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转自公众号冯仑风马牛,创业邦获授权转载。
「我所做的一切都发自内心,不会在乎外在的评价和眼光。」
最近,乐百氏通过官方微博宣布已重启瓶装水业务。此举不仅唤醒了许多 80 、 90 后网友的童年记忆,也让其创始人何伯权再一次被提起。
在诸多的报道评论中,何伯权都被视为是一个「悲情人物」。40 岁之前,他当过农民、工人、售货员、教师、机关干部,后一手将乐百氏打造成家喻户晓的食品饮料品牌。辉煌时刻,何伯权将企业卖给了达能,此后「黯然离场」,在争议中开启旅行游学路。
当往事一点点地被揭开,人们才发现,何伯权绝非资本意志下的牺牲品。在人生的下半场,低调的他创办了广东今日投资有限公司,陆续投资了久久丫、七天连锁酒店、诺亚财富、爱康国宾、喜茶等众多知名项目,勾画出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1994 年,高盛亚洲投资部创始人王兟跟何伯权喝了一次下午茶。当时何伯权第一次听说原来企业除了一直做下去,还有很多种玩法,比如上市、出售变现。
之后,王兟再次约何伯权见面,提出用八千万人民币购买乐百氏 30% 的股份,但不包括乐百氏从马俊仁手中拍得的「生命核能」的业务,何伯权当场婉拒了。
一年后,雀巢又找到何伯权,提出合资的建议。雀巢谈判的底线是控股,但何伯权认为对方的开价太低。从 1996 年开始,双方负责人每年都会坐一起谈几次。
就在这期间,外面突然传来娃哈哈与达能合资的消息。
1999 年初,宗庆后做东,在香港半岛酒店搞了个私人聚会,到场的只有何伯权和达能中国总裁秦鹏。饭桌上,宗庆后描述娃哈哈与达能合资后风生水起的场景。除此之外,他还当起「月老」,为乐百氏与达能合资牵线搭桥。
何伯权有谈谈看的想法,但又害怕一旦失败,乐百氏的核心机密会被泄露。仔细掂量后,他还是拒绝了。
回去后,何伯权决定与「追求者」雀巢合资。就在合同起草完毕时,欧洲突发口蹄疫,对方放慢了审批速度。等待中,中间人又帮他引荐了达能。这次,为解除何伯权的后顾之忧,达能总部直接和他谈判。
2000 年 3 月,乐百氏与达能签订最终合资协议。经历了 4 年销售额年均 50% 以上的速度增长,此时乐百氏的品牌价值正处于巅峰,何伯权把握到一个最好的时机——达能为之支付 23.8 亿美元(约合 197 亿元人民币)。与此同时,在合资的新公司里,何伯权等 5 名创始人仅占股 3% ,企业逐步由达能全面接管。他的这一做法也引来外界众多的质疑、指责和非议。
至于为何卖掉乐百氏?在何伯权看来,做企业只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工具,而不是人生的目的,生活不能被企业所绑架。何伯权一直坚信:企业不是你的儿子,企业就是一个产品,跟一瓶水一样,生产出来只要符合它的价值,是可以交换的。一瓶水 3 分钱成本,别人出 2 分钱,肯定不卖,但是别人出 2 元、 20 元呢?人不可能永远在自己最好的状态,很多事情都是放弃比坚持更重要,放弃乐百氏使我人生的质量高了很多,乐百氏还是乐百氏,而我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在接受《创业家》采访时,何伯权曾提起自己参加过一个「沉船游戏」,在模拟死亡的环境中,导师让他安静地躺在漆黑的棺材里。盖棺后,导师说道:何伯权,你上个月不是说要陪父母吃饭吗,你不是想去旅游吗,现在你没机会了,何伯权你死了。那一刻,何伯权一下子清醒了,他忽然明白了生命的本质,也知道自己真正最需要的是什么。
合资之后,虽然获得了达能在资金上的大力支持,但乐百氏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绩。 2001 年,乐百氏销售业绩只有十几亿元,与竞争对手娃哈哈高达 60 多亿的销售额相差甚远。乐百氏不顾当初与达能和娃哈哈曾有的不相互压价销售的约定,企图通过低价战略将库存消掉,彻底惹恼了达能。最终,合资仅仅 20 个月后,达能决意要乐百氏管理层下台。
2001 年 11 月 30 日下午四点,乐百氏开了一个特别的会议。从来都是脱稿发言的何伯权拿着稿子走上台,他平静地说道:由于我们对乐百氏今后发展战略的认识与控股方达能发生严重分歧,为尊重大股东的决定,包括我本人在内的 5 位管理者做出集体辞职的决定,希望乐百氏员工用积极的心态面对这次地震……
讲完后,何伯权已哽咽得说不出话来,紧接着其他四位高管走上台前,挨个拥抱何伯权,五人手拉手共唱了一首《朋友》,全场顿时泣不成声。
主持人宣布散会后,大家静坐着,直到几分钟后,何伯权第一个离场。他站起身,面向一起拼搏十几年的员工深深鞠了一躬,转身走出大门。
「资本的阴谋、创始人被迫出局、外资挤压民族品牌的牺牲者。」多年来,何伯权被外界定格为一个悲情人物。但人们猜测中的无奈、悔恨、惋惜从不曾在他心中有过一丝闪烁。
同年,尚未治理的珠江臭气熏天,何伯权在江岸买了一套房子,周围人不理解他为何会选择这个几乎无人问津的地段,何伯权却说,任何跌到谷底的事物都会有触底反弹的一天。
以 40 岁为界,何伯权将人生分为上下半场。卖乐百氏之前是上半场,卖了之后就是人生的下半场。在何伯权眼中:衡量人生成功与否,最关键的是下半场做得怎么样。但往往,我们对上半场准备过度,为名为利拼命去做,但对下半场,基本上没有什么考虑。
离开乐百氏后,何伯权陪家人去西藏旅行,到美国、加拿大等国游历,还在哈佛商学院学习。2003 年,何伯权回国注册了广东今日投资有限公司,重出江湖。
关于投资,何伯权具有鲜明的「何式风格」。在「企投会」的演讲中,他给自己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只投自己熟悉的。何伯权做水和饮料起家,所以对消费领域十分熟悉,投资的也是相关行业,如久久丫、七天连锁酒店、喜茶等。何伯权大部分投资的项目,都是他在国外看到过的优秀商业模式,而在中国还是空白或者刚刚开始。
二、只投种子期,并且投资占的股份比较多。何伯权目前投资的企业 90% 以上都是还没成立时投的,他十分喜欢挑战自己,认为自己对一个企业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很了解。拿久久丫来说,创始人顾青投入 50 万建厂房和两家直营店后已弹尽粮绝,危机时刻何伯权立马将救命款打到他账上,并态度坚定地支持顾青扩张规模。
三、靠直觉来决策。何伯权公司就两个员工,根本没有精力去调查,往往是一拍即合。以喜茶为例,何伯权之所以投资,主要看重两方面。「首先是喜茶的理念升级,不能骗消费者。用最好的材料,在全世界寻找最好的茶。创始人完全能理解 80 、 90 后对茶饮口味、包装甚至广告。其次,有性价比的概念,最好的产品放在最好的地点、最好的售卖环境销售,带来消费体验的整体升级。」
四、采取放手,给予经营者最大程度信任。7 天连锁酒店创始人郑南雁说:何先生从企业家转变为投资者,对企业经营非常了解,他会站在你的角度信任与包容,理解和尊重管理团队的意见,不是一个从公司报表来判断企业运营好坏的纯粹投资者。在董事会上,何伯权也会从对方的角度出发,讲出他所看到的市场信息、竞争态势和企业可能遇到的困难,并给出建议。即使在会议中同他拍桌子,提反对意见或者不听,何伯权也不会介意。他坦言,「创业者需要的时候我出现,不需要就不出现。」
五、追求成功率而不是项目数量。只有当何伯权有把握取胜,能够帮助到对方时,他才会去投。在所有的投资项目中,最令何伯权骄傲的是诺亚财富,回报率大概是 4000 倍。
十几年来,转身后的何伯权陆续投出久久丫、七天连锁酒店、诺亚财富、爱康国宾、喜茶等众多知名项目,迎来他人生的第二春。
何伯权曾说:在一件事上,人不可能永远在自己最好的状态,在不同的阶段,要有不同的经历,要有第二人生,而且越早开始越好,那样你的学习能力会更强,而不是凭经验去做事。
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创业邦转载,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