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听到炮声的人来呼唤炮火”,任正非的这句话成为了易控智驾运营的方向。易控智驾技术副总裁林巧告诉创业邦,在易控智驾,可以规划公司战略布局的正是扎根于矿山一线的技术研发人员,这些人员占据团队总规模40%多。
无论从市场规模,还是作业环境,露天煤矿都位于无人驾驶领域的最底层,然而一批来自于名校高校、中科院、无人驾驶领域先驱及连续成功创业者组成的团队—易控智驾正在扎根这一市场。
本文图片来源于易控智驾,经授权使用
易控智驾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专注于矿用车无人驾驶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其核心团队由无人驾驶、智能车辆、智慧矿山、软件平台等多学科人才组成,并且具有丰富的矿用宽体运输车无人驾驶系统研发、矿用卡车调度监控平台开发、智慧化整车设计等经验。
谈及露天煤矿市场规模,林巧介绍,以煤炭为例,土方剥离成本占据煤炭开采成本的60%以上,平均每产1吨煤,就需要剥离7-8方土。据了解,全国共有露天煤矿450座,产量达10亿吨,占总产能25%,对应的土方运输需求为70-80亿方。按运输成本4.5-7.5元/方计算,国内煤炭市场无人驾驶运输年度规模大概在300-500亿区间。“虽然这个市场没有干线物流市场那么大,但玩家的数量也相对较少。”
林巧表示,公司并不担心后期陆续入局的 “新玩家”抢占露天煤矿无人驾驶市场,“因为做矿山无人驾驶,工作于矿山中,是脏活累活,而我们所流的汗、所受的苦就是壁垒”。
同时矿山恶劣的作业环境也是矿山司机流动性强的主要原因,而比司机流动性高更严重的问题是,年轻人不愿意到矿山当司机,导致矿山司机老龄化加剧。据统计,全国范围内矿山车司机的平均年龄在52岁左右,总体素质不高,导致矿区对司机的日常管理难度加大。
本文图片来源于易控智驾,经授权使用
此外,矿车运输途中,由于路况颠簸、崎岖不平,司机的开车难度系数增大,容易造成侧翻、溜车等危险发生。但这不是最危险的场景,运土车辆最危险的时刻往往是最后的卸土环节,排土场是一个20-30米的深沟,车辆后轮需轻轻贴着挡墙的内侧,而司机只能依靠后视镜确定后轮位置,矿山司机年龄偏大,这就意味着车辆很难精准停靠在合适的位置。如果离挡墙边缘太远,土便都卸在了排土场内部;如果后轮辗过挡墙,则整辆车都会翻到沟里。
根据国家生产安全监管政策,一个煤矿只要有一人发生安全事故死亡,整座矿便要停产整顿数月,造成数千万甚至上亿元的损失;更为严重的会吊销采矿许可证,甚至管理者承担刑事责任。
为此,易控智驾一方面研发了矿用无人驾驶系统,另一方面开发了无人驾驶运营监控平台。同力重工成为易控智驾的矿用车合作伙伴,联合开发TLI系列线控化智能车型,并前装自动驾驶硬件配置,优化通信协议匹配。
据介绍,易控智驾无人驾驶智能系统搭载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内网、车外网、车际网的无缝链接,具备信息共享、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化决策、自动化协同等控制功能,与智慧矿山和辅助设施实现矿山智能运输。据林巧介绍,目前易控智驾可实现10cm精度的挡墙识别功能。
而无人驾驶运营监控平台提供运输作业所需的矿山数字地图,对运输车辆运行路径进行规划,在作业过程中获取车辆信息,采取设备状态,自动维护作业进度信息,为车辆提供自动作业调度及主动防撞指令。
无人驾驶技术不仅在安全事故减少带来巨大收益之外,无人化的直接受益也是非常可观的:首先矿车司机的人力成本大大降低;其次,在矿车司机减少的同时,节省了大笔的后勤保障成本;并且在技术成熟后,由于驾驶更加平稳,车辆的耗损也大大降低,运输效率明显提高。
本文图片来源于易控智驾,经授权使用
林巧表示,今年易控智驾已与某国有大型煤矿和某民营大型煤矿分别签订商业合作合同,采用收取承包工程项目费的盈利模式,而费用标准则按自动驾驶宽体车的“运输量/公里”进行核算。
目前,公司规模已达50余人,其中技术研发团队占据90%。,曾在阿里、百度、宇通、一汽、中煤科工沈阳院、东方测控、千方等机构和公司有多年工作经验。
融资层面,易控智驾曾于2019年获得兴韬投资6000万元人民币天使轮投资;于2020年7月获得兴杭国投数千万元Pre-A轮战略融资。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加快露天矿无人驾驶系统的产品化进度,满足矿区安全高效的无人化作业诉求。
本文图片来源于易控智驾,经授权使用。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