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丨岩超聚能完成数亿元天使轮融资

关注
将通过AI加速仿星器聚变能源与超导应用开发

10月14日,岩超聚能(上海)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岩超聚能”)通过其官方网站(www.yanfusion.com)宣布完成数亿元天使轮融资,由A股上市公司岩山科技[002195]、岩山投资等联合领投,本轮融资将用于团队扩充、仿星器原型超导磁体线圈研发、仿星器超导三维线圈产线搭建、商业超导磁体产线搭建等方面。

岩超聚能于2025年3月成立,致力于用AI加速聚变能源与超导应用开发,由连续创业者、资深聚变科学家、顶级超导工程师联合创办,总部设于上海,并在合肥设有研发中心、在深圳设有联合实验室。

(图:岩超聚能合肥产研大楼)

AI与大规模计算能力的突破,使得新的具有精确对称性质的三维磁位形被发现,是仿星器重新成为最具前景聚变路线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核聚变与超导涉及众多学科,专业知识高度细分,跨专业合作低效,AI赋能用处多、AI for Fusion潜力大,公司将从以下方面发力AI赋能:

(1)AI加速仿星器位形设计、线圈优化、装置与部件的复杂设计与工程实现;

(2)AI加速等离子体实验模拟与数据分析、AI辅助核聚变反应过程诊断与控制;

(3)AI用于超导磁体设计优化、超导电力设备开发、故障诊断与预测,等。

(左图:AI加速仿星器线圈优化;右图:AI辅助聚变反应诊断与监测)

公司制定了“1+N”发展战略,长期将致力于实现聚变能商业化(“1”),短中期通过将核心的超导技术降维应用在能源、工业、医疗、航天等领域(“N”)率先开展商业化。

(图:岩超聚能“1+N”战略布局)

关于“1”(聚变):

岩超聚能选择先进超导仿星器聚变路线,该路线代表装置德国w7x仿星器于2025年5月创造了长脉冲下“聚变三重积”的世界纪录(三重积指温度、密度、能量约束时间的三乘积Q,是代表聚变装置性能最关键的参数,Q>1则代表输出能量大于输入)。岩超聚能目前规划建造两代装置,使用由国际顶级专家团队设计的同一套Quasi-Isodynamic(QI)准等动力对称先进位形方案,以确保位形特点与装置迭代的延续性。

1代装置为关键技术验证装置,计划2028年建成,使用高低温混合超导磁体系统,兼顾工程可行性与新技术研发,1代装置整体将从位形设计、线圈优化、磁体研发、装置建造、运行、实验、诊断等全链条掌握先进超导仿星器聚变装置全方位技术,为2代装置铺平道路。

2代装置为点火示范装置,计划采用全高温超导方案,计划2030年代建成,目标实现仿星器聚变点火、演示发电。

(图:岩超聚能超导仿星器技术特点)

关于“N”(超导应用):

岩超聚能在短中期通过将核心的超导磁体技术降维应用在能源、工业、医疗、航天等领域(“N”)率先开展商业化,其中:

能源:超导技术的应用可实现风电设备的大型化与轻量化、提升光伏单晶硅光电转化效率并延长光伏组件寿命、提高储能效率、极低损耗电流传输。

工业:超导磁拉单晶硅(MCZ)技术可为半导体提供高品质硅棒,超导磁分离技术可用于选矿、污染物处理,超导电机为电动飞机等高端电气设备提供支撑

医疗:超导磁体是磁共振成像仪(MRI)、质子肿瘤放疗仪的核心部件。

航天:超导磁等离子体动力推进器(MPDT)、超导可变比冲磁等离子体火箭(VASIMR)、超导电磁弹射火箭,正在加速大航天时代到来。

在以上4类超导应用中,岩超聚能率先发力的是能源领域超导应用。超导不仅对于核聚变至关重要,还可在风电、光伏、储能、节能等能源领域广泛应用,带来革命性提升。

(图:超导在风电、光伏、储能、节能领域应用)

岩超聚能正在与北大、深圳合作建立“聚变与新能源联合实验室”,重点对聚变与上述超导能源应用关键技术进行研发攻关。

关于联合实验室

岩超聚能与北京大学在深圳市支持下,正在深圳建设“聚变与新能源联合实验室”,加速仿星器聚变装置物理与工程、AI4S、材料研发,同时开展超导技术在能源领域(风电、光伏、储能、节能)应用研发。联合实验室将协调北大三个前沿学院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其中:环境与能源学院开展仿星器聚变装置物理与工程、超导磁体技术在环保与节能领域应用、超导磁体在光伏与风电领域应用研究;科学智能学院开展AI For Fusion研究;新材料学院开展聚变堆材料与超导材料研究。

(图:聚变与新能源联合实验室)

联合实验室得到了深圳市从启动场地、研发经费补贴(30%)、人才引进补贴(博士后每人36万、助/副/研究员每人36万)等全方位支持,助力深圳市加速在聚变与超导应用领域的产-学-研布局。联合实验室聘请全球知名聚变专家,组建顶级的学术委员会专家团队,提供全周期、全方位的专业指导。此外,联合实验室将广泛开展与来自德国、美国、日本、西班牙等国家的知名仿星器研究机构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