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源创业邦专栏半佛仙人,作者半佛仙人。
1
近期,教育部官网发布了《不良“校园贷”案件线索征集》公告。
今年以来,人民日报也多次发文强调了校园贷的风险,以及校园消费金融市场需要被监管。
校园贷,又有了死灰复燃的迹象。
得承认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学生们确实是一代比一代有钱的,因为他们的父母有过足够的积累,而对孩子好,对大多数父母而言,是天经地义的本能。
更得承认的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学生们接收到的信息,面对的诱惑,也是越来越多的。
过去我们最多是看看身边最有钱的同学怎么生活,社交媒体和各类种草平台发展起来后,学生们看到的是这个领域最光鲜的人在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玩儿什么。
这种刺激是几何级的。
而攀比和虚荣,是刻在人类基因里的本能。
学生们逐渐开始有钱,种草和社交媒体炫耀开始流行,攀比和虚荣又是人类本能。
三者相加,就是消费主义开始席卷校园,而校园贷是消费主义的翅膀。
有需求,就有市场。
有市场,就有利润。
有利润,就有镰刀。
所以校园贷又卷土重来,韭菜们嗷嗷待割。
2
校园贷卷土重来其实并不是一件意外的事情,因为从收益率上看,抛开善恶不谈,大学生群体确实是最最优质和肥美的羔羊。
作为一名专业风控,我打算好好谈谈校园贷的业务逻辑以及利益构成,为什么这是一个好生意?
当然,好生意不代表是好事儿,更不代表是对的。
好生意就是好做好赚的生意,仅此而已。
饱受消费主义洗脑的当代大学生群体本身就是天然契合校园贷场景的一批人,只要消费主义不息,校园贷就永生不死。
我们先来看看,大学生借贷群体的核心用户画像是什么?
人傻,钱多,虚荣,胆小。
这4个特质,就注定了他们是最好的韭菜,不割他们简直对不起手里的镰刀。
什么是人傻?
人傻就是大多数学生本身是没见过真正的社会,他们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是被人为局限在了象牙塔和网络世界里。
这代表着,他们很多时候对于事物的认知是很容易被人带偏的。
同时没有经历过大风大浪,很难有坚定的意志。
意志不够坚定,对于事物的认知也没有恒定,对社会的险恶也理解不够,这代表什么?
代表着他们很难算清楚校园贷的真实利率。
代表着他们很难一眼看破各种校园贷中存在的坑。
代表着他们对于自己的还贷能力评估以及所谓的【兼职赚钱】的认知是不清晰的。
代表着他们很容易头脑发热一时冲动就上钩。
各路黑产公认的是,大学生是最好骗的。
这反映在贷款产品上,就是用户心智不成熟,适合诱导。
什么是钱多?
不是说大学生的生活费比过去的大学生涨了就是有钱了,实际上学生生活费那几个钢镚完全是不够还校园贷的。
更不是说什么无聊的兼职工作,绝大多数学生去做兼职是没法长期坚持的。
那为什么还是说钱多?
这里说的不是学生的钱,而是学生背后的钱包们。
当一个学生还不上钱的时候,最后买单的往往是他们的家庭。
学生贷的金额对于学生本人而言确实是无力支付的,但是对于拥有6个钱包(父母,外公外婆,祖父祖母)的家庭而言,大概率还是能承受的。
所有学生贷业务设计的终极逻辑,都是让学生背后的家庭来承担。
不然如果按照贷款还款能力测算的底线,给学生放贷本身就是一件不和业务逻辑的事情。
除非羊毛出在猪身上。
而讽刺的是,很多学生大大咧咧借钱的背后,也是觉得自己家里最后不会不管自己的,这充分印证了特质1,人傻。
这种特质反映在贷款产品上,就是用户还款能力强,虽然不是用户本人还。
3
什么是虚荣?
其实就是攀比的欲望。
攀比本身是个中性词,毕竟努力奋斗,努力学习,也是源自人性中期望攀比的欲望来驱动的,攀比不是一个坏事儿。
但对于大多数心智不成熟的学生而言,攀比谁分数考的高,证书拿的多,实在是不够酷的,他们每时每刻都能接收到的最潮流的穿搭,最帅气美丽的博主,最煽动的消费主义信息。
这让他们的攀比成了单纯的物质上的买买买。
同寝室的朋友新换了一双AJ一台电竞电脑,同寝室的姐妹换了漂亮的小裙子和包包口红。
大家都看在眼里。
年轻人的是有过上美好生活的强烈冲动欲望的,但是现实往往又不能满足他们的一切诉求。
想吃好的,想穿好的,想玩好的,想用好的,想攀比,想旅行,想博得关注,想不比土豪差,啥都想,就是缺钱。
这时候,一笔简单的分期,或是一笔小钱,就能让自己想要的立刻就要。
这个诱惑是很难抗拒的,而一旦破戒,后面的债务雪球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这反应在产品逻辑上,就是用户粘性高,续贷率高,贷款意愿高。
什么是胆小?
胆小就是大学生其实是非常容易对付的群体,而且关系网相对单纯,容易收拾。
因为没见过世面,也不懂社会战斗的残酷,所以很简单就可以吓唬。
假如你不还了,我打给你家里你怕不怕?
我给你身边所有同学打电话说你借高利贷还不上你怕不怕?
我给你老师,班主任,辅导员,系主任打电话说你欠钱不还你怕不怕?
我起诉你你怕不怕?
我让你拿不到毕业证被开除你怕不怕?
我找人蹲在宿舍区等你你怕不怕?
我在你宿舍楼下大喊你的相关信息你怕不怕?
这些所有事情的大前提都是你欠了我的钱不还,告到天上我首先占了一个理。
知道怕了?知道就赶紧找家里要钱还上。
家里没钱?没事,去其他贷款弄到钱来先换上我们嘛,剩下的东墙补西墙熬到毕业工作了慢慢还嘛,不要影响毕业证和征信是不是?
你看,收拾一个学生,是非常简单的事情。
这在贷款产品上,代表的就是用户的违约成本高,贷款催回率高,这是利润的保证。
人傻,钱多,虚荣,胆小。
这4个关键特质,成了学生贷业务模式的核心逻辑,除了缺德外,都很完美。
至于缺德,缺德在赚钱面前,简直是不值一提的。
4
学生贷款有多赚钱?
或者说,消费金融抑或消费分期,有多赚钱?
你以为你支付的利息便宜,其实已经多付了一倍。
只提IRR或者等额本息的话,或许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难以理解。
我们来举一个傻瓜式的例子来阐述,为什么等额本息下,真实利率要接近翻倍来算。
假如你借了24000元(纯粹好算数,随便举了个数字),1年期,每月2%的手续费(记住这可不是利息哦,是手续费,是服务费!是不受24%高利贷约束的,性质不同,银行信用卡账单分期也是这个道理,不过信用卡费用卡在1.5%左右)。
接下来一年你每个月要还的钱是
24000/12+24000X2%=2000+480=2480元
一整年下来你累计要还29760元,多还了5760元,多24%。
感觉还挺正常,对吧?
但是真正的贷款利息不是这样算的。
24%在什么情况下才是成立的?一定是你这24000元给你拿去用一整年,先息后本来付款,每月只换2%的利息,本金24000年底再还;
或者年底一次性本息结清,你到年底一次性还29760元,这种情况下,才是真正的24%利息。
只有你能够用这比资金一整年的情况下,你才是为这24000元的使用权付息。
而等额本息的实际情况下,你并没有用这24000元一整年。
而依照等额本息的算法,在你第一个月结束后,你其实只欠公司2.2W,第二个月结束后,只欠2W,第三月后只欠1.8W,但是你付的利息都是按照2.4W的基数来乘以2%的,到第12个月,你只欠公司2千块,但当月利息还是2.4w总额的2%,一年下来你多还了将近1倍的利息。
再给你具体到更直观的算法
我是放贷的,你是借钱的,24000元,12个月,等额本息,月费用2%。第0个月,你到手2.4W,欠我2.4W本金
第1个月,你还了2K+2.4W的利息2%,还欠我2.2W本金
第2个月,你还了2K+2.4W的利息2%,还欠我2W本金
第3个月,你还了2K+2.4W的利息2%,还欠我1.8W本金
第4个月,你还了2K+2.4W的利息2%,还欠我1.6W本金...第12个月,你还是要还2K+2.4W的利息2%,还欠我2K本金将在这个月终止还清。发现问题了吗?
如果基数按2.4W算的话,应该是每月欠你2.4W本金,还2.4W本金的利息2%。
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对你而言付出的利息才是2.4W的24%。
你的月均贷款余额是(2.4W+2.4W +2.4W +........2.4W)/12=2.4W
但你实际上每月欠我的本金是递减的,从第二个月开始,你就欠我不到2.4W了,但是利息却没有减少,依然是按照2.4W的完整本金在计算。
这种情况下,你的真实贷款余额应该是(2.4W+2.2W+2W+1.8W+……+2K)/12=1.3W
你其实是为1.3W的贷款余额以2.4W的基数利息还了1年的贷款。
你一整年为这1.3W付出的利息是2.4WX24%=5760元
你的真实贷款成本是,5760/13000=44.3%
这和你当初认为的24%,已经差了将近一倍了。
而且吧,在实际交易中,2%的月费,已经是相对低廉的水准了,大量学生贷款都是超过这个数字的。
同样的算法,用在信用卡分期以及各种针对职场人士的现金分期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
除了极少数银行的全免息或者一口价活动,凡事等额本息按月的,真实利息都是要翻倍算,信用卡账单分期也不例外,这个常识送给大家。
不用谢。
5
除了贷款本身赚钱之外,资金滚动,差价以及资金流沉淀也是各类学生贷款以及消费金融公司赚钱的核心法门。
啥是资金滚动?
资金滚动就是等额本息还款下,由于每个月都能收回一部分本金,而这部分资金立刻就可以滚动着放款放出去,继续赚下一批利息。
而下一个还款周期,则又收回了新一批的本息,可以继续滚动。
这么讲吧。
我开了一个贷款公司,准备了24个亿,分12个月放出去,手续费月2%,每个月放2个亿,对吧?
按照等额本息还款发,我第一个月放出2个亿之后,由于第二个月我还能收回第一个月放出去的部分本息,所以我第二个月放出去的钱,必然是大于2亿的。
应该是2亿+第一个月放出去的2亿本金的1/12本金+第一个月放出去2亿本金的2%手续费=2.206亿。
多出来了2060万。
同理,第三个月,能拿来放贷的钱是2亿+0.206亿(第1个月的本息的第2期还款)+2.206/12+2.206X2%(第2个月本息的第1期还款)=2.432亿。
同理,第四个月,能拿来放贷的钱是2亿+第1个月本息的第3期还款+第2个月本息的第2期还款+第3个月本息的第1期还款。
第五个月,第六个月,………第十二个月。
每个月都是暴增的。
懂了么,这个滚雪球是非常恐怖的。
银行信用卡分期也是一个道理的。
不然银行们怎么拼了命的搞这些东西?电话快要把你打炸掉,恨不得干啥都要分期?
傻孩子,赚钱呀。
啥是差价?
发现了么,很多平台的所谓分期,是不给你钱的,而是给你一个额度,让你直接按月开始还手机电脑等等乱七八糟的东西。
这些产品,本身就是有差价的。
假如一台手机,官方指导价是6666元,分期的时候也是按照6666元来算的,但是你一定得知道,平台批量采购的价格,一定是低于这个价格的,这个属于常识。
可能这个价格是6466元,200元左右的利润是合理的。
这个200就是纯利润了,因为你是按照6666元算基数分期还款的,这个纯利润率是不薄的。
除了这种差价的纯利润之外,还有资金留沉淀。
啥是资金流沉淀?
很简单,我一家分期平台和数码供应商进行合作,肯定不是实时结算资金的。
我先提货,然后过几个月再结款都是很正常的(业内3到12个月都算正常,一般是6个月左右),但是这段时间里,我从学生手里搞来的资金又可以拿来放贷,资金流都在我这里。
最后,还有一个所谓的滞纳金收益。
啥是滞纳金收益?
就是学生逾期之后,是按天算滞纳金的,晚还一天,可能就是要多还千分之几甚至百分之几的滞纳金,这些都是纯纯的收益,单笔不是很高,但是累计起来就很恐怖。
这样一轮下来,你说到底赚钱还是不赚钱?
只要不是坏账炸天,基本都是血赚!
至于坏账炸天,朋友,别忘了学生身后的六个钱包以及跃跃欲试的同行们。
他们都是潜在接盘侠。
现在套路贷严厉打击,大家又开始来涌入学生贷了。
没人在意什么所谓的风控,新一批的大学生嗷嗷待宰,此时不宰更待何时?
6
虽然真的很赚钱,虽然从ROI角度来说真的是一个非常完美的生意。
但是我依然要说,学生贷是罪恶的。
这个生意从一开始就是带有原罪的。
给没有还款能力的,软弱的,不懂计算利息的学生放贷,不智。
把还款的希望寄托于其父母和同行身上,不勇。
推广时千方百计诱导,催收时百般威胁,不义。
不足挂齿。
学生确实是人傻钱多虚荣胆小,但这些业务优点,在真的开始接触学生贷的那一刻,都会变成学生本人的致命缺点。
因为人傻,所以根本算不清利率,糊里糊涂就被割了韭菜。
很多消费分期都在骗学生说什么利率很低,什么做做兼职就还上,甚至还有专门打着兼职名义骗人分期的沙雕,都TM哪里来的没有进化好的野猴子。
因为钱多,所以很多学生家庭都被一起拖下水,孩子好好上个大学,怎么就欠了一屁股债,还利息这么高?还被威胁?
这些搞学生贷的不能因为自己没有父母就嫉妒别人有父母。
因为虚荣,所以一旦沾上来钱快消费爽的瘾,往往难以摆脱,钱来的太容易,花起来就没有节制。
给一批正处在热血奔涌欲望浪潮的年轻人灌输各种极端观念,然后收割他们,往好了说也是社会败类。
因为胆小,学生同样也是玻璃心重症群体和冲动群体,虽然不敢真的爆通讯录(扫黑除恶重点行为),但是吓唬多了,有的学生搞到最后既不敢告诉别人,也想不到方法,心一横,一冲动,就走了极端。
从学生身上赚来的贷款钱,本身就是带血的钱。
赚这种钱,是要遭报应的。
对,现在严打学生贷,大多数都是不敢明着去搞什么专门的学生贷了,都开始打着消费金融以及各种授信的方式来做,但是没有一家是真的明着拒绝学生的。
甚至我就知道几家巨头的策略包里对于学生是非常纵容的。
背后的资金方也心知肚明。
还有机构直接对外说难以分辨在校学生,这些东西骗骗外行也就算了,业内人谁不知道就是接一个学信网核验接口的事情,装什么装。
无非就是贵嘛,更便宜的方法也有。
低于25周岁的,统统要求提供学信网截屏,需要确保是非在校生(没上大学提前打工的或者已毕业的),这东西有什么难的。
说穿了,还不就是想赚这个钱,不想砍这个业务嘛。
做生意就做生意,不要脸就不要脸,出来装大尾巴狼就没意思了。
很多所谓金融精英,和野狗有啥区别,野狗还不装呢。
7
很多金融公司那里,搞学生贷已经是默认的行为,很多时候不需要真的去做什么,只要什么都不做就好了。
毕竟砍掉学生群体实在太痛。
而更多的公司,为了能够推进业务,又找到了地推,哦不,学生兼职。
很多学生兼职在搞消费分期推广,往往就是一个注册多少钱,一个下款多少钱这样子,很多学生为了多赚点钱,把自己的同学拉下了水。
他们只会说帮兄弟姐妹完成一个兼职指标,不会说这东西有可能会上征信,有可能后面会让你出问题。
大家处于帮朋友一把的信任,就注册了,身份资料就交了,就下款了。
金钱面前,人很容易不是人的,尤其是那些真没怎么见过钱的学生。
甚至还有拿着同学身份骗贷的所谓学生干部社团干部,这年头不当人的人太多了。
很多人真的是只有在毕业多年到了买房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征信黑了,那时候哭都哭不出来。
虽然这确实是一种社会教育,但不该是这种形式。
更过分一点的,知道现在直接进校园非常容易被干掉,那就有巧妙的绕道。
直接跟各个医美机构,各个所谓的培训机构(考研,英语,职业教育,各种乱七八糟的技能)合作,这些机构进校园宣传,然后让学生直接把学费分期,捞钱办事儿两不误。
各种机构疯了一样的宣传分期教育,包分配之类的,结果最后还不是靠贷款赚钱,极为可笑。
还有更极端点的,打着招主播的名号大量招聘女学生,然后慢慢诱导她们去整容,不仅赚贷款提成,还能赚医美返点,美滋滋。
至于那些还不上钱的学生会怎么样,没人会在乎的。
裸条?下海?出台?被控制?
她们的人生,早与幸运无关。
这年头大家都只在乎自己,不是么。
只要能赚钱,就够了,没人管这钱是否带血,不是么。
我觉得不是,我觉得这些东西是不对的,只可惜真的在意的人,很少。
很多学生自己就是想买买买,不借给他们还不高兴。
很多放贷的就是想赚到学生以及他们家长的最后一颗铜板,不让他们放款他们就花样百出。
最后大家各取所需,特别高兴,做个人破产前的最后狂欢。
高举酒杯,欢呼消费万岁,欢呼青春就是想要就要,欢呼买买买才是人间正义。
大家都满意就好了,不是吗?
我觉得不该是这样的。
年纪轻轻就被债务拖累,甚至拖累家庭,人生的道路还没开始就已是一片泥泞。
不该是这样的。
然而,然而。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