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纪源资本(ID:JiyuanCap),作者:投资笔记,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10月21日,聚水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水潭”)正式以“6687”为股票代码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根据招股书,聚水潭计划在本次IPO中发行68,166,200股股份,以每股30.60港元的发行价计算,聚水潭的IPO市值为130亿港元,募资总额为20.86亿港元。
聚水潭股价首日表现强劲。早盘高开24.18%,报38港元,目前股价最高达38.50港元。
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以2024年的相关收入计,聚水潭是中国最大的电商 ERP 提供商占据24.4%的市场份额(超过其他五大参与者的总和)。
创立已有11年的聚水潭,终于成功IPO。对于一家SaaS公司而言,这一锤定音,意义非凡。
2021年,是SaaS行业的奇迹之年,美股已上市SaaS公司市值达到历史峰值。全球疫情带来的办公模式演变,其中迸发的数字化、自动化需求,是行业背后显而易见的推动力量。然而,到2022年,伴随疫情变动、地缘政治变动、金融与经济面的变动,这条刚刚达峰的曲线又忽然大幅下坠。美股SaaS公司平均市值较12个月内的高点下降了57%。国内的SaaS公司也很自然地受到了重大波及。
所谓“SaaS”寒冬的说法,便是从那时兴起。然而,聚水潭的领军人物骆海东及其团队,却正是在这个SaaS被许多人“唱衰”的时间点,怀揣多年以来对于SaaS行业抱有的坚定信心,迈出了走向IPO的脚步。
纪源资本入股聚水潭,同样是在这一时间节点。2022年,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吴陈尧代表纪源资本对聚水潭发出了投资邀约。
陪被投公司走过行业寒冬,又与被投公司同享IPO的喜悦,纪源资本对于聚水潭,对于这一次投资案例,有着多层面的认知与思考,在此分享给大家。
01 SaaS的池子那么大,为何选择聚水潭?
吴陈尧与聚水潭的创始人兼CEO骆海东最初相识,是在2016年的一次行业聚会上,2016年,大家虽然看好SaaS,但是市场普遍还在迷茫阶段:未来中国的SaaS能做多大?这是所有人都不敢断言的未解难题。当时的美国市场,大部分企业服务公司都达到了相当规模的量级,市场一片大好,而反观国内,行业里的企服公司创业者们都认为“日子过得挺苦的”。但在这样的背景下,当时骆海东对于SaaS全面看好的坚定信仰,给吴陈尧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2021年,吴陈尧和骆海东再次联系上,正式见面的时候,吴陈尧发现骆海东是一个相当自信的人——毕竟,这是一位已经在ERP江湖闯荡了30年的“老将”。而更可贵的是,在如此深厚的行业履历背后,骆海东还有着不断求知的精神,并保持着思维的开放性,对客户、对行业,对各种自己还不够了解的东西,他都持有谦卑且热情的学习态度。
这次见面后,吴陈尧向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符绩勋强力推荐了聚水潭团队,符绩勋之前对骆海东也颇有印象,作为在行业里深耕数十年的老牌投资人,符绩勋敏锐地感觉到,聚水潭团队发展到当下阶段,对投资人来说,正是一个投资的好时机,符绩勋和吴陈尧一致认为,中国的企业服务行业有着被低估的市场潜力。
而此时对于能否实现投资聚水潭,吴陈尧并不急于求成。他打了一个比方:“正如罕有一对夫妻能在初次见面时就一拍即合,从而结为连理,也很少见到哪个投资人与创业者能聊一次就达成合作。”并且此时聚水潭也并没有处于新一轮的融资节点,自然不会对于投资人的造访给予十分积极的回应。
时间来到2022年,全球SaaS企业估值下调,也有不少投资人在进行退出。与此同时,聚水潭有了推进IPO的打算。在这样的时机之下,纪源资本和聚水潭最终完成了这次于双方都具有锚点意义的投资。
从第一次见面到完成打款交割,中间经历了两年左右的时间。而这,恰恰是极其重要的两年。
在此期间,双方有了更加深入的相互了解。除了直接的交流,纪源资本团队也会去参加聚水潭的一些线下活动。比如,聚水潭在义乌举办的经销商大会,同时也是客户大会和产品发布会。在那样的现场,投资人可以实地感受企业的客户对产品给出的第一手反馈。对一家公司的认知,并非只有与CEO对谈这一个渠道。更直观的感受,往往会建立起更牢固的信任。
正因为有了这份信任,投资人不会纠结于一城一池的得失,相反地,会在大致了解公司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对创业者抱有充分的信心,给到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只在真正发现一些新机会时,才会和公司进行讨论,看他们是否有兴趣,是否有达成合作的可能。比如,在市场推广等方面为其提供有效的支持。
纪源资本是一家多阶段投资的公司。只要看好公司所处行业的长期天花板,看好公司的团队,在中后期进行投资也完全是很好的选项。更何况,纪源资本对于SaaS行业始终充满信心。“甚至可以说是信仰”,吴陈尧感慨道。
在吴陈尧看来,骆海东这一路走到如今,步伐坚定执着,又充满干劲。即便在行业竞争格局比较激烈,或市场整体比较低迷的时候,他依然保有充分的信心,打法也不会被扰乱。不会悲观,也不会急躁冒进。可以说,这位领军人的性格特质为公司发展提供了相当稳健的支撑。
02 成功的SaaS企业做对了什么?
“和很多行业一样,SaaS这个赛道也不存在什么一招致胜的秘诀”,吴陈尧谈及自己对SaaS的感触:“企业家所能把控的,就是尽可能把每一件事都做对,不犯大的错误。”在他看来,聚水潭尤其在管理和产品两方面做得十分出色。骆海东和他的伙伴们既在团队中保留了创业者应有的原始狼性,又逐步引入了职业经理人等新鲜血液加入高管团队,让公司的管理更加规范,从而把执行层面的犯错率降至最低。同时,在产品上始终保持专注,在技术上也保持走到行业的前列。
对于以电商客户为主要服务对象的SaaS企业来说,每年会有将近一半的收入来自于双11、618等大型节日促销。而对于SaaS产品而言,这几个节点也正是对于系统后端承重能力的大考。一旦服务器出现瘫痪,哪怕只是几分钟,对电商客户来说都是难以承受的,很可能让他们的整体战局陷入崩溃。毕竟,这些节点也同样是电商客户们的全年营收关键窗口,每一分钟的中断,都可能意味着巨大的订单损失和用户流失。
全年最大的风口,也是全年最险的关隘。
做到足够的稳定性是最重要的事,也是极其不容易的事。而这,也恰恰是像聚水潭这样,有能力把每件事都做对的SaaS企业所拥有的壁垒——一旦建立起稳定的口碑,新进入者就很难抢走客户,因为大家都轻易不想冒险。
他们很清楚自己的边界在哪里。于是,即便脑中有很多想法,但到了实际做事情的层面,就会很有节制。比如像出海这类的商业布局,聚水潭也是到了比较后期才开始尝试。他们始终明白自己的战场重心在哪里。
在吴陈尧看来,整个SaaS市场在这些年中经历了大浪淘沙,留下来的公司要么是在赛道中处于明显领先地位的,要么是虽然体量不大,但采用了合理的竞争战略。不像以前,有些公司会用很低的价格去承接那些需要大量定制化、需要相当高的成本投入才能满足的客户。现在的SaaS企业在客户争夺和价格策略上都更理性了,更加注重权衡项目的成本与收益,整个市场环境也更趋向于健康和可持续。
吴陈尧总结道:“一个行业成熟了的标志,就是我们会发现,很难将哪一个单一优势判定为企业获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他认为,在成熟的行业里,企业如果能跃居翘楚排位,一定是各种因素日积月累的结果。
这正如近些年国产电动车的发展历程——面对早期那些质疑的声音,造车人们闷头发展,持续精进,渐渐让大家实实在在地看到,续航里程一点点增加,充电桩等基础设施一步步完善,用户的接受度慢慢提升,价格也在逐渐下探到更友好的区间。所有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演进,才在今天造就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范围内的高歌猛进。
SaaS行业也是如此。产品功能的持续迭代让体验越来越好,用户的数字化习惯和能力在不断积累,数据连接带来的协同价值越来越明显,市场竞争也趋向理性。这些变化不是某一天突然发生的,而是在漫长的时间里逐步沉淀,并且相互促进的。
无论对于创业者还是投资人,想要成就一家成熟行业里的优秀企业,终究还是需要时间,需要耐心。等待那一朵花在萌芽时期所必须经历的阵痛与沉寂,等风来,等雨润,等待它终于绽放的那一天。
03 如何看待聚水潭的未来?
吴陈尧认为,聚水潭的未来依然会是一场长征。现在虽然不能算刚刚启程,但至少还没到所谓的下半场。目前,SaaS市场仍处于持续演化状态,可以说已经相当成熟,但还没有“熟透”,聚水潭仍有很大发展的空间。
他判断,聚水潭未来还可以更全面深入的参与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这“三流”领域。未来,基于不同中小电商售卖的不同产品类型,是否存在从进货到出售的整体解决方案?对于各类直播电商,基于它们拥有的庞大数据,如何通过数据更好地实现私域流量管理和货品筛选?此外,聚水潭是否能涉足SaaS领域的并购?虽然我们知道,国内ToB领域的并购并不活跃,但以聚水潭的能力与积累,未来或许也能在这一方面有所作为。投资人也乐见行业内出现更多这样的资本运作。创业公司通过并购做大做强,对更多创投项目来说,也能提供更好的退出通道。这些都是聚水潭可以去进行的探索。眼下,电商的整体格局虽未发生大的变化,但新的玩法在不断涌现,还有很多需求等待被满足。
当然,在海外,还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聚水潭未来的出海征程也同样值得期待。
再有,就是AI的发展所带来的机遇。行业内,有人认为AI对于SaaS会带来冲击,形成SaaS or AI的局面。但事实上,大家完全可以去设想未来SaaS+AI的精彩表现。AI确实给SaaS带来了挑战,但也描绘了大幅发展的全新图景。对于很多优质的供给侧AI agent,只要使用得当,就能帮助聚水潭提升产品效率,降低服务客户的运营成本。
当今市场中的很多处于发展上升期的玩家,他们用AI agent完全能够更好地提供服务,让那些较小的B端群体或是较大的C端群体降本增效。不止是聚水潭,还有例如纪源资本投资的群核科技(酷家乐)、小鹅通、店小秘、黑湖科技、Moka HR、e签宝、探迹等这些企业服务公司,他们本身已经具备了客户渠道以及长期积累的销售渠道优势。如果他们还能把AI agent用好,势必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企业的能力与影响力再攀上一个台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在整个市场漫长的进化途中,如果到了AI这一站,哪家企业有所疏忽,没有及时入局,将来很可能会陷入相当被动的局面。
04 投资人永远可以等待那个“最好的时候”
谈到AI,吴陈尧跳出聚水潭和SaaS的话题,谈及了自己作为投资人的一些感悟。
他认为,对于AI,有一点是非常明确的:它会是未来十年、二十年里最重要的变革核心。但不确定的是,究竟谁能成为这条变革之路的引领者。目前AI领域有各种各样的大模型厂家,至少在中国市场,大模型领域已呈现出集中化的趋势。然而在大模型之外,AI agent的发展则呈现出了相对复杂的趋势。这些agent未来会形成怎样的行业格局,目前还很难判定。尤其是垂直AI agent赛道,比如医疗领域的agent,其发展节奏并不像通用agent那么快,行业局面还很不明朗。
这个时候,作为投资人,必须不断提醒自己,不要忘记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长雪坡”效应。比如,纪源资本早期投资阿里巴巴当然很成功,但依然要看到,在阿里巴巴之后还有京东这样的企业成长起来。京东出现时,很多人以为行业格局已定,后来却又有了拼多多。当时大家认为国内的下沉城市不会有太多电商机会,没想到跑出了这样的企业。而淘宝时代涌现出的大量电商公司,如今已经消失了。拼多多之后,又有人觉得态势已稳,可后面还出现了抖音电商。
行业的演进是流动的,是被太多在当下还看不透的变量所催生的,投资人不用对于终局轻易下结论。很多赛道的发展周期都相当长。未来的赢家,也许现在还没诞生,甚至连创始人的父母都还没诞生。对一个足够长的赛道来说,进入的时间其实没那么关键。比如对于聚水潭,纪源资本虽然不是最早的投资人,但从目前来看,这次的投资无疑是成功的。
与其太过担心此时此刻错过了什么,不如更多地想一想未来会有什么。在投资人眼中,“最好的时候”,一定会发生于自己持续展望的未来。
正因为抱有这样的想法,才能穿透所谓的行业寒冬,看到中国SaaS行业收获期的曙光。从聚水潭发布的财报来看,其收入已经达到10亿规模。曾几何时,每个SaaS领域的投资人都在守望,中国SaaS什么时候能出现一家年收入10亿的公司。现在,大家终于看到越来越多的独角兽诞生了。
如今,聚水潭终于成功实现IPO。事实上,在纪源资本的投资列表中,还有其他很多家正处于相似或同一阶段的公司,它们都正处在历史上最好的时刻,那个即将破茧而出的时刻。虽然这些公司在过往的发展中都各自经历了波折,但也都走到了曙光初现。
这一方面离不开创业者和投资人的坚持,而更大的原动力,则是价值本身——真正有价值的事情,能创造价值的行业,最终一定会拨云见日,把其内里的光全部散发出来。
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小电商需要出海、需要多渠道经营、需要更精细化管理。而随着聚水潭的产品自身不断提升,还围绕核心领域形成了一个软件生态。除了电商ERP产品,还有更多配套工具。比如涉及会计、货品、客服管理等方面的工具。从商业价值来看,电商客户在配备了主产品之后,再添加这些增值服务,其额外需要的实施成本以及数据打通成本也会被大幅降低。对于聚水潭来说,这也是提升毛利的好机会,是把企业价值放大的好机会。
聚水潭IPO的成功,是这家企业一直以来信仰SaaS的价值而终于收获的回报,是长期主义的胜利,是一个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结果。
而从全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这场IPO不仅对于聚水潭自身意义重大,对行业内的其他公司也是一种鼓舞。这让大家看到了能在市场中证明自身价值的路径,看到了漫漫征途上各自的曙光。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