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有很多创业做生意的朋友,这两年来最常听他们说的一句话是:“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
本来很多利润丰厚的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利润越来越稀薄,很多生意变成了鸡肋,有产值却不能赚钱。
除了自己出来创业做生意的朋友,更多的人是上班的,不论是在民营企业上班,还是在政府机关做事,我也总听到他们在慨叹:“上班越来越辛苦了!”
工资连年不涨,今年因为疫情的原因甚至还拿不到全薪,可是很多工作变成了“996”工作制,还有很多朋友到了40岁却面临被裁员找不到工作的窘境。
家里有孩子在读书,经常在培训班等候的时候听到家长们慨叹:“孩子读书越来越辛苦了!”
中小学生们不止是在学校学习压力很大,周末业余时间还要连轴转去各种机构补课,或者参加网课,中高考压力似乎比以前更大了。读到大学或者出国留学的家长,也一点不能省心,毕业了要找到一份称心的工作,可难了,于是好多人去考公务员,竞争居然比中高考还要激烈。
以上各种,概括起来,有个名词可以完美地解释,曰:“内卷化”。
“内卷化”(Involution)一词,最早见于1963年美国学者对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灌溉农业的研究,此后被广泛用于形容明清时期中国江南地区的稻作农业。
1、由于人多地少、技术革新跟不上人口增长,江南农民不得不采用“增加单位面积的劳动力投入、提高单产”的策略。
2、为了增加劳动力投入,江南地区的老人、儿童全部被投入稻作农业,农业生产的劳动密集程度达到全球第一。
3、由于老人、儿童的劳动力货币成本为零(家庭内部结算),家庭农业的效率远远高于专业化的雇工农场,导致江南地区的自然经济无法瓦解,农业生产始终未实现规模化。
4、既然自然经济无法瓦解,就没有剩余劳动力供给新兴的手工业,大型手工业工场不能普及,工业生产与农业一样被束缚在“男耕女织”的家庭环境中。
5、在上述“劳动密集型+自然经济”的循环中,单位劳动力的价值没有提升,劳动者收入长期没有增长,消费能力低下,无法刺激新兴消费形式的出现。
6、因此,在这种环境下,既不可能爆发工业革命,也不可能有真正的“资本主义萌芽”。可以想象,如果没有近代的全球化体系,江南地区将在这种死循环当中世世代代地沉沦下去。
简而言之,内卷化就是在土地资源不变、技术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简单粗暴的扩大劳动力投入,来提高农业单产和总产量的过程。这是一个边际效应递减的过程——同一块土地,投入2倍的劳动力,很可能只会产出1.5倍的粮食。这又是一个遏制创新的过程——人们专注于压榨家庭内部的劳动力和劳动时间,不再积极寻求技术革新和生产关系革新,永远在低层次自我重复。
在存量博弈或者缩量博弈的状态中,内卷化是铁律。
曾经好做的生意,如果客户没有大幅度的增长,随着竞争者不断进入,大家必然陷入恶性竞争。
辞职创业的白领,好不容易选定了一个店址,交了几十万的加盟费,开设了一家奶茶店,指望靠这个生意发家赚钱,可是没几天,生意刚有点好转,前后左右就开出了五六七八家不同品牌的奶茶店。这样的情景是不是很常见?
曾经在电脑城开家小店,可以很舒服地销售各种数码产品,消费者络绎不绝,老板们喝喝茶过着小日子,可是天算不如人算,阿里京东纷纷出来抢生意,顾客都去了网店,如今庭前冷落,纷纷关门大吉。可是网店就好做了吗?转眼间什么直播网红带货都来抢生意了。
十年前,智能手机骤然崛起,弄几个程序员,开发APP或者手机游戏,都不一定需要PPT动辄融资几千万估值上亿,风投追着要投钱。可如今,移动互联网暴富的故事再也难听到几个了。
互联网,已经被BATM垄断了,哪怕在短视频,直播等新兴赛道,也早已有巨头大鳄潜伏。创业小团队,再也无力去和这些“产业链整合”的巨兽竞争。
公司与公司的竞争也日益内卷化,所有的传统行业基本上都被发掘殆尽。
只要不是隐形冠军企业,一旦被别人发现这行有点油水,就会瞬间挤进来一大堆公司,同时恶性竞争,降低售价,把对手公司搞垮。对那些没有极深护城河的公司而言,只能逼员工996,否则就剩破产清算一条路可走。
“互联网公司干部年轻化”,与引起广泛争议的“996工作制”一样,是内卷化的巨大推动力。别说互联网行业了,在金融这种“老派”行业,也存在严重的无限制加班、未老先衰现象。
五年前,本科毕业就能获得的工作,如今要靠硕士才可以,这其实就是就业内卷化,体现为未来竞争越来越激烈,而竞争得到的奖品含金量却越来越低,相当于自我剥削。我最近听到个例子,有个朋友在一家民营医疗机构工作,招聘两位前台,工资待遇不高,照我看大专学历足够了,最后却录取了两位海外留学归来的应届硕士,让我大吃一惊。
衡水中学,则是教育内卷化的极端表现。即使衡水中学的孩子们再努力,河北省一本录取率,也只能固定在10%。衡中再强大,只是在侵占河北别处的升学资源,对全体河北学生来说,“衡水模式”的不公平竞争不但无益而且有害——它阻止了所有河北学生积累课外知识、培养业余爱好,而且让名牌大学产生了“河北考生都是考试机器”的刻板印象。
有个段子,买得起学区房不一定考得上985,考上了985未来也买不起学区房,普通孩子为了高考,要买学区房,要上各种补习班,然后辛辛苦苦十几年上完大学就待业,这是典型的内卷化竞争案例。
内卷化竞争意味着“过密和重复竞争”,简单来说结果就是:竞争越来越激烈,付出大于回报。
美国人已经深刻意识到了“奋斗逼”文化的不可取——不仅在道德上不可取,在现实中也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但是在日本韩国,20世纪后期也流行过一阵子“奋斗逼”文化,因为没有及时抽身而退,最后都演化为不可逆转的“内卷化”,对自己国家的文明造成了残酷的自我阉割,国民幸福感很低很压抑。
那么对于个人来说,如何跳出内卷化的陷阱呢?
在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影响下,一定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不能人云亦云。简单地说,不能当韭菜。
想明白自己想要什么?自己的差异化优势在哪里?自己有什么独特的资源?
混吃等退休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甚至在政府机关里每天一杯茶一张报纸的日子也永远不会有了。
一个行业发展到最后,它所需要的“人力”,它带动的“就业岗位”,一定会减少。有些大公司,哪怕不裁员。但他们外购的服务也会减少。任何产业,长远看,其吸纳的劳动人口,一定是减少的。
阶层流动的机会,一定是在增量博弈的新风口里,而不在存量博弈的旧行业里,那里有的,只是别人饭碗里的残羹冷炙。
那么对于投资来说,我们挑选行业,千万要避开激烈内卷化的行业,证监会不让餐饮类企业上市,这样看来也算是一片苦心了。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