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共情”是下一个伟大的创业机会——在有限的一生里“体验”无限种人生

任何现实世界的稀有体验,都值得都在VR上重做一遍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Kara的XR探险(ID:kararoadtoxr),作者:唐飞,编辑:李小天,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你有没有看电影感动哭过?有没有读小说脑补自己是男女主角?共情是人类的能力,也是人类的需求。

本文4个部分

1. 契机:北影节几部VR作品带给我前所未有的共情感知冲击

2. 共情他人有什么用:不仅对自己的生活有很多好处,也是商业成功的秘密武器

3. 技术如何提升共情:VRMR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认知基础设施”,让我们从信息的接收者、观看者变成体验的亲历者

4. 共情有哪些创业机会:任何现实世界的稀有体验,都值得都在VR上重做一遍

01

思考契机:北影节

上个月,在2025北京国际电影节沉浸单元观看了13部VRMR作品,随后去查找了11篇“共情”相关的心理学、神经学、电影领域的论文和刊文。因为相比传统影视作品,这几部VR作品在共情的实现上对我带来了很大冲击。

我意识到,虚拟现实技术融合创新的叙事方式,不是在讲故事,而是在传递人生。

图片

《血尽无痕》《泪尽无声》《何以告慰》:三部曲是本次北影节共情方面最打动我的作品。那一刻,我置身于破败的楼道,耳边是打转的苍蝇和蝉鸣的低吟,空气中弥漫着压抑与绝望。环顾四周,慰安妇饱经风霜的灵魂近在咫尺,眼神里藏着无尽的痛苦和无助。故事缓缓展开,我不再是单纯的观众,而仿佛成为了她们中的一员,亲历那段被历史尘封的黑暗。这种体验比传统大荧幕更震撼和真实,那一刻,我不再是旁观者,而真切的带入了她们的世界,我感受到她们的恐惧,像潮水般涌来的愤怒,以及深不见底的绝望。

图片

《石像往事》:本次北影节我最喜欢的作品。这部片子被称为“空间计算时代的第一个电影叙事”。把古老教堂上的雕像都变成了活灵活现的“人”,石像和铜像一起闲聊、八卦、甚至吵架,彼此陪伴着度过几百年光阴,一起看着周遭从农田变成小镇,再变成高楼林立的都市。随着建筑被破坏,石像们流落四处。而故事结尾的博物馆场景,成为了这些老朋友们数百年后的久别重逢。38分钟的体验里,我似乎变成了他们中的一员,不仅是观看,更多是参与、体验、与角色们共同经历一切。作品尾声,泪水甚至在眼眶打转。

图片

《冲动》:本次北影节交互体验方面我最喜欢的作品。横跨了纪录片、游戏、装置艺术、MR体验,用直观和简单的手柄交互,引导我进入ADHD人群的世界。这种体验不仅改变了我以前一些错误的刻板印象,更前所未有的直观体验到ADHD人群生活的复杂性和困扰。

02

共情,有什么用?

新的技术和叙事让我们更深刻、更容易对他人共情,而我们为何需要共情?共情他人对我们有什么好处?沿着这个问题,我去查找了共情的定义和概念,以及一些不同学科的研究。

共情对应英文语境的empathy(而非sympathy同情)。共情,简单来说是对他人的感同身受。它不仅是情感的共鸣,更是一种认知能力,让我们能够站在他人的立场,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甚至带入自我体验他人的人生。为什么共情如此重要?它对我们个体的好处和社会的价值究竟是什么?

1

个体的成长与幸福

社会关系:心理学家Daniel Batson提出共情能使我们暂时“进入”另一个人的内心状态,形成一种跨个体的认知与情感连接。”在亲密关系中,共情让我们更理解伴侣的期待、父母的唠叨、孩子的叛逆,减少摩擦和争吵,建立更深的情感纽带。在职场中,共情让我们挖掘客户、老板、同事的期望和难处,建立信任感和增强人际关系。

个人成长:高共情能力的人往往拥有更高的生活满意度和心理健康水平。能够理解和体验他人的情感,让我们拥有更丰富的情绪曲线,更强的意义感,而不仅是短暂的快乐。心理学家Arthur Aron提出的“Inclusion of Other in the Self”理论指出,当我们对别人共情时,我们实际上也在扩展“自我”的边界,丰富我们对世界的理解与感受力。这是一种主观生命体验上的“拓宽”,让我们的人生体验更加多元,仿佛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出了更多的故事。

2

商业的成功密码

福布斯在2024年刊登了一篇文章“Empathy Is The New Currency”。共情不只是“软技能”,更逐渐成为商业世界成功的秘密武器。

微软CEO Satya Nadella曾说:“共情是理解客户需求的关键。”在他的领导下,微软通过共情驱动的创新,让市场价值增长了七倍,达到2万亿美元。

福特汽车创始人Henry Ford说“如果有一个成功秘诀,那就是能从他人角度看问题,理解他们的观点”。

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凭借“40天带薪年假”、“企业最大的价值是让员工活得有尊严”、“半吃的水果可退“、”购物车上有放大镜“等对员工和顾客的同理心,不仅赢得了口碑,还创造了惊人的员工忠诚度和顾客黏性。“以人为本”理念的内核是对他人的共情。

哈佛商业评论的研究显示,表现出高同理心的公司在创新、员工敬业度和客户保留率方面表现优于低同理心的公司。Empathy Index显示,高同理心公司(排在index前10%的公司如Meta、谷歌)在股市表现上超同行50%,市值增长23.3%(vs. 平均5.2%),收益增长6%(vs. 排名后10%的公司下降9%)。共情作为商业领导人的魅力,不仅能帮助企业洞察用户未被满足的需求,设计更贴心的产品,也能激励员工让团队更有凝聚力和创造力。这证明,共情不仅是“软技能”,也是硬核竞争力。

3

社会和人文关怀的进步

前面2条是很现实的,共情他人能获得什么好处。而从被共情者出发,在社会层面有更多的长远价值。共情是打破偏见、促进包容的钥匙。我们能跨越文化、种族、性别、和偏见,理解和我们不一样的人的困境,推动更公平的政策和行动。它让我们不再冷漠,而是愿意为他人的苦难伸出援手,构建一个更有韧性和温暖的社会。

03

VRMR技术如何提升共情

传统电影通过镜头语言和叙事技巧引导观众产生共情,依赖观众自己的脑补和想象。VRMR通过技术和交互手段提供了更直接的参与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认知基础设施”,让我们从信息的接收者、观看者变成体验的亲历者。根据体感,我总结了一下和传统电影的区别:

图片

VR被称为“ultimate empathy machine”,斯坦福教授Bailenson在2018年对数百名参与者进行实验,用VR、文字、2D屏幕等不同展示方式让参与者感受无家可归者的生活,使用VR的参与者,同理心和态度比其他参与者更积极,行为改变更显著。研究也提出了对老年人、种族群体等其他弱势群体同理心提升的潜力。

就如同《血尽无痕》,我作为观众,出现在她们的时间空间里,不仅看到了慰安妇的苦难,还“感受”到了她们的绝望。VR通过高沉浸度和存在感,降低认知负荷,观众无需依赖想象就能体验他人的处境。这种技术的普及,让共情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触手可及的情感现实。

再进一步是什么?体验别人的人生:

如果说观看VRMR内容提升对角色的共情,那么再进一步,某些叙事和交互的设置甚至可以让我们体验其他人的人生。去年和复旦大学严锋教授一起录制过一期播客,严教授提到,VR赋予了用户一种身份特权。比如以前只有很少的人能经常打高尔夫,比如极限运动冠军才能在悬崖上成功的走过钢索,比如很少人拥有世界杯冠军球队after party的邀请函,而现在和未来,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低成本、安全、便利地通过VRMR,获得接近真实的稀有人生体验。

除了轻投入观看为主的沉浸体验之外,我也非常看好simulation类游戏在VRMR终端的机会,尤其是接下来2-5年,很多细分玩法的simulation游戏有机会成为现象级产品及VRMR原生游戏的时代代表。如今Golf+, Gym Class,I'm Cat, I'm Security等VR游戏的火爆,已经初现了VR模拟游戏的价值,扮演不同职业或身份、把现实世界里少数人的体验变得平民和日常,探索各种人生选择,理解他人的乐趣、动机。让我们在安全、方便的环境中拓展了生命的广度。

04

共情有哪些创业机会

作为一个VC投资人,我相信“共情”是下一个伟大的创业机会,任何现实世界的稀有体验,都值得都在VR上重做一遍。我认为能创造拓展人生边界的体验、让人类彼此更感同身受的产品将创造巨大价值。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来源:Kara的XR探险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