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受“过期蜂蜜”事件影响,同仁堂(600085)开盘大跌4.33%,至28.71元,市值蒸发16.59亿元。
同仁堂系股票也被牵连,同仁堂科技(01666.HK)跌超5%,同仁堂国药(03613.HK)跌1.5%。
过期蜂蜜门
公开资料显示,北京同仁堂蜂业有限公司是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子公司,同仁堂持有同仁堂蜂业51.29%的股份。盐城金蜂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是北京同仁堂蜂业有限公司的受委托加工方。
12月15日晚,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零距离》栏目曝光了同仁堂子公司委托生产企业盐城金蜂回收过期蜂蜜的违规行为。
该节目报道称,盐城金峰将已经过期或临近过期的蜂蜜倒入大桶内进行回收,之后运送进生产厂家的原料库。
盐城市滨海县市场监管部门表示,已发现盐城金蜂多次类似操作,该公司此前还曾出现篡改同仁堂蜂蜜生产日期的行为。按照规定,应该在这些处理的蜂蜜上面挂上不合格品的标识,然后按照程序来处理。但是在检查过程中,仅有一张标识上写有不良品,企业的处置程序不规范。
回应
事件曝光之后,12月16日,同仁堂蜂业发布公告回应。
同仁堂蜂业承认,现场监管不到位,存在对清理出的蜂蜜未明确标识的问题。存在更改标签日期的行为。
同仁堂蜂业表示,所涉产品于 2018年11月份已全部封存,未流向市场,会在监管部门的监督下依法处理。
此外,同仁堂蜂业已通知盐城金蜂在调查期间暂停其受托加工生产活动,对所涉物料全部进行封存,并将全力配合上级公司和政府监管部门开展调查。
2018年加工1815吨
同仁堂称,本次事件对公司收入利润等财务方面影响甚微。
据了解,同仁堂蜂业2016年8月与盐城金蜂签订委托加工合同,2017年委托加工产量220吨,2018年截至10月底委托加工产量1815吨。
同仁堂蜂业公布数据是,2017年营业收入2.8亿元,净利润268万元,营业收入占该公司2017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133.76亿元的2.09%,净利润占公司2017年度经审计净利润17.42 亿元的 0.15%。而2018年1-9月,同仁堂蜂业的营业收入为1.97亿元,净利润-87.3万元,占同仁堂同期营收的比例降至1.88%。
比较吊诡的是,净利润呈现负增长,加工产量却是近十倍的增长速度。
同仁堂质量危机
北京同仁堂创建于1669年。1992年,经北京市政府批准,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组建成立。1997年,独家发起设立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于同年6月成功上市。最新数据显示,同仁堂市值超400亿元。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百年店训仍在,但质量问题已不只一次发生,同仁堂品牌此前曾多次被曝光存在生产质量问题。
2016年一年,同仁堂被曝光六起质量问题,涉及翻白草、加味左金丸、熟地黄、(熟)骨碎补等品种。
2016年,同仁堂蜂业某批次的一款麦卢卡蜂蜜曾被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测出糖浆。
2016年,天津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官网公布的药品质量监督抽验结果显示,北京同仁堂(亳州)饮片责任有限公司的炙甘草因含量测定不合格登上黑榜。
此次涉案的加工厂金蜂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10月,今年9月份曾因生产不符合标准的食品而被当地市场监管部门罚款25000元。
按照同仁堂方面的回应,危机几乎都来自于代工模式。
据同花顺数据显示,目前同仁堂共参股或控股167家公司,其中有163家与其合并报表,近年来同仁堂爆出质量问题事件的主体都是其旗下的子公司。
惩罚
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禁止生产经营者使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生产食品、食品添加剂,不得虚假标注保质期、生产日期。否则,除没收违法所得外,可并处货值金额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照。
构成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情节一般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此外,回收过期食品作为原料重新生产销售,还属于消费欺诈,应当对消费者承担价款十倍或损失三倍且不低于1000元的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