受和实战经验,从创业者的视角探讨杭州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究竟做对了哪些事。这些思考既是我对创业经历的总结,也是对杭州在这个过程中展现出的智慧和远见的敬意,期望能给正在创业的你带来启发和思考。
在我担任创业导师期间,发现很多青年企业家对自己的专业领域非常擅长,但面对政府事务时往往感到陌生。而在杭州,解决这些问题其实非常简单。你只需记住「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这八个字。这里的「求」并非乞求别人,而是你的诉求和需求。只要有需求,直接提出,和政府管理者坦诚沟通,建立信任,很多事情就变得非常简单。多DeepAsk,多DeepTalk;不用DeepDrink,千万别DeepHuyou,真正的关键在于彼此坦诚相待,相互成就。
1、和杭州各级政府打交道容易吗?要喝酒拉关系吗?
真不用,该办的事会办好,不该办的人家也不能办,但会和你解释清楚原因。
浙江人民酒量普遍不咋地(绍兴除外),喝酒是真不行。
逢年过节发个微信相互问候一下就行,不发也行。
2、在杭州遇到过那种推三阻四、磨磨唧唧、没有担当、有求不应的官员吗?
有,极少数,但印象深刻。
拍脑袋毛估在3%以内。
绝大多数非常不错(真心话)。
3、杭州各区招商局的条件看起来都不错,我应该如何选择?
花点时间了解各区的产业生态,跟自己的契合度越高越好,人好招,钱好找,上下游互补,做起业务很舒服。
重点关注当地政府是否有服务理念,是否兑现承诺,是否主动服务,是否「有求必应」,可以找同区的企业多打听打听,然后再决定落在哪里。
比如滨江区的产业生态比较侧重高科技创新企业,政府的服务意识也非常好,杭州六小龙的「宇树科技」就在我们滨江。(利益冲突披露:丁香园总部位于杭州滨江区,享受滨江惠企政策。)
4、招商局当初答应我的条件没能完全兑现,我该怎么办?
和医疗一样,关键在预防,所以选择合适的区域落地非常关键,具体参考第3条。
如果你的任务指标没完成,招商局会按照「指标完成率」折算兑现,但也会应给尽给的。
如果还有疑问,不用怕直接去招商局问,看有啥特殊原因,他们肯定会答复你。
5、经信是干啥的?对我有啥帮助?
经信是「企业保姆」。
经信是中小企业对接最多,提供政策信息最多的一个部门,可以了解到很多行业政策、产业政策、申报通知、申报进度等相关信息,建议平时多沟通。
经信还会推动产业政策落地,对接产业链交流合作、提供信息咨询,协助解决企业困难等等。
6、发改是干啥的?对我有啥帮助?
发改是「带头大哥」。
作为总牵头单位,制定和实施全市/全区的经济发展规划,出台支持重点产业发展政策,帮助企业上市、融资,负责重大投资项目审批与备案等。
牵头「两重两新」等国家重大专项资金,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推进产业结构升级。
7、企业逐步做大之后,如何找经信和发改对接?
一方面,他们会注意到你,主动和你接触;如果你需要,他们也会上门拜访。
另一方面,你可以通过「互联网小镇」、「物联网小镇」等产业平台、所在街道的「区域发展办」等主动对接。我们滨江区还有「产业社区」,很多楼宇园区都有「暖企小站」,这些都可以直接对接经信发改。
对接之后可以问问是否有与你所在领域匹配的「企业群」,这些群里会分享最新产业政策信息,有时候比官网还快,还有经信发改的工作人员解答问题。
8、被税务稽查抽中了,我该怎么办?
你会收到稽查通知书,还有电话通知,也会提示你他们发现的风险点在哪里。
针对风险点认真准备别紧张,当作一次税法学习和财务健康检查。
同一企业主体一般三年之内不会被重复抽到,所以忙活一次也值得。
9、税务稽查查出问题,我该怎么办?
首先还是别紧张,这就和体检发现问题是一样的。
过程中与税务稽查员保持电话、微信或者当面沟通,他们很愿意听企业反馈。
理解不到位的税务条款,可以请税务稽查员结合企业实际帮助解读,他们也很乐意帮忙。
出现问题积极整改,相同问题以后不再出现,杭州政府非常宽容,不会随意折腾企业,「放水养鱼」也是原则之一。
有争议的部分可以交换意见,别忘了对处罚决定你还有陈述和申辩权,理由合法合规就能申诉成功。
10、哪里可以找到税优政策?我该如何办?
开始念经,随便听听。
钉钉通知:浙江税务征纳沟通平台(滨江区税务局)
短信通知:浙江省税务局、杭州市税务局、滨江区税务局
官网公告:国家税务总局浙江省税务局
公众号公告:国家税务总局、浙江税务、杭州税务
电话咨询:12366纳税服务热线、税管员
11、哪里可以找到财政补贴政策?我该如何办?
继续念经,随便听听。
官方网站:杭州市政府、杭州市财政局、发改委、经信局等网站。
「亲清在线平台」——在线申请补贴、查询政策并提交资料,非常值得关注。
官方公众号:例如浙江发布、杭州发布、浙企e站、杭企e站、杭州人社、杭州本地宝、滨江发布等。
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可以现场咨询并办理业务。
12、税优或财政补贴被拖欠咋办?
我们目前还没遇到过,该给的都给了,滨江区政府说到做到,兑现承诺。
如果确实没有在限期内收到,可以联系企业税务专管员,肯定有答复。
他们有「首问责任制」,第一个被问的人即使无法给你答案,也会指引你到下一位可以回答问题的人那里,不会中途掉链子,更不会陷入死循环。
13、真的线下只跑一次吗?办事材料不全,会被打回吗?
是真的。「浙里办」APP、浙江政务网、杭州亲清在线等平台就可以,其实很多事情都能在线直接办完,一次都不跑。
还有快递服务,如果缺材料或者需要提供证照等文件,不会打回,你可以直接快递补齐。
对于比较复杂的事儿,还是建议提前了解一下,或者先和相关部门沟通好,避免现场卡壳儿。
BTW:我很想知道当初是谁提的「最多跑一次」,完美的OKR案例啊,是个高手。
14、如何准备政企座谈会材料?
会有多家企业参加,每家发言时间一般5-7分钟,你每秒最多能说仨字,所以准备900-1200字文字稿就够了。
尽量别超时,超时会挤占别人的发言时间,会招人恨,建议按照「企业特色-目前问题-意见建议」顺序组织材料。
「企业特色」可以适度吹吹牛,别超10% buff就行。千万不要DeepHuyou,经信发改都看得到企业数据,吹大劲儿了伤害彼此信任。
15、座谈会发言时间不够我该怎么办?
可以带一份附加材料,洋洋洒洒写个4-5页,发言时表示自己带着更详细的资料来,会后交给对方。
会后把附加材料给对方,他们会主动来加你微信,所以准备好微信加好友。
如果你提了意见建议,他们一定会给你反馈答复,「有求必应」嘛。
16、如何向政府提诉求、意见和建议?
杭州干部从基层做起干了很多年,懂数据懂企业懂经济,虽然行业不同,模式各异,但基本都能听懂你说啥。
直接说诉求,DeepAsk或DeepTalk都行,别兜圈子,千万不要DeepHuyou,要钱要地要政策,只要符合条件和政策,他们都会办,不会故意卡你。
如果你不符合条件和政策,他们也确实办不了,但会跟你解释清楚原因。
45分钟结束正好,一小时也行,人家也忙。
17、政府要上门走访,我该怎么准备?
首先他们会先约你的时间,你可以挑个你方便的时间,他们会尊重你的安排。
时间确定后,有人会提前和你沟通走访目的,提前请你准备好相关材料和诉求。
当天不用迎来送往,不用地毯横幅鲜花,准备内容参见第14、15、16条。
准备点水就行(茶水纯净水随意),不用水果点心,人家不吃。
一小时结束就消失。
18、有必要参加区里的行业协会或商会吗?
有必要,但不用太多,参加1-2个差不多了。
会员之间可以相互交流,了解政策动向,提出共性问题建议,业务相关还能合作。
协会商会也会邀请你参加政府活动,露露脸没啥坏处,还能认识经信发改的人。
19、遇到知识产权保护等法律难题,政府会支持企业吗?
会的,记住他们的原则是「有求必应」。
政府会组织召开座谈会研讨会,还会组织专业培训,组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提供帮扶方案等,手把手教会你。
如果上升到重大疑难知识产权刑事犯罪案件了,也可以找政府支持,比如要求他们督办案件。
20、在业务监管方面,如何与政府沟通?
杭州政府对企业是非常支持的,对问题也很宽容,监管是为了保障企业合规经营,「放水养鱼」嘛。
你可以第一时间对接监管科处,随时和工作人员线上快速交流,一般问题线上沟通就搞定了。
复杂问题可以线下约见面,可以喊他们上门。他们有个原则:「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这点做的还挺到位的。
21、政府提供的人才房太抢手,摇不到怎么办?
杭州房价不低,人才房确实抢手,如果没摇中也不必沮丧,还有很多方法。
企业内推:现在很多企业会有自身的人才房指标,可以多和企业的HR了解相关福利政策,请企业帮助内推。
积极参与:除了企业申请之外,自己也要积极参加自助摇号,最近两年中签率还是不断提升的。
租房补贴:为符合条件人才提供租房补贴,减轻压力。
购房补贴:部分高层次人才可享受购房补贴,减轻压力。
符合条件可以申请公租房,租金比较低,适合长期居住,减轻压力。
22、政府对口单位换人了,对企业发展有影响吗?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人会换,但据我20年观察,杭州各级政府服务企业的理念确实传承下来了,不会因人而变,没啥影响。
做好主业、合规经营、把政策用足用好,始终是企业发展的关键。
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成就,始终是亲清关系的基石。
本文作者:李天天,中国最大的专业医生平台——丁香园创始人,本科和硕士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博士就读于北京协和医学院。2000年7月,李天天在黑龙江哈尔滨创立了「丁香园医学论坛」,2006年5月来浙江杭州发展,迄今创业25年。丁香园旗下包括「丁香园」和「丁香医生」,公司总部位于杭州市滨江区,员工近千人。2018年4月,丁香园获得1亿美元D轮融资,投后估值超10亿美元,正式跨入了互联网医疗独角兽之列。李天天同时担任浙江大学强鹰导师团创业导师,目前辅导三家杭州初创企业。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