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鸣:知易行难中间的差距是什么?

关注
字节跳动
北京文化娱乐
信息科技服务提供商
最近融资:Pre-G轮|未披露|2016-05-04
我要联系
你事先能“看见”的东西就能做成。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舵舟,作者李阳林,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贯彻执行的关键在于高级干部要以身作则。高级干部办到了,团队就容易办到。高级干部办不到,再好的决策,风一吹,一切照旧。

舵舟专注于辅导高成长公司核心管理层的目标管理能力,字节跳动的头部管理者张一鸣的目标管理法,是我们目前主要在研究的案例。

在辅导管理者在确立和推进目标的时候,舵舟经常要帮助管理者梳理的一个问题——为什么能说到,但是做不到呢?为什么会知易行难?

这个普遍的难题有破解的办法吗?

张一鸣被认为非常以目标为导向,他在设定看似不可能的目标上,以及目标完成度上,都成绩卓越。他的思维和行动方式,具有一定的学习价值。今天我们继续来拆解他的案例,找一找知易行难之间的差距到底在哪里?以及如何跨越这道鸿沟。

是知道了?还是准确而全面的知道了?

马云,马化腾以及一系列创业者的成功,让大家看到了创业可以融资,上市,敲钟,可以完成普通人的梦想——过去你对我爱答不理,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

普通人以为创业就是这个样子的,说:“好的,我知道了,我也要去创业——超过马云,收购苹果。”

可是一旦进入了,发现怎么这么难,怎么这么多破事儿?开始打退堂鼓。

创业的真相是,即便我们思考很清晰了,但落地又是另一套逻辑:产品试验100次了,到101次还是失败,好不容易产品走上了正轨,一系列诋毁又来了,好不容易撑过了诋毁,团队问题又来了,组织的问题旷日持久而又琐碎,令人心力交瘁。放松的日子几乎没有。

张一鸣曾在微博上发问:

思考:知易(其实往往准确全面地知也不易)行难中间的差距是什么?

括号里的内容特别好:我们的“知道”,往往是既不全面,也不准确。那么“行难”就是必然的了。

人的大脑很喜欢走捷径——只是知道一点点而已,就告诉我们:“我都知道了,我很聪明,你去干吧。”最后害得我们走弯路。

了解“骗人的大脑”这个常识之后,一切都好办了。当大脑开始走捷径的时候,我们不马上接受,去质疑,去做深度思考:

讨巧地思考解决方案即使算不是个坏习惯,也起码是一个需要克制的习惯。我觉得是回到基本面,紧贴问题根源和最终目标(张一鸣)

是有目标而已?还是有强烈的愿望?

目标在你人生中的权重,决定了这件事能被你达成的几率。

稻盛和夫说:事业成功的母体是强烈的愿望,愿望的强烈程度,促使你睡也想,醒也想,一天24小时不断地思考,透彻地思考。从头顶到脚底,全身充满了这种愿望,如果从身上的某处切开,流出来的不是血,而是这种愿望。抱着这样的愿望,聚精会神地,一心一意地,强烈而透彻地进行思考,这就是事业成功的原动力。

如果你没到这个程度,最后结局只能是知易行难——内心不召唤,事业不会来。

我们来看看张一鸣的状态,他对自己说:要相信不可能的事情。为了这件“不可能的事儿”,他激动得夜不能寐,有一次,他在梦中被“认真思考”所唤醒,自己还感概,这是“第一次陌生的经历,试图再次入睡”。

这么反复透彻的思考,一旦意识到事情有很大的改进和挑战空间,他就会兴奋。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三份耕耘八分收获,十分耕耘百分收获。(张一鸣)

我们常人都知道这个道理:一分耕耘一份收获。

张一鸣通过他个人的亲身经历,得出我们常人不知道的后两句:三耕耘八分收获,十分耕耘百分收获。

最后能进入无人之境的,是少数。只要你在强烈的愿望支撑之下,熬过去了,将别有洞天。

只是有强烈愿望?还是能把梦想细化为现实?

只要有强烈的愿望,就能成功?这里面还有不可或缺的方法论。如果缺失这个方法论,也会误入岐途。

每天都在思考自己的目标,甚至“切开”自己的身体,流出的不是血,而是“愿望”。那么你究竟在思考什么呢?仅仅是“我要成功”这四个字吗?

如果仅用号召鼓励能建成长城吗?

张一鸣的这一句发问,具有很强的普适性。

很多公司做项目,开会只打鸡血。打完鸡血就散会,大家热血高涨的从会议室走出来,坐到工位上就开始懵逼,到底该怎么做呢?三个月过去了,一事无成。

最后老大还抱怨大家态度不端正,一定是没有全力以赴。

稻盛和夫说:(你的愿望的思考)开始时只是梦想,梦想逐渐接近现实,然后梦想和现实之间的界限消失。梦想似乎已经实现。梦想实现时,完成时的那种状态在头脑里,或者在你的眼前鲜明的显现出来。

只要思考达到了每个细节,目标就一定会实现。事先能够清晰看到的事物,最后一定能以“完美无缺”的状态出现。相反,事先形象模糊的事物,即使做出来,也达不到“完美无缺”。

你事先能“看见”的东西就能做成,“看不见”的东西就做不成。

张一鸣的发问:思考:知易行难中间的差距是什么?

后面一位名叫陈韬的网友给出这样一个答案:细化不够。

这个答案所传递出来的思想,和稻盛和夫如出一辙。

最后给大家讲一个张一鸣“从梦想到细化再到实现”的故事,这个故事来源于知名媒体人李志刚老师对字节的投资人,源码资本曹毅的采访:

曹毅:有次跟一鸣去美国见了Facebook,谷歌这些公司。离开头一天去了金门大桥,看到波澜壮阔的场景,有感而发吧,(一鸣)开始讲自己创立今日头条的思考。他说我在创立今日头条(最开始的时候),写商业计划书时,我做了一个计算,当时测算是五年时间,有机会做到1亿DAU。(让)我很震惊,马上五年了,正好1亿DAU。

我说你怎么做到的呢?他给我讲了一下他的设想,总共新闻人群是一个多么大的人群,我们这种方式会有怎么样的一个渗透率,然后我在这种方式里面会在什么位置。(他)给我的冲击就是,他确实想问题有十足的把握,才会去做这件事情。他是一个很保守的人,意见事情翻来覆去,想得很清楚,还能算得很清楚。但是他对很稀有的大东西。是充满了一种必须拿下,全力以赴地投入所有的精力,所有的资源,然后去大力出奇迹。

看到这里,可能会有很多朋友会很苦恼,想问,我现在的确有一个很强烈的目标,但我就是无法在脑子里细化出来,怎么办呢?答案是先问问自己,真的够强烈吗?如果是,那么就给自己一定的时间,反复去推演,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我们要有信心,正如稻盛和夫所说:产生这种愿望本身其实就是一个证据,证明你具备将这种愿望变成现实的潜在力量。人们不会去做自己力不能及的事情,不会产生超越自身能力的,不切实际的愿望。

我们再回到高级干部目标能力的问题。

如果公司的核心团队里,大家都去习得全面的知,拥有强烈的成就愿望,以及细化到现实的能力,不断去解决知易行难的问题,那么公司目标达成的几率就会增大。舵舟的卓越管理者训练营,针对高速成长中的创业公司,辅导核心团队的目标管理工作法,为期一个月的线上辅导,有以下三大亮点:

1、【全面的知】源自德鲁克的经典目标管理体系;

课程有:管理认知,时间管理,有效沟通,贡献衡量等五大成长点;

2、【案例参考】来自字节跳动的目标管理法案例讲解;

打开团队认知;

3、【细化现实】帮助企业识别人才的成就动机和给予人才最优配置的建议。

一对一教练,帮助管理层梳理痛点,落地知识。

公司的命运不在基层们身上,只有老大们成长了,公司才能够成长。欢迎老板带着核心班子一起来学习——聚焦目标,提升认知,统一语言,知行合一。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